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2 毫秒
1.
摩天大厦与古镇吊脚楼,奇峡、温泉与美女、火锅,古巴渝文明与陪都文化……众多丰富的元素矛盾、和谐与统一,进步、时尚、新旧交替。一座多姿多彩,兼具矛盾性和多样性的城市——重庆,每刻都在幻变着,仿佛一个巨大的舞台,在山水之间演绎着无尽的快意和无边的怅惘。  相似文献   

2.
在中医院校,《微生物与免疫学》是一门西医基础课程,必修考查,不易引起学生重视。但随着近年来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等新病原微生物的出现,《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日益受到重视。本门课程与中医有密切的联系,如“正气与免疫功能”、“脾虚与免疫”;温病的发病原因与病原微生物,如“春温与脑膜炎球菌”、“夏温与乙脑病毒”、“湿温与伤寒、副伤寒杆菌”、“疫疹与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烂喉痧与猩红热”、“霍乱与霍乱弧菌”等,已经成为中西医结合的桥梁纽带之一。学好本门课程对于中医院校学生吸收现代医学成果、继承发扬传统医学具有重要意义,而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可以明显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人们都知道,丰富的营养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但不一定都清楚饮食营养与护肤美容的关系。人体的肥胖与消瘦,皮肤的粗糙与细嫩,毛发的亮丽与枯黄,均与科学合理的饮食密切相关,许多食物还具有独特的养颜、美发、减肥之效,且无任何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开展整体护理前后护士的工作的满意度状况,便于护理管理人员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达到稳定护理队伍,改善护理质量的目的。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马斯洛的人的基本需要理论和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个人及专业发展机会、被认可与表扬、成就感、工资与补贴、排班与工作条件、职业本身特点、管理与医院政策、人际间关系、家庭与工作间的平衡等。结果:开展整体护理后,护士在排班,被认可和表扬,工作与家庭间平衡,对工作的支配及参与决策的机会,专业发展与个人发展机会几个方面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注重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提高工作满意度。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促进护士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更好地提高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湖南中医杂志》2014,(6):188-188
《湖南中医杂志》是由湖南省卫生厅主管、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主办的在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本刊坚持“面向临床,面向基层”的办刊宗旨,在遵循中医理论体系,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的前提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继承与发扬相结合,中医与中药相结合,中医与西医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刊方针。努力贯彻党的卫生工作方针,适时报道我省中医医疗、教学、科研的新信息、新理论、新方法、新成果。  相似文献   

6.
中医临床治疗时,存在着双向选择性,有治人与治病、逐机与持重、守方与更方、标本与缓急、扶正与祛邪、同治与异治、正治与反治、古方与新知等。正确的选择可以使疾病好转或痊愈,错误的选择则可贻误病情或使病情加重。因此选择一个贴切而恰当的最佳治疗措施,做到进退有序,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权衡诊断法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衡诊断法采取“权衡诊断,如秤称物”的形象思维与理论模式,以四诊为纲,度数为目,两点分析,综合权衡为诊断技术和基本法则,对病因、病机、病位等进行四诊与度数、宏观与微观、辨证与辨病、分析综合,机理渗透,从而实现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的有机结合,作出中西医双重诊断  相似文献   

8.
依据中医诊断学课程特点,对接新时代中医药高等教育要求,课程组积极构建“五结合一回归”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结合,过程性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授课回归中医经典,强化中医思维培养,实现了知识、能力、素质、情感态度与价值的融合式发展,为中医药传承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大多数癌症晚期患者表现为恶液质,治疗时应掌握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扶正与祛邪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相结合,注重调理脾胃,调节阴阳、寒热、虚实,恢复内环境的平衡,提高免疫功能,从而控制或杀灭癌细胞,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试述余土根分型辨治痤疮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痤疮是一种毛囊与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以散在性丘疹、脓疱、结节及囊肿等皮损为临床特点,发病缓慢,多见于青年人,好发于颜面、胸背等皮脂腺丰盛处。余土根教授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发现,面部分属不同的脏腑,发病部位的不同,邪毒涉及的脏腑各异。他认为,皮损聚集于前额、鼻颊沟、鼻尖,多与肺胃有关;在口周,多与脾有关;在面颊两侧,多与肝有关;泛发于胸部、肩背部等皮脂分泌旺盛处,则多与任督二脉有关。现将其具体诊疗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向来重视疾病的外治方法,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正因为此种方法有简、便、廉、效、验以及安全等特点,所以行业推崇,民众欢迎。此法能够获效的机理,只要研读《素问·皮部论》经文意涵,从皮部概念、机能,皮部与经脉与脏腑与营卫之气的关系,充分展示皮部是人身体表与内脏双向勾连的通道并体现于发病、病理传变、诊法、辨证、治疗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卫气、营气、宗气是中医学里三个相当重要的术语,在《内经》一书,这三个术语共出现了近200次,当中更有5篇的是以营、卫气作篇名的。笔者从“阴阳学说”入手,探讨卫气、营气、宗气的意义、属性及根源,并进一步讨论此三气在,临床上的重要性。本文认为,卫气、宗气旨在说明阳气温煦、保卫、动的属性与作用;营气旨在说明阴血濡养与静的属性与作用。卫气、宗气与营气皆根在肾,长养于脾胃,并透过心肺二脏发挥其属性与职能。透过卫气、宗气与营气的探讨,将有助于我们对古代医藉的理解,并加强临床上各种证候的认识与整理,及阴阳气血治则的建立。  相似文献   

13.
多发骨关节损伤中骨盆与髋臼骨折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亮  甄相周 《中医正骨》2006,18(8):53-54
随着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的发展,交通肇事、高处坠落、井下操作塌方等导致多发骨与关节损伤呈增高趋势,其中多数合并骨盆与髋臼骨折。这类患者多为高能量损伤,病情复杂,极易造成漏诊和误诊。骨盆与髋臼骨折处理不当,遗留盆部畸形、腰骶部及髋关节的疼痛,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自1998—2005的4月,作者先后收治多发骨与关节损伤合并骨盆与髋臼骨折36例,获得较好效果。为总结诊治经验,现作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辨证论治研发的一些基本学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也是当代中医药研究与发展的重要领域。本文归纳了辨证论治研发中普遍存在的学术问题,涉及证候与疾病、体质、四诊、辨证论治的关系,疾病、证候及其辨证论治的机制,以及辨证论治与西医学的关系等,提出解决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天嵩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咳嗽,提出基于病证结合、以燥湿为纲辨治慢性咳嗽的学术观点。燥咳宜润药,湿嗽宜燥药,用药圆机活法,在此基础上酌用动物类药对,临床疗效满意。通过对张天嵩临床常用的6组动物类药对海蛤壳与海浮石、瓦楞子与海螵蛸、蝉蜕与白僵蚕、地龙与白僵蚕、全蝎与蜈蚣、龙骨与牡蛎进行整理,为临床辨治慢性咳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探讨中医的阴阳平衡理论与免疫-监视-抑瘤平衡系统之间的关系,从中医理论出发,发现中医阴阳平衡理论、扶正祛邪理论、邪正发病学说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密切相关,而与此同时免疫系统中Thl与Th2、bax与bcl-2及抑癌基因与癌基因之间的平衡都与肿瘤的发生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应将中医理论与西医免疫系统结合起来,以寻找治疗肿瘤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文庠 《中医教育》2023,(1):17-23
恽铁樵,江苏武进县孟河镇人,以其扎实的古文、医籍基础,加之会外语、懂西医的学术视野,终以一介寒儒,卒成医林一代宗匠。面对西医对中医的挑战,他揭示了中医的科学价值,简明了“新中医”的观点,形成了系统的中西汇通学术思想。为传承创新中医学术,他开办函授教育,将学术与教育融会贯通,实践“保国粹”与“利民生”相统一的教育目标;编写系列讲义,建构中西医汇通的中医知识体系与课程体系;注重临床实践,形成遥从指导与跟师带教结合的临床教学方法;强化思维培养,形成博学与精读、技巧与学问结合的教学方式。恽氏中西汇通、学教融会的教育思想对现代中医教育仍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8.
《山西中医》2010,26(1):62-62
《山西中医》是由山西省卫生厅主管,山西省中医药学会、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坚持突出中医特色、体现时代水平、学术至上、质量第一的办刊方针,注重实用性,临床与理论并重,普及与提高兼顾,反映山西地域特色,选登全国各地文章,荟萃不同流派经验,竭诚为学术交流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9.
西医理论认为,骨髓具有造血的功能,是生成红细胞、白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与巨核细胞的场所。中医则认为血的生成基础是水谷精微,其构成成分为营气与津液,并以精髓为化生根本,在脾、胃、肾等脏腑的综合功能下生成。也就是说,饮食的数量和质量与生血有密切的关系,饮食是造血的原料。  相似文献   

20.
医论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医药通报》2008,7(5):34-34
雷公问于岐伯曰: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余既知之矣;然论阴阳之变迁也,未知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亦有定位乎?岐伯曰:阴阳互相根也,原无定位。然求其位,亦有定也,肺开窍于鼻、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厥阴与督脉会于巅,此阳中有阴,阴居阳位也:肝与胆为表里,心与小肠为表里,肾与膀胱为表里,脾与胃为表里,肺与大肠为表里,包络与三焦为表里,此阴中有阳,阳居阴位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