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目的探讨贵州省汉族,苗族和布衣族成年男性血尿酸水平与MS,IL-1β的关系.方法: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某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男性成人中抽取汉族300人,苗族300人和布依族200人,分别检测一般身体指标及生化指标,采用ELISA法检测IL-1β.结果:1)MS的检出率在汉,苗和布依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S的检出率在HUA组高于SUA水平正常组(P<0.05),Logistic 回归结果提示,汉族高TG血症与HUA有关,苗族肥胖和高TG血症与HUA有关,布依族高血压和高TG血症与HUA有关.2)IL-1β水平在汉,苗和布依族调查对象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且在HUA组高于SUA水平正常组(P<0.05);多重线性回归模型也提示,汉,苗和布依族SUA对IL-1β影响较大.结论:SUA水平与MS,IL-1β密切相关,控制SUA水平对减少MS等多种代谢异常的发生发展可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温州市瓯海区居民高尿酸血症(HUA)和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情况,分析血尿酸水平(SUA)与MS的关系,为HUA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温州市瓯海区3 905名18岁及以上居民为研究对象,调查HUA和MS患病情况及MS各组分检出率;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HUA与MS各组分的相关性。结果瓯海区居民HUA患病率为17.77%,标化率为16.73%;MS患病率为23.46%,标化率为17.16%。男性HUA患病率为20.26%,高于女性15.65%(P0.01)。女性HUA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P0.01)。总MS患病率及男、女MS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腰围(OR=1.025,95%CI:1.014~1.035)、TG水平(OR=1.361,95%CI:1.265~1.464)及年龄(OR=1.008,95%CI:1.002~1.015)与HUA呈正相关(P均0.05);其中男性腰围(OR=1.024,95%CI:1.009~1.038)、TG水平(OR=1.262,95%CI:1.129~1.411)及年龄(OR=1.014,95%CI:1.004~1.025)与HUA呈正相关(P均0.01);女性腰围(OR=1.022,95%CI:1.006~1.038)及TG水平(OR=1.429,95%CI:1.295~1.578)与HUA呈正相关(P0.01)。结论瓯海区居民HUA患病率存在年龄、性别差异,SUA与MS、腰围及TG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内蒙古乌海市成人超重肥胖和甜饮料(sugar-sweetened beverage,SSB)摄入与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对内蒙古乌海市5 995名居民展开横断面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男女超重、肥胖组SUA水平及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检出率均高于正常组(均有P<0.05);男性SUA水平随SSB摄入量的增加依次增加(F=3.426,P=0.033,Ptrend=0.010),SSB摄入频率较高者的SUA水平也较高(t=-2.204,P=0.028);女性SSB摄入量及摄入频率较高者,SUA水平反而较低(均有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女超重、肥胖者HUA患病风险增加。超重肥胖与SSB摄入量对HUA检出率存在交互作用(均有Pinteraction<0.05)。结论 超重或肥胖是HUA的独立危险因素,摄入SSB会增加男性SUA水平。超重或肥胖同时增加SSB摄入会提高HUA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4.
分析上海市中小学生超重或肥胖发生的行为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上海地区调研资料中9~18岁中小学生11 913名,调查项目包括形态指标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学生睡眠、饮食、体育锻炼及静态生活方式等因素对不同群体学生超重或肥胖的影响.结果 男生每天睡眠时间≥10 h的超重或肥胖检出率(36.7%)高于睡眠不足8h的学生(31.3%)(P<0.01).女生不吃早餐的群体(36.4%)高于天天都吃早餐的群体(17.6%)(P<0.05).小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38.2%)高于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30.8%)(P<0.01).初中每天玩游戏和计算机时间≥2h的学生(28.1%)高于<1h的学生(23.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愿意参加长跑(OR=1.16,95%CI=1.05~ 1.27)、每天看电视时间≥1h(OR=1.22,95%CI=1.05~1.43)的学生群体发生超重或肥胖的风险较高.女生中吃早餐的学生发生超重或肥胖的风险下降(OR=0.33,95%CI=0.16~0.67).城区学生每天看电视时间≥1h(OR=1.36,95%CI=1.07~ 1.74)发生超重或肥胖的风险提高,郊区每天睡眠时间≥10 h(OR=2.0,95%CI=1.23 ~ 3.25)的学生发生超重或肥胖的风险增加.小学生每天玩电子游戏和计算机≥2h(OR=1.45,95%CI=1.01~2.08)发生超重或肥胖的风险提高.结论 2014年上海市中小学生超重或肥胖检出率与睡眠、饮食习惯、锻炼意愿和静态生活方式相关,且具有明显的群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分析2~6岁儿童超重肥胖与生命早期因素的关系,为预防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8年在广州市抽取1个社区的所有托幼园所922名儿童为研究对象.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与生命早期因素的关系.结果 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为13.4%,男童超重肥胖检出率(16.1%)高于女童(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9,P<0.05).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在大于胎龄儿、剖宫产、出生后6月内人工喂养、母亲孕前体质量指数(BMI)超重或肥胖、母亲孕期体重增重过多组内较高(P值均<0.01).二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于胎龄儿(OR=2.62,95%CI=1.42~4.82)、剖宫产(OR=1.59,95%CI=1.08~2.36)、出生后6月内人工喂养(OR=2.00,95%CI=1.19~3.37);母亲孕前超重或肥胖(OR=1.97,95%CI=1.08~3.58)和母亲孕期增重过多(OR=2.07,95%CI=1.26~3.39)与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呈正相关(P值均<0.05);母亲孕前消瘦(OR=0.51,95%CI=0.29~0.88)与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呈负相关(P<0.05).结论 该社区2~6岁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较高,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与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出生后6月内喂养方式、母亲孕前BMI和母亲孕期增重等生命早期因素相关,积极有效的早期干预可预防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贵州省汉族、苗族和布衣族成年男性血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IL-1β的关系。方法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某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男性成人中抽取汉族300人、苗族300人和布依族200人,分别检测一般身体指标及生化指标,采用ELISA法检测IL-1β。结果 1)MS的检出率在汉、苗和布依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S的检出率在高尿酸(HUA)组高于血尿酸(SUA)水平正常组(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汉族高TG血症与HUA有关,苗族肥胖和高TG血症与HUA有关,布依族高血压和高TG血症与HUA有关。2)IL-1β水平在汉、苗和布依族调查对象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HUA组高于SUA水平正常组(P0.05);多重线性回归模型也提示,汉、苗和布依族SUA对IL-1β影响较大。结论贵州省汉族、苗族和布衣族成年男性血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IL-1β密切相关,控制SUA水平对减少MS等多种代谢异常的发生发展可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西藏阿里地区西部区域藏族人群慢性病及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抽取阿里地区西部四县1453名藏族居民进行调查,并收集血常规及生化检测指标。采用χ2检验和 logistic 回归分析检出慢性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该地区藏族居民患病率居前3位的慢性病依次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77.6%)、高尿酸血症(51.5%)和血脂异常(45.2%)。性别、年龄、体型、居住地、吸烟和饮酒是藏族居民慢性病主要的影响因素,女性是高尿酸血症(OR=0.547,95%CI:0.438~0.682)、肝功异常(OR= 0.482, 95%CI:0.369~0.628)、肾功异常(OR= 0.020, 95%CI:0.011~0.040)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OR=0.434, 95%CI:0.327~0.574)的保护因素;超重/肥胖是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脂肪肝、高尿酸血症、肝功异常、血脂异常、高血糖的危险因素。结论 西藏阿里西部地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和血脂异常检出率较高,超重/肥胖和饮酒是主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7~15岁学生肥胖的现况及影响因素,为提高中小学生体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浦东新区金杨地区13所中小学校11 734名7~15岁学生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并随机抽取其中1 122名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问卷调查,分析学生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学生11 734人,其中男生6 253人,占53.29%;女生5 481人,占46.71%。学生超重率为20.87%,肥胖率为10.29%,超重和肥胖率为31.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3.164,95%CI:2.814~4.121)、出生体重≥4 kg(OR=1.410,95%CI:1.021~1.920)、每天睡眠时间8 h(OR=1.566,95%CI:1.212~2.069)、经常吃油腻食物和甜食(OR=2.623,95%CI:1.422~4.778)、饭量大(OR=2.301,95%CI:1.812~1.446)、家庭月收入≥1.3万元(OR=1.454,95%CI:1.161~1.844)、母亲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OR=1.255,95%CI:1.022~1.514)、母亲生育年龄≥35岁(OR=1.249,95%CI:1.021~2.154)、母亲肥胖(OR=3.041,95%CI:2.416~4.021)和父亲肥胖(OR=1.531,95%CI:1.302~1.745)是学生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浦东新区7~15岁学生超重和肥胖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学生肥胖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父母肥胖情况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冉敏  彭林丽  何芳  罗凤  杨静薇  王宏 《中国学校卫生》2017,38(12):1785-1788
了解重庆市某主城区中小学生体型自我评价与实际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评价的一致性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实施儿童青少年肥胖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重庆市某主城区8所中小学共2 798名学生进行中小学生肥胖相关KAP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 该区中小学生的超重肥胖检出率为22.9%,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27.6%)明显高于女生(17.8%) (X2 =24.210,P<0.01).30.5%的中小学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体型,小学生(Kappa=0.418)和中学生(Kappa =0.403)体型自我评价与实际BMI的一致性均较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OR=1.497,95%CI=1.239~1.809)、父亲文化程度高(OR=2.855,95% CI=1.053 ~ 7.741)和家庭经济差(OR=1.827,95%CI=1.340~2.492)是学生低估自我体型的危险因素;中学(OR=1.932,95%CI=1.411 ~ 2.646)、女生(OR=2.558,95%CI=1.854~3.531)、家庭经济状况差(OR=1.967,95%CI=1.131~3.422)、家庭关系差(OR=2.468,95%CI=1.324~4.600)与一般(OR=1.378,95%CI=1.003~ 1.894)是学生自我体型高估的危险因素.结论 重庆市某主城区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较高,且学生对自我体型存在低估或高估,性别和家庭经济状况是可能导致体型评价错误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目前西藏部分地区干部患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现状,探讨高原地区超重和肥胖的患病因素与相关疾病的关系,以及防治策略。为更好地做好西藏医疗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不同海拔696名干部的体检资料进行分析,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防治策略。结果BMI总体水平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男性高于女性,藏族高于汉族。超重和肥胖患病(检出)率为50.43%,与民族χ2=8.792、性别χ2=12.222、年龄χ2=40.888之间有关(P<0.05),藏族明显高于汉族,男性明显高于女性,随着年龄增长有一定上升趋势,主要发生在51~60岁组。超重肥胖组、非肥胖组血脂(TC、TG)水平与藏汉族、男女性别关系分析,TC水平藏族较汉族高;TG水平汉族高于藏族。TC水平在非肥胖组男性高于女性;TG水平男性高于女性。不同海拔(即>3 800 m组和3 650 m两组)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分析:在>3 800 m组为79.66%,3 650 m组为47.72%;两组藏汉族在3 650 m组藏族为56.25%、汉族为39.94%;男女性别在3650 m组男性为53.81%、女性为28.29%;在>3 800 m组患病率,藏汉族之间、男女性别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患超重和肥胖人群与高血压、FBG、HUA、TG↑、HDL-C↓及脂肪肝的患病有明显的伴随关系。结论超重和肥胖患病(检出)率为50.43%,我们认为造成西藏高原藏、汉族超重和肥胖及相关疾病(高血压、FBG、HUA、血脂异常及脂肪肝)的主要原因:可能除了与他们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合理的膳食结构、缺乏体育锻炼有关以外,也与高原缺氧及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有关。在高原,应重视干部的定期体检、休假和健康教育,做好预防和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内蒙古某地区男性超重肥胖和饮酒对血尿酸(SUA)水平的影响。方法2006年9月至2007年3月,抽取在锡林郭勒盟医院健康体检的630名城区男性和179名农区男性为调查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分别获取调查对象饮酒、身高、体重、腰围和SUA水平,按照日均饮酒量、过量饮酒频次、饮酒种类定义饮酒情况,通过体质指数(BMI)和腰围反映超重或肥胖和中心型肥胖,采用协方差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超重肥胖和饮酒对SUA的影响及其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体重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的SUA水平依次升高,分别为(315.6±81.0)、(350.4±81.6)、(376.8±82.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重和肥胖组的高尿酸血症(HUA)的检出率分别为19.5%、33.1%,高于正常体重组(8.3%),调整后的OR值分别为2.71(95%CI:1.68~4.39)和5.47(95%C1:3.31~9.04)。超量饮酒者SUA水平[(360.6±85.8)μmol/L]高于从不饮酒者和适量饮酒者[分别为(317.4±93.0)、(343.2±78.6)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周过量饮酒1—2次者的SUA水平[(355.2±81.0)μmol/L]高于从不饮酒者和饮酒但从不过量者[(334.2±78.0)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心0.05)。中心型肥胖且超量饮酒者HUA的患病危险高,OR值为3.46(95%CI:1.65—7.25)。未发现超重或肥胖和饮酒对SUA水平影响的交互作用。结论超重或肥胖是HUA的独立危险因素,过量饮酒会导致SUA水平的升高。建议我国北方男性控制或降低体重,限制饮酒,以预防HUA和痛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西南地区不同性别铁路职业人群高尿酸血症(HUA)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2020年在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联合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开展的健康列车上体检的23 265名在职职工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学特征和体检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性别分层分析。结果 HUA检出率为37.4%,其中男性(39.3%)明显高于女性(13.4%)(P<0.001)。在男性中饮酒、当前吸烟、体质指数(BMI)超标、高甘油三酯(TG)、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慢性肾病(CKD)的检出率分别为71.8%、61.6%、55.6%、46.1%、38.5%、18.5%、2.3%,均高于女性(22.0%、7.3%、29.4%、18.3%、18.6%、5.4%、0.6%,P<0.001)。性别分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肥胖、高TG、CKD是男性和女性HUA共同的危险因素(OR>1,P<0.05),已婚是共同的保护因素(OR<1,P<0.05)。另外,在男性,行车关键岗位(OR=1.07,95...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研究分析某高校研究生BMI和血红蛋白含量状况,以期为制订有针对性的卫生保健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武汉某高校2019年—2020年医学研究生新生入学体检资料,对BMI和血红蛋白含量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生新生中,不同性别在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中体重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为31.93%(372/1 165),高于女生的6.94%(153/2 204)(χ2=361.794,P<0.001)。而新生中女生体重过低的检出率为21.46%(473/2 204),较男生的6.44%(75/1 165)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6.293,P<0.001)。不同性别之间体重指数分型总体分布不全相同(Z=19.641,P<0.001)。新生中男生和女生血红蛋白含量偏低检出率分别是1.38%(16/1 163)和7.72%(260/2 204),女生中血红蛋白含量偏低检出率明显比男生中检出率高(χ2=109.81,P<0.001)。在BMI分型中,除肥胖组外(χ2=0.032,P=0.858),在体重过低、正常、超重的学生中,女生的血红蛋白含量偏低的发生率均高于男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399,P=0.007、χ2=71.385,P<0.001、χ2=8.963,P=0.003)。此外,男、女生中血红蛋白偏低的检出率在不同BMI类型中的分布均无差异(H=1.569,P=0.666、H=5.005,P=0.171)。结论 2019—2020年入学医学研究生新生中,体重过低、血红蛋白含量偏低的女生比男生多,而在超重和肥胖的男生比女生多,因此,对研究生新生有针对性的进行早期干预和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2009年在天津市和平区健康指导中心参加体检的21014名企事业职工为调查对象,进行血尿酸、体质指数、血糖、血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检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代谢综合征各组分与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关系,应用χ2检验进行患病率的比较,应用方差分析进行均数的比较。结果调查对象中男性组代谢综合征、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征合并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分别为21.7%、16.3%、4.8%;女性组各指标分别为14.3%、9.5%、3.4%,男性组患病率均高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人群所患随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中不同诊断项目疾病种类的增加,其血尿酸值随之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37.199,P<0.01),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也出现明显上升趋势(χ2=1022.413,P<0.01)。高尿酸血症组超重(肥胖)、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65.8%、29.3%、43.8%、55.9%,正常血尿酸组各指标分别为40.2%、19.6%、28.3%、28.4%,高尿酸血症组患病率均高于正常血尿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重(肥胖)(OR=1.987,95%CI=1.811~2.180)、高血糖(OR=1.116,95%CI=1.011~1.232)、高血压(OR=1.250,95%CI=1.138~1.373)、血脂异常(OR=2.355,95%CI=2.155~2.573)均增加了高尿酸血症的发生风险。结论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分具有相关性,及早防治高尿酸血症及代谢综合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我国成人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人群中高血压与吸烟、饮酒和膳食因素的相关性,为综合防治HUA和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对中国8城市成年人群通过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等手段展开膳食与健康关系调查,并将334例患HUA的研究对象按是否有高血压分为高血压组(169例)和对照组(165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高血压组女性血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t=3.374,P=0.001),且超重或肥胖者占76.3%,对照组占53.3%(χ2=21.512,P<0.001);饮食营养方面,高血压组脂肪供能比低于对照组(t=-2.416,P=0.016),但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高于对照组(t=2.651,P=0.0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UA者中,超重、肥胖和适量摄入蔬菜是患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喝咖啡和禽畜肉摄入过多是患高血压的保护因素;调整年龄、性别后,仅超重(OR=2.06,95%CI:1.14~3.71)和肥胖(OR=4.55,95%CI:2.11~9.81)是HUA者患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HUA人群,在控制血尿酸水平的基础上,为避免高血压的发生,应注意合理膳食,控制身体质量指数保持适宜体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河南省中小学生血压偏高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血压偏高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以参加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河南省7~18岁学生共39 675人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9—10月收集其血压、身体发育相关指标,描述并比较男女、城乡各年龄组血压偏高检出率,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压偏高的影响因素。结果 血压偏高总检出率男生为20.8%,大于女生的12.4%(χ2=504.706,P<0.001),城市学生为16.2%,略小于乡村学生的17.0%(χ2=5.294,P=0.022);超重肥胖学生血压偏高检出率为25.4%,大于体重正常或消瘦学生的13.7%(χ2=734.088,P<0.001),所有学段均为超重肥胖学生检出率大于体重正常或消瘦学生;血压与腰围、体重、BMI均呈现正相关,收缩压与三者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26、0.555、0.461,舒张压与三者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30、0.390、0.326,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与7~9岁年龄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北京市通州区中小学生血尿酸水平及影响因素,为青少年高尿酸血症(HUA)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通州区3个城区和3个乡镇的4所中学与4所小学共1 48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体格和血液检查,并对血尿酸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通州区中小学生血尿酸水平呈偏态分布,中位值为296.0 mol/L,四分位距为96.0 mol/L,高尿酸血症总检出率为14.83%(220/1 483)。单因素分析显示,中学生、乡镇学生、男生、家庭用餐学生、高三酰甘油学生、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低(HDL-C)学生、肥胖学生的血清尿酸水平相对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U值分别为119 938,229 525,212 043,156 347,42 052,63 375,33.49,P值均 < 0.05);高年龄段、中学生、乡镇学生、超重或肥胖以及低HDL-C的学生HUA检出率较高(χ2值分别为614.55,73.20,6.16,30.56,14.50,P值均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高年龄段、男生、低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高、超重和肥胖均与HUA呈正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通州区中小学生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患病风险和影响因素具有显著特征,应加强针对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中学生静态行为与超重或肥胖的关联,为相关部门预防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提供政策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于2019年10月对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13~18岁1 20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体质测试,分析阿坝州不同民族中学生静态行为与超重或肥胖的关联。  结果  藏族学生超重或肥胖检出率(14.0%)高于汉族(8.8%)与羌族(8.2%),初中生(10.5%)高于高中生(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9.34,13.62,P值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参照组对比,上网>1 h/d、看课外书>2 h/d、电子游戏>1 h/d、看电视>1 h/d的中学生超重或肥胖检出率(23.7%,19.6%,27.8%,26.7%)明显上升(OR值分别为1.26,1.09,1.38,1.18,P值均<0.05)。  结论  阿坝州不同民族中学生静态行为与超重或肥胖呈正相关,减少静态行为的持续时间有助于预防和防控中学生超重或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