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赖海燕  刁利红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2):1746-1747
冠心病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增大及环境污染等因素影响,冠心病患者日趋年轻化,其归属中医学“胸痹、心痛、真心痛、心痹”范畴。笔者就目前中医药治疗胸痹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脂凝、脂结理论认为,膏脂存在于经脉之中。如果嗜食肥甘厚味,就会导致经脉之中的膏脂精微壅塞迟缓,气化不行而形成脂凝、脂结[1-3]。脂凝、脂结是先于血瘀的致病和病理因素。在脂凝、脂结形成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患者不表现出任何证候,处于未病阶段。脂凝、脂结理论的提出,为胸痹心痛等疾病的早期防治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丰富和发展了中医的治未病思想。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中、西医理论对比分析,认为中医学的心痹心痛与现代医学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相符,认为心痹心痛属于虚实同见的疾病,提出活血化瘀、益气温阳法是治疗该病的根本方法,并根据心痹心痛发病机理与中医传统辨证用药理论及现代药理研究拟定治疗方剂,加减用药。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心脏病,属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是由邪痹心络、气血不畅而致。主要表现为胸闷心痛、甚至心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平卧。笔者于1997年8月将本组167例随机分2组:常规药物加光量子氧透射治疗本病116例(治疗组),并与单纯常规药物治疗的51例(对照...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学“胸痹心痛”、“真心痛”等范畴,临床辨证多为阳气亏虚、寒凝气滞、脉络瘀阻等。我们以温阳通痹法为主组成通痹汤治疗本病82例,并与消心痛治疗40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养心通脉消痹汤治疗气虚痰瘀互结型胸痹心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气虚痰瘀互结型胸痹心痛患者57例,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保心宁胶囊治疗,实验组给予养心通脉消痹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舌质、脉象改善情况和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7.5%vs68.0%,P<0.05);实验组24例舌质淡红,20例脉象和缓,对照组11例舌质淡红,10例脉象和缓,实验组舌质及脉象改善情况更优(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养心通脉消痹汤治疗气虚痰瘀互结型胸痹心痛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痹心痛病因病机及其各证型与临床检测指标相关性。方法:收集整理并归纳、总结古今中外关于胸痹心痛病因病机理论研究、冠心病的病理机制及危险因素研究以及胸痹心痛各证型与临床检测指标相关性的研究资料。结果:胸痹心痛相当于西医的冠心病,系因胸阳不振,阴寒痰浊留踞胸廓,或心气不足,鼓动乏力,使气血痹阻,心失血养所致,以胸闷及发作性心胸疼痛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痹病类疾病。病机上焦阳虚,阴邪上乘,邪正相搏。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冠心病的发生与炎症反应、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胱抑素-C、热休克蛋白60、冠心病易感基因、脂联素等密切相关。关于胸痹心痛各证型与临床检测指标相关性研究方面,学者们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并取得可喜进展,但观点并不统一。结论:胸痹心痛各证型与临床检测指标相关性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认为,若久患胸痹、心痛、咳喘、心痹等病,皆可致阳气亏虚心脉失于温养,阴血不足,心脉失荣而为病,从而导致出现迟、数、促、结、代脉,甚至更严重的绝脉,这些脉象均反映出心律失常。心虚胆怯之人,突受惊恐,或素蕴痰热,复加郁怒伤肝;或大病久病,累及心脾肾,损及气血阴阳,均致心失安养,心神扰动,或心脉瘀阻而发心悸。笔者依据中医学理论,自拟安神复脉汤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96例,取得了  相似文献   

9.
辨证治疗冠心病11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冠心病在中医学中称为“胸痹”或“心胸痹痛”,是由邪痹心络,气血运行不畅而致胸闷心痛,甚而心痛彻背,伴有心悸、气短喘息而不得平卧为主症的心脉疾病。是中医内科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临床表现与现代医学所称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之心绞痛相似。笔者自1995年至今,采取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112例,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脂凝、脂结理论与胸痹心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医学关于胸痛心痹的研究经历了痰湿理论、血瘀理论、络病理论等不同研究阶段.但上述理论中的痰湿、血瘀基本上都是胸痹心痛发展到一定阶段,脏腑功能失调后出现的病理及致病因素.在目前心血管疾病流行以及西医逐渐地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重点转向预防为主的形式下[1],如果不把研究重点放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就会落后,也不符合"上工救其萌芽"(<灵枢·逆顺>)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明代中医对于胸痹的诊治,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代表医家有王肯堂、张景岳、李梴、秦昌遇、皇甫中。王氏对胸痹心痛与胃痛进行了鉴别,提出大剂活血化瘀药治疗死血心痛;张氏创立八纲辨证并应用于胸痹心痛,标志胸痹心痛辨证论治体系趋于完备;李氏对厥心痛与真心痛、心痛与脾胃痛进行鉴别,丰富和发展了胸痹整体观;秦氏从心痹和胸痹两方面,比较全面系统地对胸痹心痛辨证施治进行了阐述;皇甫氏补充了真心痛症状,发展了痰饮导致胸痹的病因。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为现代医学病名,在古代中医文献中历代医家据其证候冠以胸痹、心痛、胸痛、心痹、厥心痛、真心痛等不同的名称。根据古代和现今医家的论述,结合冠心病的临床症状特点,轻者仅有短暂轻微的胸部隐痛或沉闷感,重者胸闷如窒,疼痛如绞,伴有气短、心悸、汗出等症,持续时间较长,从而认为应当将冠心病的中医病证确定在胸痹心痛的范畴。这样既体现了中医学的特点,又为中医诊断标准化和临床研究确立了目标,对研究和提高中医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胸痹典型的症状表现为胸痛彻背,背痛彻心,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冠心病,基本病机为心阳痹阻。痰瘀互结证是其最主要证候之一,多由人体正气亏虚,而致痰浊、瘀血留聚而引起。杨关林教授,致力于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证候特征的研究与治疗,对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的辨证论治从脾胃着手,有独到见解,运用健脾益气,活血祛痰等治法之汤药,同时注重患者精神情志因素以及气候环境因素,防治并用,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杜毅  杨关林  陈旭 《中医药学刊》2011,(9):2142-2143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整体观念理论为基础,旨在探讨整体观念对胸痹心痛治疗的应用体现,从综合调理脾胃、肝胆、活血化瘀祛痰、通补结合、五脏整体观念探讨胸痹心痛的中医治疗。  相似文献   

15.
温通汤为主治疗胸痹心痛10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痹心痛是由邪痹心络、气血不畅而以胸闷心痛,甚则心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等为主证的心脉疾病,类似于西医的冠心病、心绞痛。本病可反复发作,也是临床常见的疑难杂症之一。笔者于2004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温通汤治疗本病108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并与用西药治疗的107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养心通脉消痹汤治疗气虚痰瘀互结型胸痹心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32例,以自拟养心通脉消痹汤治疗;对照组32例,用保心宁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总体症状、心电图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7%,78.1%,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主要症状和心电图情况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血、尿常规,肝肾功等方面观察均未发现异常或不良反应.结论:养心通脉消痹汤治疗气虚痰瘀互结型胸痹心痛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心绞痛痰瘀阻络证病机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钱锋 《吉林中医药》2008,28(4):241-242
冠心痛、心绞痛属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痰瘀阻络是本病的重要证型之一,研究其病机对准确辨证、指导临床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医学认为,心调节津液代谢,痰浊的产生与心密切相关,痰瘀互结是胸痹的致病原因和病理产物.现代医学认为,脂质代谢、血液流变学和糖代谢障碍均与痰浊产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正冠心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已成为WHO公认的首位死亡原因[1]。冠心病属中医学"胸痹心痛"、"真心痛"范畴,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如《素问·痹论》载:"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又如《灵枢·厥病》载:"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而"胸痹"病名最  相似文献   

19.
胸痹心痛是临床常见病症,属于邪痹心络,气血不畅而导致胸闷心痛,甚则心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平卧为主的心脏疾病,大多见于西医范畴之冠心病、心脏神经官能症等。我们收集了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我院门诊、住院的300例胸痹心痛患者血液流变、血小板聚集资料,以研究胸痹心痛的中医证型与其血液流变、血小板聚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在中医学中称为“胸痹”或“心胸痹痛”,是由邪痹心络,气血运行不畅而致胸闷心痛,甚而心痛彻背,伴有心悸、气短喘息而不得平卧为主症的心脉疾病。是中医内科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临床表现与现代医学所称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之心绞痛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