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联合中药热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推拿及牵引治疗,治疗组另予耳穴压豆联合中药热敷;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耳穴压豆联合中药热敷能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足浴联合耳穴埋豆治疗甲状腺手术术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甲状腺手术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中药足浴,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耳穴埋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睡眠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SQI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较低,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足浴联合耳穴埋豆治疗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失眠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杜仲腰痛丸联合中药热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常规治疗组30例)、B组(杜仲腰痛丸组30例)、C组(中药热敷组30例)和D组(杜仲腰痛丸+中药热敷组30例),观察各组患者治疗1周和1月时视觉模拟量表(vi s ual anal ogue s cal e,VAS)评分、J OA评分及J OA评分好转率。结果:D组在VAS、J OA评分及J OA评分好转率方面均优于A、B、C组(P0.05),同时疗效方面1月优于1周,治疗效果有时间依赖性。结论:杜仲腰痛丸联合中药热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功能,提高临床效果,且治疗时间较长时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手法复位联合中药热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60例腰间椎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中药热敷治疗,实验组采用手法复位和中药热敷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下腰痛功能分级评分(FRS)与改良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JOA)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采用手法复位与中药热敷联合治疗效果确切,可提升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联合三色散外敷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的效果。方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耳穴埋豆及三色散外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耳穴埋豆联合三色散外敷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术联合中药热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9例,治疗组予射频消融术联合中药热敷治疗,对照组予射频消融术治疗。结果:优良率治疗组为89.7%,对照组为76.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和JOA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联合中药热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王乐  周雯颖  胡翠 《光明中医》2023,(15):3001-3004
目的 探究耳穴埋豆联合中药外敷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就诊于九江市中医医院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照组采取中药外敷,观察组采取耳穴埋豆联合中药外敷。比较2组干预前、干预1个月的疼痛、腰椎功能、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1个月,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低于干预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高于干预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耳穴埋豆联合中药外敷可以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其腰椎功能,提高其睡眠质量、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吲哚美辛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腰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并口服吲哚美辛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湿热敷,观察两组VAS疼痛评分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组内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吲哚美辛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腰痛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隔药灸联合耳穴压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收治时间分为实验组(2018年7—12月)52例、对照组(2018年1—6月)46例。对照组给予腰椎牵引、功能锻炼及卧床休息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隔药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治疗20 d后比较2组患者疼痛程度、睡眠质量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实验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日本骨科协会(JOA)腰痛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实验组JOA腰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OQ)量表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实验组PSQI各维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4.2%(49/52),对照组为80.4%(37/46),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隔药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有助于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睡眠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联合针刺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80例混合痔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耳穴压豆联合针刺进行术后预防治疗,对照组采用湿毛巾热敷小腹法预防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00%,对照组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针刺治疗组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通痹药包外熥联合独活寄生汤加减内服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予通痹药包外熥联合独活寄生汤加减内服治疗,对照组40例予西药常规治疗。2组均7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4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及停药后6、9、1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7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停药后6、9、12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个时段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痹药包外熥联合独活寄生汤加减内服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并可明显减轻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补肾通络方治疗肾亏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肾亏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针刺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补肾通络方治疗。2组均治疗14 d统计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8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VAS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ODI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补肾通络方治疗老年肾亏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针刀联合中药药熨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方法:1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2例,实验组接受小针刀联合中药药熨法治疗方案,对照组单独接受小针刀治疗方案,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临床疗效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满意比例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比例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复发率为8.1%,对照组为12.9%,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复发率明显差别。结论:小针刀联合中药药熨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是患者保守治疗的首选方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牵引复位、平衡针灸、中药热敷、中药内服等中医方法治疗。治疗15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69.00%,治疗组有效率为95.00%,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塌渍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符合要求的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局部中药塌渍治疗,两组患者均以10 d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面神经功能评分及中医症状评分改善情况,治疗过程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68.5%,观察组有效率为87.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面神经功能分级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中医症状评分为(7.53±2.1),观察组为(5.22±1.3),观察组中医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中药塌渍治疗面神经炎疗效显著,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推拿,中药湿热敷,配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并神经根损害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LDH并神经根损害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8例,采用邵氏无痛推拿手法、中药湿热敷配合电针综合治疗;对照组52例仅用邵氏无痛推拿手法、中药湿热敷方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30例,好转3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1.18%;对照组显效16例,好转18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65.38%。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邵氏无痛推拿手法、中药湿热敷配合电针对LDH合并神经根损害的治疗疗效优于单纯采用邵氏无痛推拿手法、中药湿热敷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9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中药穴位贴敷,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配合口服维生素B1,观察两组疗效及腰痛程度积分及复发率。结果两组近期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腰痛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我院中药洗剂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观察组运用中药洗剂外敷进行治疗护理,对照组采用推拿按摩手法治疗并护理,连续治疗10天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及腰痛、步行能力、直褪抬高试验、感觉障碍、运动障碍等主要症状、体征、日常活动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O.05);腰痛、步行能力、直褪抬高试验、感觉障碍、运动障碍等主要症状、体征、日常活动改善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中药洗剂外敷治疗并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电针不同刺激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病例尾号的分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经中医辨证属血瘀气滞,脉络闭阻者纳入本观察。两组患者均采用电针治疗,取穴相同。对照组,1次/d,20 mmin/次;治疗组,2次/cd,20 mmin/次,均治疗35 d为1个疗程,疗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调肠愈疡汤口服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其对炎症性指标血沉、血小板计数等的影响。方法:将126例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艾迪莎)口服,每日4次,治疗组给予调肠愈疡汤口服及中药方灌肠治疗。两组患者均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证候及血沉、血小板计数等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在降低证候总积分上,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中医证候显效率为52.38%,治疗组中医证候显效率为92.06%,两组中医证候显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改善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等主要症状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腹泻方面,两组疗效相当(P0.05);两组治疗后,血沉、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治疗组在降低血沉指标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血小板计数方面,两组疗效相当(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仅治疗组开始时偶见恶心、头晕等症状,患者均可耐受,未终止治疗。结论:调肠愈疡汤口服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