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虹妍      刘亚欣      顾典  陈小丹  沈阳      赵勇      袁军      赖维云  曾缓<  / 《现代预防医学》2020,(7):1262-1266
目的 了解重庆市贫困地区慢性病人群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贫困地区针对性地制定健康促进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重庆市16个监测点的15~69岁慢性病人群,采用2017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017年重庆市贫困地区慢性病人群共3388人。慢性病人群的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为6.03%;在三方面中,健康技能素养最低(5.99%);在六类问题中,慢性病防治素养最低(7.3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贫困地区慢性病人群总体健康素养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OR=1.64,95%CI:1.144~2.338)和职业(OR=0.46,95%CI:0.304~0.706);健康技能素养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民族(OR=2.96,95%CI:1.635~5.339)、文化程度(OR=0.65,95%CI:0.304~0.706)、职业(OR=0.60,95%CI:0.386~0.919)和地区(OR=2.11,95%CI:1.287~3.451);慢性病防控素养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家庭人均年收入(OR=1.41,95%CI:1.019~1.947)和地区(OR=2.65,95%CI:1.605~4.360)。结论 重庆市贫困地区慢性病人群健康素养水平较低,特别是健康技能素养和慢性病防治素养。农民、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较低、家庭年平均收入较低和地区不同的贫困地区慢性病人群是健康促进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湖北省居民的慢性病健康素养的分布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全省15个监测点随机抽取15~69岁常住人口,采用"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开展问卷调查,主要分析指标为慢性病健康素养水平,应用χ2检验分析不同特征人群慢性病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湖北省居民慢性病健康素养水平为9.2%,关于慢性病素养的15个问题中答对率低于50%、50%~70%和大于70%各有5个,对"骨质疏松的知识"答对率最低,仅为9.3%。文化程度和职业是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以不识字或少识字为参照,大专或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慢性病健康素养水平最高(OR=7.44,95%CI:1.43~38.73);以公务员为参照对象,其他事业单位人员的慢性病健康素养水平最高(OR=2.19,95%CI:1.00~4.83),农民的慢性病健康素养水平最低(OR=0.39,95%CI:0.18~0.85)。结论湖北省居民慢性病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应该努力探索慢性病健康教育的新方法和新思路,以低文化程度和农民、工人等人群为重点,提高全体居民的慢性病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2017年上海市某郊区居委会和行政村常住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差异,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及实施健康素养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7-06/08在全区11个街镇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居民的基本情况以及健康素养水平,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健康素养水平差异,采用分层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检验水准α=0.05(双侧)。结果共调查监测居委会居民825人、行政村居民990人,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23.27%(192/825)、16.36%(162/990);除慢性病防治素养和基本医疗素养外,居委会居民其余各维度素养水平、总体健康素养水平均高于行政村居民(P<0.05);根据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因素分层后,居委会和行政村居民总体健康素养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CMH12=1.309,P=0.253;χCMH22=1.672,P=0.210);回归分析提示文化程度(OR=1.553,95%CI:1.389~1.736)、家庭人均年收入(OR=1.195,95%CI:1.067~1.339)是郊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村居委分类不是直接影响因素。结论居委会和行政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不同可能是由于两地居民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等方面的差异导致的。提升郊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应关注居委会和行政村居民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等方面差距,重视健康素养水平差异,强化行政村低收入、低文化程度居民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河南省居民中医养生保健知信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其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对河南省18个地市2 090位居民中医养生保健知信行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河南省居民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态度、行为得分率分别为44.86%、70.24%、45.33%;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与态度、知识与行为、态度与行为均呈正相关性(r = 0.487、0.709、0.398,均P<0.001);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男性(OR = 1.488,95%CI:1.234~1.793)、研究生及以上(OR = 1.836,95%CI:1.053~3.202)、农民(OR = 0.521,95%CI:0.356~0.764)、有亲属从事中医及相关职业(OR = 1.800,95%CI:1.502~2.158)等显著影响知识得分;大专/本科(OR = 1.841,95%CI:1.330~2.550)、农民(OR = 0.524,95%CI:0.344~0.799)、有亲属从事中医及相关职业(OR = 1.709,95%CI:1.425~2.048)等显著影响态度得分;男性(OR = 1.225,95%CI:1.021~1.469)、40~<50岁(OR = 1.694,95%CI:1.151~2.492)、研究生及以上(OR = 2.630,95%CI:1.531~4.520)、农民(OR = 0.579,95%CI:0.383~0.875)、有亲属从事中医及相关职业(OR = 1.845,95%CI:1.543~2.206)等显著影响行为得分。结论 河南省居民中医养生保健态度较为积极,但知识、行为水平有待提高;建议针对不同特征人群开展个性化、长期稳定的健康教育,加强居民对中医养生保健的认知,以促进良好健康行为的养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上海市某城郊接合部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城郊接合部居民的健康素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概率比例规模(PPS)抽样方法,从上海市某郊区9个镇、1个街道和1个工业区抽取15~69岁常住居民,采用2016年版《中国公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进行面对面调查,分析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结果有效调查1 815人,居民总体健康素养具备率为19.50%;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具备率为17.96%,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具备率为24.46%,基本技能素养具备率为38.40%;安全与急救素养具备率为58.46%,科学健康观素养具备率为44.74%,健康信息素养具备率为32.73%,传染病防治素养具备率为31.74%,基本医疗素养具备率为25.56%,慢性病防治素养具备率为11.2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OR_(高中/职高/中专)=2.658, 95%CI:1.381~5.117;OR_(大专及以上)=4.130,95%CI:2.139~7.974)、家庭人均年收入≥5万元(OR=1.654,95%CI:1.155~2.368)是城郊接合部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促进因素;患慢性病(OR=0.667,95%CI:0.492~0.906)是制约因素。结论上海市城郊接合部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低于上海市平均水平,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和是否患慢性病是城郊接合部居民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昆山市农村居民慢性病预防素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4年9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调查昆山市锦溪镇15~69周岁农村常住居民健康素养。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探索慢性病预防素养与诸因素的关系。结果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为18.48%,95%CI:14.56~22.31。具备慢性病预防素养的比例为5.30%,95%CI为3.10~7.50。具备慢性病健康素养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χ~2=2.26,P0.05)。较高的年龄(OR=0.60,95%CI:0.39~0.94)、文化程度(OR=0.51,95%CI:0.30~0.86)、事业单位工作(OR=5.50,95%CI:1.27~23.86)与具备慢性病预防素养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结论昆山市农村居民2014年慢性病预防素养较低,需加大健康促进措施提升居民慢性病预防素养,尤其在45岁以上人群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辽宁省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的抽样方法抽取全省12个县(市、区)共计3 242人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辽宁省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总体水平为13.1%。五维度素养分别为38.8%、26.8%、25.8%、25.4%和3.6%。单因素分析中,表现出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在城乡(χ~2=47.277,P0.001)、年龄(χ~2=28.485,P0.001)、文化程度(χ~2=157.963,P0.001)、职业(χ~2=143.515,P0.001)、年收入(χ~2=54.345,P0.001)分布有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独立影响因素为文化程度(OR值为2.977,95%CI为1.807~4.906)和职业(OR值为0.288,95%CI为0.181~0.461)。结论辽宁省居民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仍然较低,应进一步增强中医适宜技术的易学性和可推广性,加强针对低文化程度人群、农民和学生、低收入群体中医药健康知识和技能的普及。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高校教师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高校教师中医养生保健水平,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按照高校属性分层抽取武汉市高校教师420名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420人,有效问卷为404份,问卷回收率为96.2%。武汉市高校教师总体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的水平是36.9%,具备中医养生保健理念和知识、中医保健内容和方法及中医养生保健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3个方面素养的比例分别为48.0%、32.4%和31.5%。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x~2=4.927,P0.05)、年龄(X~2=19.634,P0.01)、文化程度(x~2=22.673,P0.01)及患慢性病情况(x~2=12.517,P0.01)对高校教师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高校教师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的因素是性别(OR=1.740)、文化程度(OR=0.336~0.730)及年龄(OR=2.170~4.025)。结论高校教师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相对较高,主要受性别、文化程度及年龄的影响,应针对高校教师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高校教师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重庆市贫困地区居民的慢性病防治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重庆市贫困地区15~69岁13 404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017年重庆市贫困地区居民慢性病防治健康素养具备率为9.33%。其中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具备率城市(6.08%)低于农村(10.03%)(P0.05);年龄间慢性病防治素养具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5~34岁最高(15.29%);不同文化程度的慢性病防治素养具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受过教育者最高(10.54%);不同职业的慢性病防治素养具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医务人员最高(46.6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庆市贫困地区居民慢性病防治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是年龄(55~64岁:OR=0.627,95%CI:0.441~0.892;65~69岁:OR=0.546,95%CI:0.377~0.789)、文化程度(受过教育:OR=1.793,95%CI:1.456~2.206)、职业(医务人员:OR=3.977,95%CI:1.802~8.776;农民:OR=0.448,95%CI:0.215~0.930)和城乡(农村:OR=2.432,95%CI:2.004~2.952)。结论重庆市贫困地区居民2017年慢性病防治健康素养具备率不高,应以农民、年龄较大者和文化程度较低者为重点干预对象,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慢性病防治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上海市某区60~69岁老年人群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老年人群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上海市某区60~69岁老年人健康素养监测调查资料,分析总体健康素养、三个方面和六类健康问题的具备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60~69岁老年人群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有效调查484名60~69岁老年人,总体健康素养具备率为12.40%;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具备率分别为9.09%、17.77%和29.13%;六类健康问题素养具备率由低到高依次为慢性病防治(7.85%)、基本医疗(16.53%)、健康信息(21.28%)、传染病防治(23.55%)、科学健康观(32.64%)和安全与急救(47.3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高(OR=1.459,95%CI:1.115~1.909)、家庭人均年收入高(OR=1.436,95%CI:1.087~1.897)是60~69岁老年人群具备健康素养的促进因素。结论上海市某区60~69岁老年人群健康素养水平总体较低,尤其是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及慢性病防治素养,家庭收入和文化程度是该年龄段人群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2020年重庆市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及PPS法,抽取重庆市15~69岁农村常住人口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做χ~2检验,多因素分析做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重庆市农村居民2020年健康素养水平为17.26%,其中健康技能素养(17.98%)、慢性病防治素养(12.03%)相对较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健康素养水平高于男性(OR=1.126,95%CI:1.016~1.248);健康素养水平与年龄在35~44年龄段(OR=1.531,95%CI:1.235~1.896)之前呈正相关,之后呈负相关;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最高的为研究生文化程度(OR=48.502,95%CI:11.848~198.55);家庭人均年收入15 000元的健康素养水平最高(OR=1.472,95%CI:1.244~1.743)。结论重庆市农村居民2020年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不高,以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最不容乐观,提示需要对高龄、低文化程度和低收入的农村居民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江苏省南京市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健康素养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16年10—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规模成比例抽样(PPS)方法,在南京市12个行政区随机抽取15~69岁居民9 168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016年南京市居民慢性病防治健康素养水平为10.9%(95%CI=8.8%~13.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领人员慢性病防治健康素养水平高于蓝领人员(14.6%vs. 9.6%;OR=1.35,95%CI=1.04~1.75);与低收入人群比较,中、高收入人群的慢性病防治健康素养水平较高[(11.0%vs. 7.3%;OR=1.42,95%CI=1.03~1.95);(14.1%vs. 7.3%;OR=1.74,95%CI=1.04~2.92)]。结论 2016年南京市居民慢性病防治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应以蓝领工作者和家庭人均收入较低人群为重点干预对象,以提高全体居民慢性病防治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哈密市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慢性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共抽取2 663名年满18周岁的哈密市居民,以入户一对一面访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健康相关行为及慢性病患病情况。运用SPSS25.0进行数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筛选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共调查2 663人,慢性病患病人数860人,慢性病患病率32.3%。居民患病率居于前5位的分别为高血压(15.8%)、冠心病(8.1%)、关节炎或关节病(7.9%)、骨质疏松(3.9%)、糖尿病(3.7%)。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329,95%CI=1.260~4.305),婚姻状况(OR=1.891,95%CI=1.424~2.511),职业(OR=1.359,95%CI=1.123~1.644)为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OR=0.568,95%CI=0.332~0.972),年收入(OR=0.495,95%CI=0.305~0.804),体育锻炼(OR=0.695,95%CI=0.560~0.864)是慢性病的保护因素。结论哈密市居民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年收入、职业、体育锻炼是慢性病患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甘肃省慢性病患者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慢性病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甘肃省2017年健康素养监测数据库中5 416名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索慢性病患者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甘肃省慢性病患者的总体健康素养水平为6.91%。3个方面健康素养中,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具备率最高为15.18%,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具备率最低为8.42%;6类健康问题中,科学的健康观素养具备率最高为30.52%,慢性病防治素养具备率最低仅为10.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是否慢性病"共病"(是:OR=0.716,95%CI:0.516~0.993)、民族(汉族:OR=2.794,95%CI:1.652~4.725)、文化程度(高中/中专:OR=2.547,95%CI:1.648~3.936;大专及以上:OR=2.039,95%CI:1.478~2.794)、自评健康状况(好:OR=1.477,95%CI:1.057~2.065)和职业(事业单位职工:OR=3.477,95%CI:2.226~5.432;学生:OR=3.267,95%CI:1.203~8.871;工人:OR=1.718,95%CI:1.064~2.774)是慢性病患者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论甘肃省慢性病患者健康素养水平仍较低,尤其是"共病"患者、少数民族居民、初中及以下学历人群、自评健康差者和农民,他们是健康教育与促进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河北省城乡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居民传染病防控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PPS与简单随机相结合的抽样方法,对河北省29 206名城乡常住居民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方法采用复杂抽样模块下的描述性分析、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城乡不同特征人群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结果 河北省2021年城乡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为27.79%,其中城市和农村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分别为32.78%和27.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城市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受性别、文化程度和家庭人均年收入的影响。男性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低于女性(OR=0.865);不识字或识字很少、小学学历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低于本科及以上学历,OR值分别为0.247、0.642;家庭人均年收入3 000元以下、3 000~4 999元、10 000~19 999元居民比30 000元以上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低,OR值分别为0.683、0.600、0.796。农村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受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和是...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宁波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15—2016年,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规模成比例抽样方法 (PPS)在宁波市抽取9 810名15~69岁当地常住居民,采用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健康素养水平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 2015年和2016年分别有效调查5 804人和3 946人,问卷有效率分别为99.33%和99.47%。2016年宁波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1.73%,较2015年的15.44%提高了6.29个百分点。两年监测结果均显示,男女健康素养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职业和文化程度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农村居民(P0.05)。6类健康问题中,安全与急救的健康素养水平最高(分别为56.98%和61.32%),基本医疗(分别为11.97%和13.81%)和慢性病防治(分别为11.23%和12.10%)的健康素养水平均较低,且提升幅度较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越高健康素养水平越高(OR=1.72,95%CI:1.61~1.83);与机关/事业单位/教师/医务人员这类职业人群比较,农民(OR=0.74,95%CI:0.58~0.94)、工人(OR=0.70,95%CI:0.57~0.86)和其他职业(OR=0.78,95%CI:0.64~0.96)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均较低。结论宁波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还应加强慢性病防治及基本医疗健康知识的传播,尤其是对文化程度较低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苏北某市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居民应对烈性传染病的能力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按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抽取苏北某市15~69岁居民为调查对象,使用统一编制的《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采用〖XC小五号.EPS;P〗检验、logistic回归、综合人群归因危险度及列线图等方法分析。结果 此次调查共抽取1975人,收回有效问卷1933份。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不合格人群比例为51.68%(95%CI=49.42%~53.93%),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72.78%)、年龄60~69岁(72.30%)占比较高,公务员/医务人员比例较低(3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的危险因素为: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OR=3.775,95%CI=2.697~5.283),小学以上大专以下(OR=1.611,95%CI=1.256~2.066);职业农民/工人(OR=1.712,95%CI=1.070~2.737),企业人员(OR=1.658,95%CI=1.008~2.730);人均年收入<3000(OR=1.634,95%CI=1.196~2.234);年龄60~69岁(OR=1.546,95%CI=1.023~2.336);吸烟(OR=1.321,95%CI=1.060~1.646)。综合人群归因sPAR%为68.0%,其中文化程度(43.9%)PARc%最高,职业(36.9%)次之。列线图也显示了低文化程度是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预测的主要风险因素。结论 苏北某市超过半数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不合格,以农民、工人、低收入者为主,是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广东省居民科学就医素养现况,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抽样抽取广东省16个县(市、区)3 855名15~69岁常住居民,使用《全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进行入户调查。数据进行加权处理和复杂抽样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广东省居民科学就医素养水平为25.85%,科学就医核心信息的总知晓率为60.39%。复杂抽样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民科学就医素养水平与文化程度和职业有关,与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人群相比,不识字/少识字(OR=0.069)、小学(OR=0.105)、初中(OR=0.240)、高中/职高/中专(OR=0.484)人群科学就医素养水平较低;与"其它"职业人群相比,农民(OR=0.586)科学就医素养水平较低。结论广东省居民科学就医素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应加大对低文化程度,农民、工人群体的健康教育力度,提高人群科学就医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河南省慢性病居民的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有效地开展健康素养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南省5家三级医院就诊的675名慢性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河南省慢性病居民的健康素养具备率为13.93%,三个方面中,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具备率最低(11.26%);6类健康问题中,慢性病防治素养具备率最低(4.3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OR=0.568,95%CI:0.392~0.823)、收入(OR=0.784,95%CI:0.632~0.972)等是慢性病人群健康素养水平达标的影响因素。与汉族相比,其他民族(OR=3.529,95%CI:1.059~11.762)是健康素养不达标的影响因素。与公务员相比,教师(OR=0.263,95%CI:0.069~0.999)和医务人员(OR=0.154,95%CI:0.042~0.561)健康素养达标率较高。结论河南省慢性病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相对较低,应针对少数民族、低学历、低收入和农村地区等重点的人群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重庆市巴南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巴南区15~69岁的779名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的健康素养水平为20.2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城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农村居民(P0.05);慢病患者健康素养水平低于无慢病居民(P0.05);此外,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年龄组、家庭人均年收入、自评健康状况调查对象的健康素养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对象3个方面(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的素养水平分别为31.07%、20.15%、20.54%;六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安全与急救(48.91%)、科学健康观(41.08%)、健康信息(33.25%)、慢性病防治(27.86%)、基本医疗(19.77%)和传染病防治(14.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居民(OR=0.532)、初中文化程度(OR=2.853)、高中/职高/中专文化程度(OR=5.983)、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OR=5.522)、家庭人均年收入10 000~20 000元(OR=3.532)、家庭人均年收入20 000~30 000元(OR=2.841)、家庭人均年收入≥30 000元(OR=7.968)均为调查对象是否具备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农村居民、低收入人群及文化程度较低者是今后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