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氧疗现状,提供氧疗的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52例拒绝长期家庭氧疗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氧疗知识严重缺乏,需采取多种形式普及氧疗知识,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依从性和改善预后.结论 经过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帮助系统等措施,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氧疗的依从性,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长期家庭氧疗(LTDOT)的现状,分析存在的常见问题.方法:采用自制问卷的方式,对113例COPD患者中进行家庭氧疗的使用及对其了解程度调查.结果:113例COPD患者中67例未实施家庭氧疗,占总人数59.29%,仅有9例每天吸氧达到15小时以上.患者相关氧疗知识缺乏.结论:COPD患者家庭氧疗不规范主要源于对氧疗知识了解不够,与医务人员卫生宣教及监管不足有关,根本原因可能为医务人员氧疗知识不足或不全面.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对家庭氧疗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家庭长期氧疗的认识.方法:收治COPD患者230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了家庭氧疗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30例患者中没有进行家庭氧疗162例,进行家庭氧疗68例,没有进行家庭长期氧疗的原因是其对家庭氧疗相关知识缺乏以及医疗费用的限制.结论:护理人员应在COPD患者及家属中普及家庭氧疗知识,医疗机构以及社会医疗保障系统应为COPD患者提供相关服务与家庭氧疗医疗费用的报销制度,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家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经治疗后进入稳定期的患者40例,按照患者意愿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20例,使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每天48h,治疗间期接受18h,治疗间期接受12L/min家庭长期氧疗。单纯氧疗组20例,接受12L/min家庭长期氧疗。单纯氧疗组20例,接受12 L/min的家庭长期氧疗,每天15h以上。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后FEV1、FEV1%、pH值、PaCO2、PaO2、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单纯氧疗组治疗后FEV1、FEV1%、PaO2、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FEV1、FEV1%、PaCO2、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单纯氧疗组(P<0.05)。结论:家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以改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肺功能、血气指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主要治疗方法及长期家庭氧疗现状.方法 对60位患者发放自制调查问卷,采用访谈法和电话访问进行填写,回收60份有效问卷.结果 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全部进行后续治疗,包括口服中药、西药治疗,穴位敷贴治疗,冬病夏治、培土生金等疗法治疗.进行长期家庭氧疗的有56例,达到长期家庭氧疗治疗要求的仅9例.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缓解期主要进行中、西医治疗和长期家庭氧疗治疗,但是患者长期家庭氧疗依从性较差,医护人员应加强关于长期家庭氧疗的健康宣教,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长期家庭氧疗;同时社会相关机构应加强对氧疗的管理和服务.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家庭长期氧疗可以提高生存率。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通过电话随访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约有450例,了解家庭氧疗的吸氧时间、吸氧量和吸氧使用设备,提出家庭氧疗注意事项。结果:家庭患者每天坚持吸氧在15 h以上,改善肺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对改善各系统功能有显著的效果。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每天坚持长期家庭氧疗,可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更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医疗成本和费用,提高生存率,值得社区卫生推广。  相似文献   

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长期家庭氧疗现状调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长期家庭氧疗(LTDOT)普及情况。方法对2002年7月~2004年9月在该院住院的1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结果190例病人中没有进行家庭氧疗的125例(66%),进行了家庭氧疗的65例(34%),其中仅有4例病人达到LTDOT的治疗要求。结论医务工作者尤其是呼吸专科医师亟待增强自身对肺康复及LTDOT的认识,教育和指导病人正确的治疗,同时全社会应有更多的人来关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给予患者LTDOT治疗的便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实施家庭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64例的临床观察.方法 6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长期家庭无创正压通气(LTDNPPV)及常规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两组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疾病程度均符合应用LTDNPPV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1].观察比较2年内住院次数、住院时间、血气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上述多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有适应LTDNPPV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采取长期家庭无创通气治疗有利于改善病情及防止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社区家庭病床路径开展长期家庭氧疗并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现况。方法:对80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组建立家庭病床,采用社区全科团队自制的家庭病床路径表,实施长期家庭氧疗(LTDOT)及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延续上级医院的治疗方案进行间歇治疗。结果:治疗组的肺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急性发作的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长期氧疗能提高患者肺功能,阻止或延缓患者进展为肺心病。治疗组患者的氧疗知识,吸氧时间,用氧安全性和治疗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执行家庭病床路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实施长期家庭氧疗起到规范管理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黄才蓉  黎贵湘  朱妹 《西部医学》2010,22(9):1741-1742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家庭氧疗现状,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家庭氧疗现状调查表对5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50例患者中只有26例实施了家庭氧疗,占52%;阻碍患者进行家庭氧疗的原因主要有:家庭氧疗相关知识缺乏占41.7%,经济因素占33.3%,氧源问题占25.0%。结论护理人员应在COPD患者及家属中普及家庭氧疗知识,医疗保险、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也应为COPD患者提供相应的服务,让家庭氧疗在COPD患者中能尽快普及,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长期家庭氧疗(LTDOT)联合呼吸操训练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1月-2010年11月62例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LTDOT组(19例)、呼吸操组(21例)和LTDOT+呼吸操组(22例)。3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进行血气分析、生活质量CAT评估、6min步行距离(6MWD)、肺动脉压检测。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血气分析、生活质量CAT评估、6MWD、肺动脉压检测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TDOT组及LTDOT+呼吸操组患者12月后血气分析、生活质量CAT评估、肺动脉压、6MWD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LTDOT+呼吸操组更显著。呼吸操组在改善生活质量CAT评估、6MWD及血气分析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降低肺动脉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氧疗联合呼吸操训练治疗,较单纯长期家庭氧疗及单纯呼吸操训练能更好地改善COPD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曾剑儿 《甘肃医药》2014,33(1):21-22
目的:观察长期家庭氧疗(LTDOT)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门诊长期随访的4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于缓解期进行长期家庭氧疗,对照组于缓解期无氧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测定血清中细胞因子及免疫球蛋白浓度.结果:COPD患者长期家庭氧疗后血清中细胞因子TGF-β、TNF-α浓度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IFN-γ、IL-4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免疫球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OPD患者长期家庭氧疗可减轻全身性炎症反应,增强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38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通过自身对照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和病情改善程度。结果:经无创呼吸机通气3天后33例患者与治疗前比较Pa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pH、心率、呼吸频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衰可提高PaO2,降低PaCO2,改善通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在救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中的作用。方法:观察30例COPD急性加重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经鼻或口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NIP—PV),分别于通气前、通气后2h、24h及48h鹿气分析测定,并观察病情变化。结果:NIPPV治疗后PaCO2明显下降,PaO2、PH值上升,30例患者中25例通气2h后症状开始明显缓解,意识逐渐转清,有效率为83.3%,3例因病情加重改气管插管,2例用NIPPV通气前已合并多器官衰竭,在通气治疗中死亡。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是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抢救的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祝哲敏  崔桂梅  薛永朝 《医学综述》2013,(22):4209-4211
目的分析抗抑郁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COPD合并抑郁患者7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联合用药组(36例)采用沙丁胺醇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帕罗西汀组(36例)单纯使用帕罗西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3个月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血气指标、2年内呼吸衰竭发生率和进展至呼吸衰竭的时间。结果治疗后联合用药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帕罗西汀组(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的氧分压显著高于帕罗西汀组,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低于帕罗西汀组患者(P〈0.05);联合用药组的呼吸衰竭发生率显著低于帕罗西汀组,进展至呼吸衰竭的时间显著长于帕罗西汀组(P〈0.05)。结论抗抑郁治疗能够显著改善COPD患者的预后,延缓呼吸衰竭的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联合纳洛酮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68例COPD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2例,两组均予常规抗炎、解痉平喘、止咳祛痰,呼吸兴奋剂(尼可刹米)应用,维持酸碱、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组改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联合纳洛酮注射剂,首剂负荷量0.8 mg加入生理盐水20 mL中静脉推注,以后给予纳洛酮注射2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缓慢持续静脉滴入,每12小时1次,24 h纳洛酮总剂量为4 mg,连用3 d.结果:治疗组痊愈出院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动脉血氧分压(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正压机械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COPD伴急性呼吸衰竭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9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对照组(24例)和治疗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口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h后、治疗3d后呼吸、心率、动脉血气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45.83%,治疗组有效率为76.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pH、PaO2、PaCO2、呼吸、心率等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BiPAP呼吸机经口鼻面罩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患者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并总结治疗经验,提高应用无创机械通气的治疗水平。方法:对36例老年COPD并Ⅱ型呼衰患者在常规治疗(抗感染、平喘、祛痰等)基础上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动脉血气变化。结果:经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36例患者中有30例患者明显好转,有效率为83%。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较好。在无创机械通气的使用中,合适的适应证选择、心理干预、参数调节及气道管理对疗效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呼吸衰竭的效果,从而为制订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奠定基础。方法:对照组(63例)给予无创正压通气与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57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中药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在症状、体征及血气分析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法能明显改善COPD急性发作期呼吸衰竭患者的症状、体征、血气分析,提高了临床综合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