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28例复合性不完全离断肢再植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28例复合伤不完全断肢再植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结果28例患者中除1例因合并颅脑外伤死于脑疝外,其余无出现并发症,均在术后4~5w出院。随访1~2年,再植肢体功能恢复理想,肢体活动自如。结论术前伤口的清创和迅速的止血,术后预防感染、血管危象的观察和康复指导是促使不完全离断肢再植肢体成活率和功能恢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上肢断肢再植术后存活、愈合、恢复阶段的功能锻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断肢再植的目的是为了恢复再植肢体的功能,绝不是仅仅为了成活,根据断肢再植术后患者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功能锻炼原则及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冰水浸泡断腕(指)再植的早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丽红 《护理研究》2005,19(24):2204-2205
冰水浸泡断肢是指对断肢的保存方法不甚了解,将断肢直接置于冰块中,未妥善包扎,塑料袋在转运途中破损,冰块溶解成水,断肢浸泡于冰水中.断肢再植是一项复杂的外科手术,其目的是在挽救伤员生命前提下,挽救离断的肢体,恢复其功能[1].冰水浸泡后的断肢再植增加了再植术成功的难度,也加深了再植术后治疗与护理的难度.2000年2月-2005年2月,我科共收治5例经冰水浸泡的断腕(指)再植病人,均急诊在臂丛麻下行离断肢体再植术,术后给予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5例全部成活.现将早期的观察与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2004年3月,我院收治1例左下肢离断伤患者,通过充分术前准备,行断肢再植术,保全了患者的肢体,恢复了部分功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治疗断肢再植后肢体短缩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肢体离断伤行断肢再植术的9例患者的疾病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9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均未发生深部组织感染,但其中2例出现钉道感染,加强换药后感染控制;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骨性愈合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Ilizarov技术治疗断肢再植后肢体短缩患者,有效的护理是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新医学》1973,(2)
断肢再植术中是否需要对离断肢体血管进行灌洗,仍有不同看法。最早经验介绍要求反复进行离体肢体血管内冲洗,直至冲洗液澄清为止。但我们1964年在70只动物的断肢再植术中,常规用0.5%奴佛卡因进行灌洗,均未冲出过血凝块。另外在灌注试验中发现灌注的肢体明显肿胀,用水溶液比用血液灌注,肿胀更快更严重。根据以上理由,我们在1966年12月至1971年12月进行的12例再植术中均未用灌洗法,术后肢体肿胀均不明显。兹将治疗中的情况和其他一些  相似文献   

7.
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断肢再植成活率已逐渐提高,挽救了不少损伤严重或完全离断的肢体,但手术成功并不等于功能恢复,术后组织的反应性肿胀,感染疼痛引起的反射性痉挛,不适当的制动造成关节强直等都会影响手术的成败,因此术后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颇为重要。现将42例患者断肢再植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工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回顾性总结3例前臂离断再植术的护理。分别从术前护理、术后护理的角度提示护理要点。认为断肢再植术后的患者要严密观察再植肢体的变化,给予病人全面的身心护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定一例前臂再植术后39年的患者的功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方法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断肢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采用计分制对再植肢体的关节活动度、肌力、感觉、外形、遗留症状和工作情况及ADL进行评定。结果肢体功能评分为71分(71/100);ADL单列评分为14分(14/20),功能良好。结论本例前臂再植术后患者远期效果较为满意。感觉功能恢复不完全以及手内在肌萎缩是遗留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断肢再植血管危象是肢体再植术主要失败的原因。只有严密观察及判断,采取紧急的护理措施才能防止和解除危象的发生。一、血管危象的观察及判断动脉危象:再植肢体逐渐苍白,皮温下降明显即应考虑到动脉危象。如果适当放低肢体,保持室温  相似文献   

11.
断肢再植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少见报道 ,我们通过对已开展的断肢再植病例回顾 ,总结围手术期并发症的诊治经验、教训 ,提高对断肢再植患者诊治水平。1 临床资料1993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实施断肢再植术共 17例 18条肢体 ,年龄 13~ 5 6岁 ,平均 31岁 ,无胃溃疡出血病史及肾脏功能损害病史 ,均为离断伤或大部离断伤 ,上臂部 12例 ,膝部 4例 ,左上臂离断并左股下段大部离断 1例 2条肢体。再植肢体缺血时间 :5h1例、6h2例、7h6例、8h3例、9h4例、11h1例。术后均常规观察 ,留置鼻饲胃管 ,抽取胃液做潜血试验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血肌酐、…  相似文献   

12.
踝部毁损离断伤再植在临床上罕见,其治疗护理十分困难,因损伤涉及诸多的血管、神经、肌腱及骨骼等,并跨越关节面,其再植难度很大,术后观察护理要求高,肢体存活率低。2000年12月,我院为1例左踝毁损离断的患进行断肢再植术,经精心地治疗和细致护理,肢体存活,恢复良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断肢再植术病人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联合皮肤牵张器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断肢再植术病人,通过彻底的清创,采用持续负压封闭吸引联合皮肤牵张器,做好围术期全身及局部护理,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结果]29例应用VSD联合皮肤牵张器的断肢再植术病人,再植患肢28例成活,术后3个月~12个月随诊,28例再植患肢均获得满意的肢体功能及外观。[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联合皮肤牵张器在断肢再植中的应用既能够保护创面,又能促进创面早期闭合,配合护理人员专业的围术期护理,更能体现此项技术的优势,减轻了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断肢再植术病人的再植患肢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断肢再植目的是恢复再植断肢功能,术后应有良好的康复护理措施[1].小儿断肢再植具有其特殊性,术后功能锻炼亦不同于成人.2008年1月~2009年1月,我们对15例断肢再植术后患儿给予针对性功能锻炼,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严重复杂断肢患者再植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3例严重复杂断肢患者进行维持有效循环、离断肢体正确保存、术后生命体征监测、血循环监测、心理、疼痛及康复护理。结果除4例因挫伤严重改行残端修复术外,其余均再植成功。结论及时有效的救治和护理可以挽救生命、接活肢体、降低伤残程度。  相似文献   

16.
毁坏性断肢在临床上并不多见.由于组织缺损多,再植难度大,术后护理要求较高。以往常用截肢术,影响外观及功能。随着微创技术及外固定器械的发展,通过再植与功能重建,可使肢体外形与功能获得较满意的效果。2004年4月,我科为1例患者实施了右小腿断肢再植术,通过精心治疗与系统护理,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在大鼠下肢断肢再植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影响,评估其对缺血组织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大鼠下肢断肢再植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补阳还五汤组、依达拉奉组、空白对照组,测定血液NO水平、腓肠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丙二醛(Maleic Dialdehyde,MDA)浓度以及钙离子负载;腓肠肌组织提取总RNA,采用RT-PCR半定量分析Bcl-2-mRNA和Bax-mRNA转录水平,观察腓肠肌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其他组相比,补阳还五汤能有效降低肢体缺血再灌注后氧自由基产生,增强SOD活性,减轻钙超载所导致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能够减少血浆NO的大量生成;通过增强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和减弱促进凋亡基因Bax表达抑制肢体缺血再灌注后骨骼肌细胞的凋亡,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结论:补阳还五汤对大鼠断肢再植术后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抑制骨骼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8.
毁坏性小腿离断再植与功能重建术后早期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1993~1999年收治的8例毁坏性断肢的救治过程.分析与一般断肢再植术后护理的异同点,强调术后早期护理的重要性,指出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创面及外固定器护理,尽早进行肢体康复训练,为顺利进行二期软组织修复及后期功能重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断肢(指)再植术发生医院感染不同途径的前瞻性调查,提出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对我科近2002—2003年收治的20例接受断肢(指)再植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正确处理。除1例因创伤污染特别严重发生坏死外,其余19例均预期愈合,且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20.
116例断肢(指)再植术后高压氧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断肢(指)再植的护理要点。方法对116例断肢(指)再植术后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及护理。结果治疗断肢(指)再植术后患者116例,治愈70例,好转4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达95.7%。结论高压氧治疗断肢(指)再植术后患者过程中,精心的护理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