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细胞病理学检查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 病理学检查为肺癌诊断的“金标准”,然而关于各种标本的细胞病理学检查在肺癌诊断中作用的文献报道较少。本研究拟探讨细胞病理学检查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5年5月经病理确诊的原发性支气管肺癌248例患者共552份各种标本的细胞病理学检测结果,对胸液、肺穿刺物、支气管刷检物涂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痰液等标本的细胞病理学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552份胸液、肺穿刺物、支气管刷检物、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痰液标本的细胞病理学检查阳性率分别为69.12%、67.74%、65.22%、23.08%和21.19%。胸液、支气管刷检物和肺穿刺物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痰液(P〈0.01),而胸液、支气管刷检物和肺穿刺物之间,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与痰液之间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细胞病理学检查对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确诊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脱落细胞病理学检验诊断中的价值,提高脱落细胞病理学的诊断水平。方法从标本采集、细胞浓集、涂片以及改良染色等方法应用于临床,找出影响脱落细胞病理学正确诊断的各种因素。结果使脱落细胞病理学诊断符合率明显增高,高达98.6%,创最好水平。结论脱落细胞病理学是癌症早期诊断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痰脱落细胞学检查诊断肺癌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痰脱落细胞学检查在诊断早期肺癌的重要意义.方法我院在2000~2002年中,对门诊、住院患者进行痰脱落细胞学检查.常规涂片、染色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早期肺癌诸多检查手段中,痰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率高,准确可靠,标本取材方便,无痛苦,无损伤,可多次反复留取.结论应重视痰脱落细胞学的检查,以提高肺癌的诊断率,对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超声雾化和护理指导方法下使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方法和传统涂片方法检测痰脱落细胞对肺癌诊断的意义。方法在超声雾化和护理指导方法下对375例痰标本进行TCT方法和传统涂片方法检测。结果应用TCT方法在痰脱落细胞中检出恶性肿瘤细胞106例,其中腺癌44例,鳞状细胞癌54例,小细胞癌8例,可疑癌细胞34例。传统细胞涂片检查有2例鳞状细胞癌细胞为阴性,4例腺癌细胞为阴性,TCT涂片法诊断灵敏度提高了7.125%。结论在痰标本检测肺癌细胞时TCT涂片方法和传统涂片方法联合应用能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并降低假阴性率。  相似文献   

5.
非小细胞肺癌病人痰标本p16和MGMT基因的异常甲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痰脱落细胞学检查以其方例、无创的特点成为目前诊断肺癌的最基本手段之一,然而它的敏感性比较差。近年来分子肿瘤学的理论和技术进展为我们提供了利用分子病理学标志物发现早期肺癌的可能。研究表明,某些基因的异常甲基化是肺癌中常见的分子水平改变;其包括p16INK4a(p16)和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在这项研究中,我们从肺癌病人的痰标本脱落细胞中分离制备DNA,检测了p16和MGMT这两个基因的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的方法,我们对71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病的痰标本进行了分析。所有被检NSCLC病人均有明确的组织病理学诊断,其中,肺鳞癌39例,肺腺癌25例,腺鳞癌7例。这71例病人的痰标本仅有31例(43.6%)被细胞学检查诊断为癌。我们的分析资料显示:在71例痰标本中p16基因的高甲基化检出率为83.1%(59/71),MGMT的高甲基化检出率为59.2%(42/71)。在被测痰细胞DNA中,这两个基因(其中一个或两者)的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的综合检出率高达90.1%(64/71);而且与相应肿瘤组织中这两个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存在很好的符合率。这项研究结果表明,利用MSP技术检查痰脱落细胞DNA中p16和MGMT两基因的异常甲基化是一项敏感、无创、易行的方法。它将有助于非小细胞肺癌早期发现,以及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CT扫描与肺活检后痰液脱落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和p16甲基化检测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用PCR-TRAP-ELISA半定量及PCR-TRAP银染定性法、甲基化相关的PCR法,前瞻性检测55例经CT扫描而发现的肺部孤立性结节(直径≤30mm)、并疑诊为早期周围型肺癌的患者(T1N0M0),行CT导向肺活检(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33例,经皮肺针刺活检22例)后24h内痰液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及p16甲基化状态,并将检测结果与组织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CT扫描对周围型肺癌诊断的敏感性为100%,但特异性只有61.8%(34/55)。端粒酶活性的敏感性为79.4%,特异性为90.5%,准确性为83.6%;p16甲基化的敏感性为32.4%,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58.2%,3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86.1%,特异性为90.5%,准确性为87.3%。对照组端粒酶阳性率9.5%(2/21),无1例检测到p16甲基化。结论:CT扫描与端粒酶活性、p16甲基化联合可弥补痰液的细胞学检查的不足,提高肺癌痰检的敏感性,有助于周围型肺癌早期诊断和肺部孤立性结节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肺癌患者痰脱落细胞检查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影响肺癌患者痰脱落细胞检查的因素,探讨提高痰脱落细胞检查准确率的方法。方法:对69例确诊肺癌患者的痰脱落细胞检查结果与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解剖部位或病期的患者痰脱落细胞检查阳性率有差异。结论:肺癌患者痰脱落细胞检查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解剖部位和病期可影响患者痰脱落细胞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查系统在肺癌患者痰液细胞学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送检的痰常规涂片以及痰液基细胞学涂片,由同一医师组筛选出其中的肺癌阳性涂片,并进行分型归纳。结果:13244例痰常规细胞学涂片中诊断肺癌阳性标本454例,阳性率为3.428%,其中鳞癌170例,占常规涂片总量的1.284%,腺癌130例,占常规涂片总量的0.982%。3227例痰液基细胞学涂片中诊断肺癌阳性标本210例,阳性率为6.508%,明显高于常规细胞学涂片检查(P〈0.01),其阳性标本中鳞癌63例,占痰液基细胞学涂片总量的2.824%,腺癌89例,占痰液基细胞学涂片总量的3.989%;肿瘤科和其他非肿瘤科室送检的痰液基细胞学涂片的肺癌阳性率分别为11.022%和4.121%。结论:痰液基细胞学有助于提高痰液细胞病理学诊断的阳性率,而且可用于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痰脱落细胞学检查以其方便、无创的特点成为目前诊断肺癌的最基本手段之一,然而它的敏感性比较差。近年来分子肿瘤学的理论和技术进展为我们提供了利用分子病理学标志物发现早期肺癌的可能。研究表明,某些基因的异常甲基化是肺癌中常见的分子水平改变;其中包括p16INK4a(p16)和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在这项研究中,我们从肺癌病人的痰标本脱落细胞中分离制备DNA,检测了p16和MGMT这两个基因的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的方法,我们对71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病人的痰标本进行了分析。所有被检NSCLC病人均有明确的组织病理学诊断,其中,肺鳞癌39例,肺腺癌25例,腺鳞癌7例。这71例病人的痰标本仅有31例(43.6%)被细胞学检查诊断为癌。我们的分析资料显示:在71例痰标本中p16基因的高甲基化检出率为83.1%(59/71),MGMT的高甲基化检出率为59.2%(42/71)。在被测痰细胞DNA中,这两个基因(其中一个或两者)的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的综合检出率高达90.1%(64/71);而且与相应肿瘤组织中这两个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存在很好的符合率。这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MSP技术检查痰脱落细胞DNA中p16和MGMT两基因的异常甲基化是一项敏感、无创、易行的方法。它将有助于非小细胞肺癌早期发现,以及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  相似文献   

10.
肺结核肺癌并存的临床诊断:附4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结核与肺癌并存的临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临床症状和胸部X线特点及其诊断过程。结果肺结核合并肺癌以并存肺鳞癌为主(70.0%)。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及痰血。两病并存在同侧肺的为90.0%。结核菌阳性肺结核合并肺癌时共存于同一上叶的为76.5%,常因肺结核治疗中病变恶化或出现块影等考虑到并存肺癌,较两者非并存于同一段叶的明显多见。痰结核菌涂片阳性率为72.5%,痰脱落细胞阳性率为70.0%;痰脱落细胞阴性而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诊的为58.3%。结论肺结核与肺癌发生部位密切相关。认识两者并存时的临床表现、X线胸片特征,以及重视痰液细菌学、脱落细胞学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统一护理指导方法下留取痰标本并使用痰切片检测痰脱落细胞对肺癌诊断的意义。方法:在统一护理指导方法下留取痰标本,然后对350例痰标本进行痰切片和传统涂片方法检测。结果:350例痰标本检出恶性肿瘤细胞36例,经组织学证实痰切片检出阳性率为59%(36/61),分型符合率95%(34/36),传统涂片检出阳性率44%(27/61),分型符合率67%(18/27)。阳性率及分型符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痰脱落细胞检测肺癌时痰切片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及分型符合率高于传统涂片方法,二者联合运用可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统一护理指导方法下留取痰标本并使用痰切片检测痰脱落细胞对肺癌诊断的意义。方法:在统一护理指导方法下留取痰标本,然后对350例痰标本进行痰切片和传统涂片方法检测。结果:350例痰标本检出恶性肿瘤细胞36例,经组织学证实痰切片检出阳性率为59%(36/61),分型符合率95%(34/36),传统涂片检出阳性率44%(27/61),分型符合率67%(18/27)。阳性率及分型符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痰脱落细胞检测肺癌时痰切片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及分型符合率高于传统涂片方法,二者联合运用可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3.
痰中hnRNP B1检查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与目的 研究表明,不均一核糖蛋白(hnRNP)A2/B1在肺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本研究旨在探讨hnRNP B1在肺癌患者痰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在诊断肺癌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以特异性hnRNP B1单克隆抗体对70例肺癌患者及30例非肺癌患者痰中hnRNP B1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 70例肺癌患者中痰细胞学检测阳性27例,诊断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38.6%和100.0%。70例肺癌中有50例hnRNP B1表达阳性,29例鳞癌中23例表达阳性,26例腺癌中17例表达阳性,15例小细胞癌中10例表达阳性,诊断肺癌的敏感性为71.4%,特异性为93.3%。hnRNP B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诊断肺癌较痰脱落细胞检查更敏感,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肺癌患者痰脱落细胞中hnRNP B1表达明显增高,其诊断肺癌的敏感性明显优于痰脱落细胞学检查。  相似文献   

14.
杨刚  何安南 《临床肿瘤学杂志》2007,12(8):609-611,613
目的:评价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及痰脱落细胞联合检查对中央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30例经病理证实的中央型肺癌,全部病例均有胸部CT、支气管镜检查及痰脱落细胞检查,其中40例分别于纤支镜检查前后送检痰脱落细胞,对各种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痰脱落细胞学检查、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对中央型肺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34.6%、83.7%、89.2%,纤支镜术后痰脱落细胞学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可达到43.1%。胸部CT与纤维支气管镜、痰脱落细胞学检查结合诊断符合率达100%。组织学类型以鳞癌、小细胞未分化癌多见,分别为62.4%、35.9%。结论: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及痰脱落细胞联合检查可提高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痰沉积物石蜡切片结合传统涂片在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临床送检的294例痰液标本行痰沉积物石蜡切片并与传统痰涂片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痰沉积物石蜡切片和传统涂片法检出肺癌的阳性率分别为78.4%(218/278)和72.7%(202/278),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种方法联用阳性率可达96.8%(266/278),与单一传统涂片法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应用痰沉积物石蜡切片和传统涂片检测可以提高早期肺癌诊断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肺癌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癌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3例肺癌患者和31例非肺癌肺疾病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同时行刷片和灌洗液细胞学检查;34例肺癌患者痰液,31例非肺癌肺疾病患者痰液;彩PCR-TRAP银染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肺癌和非肺癌肺疾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分别为76.2%(48/63)和6.5%(2/31),P<0.01;肺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端粒酶活性阳性率高于刷片细胞学阳性率(58.7%,37/63),P>0.05;高于灌洗液细胞学阳性率(14.7%,9/63),P<0.01。肺癌痰液和非肺癌肺疾病痰液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分别为29.4%(10/34),3.2%(1/31),P<0.01。结论:肺癌端粒酶活性检测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应用于肺癌的临床诊断。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痰液端粒酶检测能提高肺癌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目的 肺癌已成为中国癌症死亡的首位死因,以人群为基础的肺癌筛查的效果评价目前仍存在争议。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胸部X线片和痰细胞学筛查在职业高危人群肺癌早期检出中的作用。方法 对1992~1999年云锡矿工肺癌筛查队列的筛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有9317名矿工参加了筛查,进行了46779次胸部X线片检查,45672次痰细胞学检查,793名队列成员至少有一次阳性结果,历年的阳性率为1214.1/100000~3482.7/100000。随访至2001年底,共433例肺癌发病,其中371例获得细胞/病理学结果,以鳞癌居多(55.0%),其次为腺癌和小细胞癌,Ⅰ,Ⅱ期肺癌占24.0%。62.1%的肺癌患者至少有一次阳性结果,胸部X线片单独检出165例,痰细胞学单独检出56例,两种方法联合检出48例,胸部X线片检出的肺癌以鳞癌腺癌居多(64.2%),痰细胞学检出的绝大多数为鳞癌(75.0%),有阳性筛查结果历史的早期肺癌占早期肺癌的80.8%。结论 本研究表明每年一次的胸部X线片联合痰细胞学肺癌筛查对职业高危人群肺癌的早期检出具有一定意义,可为我国高危人群肺癌的筛查提供一定的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痰液细胞病理学不同检查方法在肺癌诊断上的差异。[方法]收集146例确诊为肺癌患者的痰液样本,分别用直接涂片、液基制片和细胞蜡块切片3种不同方法进行制片及细胞病理学检查,并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细胞蜡块检查的阳性率与直接涂片或液基涂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χ2=0.097,P=0.756;χ2=0.318,P=0.538);痰液样本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组织病理学的一致性上,细胞蜡片基础上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直接涂片液基涂片比较,则均有显著差异(χ2=17.676,P<0.01;χ2=9.1895,P<0.01)。[结论]痰液细胞病理学检查仍作为肺癌的常规检查手段发挥作用;痰液不同制片方法在肺癌诊断的阳性率上无显著差异;在细胞蜡块切片技术基础上联合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进行诊断则显著优于传统的直接涂片和液基制片。  相似文献   

19.
桂律  张文夏  罗金芳  王丽  李如昌 《肿瘤》2003,23(5):409-410
目的:探讨CD15在膀胱癌尿脱落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nVision免疫细胞学染色方法,检测52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16例非肿瘤病人尿脱落细胞标本中CD15的表达情况,并与细胞病理学检测相比较。结果:以5%尿脱落上皮细胞CD15染色阳性为膀胱癌诊断阈值,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6%和87.5%,敏感性显著高于细胞学检查。结论:尿脱落细胞CD15免疫染色,有助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陈烨 《现代肿瘤医学》1996,4(2):119-119,121
对我院收治的3例青年小细胞未分化型肺癌(SCLC)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年小细胞未分化型肺癌(SCLC)的早期正确诊断、早期治疗与预后有密切关系;对于青年肺癌各种症状体征应予以重视。早期的痰脱落细胞学检查、X线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青年小细胞未分化型肺癌(SCLC)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