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中国目前心血管疾病的流行趋势依然严峻,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死亡率居高不下,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经济负担加重,为减少心血管疾病对人体健康以及对社会和家庭带来的影响,积极开展心脏康复尤为重要。综合的心脏康复计划应包括心肺功能训练、肌肉骨骼训练和柔韧性训练等内容,在安全的前提下,如何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延缓并减少心血管事件再发,降低慢性病风险水平,使更多的心血管病患者获益,仍是目前最值得探索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210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116例和对照组94例,康复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加康复运动训练指导,对照组按常规药物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心功能、运动耐量的改变,并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发现康复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左室射血分数、E/A比值、6 min步行距离均明显增加.认为运动康复可以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工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久坐行为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久坐行为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而中国学者对于久坐行为对心血管疾病的危害重视不够,尚未有研究探讨在心脏康复中减少久坐行为。现通过分析久坐行为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机制,归纳了国内外心脏康复指南中关于运动处方的建议,论述了心脏康复运动干预久坐行为的有效性和挑战,并提出少坐多动及加强患者教育的策略,以期为减少久坐的危害和提高心脏康复的运动依从性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康复治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明  梁积英  关浩增  史文  陈敏  苏卫红  蒋美媛 《内科》2010,5(3):231-232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经心脏康复运动训练后心功能、体能和血生化的变化。方法将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按入院先后单双号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康复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心脏康复治疗,观察心脏康复治疗前后6 min步行距离及其他各项检查。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未行心脏康复治疗。结果康复组8周后无1例病情加重。心绞痛发作有所减少,6 min步行距离增加。对照组各观察指标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心脏康复运动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也是适合的,心脏康复训练可以改善心肌重塑,增进运动耐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心脏疾病,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心脏康复在冠心病术后具有重要作用。运动疗法是心脏康复不可或缺的方式,而个体化运动处方的制定及有效实施是运动疗法的关键。运动疗法安全,且能提高生活质量。随着对运动康复治疗的逐渐重视及诊疗制度的完善,越来越多的冠心病患者将从心脏康复治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外多项研究提倡肺高压患者的运动康复治疗,个体化运动康复可以减轻患者的呼吸困难,增加6 min步行距离,提高运动峰值氧耗,改善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而个体化运动处方的制定是确保其运动康复安全有效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运动训练一直是预防心血管相关疾病和改善其预后的有效措施。目前,指南推荐的中低强度有氧运动仍是主流的运动训练方式。近年来,许多证据表明高强度间歇训练可改善心肺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且训练耗时较短,易被人们接受。因此,高强度间歇训练或可成为针对心血管疾病的新运动处方。现结合国内外文献对高强度间歇训练在心血管疾病预防与管理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心脏康复是一种用于心血管风险评估和管理的结构化多学科干预手段,是应用运动训练、心理支持、规律用药、改变生活方式、风险因素教育等干预方式,旨在降低心血管病患者发病率及死亡率,提升生活质量。药物、运动、双心、营养、戒烟成为心脏康复的"五大处方"。在探索中国特色心脏康复药物管理模式的研究中,中药干预管理具有标本兼治、多途径、多成分、多靶点等优势。养心氏片作为一个上市25年的心血管疾病用药,在心脏康复领域积累了较多循证医学证据,并逐渐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长期实践中总结出"养心理论"。结合中医理论、专家经验,同时参考现有文献制定养心氏片在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为临床医生提高心脏康复质量提供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9.
分析心脏康复对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症状缓解及预后改善的优势,且是心血管疾病防治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运动处方、营养处方、心理处方、戒烟处方、药物处方五大处方的提出,进一步促进并规范了心脏康复的运行。结合中医理论分析认为阴阳平衡是生命活动的最和谐状态,亦是心脏康复的最终目标,并充分体现在心脏康复的五大处方中。  相似文献   

10.
<正>左心室、右心室同步起搏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可以提高心力衰竭患者存活率,降低病死率,改善症状、生活质量、运动耐量和心功能[1]。无论是否同时置入心律转复除颤器(CRT-D),CRT均可降低心力衰竭人群病死率和死亡率[2]。因此,各种指南一致推荐,对最佳药物治疗无效的适宜心力衰竭患者,CRT无疑是其治疗的首要选择。大量证据支持心功能III级或非卧床的心功能IV级患  相似文献   

11.
R. Glöckl  K. Kenn 《Der Pneumologe》2014,11(4):318-322
Current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recommend the inclusion of patients with bronchiectasis in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programs. Although evidence for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bronchiectasis is scarce, there are some small studies that consistently showed that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is able to improve exercise capacity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this population. Exercise training seems to be one of the major components of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to find out how traditional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programs should be adapted for the needs of subjects with bronchiectasis and whether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can impact long-term outcomes and the clinical course of the disease. However,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might be an ideal place to initiate or optimize diagnostics, drug treatment, education, chest physiotherpy and exercise training in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bronchiectasis.  相似文献   

12.
Tai Chi as an adjunct to cardiac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training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Heart disease is a chronic condition needing lifetime secondary prevention measures to decreas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nd to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Cardiac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training, one aspect of cardiac recovery, traditionally includes some form of aerobic fitness and, more recently, muscle strength training to improve exercise tolerance. Tai chi, widely practiced in China for centuries, is a popular form of exercise among older Chinese persons associated with enhanced well-being and health among traditional Chinese practitioners. Recent research has reported improvement in cardiorespiratory function, balance and postural stability, fall prevention, and stress reduction.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suggests potential benefits from tai chi exercise performed as an adjunct to cardiac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training. Tai chi is cost-effective and facilitates a lifestyle of health-related behavior practices.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患者心脏康复中国专家共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房颤动(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危险因素控制和多学科综合管理逐渐受到人们重视。多项研究证明,AF心脏康复行之有效,但目前国内尚缺乏AF心脏康复的统一管理方案。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指南,择其更新的重要学术内容,制订AF(包括瓣膜病性AF和非瓣膜病性AF)患者心脏康复中国专家共识,以期推动我国AF康复的发展。共识内容主要包括AF的上游管理,多维度康复评估和处方制定。  相似文献   

14.
杨琦琦  孙阳 《心脏杂志》2021,33(4):452-455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致残致死的首要病因,心脏康复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十分重要,可以提高生活质量、运动能力和体力活动能力,降低再住院率和病死率。抗阻运动是心脏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高肌肉力量、耐力和身体活动能力。本综述旨在总结抗阻运动对老年人群心脏康复的作用,为更好的改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预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胡强  张剑  张权宇 《心脏杂志》2022,34(2):220-227
目前,心脏康复作为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已逐渐在临床中应用,它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和转归。运动康复是心脏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高冠心病患者的心肺功能和运动耐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其中,高强度间歇运动(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HIIT)相比较于其他运动方式在改善患者心肺功能、血管内皮功能、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因其运动强度较高,心脏康复医师对其运动安全性等方面仍存在疑虑,这些因素制约了其在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本综述分别对HIIT的定义、HIIT的适应症及禁忌症、HIIT在心肺功能与化验指标中的作用、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阐述,并对HIIT联合药物治疗的效果进行了归纳,从而为临床及运动康复策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康复治疗能增强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能力和心脏功能,减少住院率,降低病死率。文章介绍开展康复运动的流程、运动方法、效果评估和安全监测,以及国内外心力衰竭康复治疗的现状,并对中国心力衰竭康复治疗的未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文章根据2014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及治疗指南内容,结合近几年国内外循证医学的新证据,对心衰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和埋藏式除颤器(ICD)的临床应用适应证和处理要点进行简要概括。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评价应用心肺康复运动训练对中度IPF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度IPF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按IPF疾病诊治指南进行正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进行规律康复运动训练。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12周时行肺功能检查、6分钟步行实验(6MWT)及生活质量量表(ATAQ-IPF)以评价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12周时肺功能(FVC%预计值、TLC%预计值、DLCO%预计值)、6MWT、ATAQ-IPF评分较前明显改善,较对照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PF患者疾病早期,应用心肺康复运动训练,能提高肺功能,同时也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医院主导的家庭心脏康复中国专家共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康复(cardiac rehabilitation,CR)是心血管疾病(CVD)慢性期循证结构化干预技术,包括患者教育、健康行为矫正、社会心理因素管理、药物治疗和运动训练,证据显示其进一步改善了CVD患者的二级预防疗效。我国CR使用率明显不足,符合条件的患者只有少数接受到CR治疗,迫切需要提出新的策略提高CR参与度。医院主导的家庭心脏康复(center guided home-based cardiac rehabilitation,CHBCR)模式是一种可能的有效策略。与医疗监督下的心脏康复中心(center-based cardiac rehabilitation,CBCR)模式服务不同,CHBCR依靠远程指导和间接的运动监督,患者接受CR的场所不在传统的心脏康复中心而在家庭。本共识的目的是明确CHBCR的优势、适应证、禁忌证,以及CHBCR中心建设、核心构成和质量控制等,以推动CHBCR在我国的科学实施,让更多CVD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