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杨文博  孔佩艳 《重庆医学》2005,34(4):609-611
去除或降低某个或某些基因在细胞或机体中的表达,是研究正常基因的结构、功能以及疾病的发病机制的重要手段,基因敲除和反义技术是既往常用的实验技术,但存在操作复杂、不易控制、结果不稳定、无法预知实验效果等缺点.近年来RNA干扰(RNAi)技术的开发和利用,成为基因研究的新手段.RNA干扰是由双链RNA(double stranded RNA,dsRNA)触发的转录后基因沉默机制,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等真核生物界.  相似文献   

2.
RNA干扰技术及其在防治SARS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引言 RNA干扰是一种由双链RNA诱发的序列特异性基因沉默,大量的体外实验研究已经显示出该技术在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前景和治疗人类疾病的巨大潜力。最近发现RNA干扰可能对SARS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为传染病的防治带来曙光。本文综述了RNA干扰的作用机制及其在防治SARS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因敲除动物是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在个体水平上研究基因功能的一类实验动物,它以基因敲除技术和胚胎干细胞技术为基础,在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最近两年发展起来的RNA干扰技术仍然不能代替它。本文综述了基因敲除动物在各医学生物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浅谈其与RNA干扰技术的比较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RNA干扰技术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前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尚无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RNA干扰技术的出现,为各类慢性HBV感染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作者主要从RNA干扰技术的研究背景、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等方面对其抗HBV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应用RNA干扰技术(RNAi)对siRNA抑制肝癌细胞株内源Survivin基因的表达进行研究。笔者通过Western blot和半定量RT-PCR技术来检测Survivin蛋白的表达和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观察小分子干扰RNA(siRNA)对肝癌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并对RNAi技术的作用机制及在肿瘤基因治疗方面的实验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RNA干扰(RNAi)是由内源性或外源性双链RNA介导的一种高度保守的序列特异性基因表达调控机制,主要通过小干扰RNA(siRNA)和微小RNA发挥作用。由于其具有高效、高特异性、作用稳定等特点,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基础实验和疾病治疗的研究中。在进行siRNA介导的RNAi实验时,如何设计高效、特异性抑制靶mRNA的siRNA是实验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是指双链RNA(double strands RNA, dsRNA)引起的mRNA水平互补序列基因表达的关闭,即序列特异性转录后基因沉寂,是生物体进化过程中抵御外来基因和病毒感染的进化保守机制。RNA干扰技术不仅被广泛地运用于基因功能研究,而且在基因治疗中显示出极大潜力。体外RAN干扰技术包括双链RNA的合成、基因导入及干扰作用评价等。本文阐述了近年来这一新兴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与演进以及在基因功能及基因治疗研究中的应用和前景。  相似文献   

8.
俞瑞玲  石田  王超 《医学动物防制》2009,25(12):920-922
目的研究和开发小RNA分子降血脂药物为目的。方法从对RNA干扰靶基因的选择,药用小RNA分子的来源,小RNA分子的修饰和RNA干扰效率,给药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综述了利用RNA干扰技术降血脂研究的进展。结果在利用RNA干扰降血脂的研究中,与胆固醇合成、代谢以及转运相关的关键酶基因都可能作为潜在的药物靶标。结论虽然RNA干扰是机体天然防御外物侵袭的固有机制,但体外生产的siRNA药物大量用于疾病治疗的安全性研究相对较少。相信随着对siRNA相关作用机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和siRNA操作技术的不断改进,siRNA分子是今后利用RNA干扰进行降血脂研究和治疗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RNA干扰技术沉默claudin-4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中的表达,探讨claudin-4表达下调对Ishikawa细胞增殖力和侵袭力的影响;比较RNA干扰前后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探讨claudin-4基因在子宫内膜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设计靶向claudin-4的小干扰RNA(si RNA),转染人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采用CCK分析法检测干扰前后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干扰前后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应用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分析检测RNA干扰前后蛋白质表达的差异。结果:claudin-4基因沉默可以显著降低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和侵袭能力(P<0.05)。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比较claudin-4 si RNA干扰前后蛋白质表达的差异,共鉴定出5种差异蛋白质。结论:claudin-4基因具有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和细胞侵袭的作用,这种作用可能通过改变差异蛋白的表达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0.
RNA干扰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与内源mRNA同源的小片段外源双链RNA导人细胞,产生约21~23bp的小干扰RNA,导致特定基因表达沉默.自1998年RNA干扰技术出现伊始,得到了迅猛发展,连续三年被评为十大科技突破之一,Andrew Fire和Craig Mell曾凭借在RNA干扰技术方面的杰出贡献荣获诺贝尔奖.本文就其在肿瘤治疗及制药方面的优势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利用小RNA干扰技术降低COX-2表达对高度恶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趋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应用合成的小RNA干扰质粒转染MDA-MB-231细胞株,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OX-2mRNA的表达.通过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运动能力;体外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应用细胞黏附...  相似文献   

12.
小干扰RNA(siRNA)技术是RNA研究最为热门的领域。小干扰RNA是被广泛公认的能够沉默许多或所有的基因的核糖核酸,小干扰RNA通过与目标基因或是目标基因的信使RNA结合,抑制其基因的表达,阻碍蛋白质的表达,从而实现其功能。小干扰RNA已经被应用于许多疾病的研究治疗中,其中最为广泛的是癌症的治疗。虽然小干扰RNA已趋近于完善,但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燕晟  阳学风 《中外医疗》2015,34(1):74-75
肝纤维化是各种致病因子致肝细胞损伤后的修复过度。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的激活被认为是肝纤维化的核心环节,实验证实多条信号传导通路参与HSC的激活。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能有效沉默目的基因,以HSC活化信号通路为切入点,设计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 RNA)抑制相关信号通路的活化,从而达到抑制HSC,激活是目前研究肝纤维化机制的主要手段。该研究综述了RNAi技术在研究HSC活化信号途径中的作用,以求为治疗肝纤维化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基因沉默技术,它是由双链RNA介导的靶向基因序列特异性转录后的沉默机制.RNA干扰序列特异性的抑制效应较反义DNA、抗体封闭技术等传统基因调节方法 有着明显的优势.在哺乳动物细胞中,RNAi可由21~25个核苷酸长度的小干扰RNA(sm...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学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其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多步骤的,也是遗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除年龄、性别、肥胖、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外,血脂代谢异常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非编码RNA参与调控过程,在血脂代谢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使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从RNA水平调控血脂的RNA干扰(RNA interfering,RNAi)技术,不仅在动物实验上获得了明显的降脂效果,而且在临床试验上也取得了明显疗效。本文从非编码RNA的水平总结血脂代谢的影响因素及相关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含红色荧光蛋白DsRed2的RNA干扰质粒载体pDsRed2-SilencerU6,便于利用荧光显微镜、FACS等实验技术开展RNA干扰研究。方法质粒pDsRed2-N1中DsRed2蛋白的编码基因BbsⅠ酶切位点无意突变后,破坏pDsRed2-N1多克隆位点,PCR扩增CMV启动子、DsRed2蛋白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至RNA干扰载体pSilencerU6,得到pDsRed2-SilencerU6质粒,利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其转染HEK293T细胞,荧光显微镜、FACS检测转染效率。结果DsRed2蛋白编码基因序列BbsⅠ点突变正确,成功构建pDsRed2-SilencerU6载体,其在HEK293T细胞中可显著表达红色荧光蛋白,利用脂质体转染技术,转染效率达70.61%。结论成功构建含红色荧光蛋白DsRed2的RNA干扰载体pDsRed2-SilencerU6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为今后开展RNA干扰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RNA干扰(RNAi)是细胞内由双链RNA诱导降解与其配对的特定mRNA的过程。细胞内双链RNA在酶的作用下,形成20-25碱基大小的小干扰RNA(si RNAs),由si RNAs进一步掺入多组分核酸酶并使其激活,从而精确降解与si RNAs序列相同的mRNA,抑制该基因在细胞内的翻译表达。介绍了RNA干扰的分子机制、制备方法、以及RNA干扰技术在功能基因组学、微生物学、基因治疗和信号转导等研究领域里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以β3GalT7(人β1,3-半乳糖基转移酶7)基因为研究对象,运用RNA干扰技术平台,筛选出该基因的有效小干扰siRNA并构建该基因的RNA干扰表达载体,建立其下调表达模型.方法: 通过PCR方法筛选针对β3GalT7基因的有效小干扰siRNA,并合成带有荧光标记的RNA oligo进一步验证其有效性,进而构建该基因的RNA干扰表达载体建立其下调表达模型.结果: 成功筛选到β3GalT7基因的有效小干扰siRNA, 并进一步成功构建β3GalT7的RNA干扰真核表达载体.结论: 成功构建β3GalT7的真核干扰表达载体,继而可以获得β3GalT7表达受抑制的人胃癌细胞SGC7901克隆,为研究该基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构建含红色荧光蛋白DsRed2的RNA干扰质粒载体pDsRed2-SilencerU6,便于利用荧光显微镜、FACS等实验技术开展RNA干扰研究.方法 质粒pDsRed2-N1 中DsRed2蛋白的编码基因BbsⅠ酶切位点无意突变后,破坏pDsRed2-N1多克隆位点,PCR扩增CMV启动子、DsRed2蛋白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至RNA干扰载体pSilencerU6,得到pDsRed2-SilencerU6质粒,利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其转染HEK293T细胞,荧光显微镜、FACS检测转染效率.结果 DsRed2蛋白编码基因序列BbsⅠ点突变正确,成功构建pDsRed2-SilencerU6载体,其在HEK293T细胞中可显著表达红色荧光蛋白,利用脂质体转染技术,转染效率达70.61%.结论 成功构建含红色荧光蛋白DsRed2的RNA干扰载体pDsRed2-SilencerU6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为今后开展RNA干扰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靶向β分泌酶(β-secretase,BACE)的RNA干扰质粒。方法:用PCR扩增BACE特异性小干扰RNA(smallinterferingRNA,siRNA),转入带有增强型绿荧光蛋白(EGFP)和启动子U6的质粒,再将重组基因片段导入逆转录病毒真核表达载体pLXSN中,通过限制性酶切对该重组质粒进行鉴定。结果: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成功构建了靶向BACE的RNA干扰质粒pLXSN/EGFP-U6-siBACE结论:pLXSN/EGFP-U6-siBACE质粒的成功构建对利用基因干扰技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