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用梯度渗漉法比较丹参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丹参中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的提取工艺。方法:比较多种提取工艺,如回流法、一般渗漉法和梯度渗漉法,应用正交设计和单因素考察法对提取工艺进行筛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及干膏收率作为评价指标。结果:最佳工艺为梯度渗漉法,最佳工艺条件是:取丹参药材粗粉,用适量95%乙醇溶胀2h,装筒,用95%乙醇浸渍24h后,以4mL/min的速度开始渗漉,收集10倍药材量的渗漉液,提取丹参酮类脂溶性成分;再用50%乙醇,以4mL/min的速度渗漉,收集12倍药材量的渗漉液,提取丹参酚酸类水溶性成分。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提取率都较高。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条件简便易行,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2.
姜黄渗漉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姜黄渗漉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药材粗粉以95%乙醇浸渍6小时后渗漉提取,漉速为9ml/min·kg,收集3.3倍药材量的漉液。  相似文献   

3.
<正> 渗漉法是中药制剂过程中常用的提取方法。该方法侵出效果好,生产周期较短,设备简单。此法常用不同浓度的乙醇对水不溶性有效成分进行提取,溶媒用量一般为药材的5倍(V/W)。渗漉过程中先放出的渗漉液颜色较深,后放出的渗漉液色泽较淡。整个渗漉过程中有效成分渗出量如何变化,究竟用几倍量的溶媒渗漉比较合适,针对这两个问题,我们作了以下实验。  相似文献   

4.
一、中药制剂的提取工艺中药的提取实质上是应用浸渍、煎煮和渗漉、回流等工艺将植物、动物,矿物中药用有效成分尽多地为溶媒所吸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常出现一些具体问题。 (1)传统的中药制剂的提取视药材性质提取2~3次。由于后几次药材的成分浓度不断降低。为了较完全地吸收、溶解所需药材成分,仍投入大量溶媒,所得提取液的浓度仍然较低,致使浓缩时蒸发负荷大,能源耗损多。 (2)在浓度不大(远没有达到饱和溶液)和溶解、吸收等速度尚可的情况下,是否一定提取(煎煮或渗漉)几次得率才高?而不是适当地增加些溶媒和延长些时间提取一次更好(从得率和效益考虑)? (3)大多数的中药材的提取是否可以先浸渍若干时间,再加温煎煮或渗漉等。 (4)提取时采用温水,特别是提取几次的后几次,会不会比传统的用常温水(冷水)能较快较多地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法,以蛇床子素含量为考察指标,建立壮骨关节颗粒中蛇床子素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不同工艺中蛇床子素含量变化情况,对壮骨关节颗粒的提取工艺进行探讨.结果醇浓度、浸泡时间为显著性影响因素,最优工艺为:取处方量的药材粗粉,置渗漉筒中,用6倍量8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以每分钟3 ml的速度渗漉,收集初漉液72 ml,另器保存,继续渗漉,收集续漉液,续漉液在60℃以下浓缩至稠膏状,加入初漉液,提取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6.
渗漉法是将经过处理的药材粉末置于渗漉器中,不断加入溶剂,并收集渗漉液的一种中药常用提取方法,具有设备简单,操作容易,适用药材范围广,能有效提取热不稳定成分或组分等优点,但也存在溶剂消耗量大,提取耗时长,后续浓缩工艺能耗大等不足。该文主要综述了中药渗漉常见设备类型、工艺影响因素、参数优化方法以及过程监测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文献后认为粉末粒度、溶剂组成、浸渍时间、渗漉流速、溶剂用量是渗漉工艺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在渗漉工艺在线监测时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较多,偏最小二乘法是常用的定量建模方法。笔者认为借鉴"质量源于设计"理念进行工艺控制,深入探究渗漉工艺机制并研发工艺控制方法是今后的发展趋势,所以应该深入探索过程建模技术,完善过程优化技术,研发过程监测技术。构建渗漉过程模型时可考虑借鉴柱色谱工艺的机制模型和经验模型。优化渗漉工艺参数时应考虑药材品质变化的影响,也需要研发更加简便易用的方法以监测渗漉过程状态和渗漉液关键性质。  相似文献   

7.
<正>1 制痂酊的处方及制备工艺 1.1 处方:黄芩100g,儿茶100g,黄柏100g(均为粗粉),冰片50g,80%乙醇适量,制成1000ml溶液。 1.2 工艺:将以上4味,除冰片外,按渗漉法操作。以80%乙醇为溶媒,按1~2 ml/min速度渗漉,初漉液850ml另存,收集续滤液,浓缩与初漉液合并,加冰片搅拌使溶解后再加80%乙醇适量至1000ml,静置10d后过滤分装即得。  相似文献   

8.
清脑复神液提取工艺再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清脑复神液提取工艺进行再评价研究,为改进该制剂的生产工业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HPLC测定黄芩苷含量,流动相甲醇-0.37%磷酸(47∶53),检测波长280 nm。以干膏量和黄芩苷提取量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溶媒用量、渗漉速度、乙醇体积分数对清脑复神液渗漉工艺的影响,利用紫外全波长扫描、近红外扫描和红外扫描比较不同提取液的理化性质。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40%乙醇于2.27 m L·min-1·kg-1渗漉;黄芩苷提取量分别为31.23 mg,干膏量21.64 g。渗漉法与浸渍法所得药液的干膏量及紫外全波长扫描、近红外扫描、红外扫描图谱均基本一致。结论:清脑复神液的渗漉工艺与原浸渍工艺提取的有效成分基本一致,可用渗漉工艺替代浸渍工艺。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选牛蒡子素的渗漉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牛蒡子总木脂素提取量为评价指标考察提取工艺条件。结果:牛蒡子的最佳渗漉条件为:乙醇浓度80%,溶媒用量为药材量的10倍,渗漉速度为2ml/min·kg^-1,浸渍时间24h。结论:采用本工艺牛蒡子总木脂素的提取率达到95.94%,该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0.
自1989年以来,我们用自制的除癣酊临床治疗各类癣症154例,收效满意,现介绍如下。一、处方蜈蚣40条,斑蝥15g,白花蛇50g,土槿皮150g,苦参150g,蛇床子60g,冰片20g,水杨酸40g,二甲基亚砜200ml。二、制备将蜈蚣、斑蝥、白花蛇、土槿皮、苦参分别粉碎过40目筛,然后连同蛇床子一起按渗漉法用75%乙醇作溶媒,浸渍48小时。后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慢渗漉,共收集漉液700ml,备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正交试实验法研究冬凌草的渗漉提取工艺。方法以冬凌草甲素的含量为考察指标,选择浸泡时间、渗漉流速、收集量3个因素,每个因素3个水平进行实验。结果优选出渗漉提取的最佳工艺为A2B1C3,即用95%乙醇浸泡12 h后,以每公斤药材每分钟3 m l流速渗漉,收集10倍量渗漉液。结论采用该法提取具有提取快速、节省溶剂,有效成分提取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渗漉法和回流法是中药提取的常用方法。一般渗漉装置有装筒麻烦、用溶媒多、渗漉液浓度低、提取时间长等缺点,回流法也有多次更换溶媒,反复提取的不足。因此设计热逆流提取器,结构如图。一、使用方法:1.内  相似文献   

13.
中药材的浸提大致有浸渍、煎煮,渗漉和回流提取。不少中成药的制备采用水提取后乙醇沉淀法,也有采用乙醇提取水沉淀法。在整个操作工艺中,药材与溶媒经搅拌,使之充分接触对药材的提取效果有很大的关系。为此,我们仅就中药提取工  相似文献   

14.
《辽宁中医杂志》2013,(8):1669-1670
根据姜黄清脂片中姜黄的提取特点,选用85%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浸渍24 h后进行提取。以提取物中姜黄素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对可能影响姜黄渗漉效果的4个主要因素浸泡时间、乙醇浓度、乙醇用量及渗漉速度进行了正交设计优化,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为用85%乙醇作溶剂,浸渍24 h后,用药材8倍量的85%乙醇进行渗漉,渗漉速度为每小时漉出量是药材重量的1倍。  相似文献   

15.
应用均匀设计法优化喜树果乙醇渗漉工艺条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优化喜树果乙醇渗漉提取工艺条件。方法 :应用均匀设计法考察乙醇浓度 (X1 )、渗漉速度 (X2 )、漉液收集量(X3)对喜树碱提取得率的影响。结果 :喜树碱得率与乙醇浓度及漉液收集量成正比 ,与渗漉速度无关。最佳工艺条件为 :以80 %乙醇作溶剂 ,渗漉速度为 6ml·min- 1 ·kg- 1 ,收集漉液量为 8倍药材量。结论 :优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科学的 ,喜树碱得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1 处方和制法 槟榔1000g、红参125g、生晒参125g。取红参及生晒参粉碎成粗粉,按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渗漉法(中国药典一部附录10)以55%乙醇250ml作溶剂,先用少量乙醇浸渍48h,再以每1kg药材按每min1~3ml速度渗漉,收集漉液另器保存备用。取槟榔粉碎成绿豆大小颗粒,加水煎煮2次,每次1.5h,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约400ml,加乙醇使含量达55%,静置24h,滤过,滤液与上述渗漉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水至980ml,冷藏36h,滤过,滤液加水至1000ml,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一种能客观评价紫金透骨喷雾剂渗漉提取工艺的方法.方法:采用L16(45)正交设计试验,以白花丹醌、双[4.(β-D-吡喃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水杨酸甲酯等指标成分的动态变化为评价指标,对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以筛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药材粉碎过14目筛,以5倍量85%乙醇,浸渍48 h后,以75 mL/h·kg的流速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即为最佳提取工艺.结论:该法准确可靠,能客观评价紫金透骨喷雾剂渗漉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香卿止痛喷雾剂渗漉提取最佳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考察生药粒径、乙醇浓度、浸渍时间、乙醇用量4个因素,以槲皮苷和丹皮酚含量作为评价指标,对香卿止痛喷雾剂渗漉工艺进行优选。结果香卿止痛喷雾剂渗漉工艺优选工艺条件为:药材粉碎至40目,用8倍量75%乙醇作溶剂,浸渍48 h后进行渗漉提取。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结果可靠,可用于香卿止痛喷雾剂的生产制备。  相似文献   

19.
据《浙江省药品标准》(1983年版),杞圆酒应用渗漉法制作。但处方中的桂圓肉、枸杞子为肉质粘腻之品,用渗漉法制作时不便粉碎。如直接浸渍制作,提取效果极差。若把药物捣烂,再进行浸渍提取,浸出也不完全,成品色泽浅。上述三种方法制得的杞圆酒均缺乏桂圆香色。这是由于桂圆肉、枸杞子含有大量的水溶性成分,直接用白酒提取,浸出率低。加上桂圆肉质地粘腻,组织致密,溶媒不易滲透,浸出效果差。为此,笔者改成水煎提取,煎液适当浓缩,冷后加入2/3量白酒混合;药渣再用1/3量白酒浸渍数天,过滤,合并两液,加蔗糖溶解,密闭静置至沉淀完全,取上清液灌装。这样制得的杞圆酒,色泽较深,具浓郁的桂圆香色,含醇量也能附合要求。且工艺操作较渗漉法方便,制作时间较浸渍法缩短约一半。  相似文献   

20.
栀子涂膜剂的制备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跌打扭伤为临床所常见,治则多以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笔者近年来用具有活血通脉作用的药物制成“栀子涂膜剂”并观察治疗扭挫外伤患者126例,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1 处方组成 栀子粗粉250克、薄荷脑12.5克、乙基纤维素10克、乙醇加至250毫升。 2 制备与用法 取栀子粗粉用乙醇为溶媒,用渗漉法提取有效成分,以每分钟1~3毫升的流速使有效成分渗漉完,收集最初漉液210毫升。其余漉液置水浴加热浓缩至20毫升,与最初漉液合并,加薄荷脑、乙基纤维素溶解,搅匀装入瓶中密闭,放冰箱冷藏室备用。脱位者宜复位后再涂药。每日3~4次涂患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