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浅谈磁共振对比剂过敏反应的护理方法。方法:结合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的4848例病例进行讨论。结果:出现过敏反应3人,这些出现症状的患者在我科护士的及时、有效护理下平安、顺利完成MRI检查。结论:当患者出现对比剂过敏反应时,迅速开展抢救措施及心理安慰,最大程度的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恐惧心理,在完成增强扫描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潘虹  陈路宁  赖尽忠 《西部医学》2012,24(10):1995-1996
目的探讨磁共振对比剂钆双胺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观察1723例使用钆双胺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对磁共振的增强效果。结果 1723例作磁共振增强病例中无不良反应者1717例(99.66%),出现不良反应6例(0.34%),均为非过敏反应。其中头昏3例、头痛2例、注射部位不适1例,无过敏反应出现。纳入图像评价1677例,占97.33%,其中增强效果满意1368例,占81.57%;增强效果一般309例,占18.43%、无效果差病例。结论在合理使用下钆双胺应是安全、有效的MRI对比剂。但终末期肾病患者应慎重使用,以减少肾源性系统纤维化(NSF)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张颖  郭冬玲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8,40(12):1516-1518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病变磁共振动态增强对比剂注射时机的掌握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研究行磁共振动态增强的肝内局灶性病变患者121例,总结其扫描时机和护理要点。结果:121例患者中,106例获满意图像,所有病例均得出明确的磁共振诊断。结论:行动态增强MRI时,精确控制扫描时间和精心护理患者,取得患者配合是提高肝内占位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钆喷酸葡胺(Gd—DTPA)注射液主要成份为二乙三胺五醋酸钆双葡甲胺。是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顺磁性造影剂,进入体内后能缩短组织中质子的T1及他驰豫时间,从而增强图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在中枢神经(脑及脊髓)、腹、胸、盆腔、四肢等人体脏器和组织的磁共振成像及肾功能评估中取得了满意的对比效果,增强了图像的清晰度,在MRI检查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通常认为MRI显像钆对比剂比CT显像中应用的碘对比剂拥有更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但随着临床中MRI检查逐渐增多,钆对比剂的普遍应用,钆对比剂发生不良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5.
宋辉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9):2337-2338
目的:总结应用高压注射器作磁共振血管成像(CE MRA)和磁共振增强扫描的应用和护理体会。方法:252例患者均使用高压注射器推注对比剂,先询问药物及对比剂过敏史。正确设置流速、流量及注射时间,做好血管的选择,防止药液渗漏。结果:251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1例患者出现药液渗漏。结论:高压注射器的应用和护理是磁共振血管成像(CE MRA)和磁共振增强扫描检查成功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良好的护理配合对CT增强检查的重要性.方法:对60例作螺旋CT增强扫描的患者做好扫描前的造影剂皮试及护理准备工作,密切观察扫描中患者的反应,对症处理扫描后出现的各种情况.增强造影剂用欧乃派克、优微显等非离子型对比剂.结果: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类型的轻度过敏反应,无渗漏致空气栓塞、局部皮肤坏死等护理并发症发生,无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结论:为保证增强CT的扫描效果,认真细致地做好护理配合工作,可减少甚至杜绝过敏反应的发生,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新型磁共振对比剂的研究是目前国内外的一个热点。磁共振对比剂能有效地提高MRI检测微小或隐匿病灶的能力,同时对反映靶器官的组织能力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国内外磁共振对比剂及示踪技术的发展、研究概况及存在问题做一述评。  相似文献   

8.
白莉 《中外医疗》2012,31(13):151+153-151,153
随着磁共振装备的普及和MR检查例次的增多,磁共振血管造影和增强扫描也随之增多,因此,MR对比剂的应用呈逐年递增现象。据文献报道,30%-40%接受MR检查的患者同时需MRI增强扫描或血管造影检查。MR检查中近70%的安全性问题是由注射对此剂引起的。因此,检查前患者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紧张和恐惧感,为了更好地配合检查,必要时需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对比剂的发展概况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型磁共振对比剂的研究是目前国内外的一个热点,磁共振对比剂能有效地提高MRI检测微小或隐匿病灶的能力,同时对反映靶器官的组织能力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国内外磁共振对比剂及示踪技术的发展,研究概况及存在问题做一述评。  相似文献   

10.
磁共振医学成像是利用原子核的一些磁性特征进行组织成分成像显示的技术。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新技术不断的发展,磁共振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其中临床应用比较广泛的是功能磁共振成像(f MRI)技术。而血氧水平依赖法(BOLD)成像是f MRI常用的检查方法,其信号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空间特异性。它可在无创及不需注射对比剂的情况下评价病灶与皮质功能区之间的关系及功能区的状况,因此其在颅内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研究方面的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BOLD-f MRI技术的提出及其原理f MRI最早是采用静脉注射对比增强剂的方法来进行的[1]。直到1990年,OGAWA等[2]首次报道血氧的T2*效应任务刺激后,  相似文献   

11.
Chen F  Ni YC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5):299-300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第一代磁共振非特异性对比剂一水溶性钆类螯合物(gadolinium chelates)已广泛应用于肝脏磁共振成像(MRI),并且明显提高了其对肝脏病变的诊断能力。然而,该对比剂在细胞外间隙非特异性分布,病变对比增强变异大,这促使人们不断寻找新型的对比剂。近年来,相继有两类肝脏特异性对比剂问世并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2.
钆喷酸葡胺(Gd-DTPA)做为磁共振扫描成像顺磁性对比剂,因对比增强效果好,在核磁共振增强扫描检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不良反应少,即使过敏,也是以皮肤潮红、皮疹、呕吐、头痛等轻微过敏反应为主,而对于出现休克、急性肺水肿等重度不良  相似文献   

13.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对肿瘤患者的筛查需要MRI增强扫描,静脉注射对比剂(以医学成像为目的将某种特定物质引入人体内,以改变机体局部组织的影像对比度,这种被引入的物质称为"对比剂")。静脉留置针因其穿刺方便,对血管刺激小,不影响患者活动,利于定时给药和抢救被我院核磁室应用于MRI增强扫描。现对我院2011年4月—2012年9月16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MRI增强扫描患者在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管理模式在钆塞酸二钠增强MRI检查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2016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8例因肝脏肿瘤性病变行Gd-EOB-DTPA增强MRI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观察组患者在钆塞酸二钠增强MRI检查前后接受全程护理管理模式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主要观察两组患者的重复扫描率、检查完成所需时间、图像优质率、不良反应及对比剂外渗发生率,并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评估。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性别、年龄和肝脏肿瘤良恶性病理类型无显著性差异(P0.05);接受全程护理管理模式的观察组患者的重复扫描率、不良反应及对比剂外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检查完成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图像优质率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程护理管理在钆塞酸二钠增强MRI检查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中能够有效提高检查效率和保证图像质量,同时减少不良反应和对比剂外渗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总结临床常用的非离子型碘对比剂过敏反应及护理措施.方法 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注射非离子型碘对比剂24 h内发生过敏反应170例, 对对比剂种类、浓度、流速等因素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碘普罗胺、碘海醇、碘帕醇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38%、0.35%、0.44%, 碘帕醇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于碘普罗胺和碘海醇, 3种药物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碘普罗胺组发生过喉头水肿、敏性休克发生率为分别为十万分之七、千分之三, 为罕见不良反应.结论 少部分患者使用非离子型碘对比剂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 应小心谨慎, 加强护理, 保障碘对比剂的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6):179-184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管理模式在钆塞酸二钠增强MRI 检查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2016 年1 月~2019 年1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8 例因肝脏肿瘤性病变行Gd-EOB-DTPA 增强MRI 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 例,观察组患者在钆塞酸二钠增强MRI 检查前后接受全程护理管理模式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主要观察两组患者的重复扫描率、检查完成所需时间、图像优质率、不良反应及对比剂外渗发生率,并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评估。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性别、年龄和肝脏肿瘤良恶性病理类型无显著性差异(P>0.05);接受全程护理管理模式的观察组患者的重复扫描率、不良反应及对比剂外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检查完成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图像优质率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程护理管理在钆塞酸二钠增强MRI 检查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中能够有效提高检查效率和保证图像质量,同时减少不良反应和对比剂外渗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胆特异性对比剂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在肝脏MRI增强扫描应用中的护理措施。方法针对Gd-EOB-DTPA的使用注意事项和MRI增强检查的特殊要求,对288例应用该对比剂行肝脏MRI增强扫描的患者从心理护理、检查前准备、检查中配合、检查后不良反应处理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结果4例(1.4%)患者呼吸配合欠佳,其中1例图像伪影较多,影响观察及诊断,3例图像伪影较小,对图像质量的影响不大,其余284例患者(98.6%)患者顺利完成检查,取得高质量的图像效果。288例患者中,1例患者检查后出现颜面部潮红,2例患者出现恶心,无呕吐,其余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及检查后均无不适。结论 Gd-EOB-DTPA应用于肝脏MRI增强扫描中具有安全、有效的优点,提高图像质量、实施综合护理措施是检查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对比剂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作用。方法临床拟诊的垂体微腺瘤50例行快速自旋回波对比剂动态增强扫描,接着行常规增强扫描,分析比较动态增强和常规增强两种方法对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结果常规增强组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为72%;动态增强组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为94%。结论动态增强扫描能明显提高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螺旋CT增强扫描中对比剂的应用及过敏反应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4年来螺旋CT增强扫描中,5928例使用离子型与非离子型对比剂,以泛影葡胺与碘海醇为例进行统计,经x~2检验结果表明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与离子型对比剂泛影葡胺在成像满意率方面非常接近,但是在过敏反应中百分率明显少于泛影葡胺。同时指出扫描前,病人心理护理工作的好坏与否在CT增强扫描中起重要作用。还针对过敏反应进行了分类观察,并提出了处理方法,为使用高压注射器在CT增强扫描中避免失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应用高压注射器作体部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的应用和护理体会。方法43例患者进行对比CE-MRA,均使用高压注射器推注对比剂,先询问药物及对比剂过敏史。正确设置流速,流量及注射时间,做好血管的选择,防止药液渗漏。结果42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1例患者出现药液渗漏。结论高压注射器的应用和护理是CE-MRA检查成功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