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脏ICU高警讯药物的安全管理方法。方法明确高警讯药物的概念、种类、作用及副作用,找出高警讯药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心脏ICU用药特点制订相应的安全管理对策,从而确保高警讯药物在心脏ICU的安全使用。结果提高了心脏ICU护士对高警讯药物安全管理的认识,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减少了高警讯药物使用和管理方面出现的护理不良事件和纠纷。结论实施高警讯药物的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医疗护理安全行之有效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心脏ICU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卢惠春  黄夏 《北方药学》2023,(2):110-112
目的:观察高警讯药物观察表在心血管内科药物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方法:将在我院心血管内科(2021年06月—2021年12月)收治的30例患者中,开展常规的药物安全管理为对照组,我院于2022年01月开展高警讯药物观察表的药物安全管理,并应用于(2022年01月—2022年06月)收治的另30例患者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对于药品的安全管理各项掌握能力的评分,发生用药安全风险事件率,并比较患者及护理人员对于用药管理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护理人员对于药品的安全管理各项掌握能力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中发生用药安全风险事件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及护理人员对于用药管理护理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药物安全管理中,以高警讯药物观察表的管理方式,可较为显著的提升护理人员对于药品的安全管理各项掌握能力的各项评分,减少发生用药安全风险事件率,提升患者及护理人员对于用药管理护理的满意度,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3.
张明芳 《北方药学》2023,(2):122-124
目的:观察妇产科药护管理对高警讯药物用药安全的效果分析。方法:将在我院于(2020年01月—2022年06月)妇产科工作护理人员总计40例,根据病区分组,一病区采取常规药护管理为对照组,二病区实施精准药护管理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在管理前、后对于高警讯药物用药安全的相关理论知识及实施能力评分,统计护理人员对于管理下用药的符合率,并统计护理人员对于管理的满意度。结果:在管理后两组对于高警讯药物用药安全理论知识及实施能力评分较管理前有所提升,其中研究组提升程度更明显(P<0.05)。研究组护理人员在依据制度、严格分类、合理摆放、特殊药品特殊标记、专人管理特殊药品、准确及时记录药品登记表、根据要求进行药物发放、规范使用药品符合率(P<0.05)。研究组护理人员对于药护管理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妇产科药护管理中,开展精准管理下,可提升护理人员对于高警讯药物用药安全理论知识及实施能力,提升对于管理下用药的符合率与护理人员对于管理的满意度,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我院高警讯药品的安全管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分析比较JCI基线调查前后我院药学部门及临床科室对高警讯药品的认知度、管理策略。结果与结论我院在JCI评审标准下探索高警讯药品的安全管理,提出了“以病人安全为中心,持续质量与安全改进”理念下的医院高警讯药品管理策略,建立了多部门协作、以循证医学为依据的高警讯药品管理、使用和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用药安全管理对提高心内科用药安全性的作用.方法:连续入选2019年2月—2021年2月在该院治疗的100例心内科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50,采用用药安全管理)和对照组(n=50,采用常规用药管理).比较两组用药安全知识掌握情况(识别药物、用药方法、用药时间、配合用药)、护理效果(用药差错率、护理纠纷率)、...  相似文献   

6.
王燕 《北方药学》2013,(2):74-74
目的:本文主要就心内科护理用药安全管理展开临床分析讨论。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心内科护理用药安全管理展开临床探索分析。结果:对心内科护理用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提高心内科用药安全管理的质量。结论:对心内科护理用药安全管理进行严格规范有助于临床用药错误的减少,提高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使临床的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7.
高危药品(highalert medications,亦译为高警讯药物或高风险药物),最先由美国药物安全使用协会(Institute for Safe Medications Practices,ISMP)提出,即由于使用错误可能对病人造成严重伤害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对心内科患者不合理医嘱用药的原因与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间诊疗的心内科患者146例临床资料,分析其医嘱用药的不合理原因(用药类型、药物品种等)用其干预情况。结果:146例心内科患者不合理医嘱用药中,联合用药不适宜占17.12%,不合理药物品种主要为中成药(占24.66%),其次为呼吸系统和抗感染药物。结论:临床药师对用药医嘱的干预,确保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促进了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心内科药物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方法:将2018年1月-2018年6月份在我院心内科进行救治的50名患者,依据时间分为两个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汇总总结,研究心内科药物的安全问题存在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对于研究组采用心内科药物安全管理办法。结果:观察组病人用药安全问题的发生概率为0.4%,护理满意度为98%,对照组病人的用药安全问题发生概率为13%,护理满意度为71%,两组数据相比较而言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心内科药物安全管理,能够显著改善心内科用药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心内科疾病在临床上大多依然延续药物治疗法为主,所以,对于护理用药的安全性提出了很苛刻要求。由于我国对饮食习惯方面一直存在较大的健康隐患,导致我国心内科疾病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据相关统计,过去30年间,我国心内科发病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为心内科护理人员带来很大的工作量。尤其是在心内科监护室(CCU),在如此巨大的工作量的前提下,护理人员在用药安全管理方面更加需要谨慎,轻则不利于患者的康复,重则可能危及生命安全。本文针对CCU病房护理用药的临床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加强心内科临床护理用药的安全管理策略,旨在为我国心内科监护室用药安全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分析护理干预在促进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服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近1年时间内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共计80例,按随机原则将8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建立用药管理制度、安全用药健康教育、改进用药方式、保证用药合理性等临床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药物认知程度95.0%(38/40),明显比对照组的75.0%(30/40)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372;P<0.05);观察组患者的准确时间服药率97.5%(39/40),明显比对照组的82.5%(33/40)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253;P<0.05);观察组患者的正确服药率97.5%(39/40),明显比对照组的87.5%(35/40)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462;P<0.05);观察组患者的药物知识掌握率95.0%(38/40),明显比对照组的77.5%(31/40)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462;P<0.05);观察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能力97.5%(39/40),明显比对照组的72.5%(29/40)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372;P<0.05)。结论对心内科住院治疗患者在常规临床护理基础上,实施建立用药管理制度、安全用药健康教育、改进用药方式、保证用药合理性等临床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药物认知度、药物知识掌握度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能力,对于促使患者按时、准确的用药,确保用药安全,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心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200例住院患者,对其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就其常见问题的解决对策进行研究。结果:1200例心内科患者中,143例临床用药中存在问题,其发生率约为11.9%;此外,在各类临床用药问题中,以抗生素使用不合理以及药物配伍不合理、用药方法不正确、药物禁忌症被忽视、用药剂量不合理、临床诊断与用药不符等问题最为突出。结论:心内科临床用药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应加强控制,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李静  谢诚 《中国药物警戒》2013,(10):631-634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为心内科患者提供用药指导的模式及重点。方法阐述临床药师提供心内科患者用药指导的工作模式,并对部分典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药师积极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可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促进药物治疗的安全、有效、合理。结论临床药师可着眼于药品不良反应、择时给药、药物相互作用宣教及重点患者随访等方面,积极开展患者用药指导。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医院药学的快速发展,用药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高度关注,并成为国内外医药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一些医院已经逐渐意识到高危药品管理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关措施对高危药品进行管理.但高风险人群使用高危药品的管理尚未见深入研究. 1 高危药品概述 1.1 高危药品的定义1995-1996年间,美国医疗安全协会(ISMP)对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的药物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多数致死或使患者受到严重伤害的药品差错是由少数特定药物所引发[1].因此ISMP首次提出了"高危药品"这一名词.2001年,ISMP就高危药品给出了明确定义,即高危药品亦称为高警讯药品,指如若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物[2].  相似文献   

15.
许鹏 《中国医药指南》2014,(23):179-180
目的探讨我院心内科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心内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200张口服抗高血压药物处方,分析200张心内科处方中抗高血压药物品种、药物利用指数、联合用药情况等。结果我院心内科口服抗高血压药物最常用为钙拮抗剂类药物,其次是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常用抗高血压药物,联合用药主要以二联为主。用药频度排名前5名的药物是硝苯地平控释片、氢氯噻嗪片、螺内酯片、比索洛尔片、贝那普利片。结论我院心内科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用药指数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药物使用方法,表明抗高血压在心内科的应用符合高血压疾病临床治疗原则以及个体化的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16.
心内科临床药师监护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心内科临床药师工作的切入点和药学监护方法。方法:结合3例典型病例分析用药,从药物相互作用、用法用量、给药途径等方面,分析心内科临床药师监护点。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应利用与医护人员互补的药学专业知识,为患者提供直接的药学服务,保证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我院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干预前后心内科介入诊疗预防用药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6月心内科141例心脏介入诊疗病例作为干预前组,2012年1-6月179例作为干预后组,对抗菌药物使用率、选用品种、平均用药时间进行汇总分析,比较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实施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由83.69%降至10.61%,术后用药≤24 h比例由93.22%升高至100%,平均用药时间由(26.64±10.78)h降至24 h。结论通过临床药师的药学干预,我院心内科介入诊疗的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水平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我院心内科的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分析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入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64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统计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我院心内科648例患者中出现临床用药问题共38例,占比5.86%,用药问题中占前三位的分别是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12例(1.84%),配伍不合理7例(1.08%),用法用量不合理5例(0.77%);合理用药主要体现在用药剂量控制、老年人用药问题和药物联合应用问题等方面。结论我院心内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主要是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配伍不合理和重复使用同类药物等,临床医师应多总结经验,提高心血管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我院临床各科在院患者药品使用比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该院临床各科在院患者药品使用情况及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方法利用医院管理信息查询系统,查询该院2010年4月临床各科在院患者药品清单,重点统计、分析国家基本药物、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使用品种及金额。结果各科使用国家基本药物趋向合理;普外、骨外、神经外科和妇科、产科、烧伤科、腰腿痛科、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率均高,骨外科抗菌药物金额比最高,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腰腿痛科、中医科、神经内科中药注射剂使用率高,神经内科、心内科、中医科使用中药注射剂金额比高。结论该院临床各科在院患者药品使用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应加强药品管理。  相似文献   

20.
血管活性药物是指通过调节血管舒缩状态,改变血管功能和改善微循环血流灌注的一类药物,包括血管收缩和扩张药物。血管活性药物是心血管患者经常应用的药物。由于血管活性药物的特殊性,微小剂量的改变都会使患者的心率、血压等发生变化。因此,血管活性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对医护人员的要求也非常高,要做到精确、安全、有效的用药。尤其在心内科,由于患者具有年龄跨度大、治疗依从性差、疾病变化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