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考察仙鹤草不同提取部位的抗炎作用。方法采用醋酸扭体法、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磷酸组胺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实验,探讨仙鹤草醇提取部位、仙鹤草正丁醇提取部位、仙鹤草乙酸乙酯提取部位的抗炎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仙鹤草醇提取部位、正丁醇提取部位能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P<0.05、P<0.05)、能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P<0.05、P<0.05),能够降低磷酸组胺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P<0.05、P<0.05)。结论仙鹤草具有明显的抗急性炎症的作用,其活性主要集中于正丁醇提取部位。  相似文献   

2.
《中药材》2015,(5)
目的:研究华佗豆不同提取部位的抗炎镇痛的活性。方法:分别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小鼠棉球肉芽肿法、醋酸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华佗豆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华陀豆正丁醇部位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和小鼠棉球肉芽肿增生,减少醋酸引起的小鼠疼痛的扭体次数及提高小鼠的痛阈值。95%乙醇提取物高剂量能抑制小鼠棉球肉芽肿增生,减少醋酸引起的小鼠疼痛的扭体次数。结论:华佗豆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以正丁醇部位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蒙药玉簪花的不同萃取部位筛选出活性部位。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模型、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实验模型对蒙药玉簪花不同萃取部位进行抗炎活性考察。结果:玉簪花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正丁醇萃取部位可显著减轻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度(P0.05,P0.05)及角叉菜胶作用3、4h后引起的大鼠足肿胀度(P0.01,P0.05)。结论:蒙药玉簪花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正丁醇萃取部位有抑制急性炎症的作用,可能是玉簪花抗炎的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4.
《中药材》2015,(12)
目的:筛选与确证桐花树叶抗炎镇痛作用的有效部位。方法:萃取法获得桐花树叶7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二氯甲烷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部位(醇沉)等5个部位,经醋酸致小鼠扭体试验筛选出抗炎镇痛作用较强的乙酸乙酯部位,进一步通过醋酸致小鼠扭体试验、小鼠热板试验、角叉菜胶致足肿胀试验、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试验等全面评价桐花树叶乙酸乙酯部位的抗炎镇痛作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角叉菜致足肿胀小鼠肝匀浆的T-SOD活性与MDA含量。结果:桐花树叶乙酸乙酯部位高剂量(200 mg/kg)灌胃给药后可显著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次数、增大热板小鼠痛阈值、抑制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度与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度(P0.01);不同剂量(100、150、200 mg/kg)的桐花树叶醇提物乙酸乙酯部位灌胃给药3 d后,可使角叉菜致足肿胀小鼠肝脏T-SOD活性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桐花树叶醇提物乙酸乙酯部位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抗氧化可能是其抗炎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出唐古特瑞香抗炎镇痛的活性部位。方法采用醋酸扭体法、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以及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试验,分别以小鼠扭体反应次数、毛细管通透性、小鼠耳肿胀度以及胀抑制率为考察指标,对唐古特瑞香的乙醚部位、50%乙醇部位、30%乙醇部位、水部位进行抗炎镇痛药效筛选。结果唐古特瑞香乙醚部位(0.44 g/kg)可明显减少冰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次数(P<0.01)及冰醋酸所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P<0.01)和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P<0.05)。结论唐古特瑞香乙醚部位为抗炎镇痛的药效部位,为唐古特瑞香开发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藏荆芥不同萃取部位的抗炎、镇痛活性。方法: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和水饱和正丁醇萃取分离得藏荆芥乙醇提取物的不同萃取部位,并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试验、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管通透性增加试验、醋酸致小鼠扭体试验和小鼠热板试验筛选其不同萃取部位的抗炎、镇痛活性。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藏荆芥醇提物的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明显抑制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廓肿胀(P0.01),明显减轻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P0.01),显著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P0.05),显著延长热板小鼠的痛阈值(P0.01、0.05)。结论:藏荆芥抗炎镇痛的有效部位主要集中在石油醚、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萃取部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两面针叶不同提取部位的抗炎、镇痛药理活性,为两面针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热板法及扭体法实验考察小鼠镇痛作用,应用小鼠足跖肿胀、耳廓肿胀及棉球肉芽肿胀实验综合评价两面针叶不同提取部位的抗炎活性。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除热板法水部位低剂量的镇痛作用无统计学意义(P < 0.01)外,各剂量的两面针叶粗提取物和不同提取部位均有显著的抗炎和镇痛作用(P < 0.05,P < 0.01)。正丁醇部位在二甲苯所致耳廓肿胀、棉球肉芽肿胀、足跖肿胀等3个抗炎实验和热板法镇痛实验中均显示最强的药理活性,而乙酸乙酯部位在扭体法镇痛试验中活性最强。结论 两面针叶有显著的抗炎、镇痛活性,其中正丁醇和乙酸乙酯提取部位是主要的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蒙药那如-3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采用热板刺激、冰醋酸刺激小鼠扭体、小鼠耳肿胀、大鼠棉球致肉芽肿及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等方法研究蒙药那如-3的镇痛及抗炎作用。结果:蒙药那如-3能明显抑制大鼠足跖肿胀度(P0.05),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P0.01),抑制棉球埋藏引起的慢性肉芽肿(P0.01);延长小鼠疼痛反应时间(P0.05),减少小鼠扭体次数(P0.01)。结论:蒙药那如-3具有显著的镇痛、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9.
酒大黄的镇痛抗炎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酒大黄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采用小鼠热板法和小鼠扭体法观察酒大黄(2,1,0.5 g·kg-1·d-1,ig连续7d)的镇痛作用,采用小鼠耳肿胀法和小鼠棉球肉芽肿法观察酒大黄(2,1,0.5 g·kg-1ig,连续7d)的抗炎作用.结果:酒大黄能提高热板法疼痛模型小鼠痛阈,抑制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并能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皮下植入棉球所致的小鼠肉芽肿生成(均P<0.05).结论:酒大黄有良好的镇痛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0.
芭蕉根不同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芭蕉根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的抗炎、镇痛活性.方法 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和小鼠棉球肉芽肿等实验进行抗炎实验,采用醋酸扭体法进行镇痛实验,对芭蕉根的石油醚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80%乙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进行抗炎和镇痛实验研究.结果 芭蕉根石油醚和正丁醇提取物可以明显的减轻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和棉球肉芽肿的重量,对角叉菜胶所致的小鼠足肿胀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芭蕉根乙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结论 在相同剂量下,芭蕉根石油醚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显示出较好的抗炎活性,而80%乙醇和水提取物相对具有较好的镇痛活性.  相似文献   

11.
野菊花挥发油抗炎镇痛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野菊花挥发油抗炎镇痛的药理活性。方法:取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0.5 g·kg-1),野菊花挥发油高、中、低剂量组(0.8,0.4,0.2 g·kg-1)。应用小鼠耳肿胀、足肿胀及棉球肉芽肿等实验评价野菊花挥发油的抗炎活性,采用热板法、扭体法实验考察野菊花挥发油的镇痛作用。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耳肿胀明显,小鼠棉球肉芽肿明显,小鼠足趾肿胀明显,扭体次数明显增加,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野菊花挥发油高、中、低剂量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棉球肉芽肿、角叉菜胶致足肿胀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明显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给药后,与正常组比较,野菊花挥发油高、中、低剂量均能明显提高小鼠痛阈值(P0.05)。结论:野菊花挥发油有较强的抗炎镇痛活性。  相似文献   

12.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4,(6):121-124
目的:筛选青果中抗炎镇痛的活性部位,探讨活性部位对细胞炎性因子IL-1β、IL-10、TNF-α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用水蒸气蒸馏法、溶剂梯度萃取法获得青果挥发油、青果10%水提液及其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部位。首先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醋酸致扭体反应和小鼠热板性疼痛筛选抗炎镇痛的活性部位,然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活性部位对炎性因子IL-1β、IL-10、TNF-α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青果水提液及其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萃取部位800mg/kg均能减轻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提高小鼠对热板性疼痛的痛阈值,减少扭体反应的平均次数,其中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活性最强,但青果挥发油和正丁醇萃取部位800 mg/kg无明显抗炎镇痛作用。青果水提液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400 mg/kg、800 mg/kg、1200 mg/kg显著降低角叉菜胶致足跖肿胀模型大鼠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的蛋白表达,但对IL-10表达无明显的影响。结论:青果水提液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是抗炎镇痛的活性部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炎性因子IL-1β和TNF-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瓜子金提取物及其不同部位的抗炎、镇痛活性.方法 采用醋酸扭体法进行镇痛实验,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通透性增加、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趾肿胀实验进行抗炎实验,对瓜子金的甲醇提取物及其各个萃取部位进行镇痛和抗炎实验.结果 瓜子金甲醇提取物及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龙利叶的抗炎活性部位,并探讨其活性部位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分别选用KM小鼠,随机分组,分别为模型组,醋酸地塞米松组(3 mg·kg~(-1)),龙利叶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趾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和小鼠棉球肉芽肿模型,研究龙利叶的抗炎作用;通过研究龙利叶抗炎活性部位提取物对去除双侧肾上腺小鼠耳廓肿胀、足趾肿胀、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小鼠棉球肉芽肿的影响和对角叉菜胶致大鼠急性胸膜炎的影响,采用ELISA双抗夹心法,分别按照PGE_2、TNF-α、NO、MDA(TBA法)试剂盒说明测定急性胸膜炎大鼠的PGE_2、TNF-α、NO、MDA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结果龙利叶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95%乙醇部位提取物能减少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程度和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趾肿胀,降低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和减少小鼠棉球肉芽肿的湿重(P0.05或P0.01),减少去除双侧肾上腺小鼠耳廓肿胀和足趾肿胀,降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和减少小鼠棉球肉芽肿(P0.05或P0.01),乙酸乙酯部位部位提取物能降低角叉菜胶致大鼠急性胸膜炎的PGE_2、TNF-α的含量,正丁醇部位、95%乙醇部位提取物降低角叉菜胶致大鼠急性胸膜炎的PGE_2、TNF-α、NO的含量。结论龙利叶的抗炎活性部位为乙酸乙酯、正丁醇、95%乙醇部位,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其抗炎机制主要与减少PGE_2、TNF-α、NO的含量有关,本研究为龙利叶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薰衣草的不同提取部位中筛选出抗炎活性部位。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和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模型进行抗炎活性筛选,再将活性好的部位采用细胞炎症模型进行相关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结果:XYC-3、XYC-5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XYC-3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XYC-3、XYC-5有明显抑制LPS诱导的NO产生,且NO水平抑制率随着提取物浓度成正比;还可抑制LPS刺激的RAW 264.7细胞中TNF-α,IL-6的产生,可有效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结论:XYC-3和XYC-5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为薰衣草的抗炎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16.
条叶榕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条叶榕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对实验小鼠连续灌喂不同提取部位和剂量的条叶榕,分别采用三种抗炎实验(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跖肿胀实验、小鼠皮下棉球肉芽肿增生实验)和两种镇痛实验(醋酸致小鼠扭体法实验和小鼠热板法)。结果:条叶榕能降低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率,抑制角叉菜胶所致的小鼠足跖肿胀以及小鼠皮下棉球所致的肉芽肿增生,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提高小鼠热板痛阈值;同剂量的条叶榕醇提液的抗炎镇痛效果强于水提液。结论:条叶榕的具有较好的抗炎镇痛,并且醇提液强于水提液。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和比较癃清片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诱导小鼠足肿胀进行抗炎实验,采用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进行镇痛实验,比较癃清片醇提取物、水提取物、二氯甲烷和正丁醇部位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癃清片醇提物、水提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炎镇痛作用,同剂量之间比较以醇提取物活性较强。癃清片正丁醇部位(0.23g/kg、0.46g/kg)能明显降低二甲苯致炎小鼠血清中PGE2、MAD、TNF-α含量,醇提正丁醇部位(0.46g/kg)抑制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趾肿胀,该部位(0.12g/kg、0.23g/kg、0.46g/kg)能延长热板所致的小鼠舔后足的时间,该部位(0.23g/kg、0.46g/kg)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次数。结论:癃清片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活性,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可能是其一个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18.
《中药材》2017,(11)
目的:研究康复新栓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蛋清液和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趾肿胀实验、小鼠琼脂肉芽肿实验考察康复新栓的抗炎作用,采用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实验及小鼠热板实验考察康复新栓的镇痛作用。结果:康复新栓高、中剂量能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次数,各剂量均能降低蛋清液诱导的小鼠足趾肿胀,高剂量能显著降低小鼠肉芽肿的生成(P0.05),但康复新栓3个剂量对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及热板法小鼠的镇痛效果不明显。结论:康复新栓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绞股蓝提取物的抗痛风活性部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尿酸法、小鼠耳廓二甲苯致炎法、小鼠醋酸扭体法观察绞股蓝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的作用及抗炎镇痛作用。结果:绞股蓝提取物及其4个不同极性部位均对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的血尿酸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还能够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对醋酸引起的小鼠疼痛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绞股蓝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痛风作用,其活性成分主要在正丁醇和水溶部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劳伤药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棉球肉芽肿法,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法观察劳伤药的抗炎作用,采用小鼠扭体法观察劳伤药的镇痛作用,采用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模型观察劳伤药对足肿胀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劳伤药(5g/kg)能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抑制棉球致小鼠肉芽肿,抑制醋酸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抑制冰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能明显减轻AA大鼠原发性和继发性关节肿胀。结论:劳伤药乙醇提取物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