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CT纹理分析(CTTA)技术对鉴别直肠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的可行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的CT图像,其中K-ras突变型18例、野生型15例.使用TexRad软件对病灶最大层面的平扫及门静脉期图像进行分析,获得基于不同空间缩放因子(SSF=0和2~6)的6个特征性纹理参数值,包括均值(mean)、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熵值(entropy)、偏度值(skewness)、峰值(kurtosis)及正像素均值(mean of positive pixels,MPP).比较两组间各参数值的差异.结果:平扫CT图像:当SSF取2~4时,野生型组中病灶的熵值(分别为4.3、4.2、4.3)高于突变型(分别为4.1、4.0和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SSF=2、熵取界值4.245时,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均为73.3%;当SSF=3、熵取界值4.095时,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0.0%、61.1%;当SSF=4、熵取界值4.205时,诊断敏感度为73.3%、特异度为72.2%.增强CT图像上各纹理参数值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纹理分析能够对预测直肠癌患者有无K-ras基因突变提供一定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CT纹理分析鉴别肾上腺乏脂腺瘤、嗜铬细胞瘤与肾上腺转移瘤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肾上腺乏脂腺瘤、98例嗜铬细胞瘤和101例肾上腺转移瘤CT图像.所有患者均行腹部CT平扫与肾上腺增强扫描.应用TexRAD软件分析CT图像的纹理特征并比较3种肾上腺病变之间各纹理参数间的差异.结果 平扫CT图像上,3种病变的平均灰度值(Mean)和峰度(Kurtosis)在所有过滤值(SSF)纹理图像上(SSF 0~6)均有显著差异(P<0.05),标准差(SD)在精细和粗糙纹理上(SSF 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上腺乏脂腺瘤和转移瘤的熵(Entropy)(SSF 0~3,5~6)和正像素的平均值(MPP)(SSF 0~2,4~6)均明显低于嗜铬细胞瘤(P<0.05).3种病变的偏度(Skewness)(SSF 0~3)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嗜铬细胞瘤最低而转移瘤最高.增强CT图像上,3种病变的Mean、SD、Entropy和MPP在所有等级纹理图像上(SSF 0~6)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4种纹理参数均在嗜铬细胞瘤上最高、在转移瘤上最低.肾上腺转移瘤的Skewness(SSF 0)和Kurtosis(SSF 0, 2)明显低于乏脂腺瘤和嗜铬细胞瘤(P<0.05).结论 肾上腺乏脂腺瘤、嗜铬细胞瘤与肾上腺转移瘤的CT纹理分析参数有显著性差异,CT纹理分析具有鉴别以上3种病变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CT纹理分析鉴别泌尿系草酸盐与非草酸盐结石的可行性。方法:对照结石成分鉴定结果,回顾性分析30例草酸盐结石与30例非草酸盐结石患者的CT图像。应用TexRAD软件分析CT图像的纹理特征并比较两种成分结石之间各纹理参数间的差异。结果:CT图像上,草酸盐结石与非草酸盐结石的平均灰度值 (Mean)在精细、中等及粗糙纹理图像上(SSF 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差(SD)在精细、中等及粗糙纹理图像上(SSF 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熵(Entropy)在精细、中等及粗糙纹理图像上(SSF 0~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性像素平均值(MPP)在精细、中等及粗糙纹理图像上(SSF 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度(Skewness)在中等纹理图 像上(SSF 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峰度 (Kurtosis)在无滤过及精细纹理图像上(SSF 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草酸盐与非草酸盐结石的CT纹理分析参数有一定差异,CT纹理分析具有鉴别两类结石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256层CT血管成像(CTA)探讨下肢动脉不同部位闭塞侧支循环的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下肢动脉闭塞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行下肢动脉CTA检查,利用多种后处理技术观察下肢动脉闭塞的部位,观察相应血管侧支循环形成情况,并与DSA进行比较。结果 43例下肢动脉不同部位闭塞侧支循环途径包括:腹壁动脉(14例)、旋髂浅动脉(14例)、腰动脉(6例)、股深动脉(13例)、膝关节支(16例)、穿支动脉(10例),CTA对其显示率分别为100%、100%、67%、100%、69%、30%;DSA显示率分别为100%、100%、83%、100%、88%、80%。结论 256层CTA能清晰显示下肢动脉不同部位闭塞的侧支循环形成情况,为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和预后判断具有肯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急性下肢动脉血栓介入溶栓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评价急性下肢动脉血栓行介入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介入导管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患者42例,发病时间5 h~10 d,29例术后带管接微量泵继续溶栓3~7 d。结果 26例(61.9%)血管完全再通,动脉搏动恢复。10例(23.8%)虽主要动脉闭塞,但侧支循环建立,临床症状消失。6例(14.3%)主要动脉闭塞,侧支循环建立欠佳,但临床症状改善,下肢病变平面下降。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介入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具有溶栓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结合纹理分析技术对心肌淀粉样变性与肥厚型心肌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经心内膜活检证实的心肌淀粉样变性轻链型(CA)患者18例及经临床确诊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18例,均采用3.0T MR标准化扫描获得电影序列图像,使用TexRad软件对所有患者左心室中段两腔短轴位图像进行取样分析,选择不同的空间缩放因子(SSF,取值为0和2~6),获得在不同纹理过滤尺度下代表纹理特征的5个参数值(包括均值、标准差、峰度、偏度、熵值),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并使用ROC曲线评估各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心肌淀粉样变性和肥厚型心肌病的熵值、峰度和偏度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心肌淀粉样变性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SF=3时取熵值≥2.68,诊断淀粉样变性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87),诊断敏度87.2%,特异度为90.9%、符合率为88.0%.结论:纹理分析可用于心肌淀粉样变性和肥厚型心肌病的鉴别诊断,相比传统鉴别方法具有无需使用对比剂且缩短检查时间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髂动脉闭塞侧支循环的MSCTA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髂动脉(IA)闭塞及侧支循环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中的表现。方法:11例经MSC-TA确诊的IA闭塞患者,采用容积再现(VR)血管添加技术(AV)对侧支血管进行选择性重建,分析侧支循环的表现。结果:11例IA闭塞患者发生在左侧9例、右侧2例,均合并同侧髂内动脉闭塞,6例合并同侧髂外动脉闭塞,1例合并对侧髂内动脉闭塞,1例合并对侧髂外动脉狭窄。参与侧支循环的动脉包括患侧腹壁动脉11例,第10~12肋间动脉11例,第4腰动脉10例,第2腰动脉1例,骶正中动脉及直肠上、下动脉1例,双侧股动脉间分支6例,股动脉与第4腰动脉之间1例。结论:MSCTA能清楚显示IA闭塞及主要侧支循环情况,并能对患肢侧支供血情况进行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串联型椎基底动脉闭塞伴对侧椎动脉闭塞或发育不良患者血管内开通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急诊血管内开通治疗的6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伴双侧椎动脉闭塞或优势侧椎动脉闭塞且对侧椎动脉发育不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病变类型和侧支循环条件差异,选择采用不同的开通治疗策略。结果 6例患者均为男性,中位年龄62.7岁。其中经颈深动脉逆向开通椎动脉1例,经颈升动脉逆向造影并在椎动脉闭塞远端滞留对比剂影指引下正向开通椎动脉1例,经优势侧正向开通椎动脉4例;随后均接受基底动脉取栓治疗。术后6例基底动脉改良溶栓治疗脑梗死(mTICI)血流分级达到2b/3,基底动脉开通成功率为6/6。术后3例患者因非手术因素死亡,其余3例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别为0分、0分和3分,预后良好率为2/6。结论 对于急性串联型椎基底动脉闭塞伴对侧椎动脉闭塞或发育不良患者,积极的椎动脉正向或逆向再通术是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成像在评估单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患者侧支循环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预后的评价作用.方法 纳入2011年3月至2015年9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37例单侧症状性MCA闭塞患者.采用320排CT进行多参数全脑灌注扫描,获取常规CTA和4D-CTA图像,分析常规CTA、4D-CTA所示侧支循环状况和金标准DSA图像并作一致性检验,同时计算4D-CTA侧支循环评分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4D-CTA、常规CTA所示侧支循环良好患者分别为22例(59.4%)、14例(37.8%).以DSA为金标准,常规CTA、4D-CTA侧支循环评分Kappa值分别为0.58、0.78.4D-CTA所示侧支循环不良患者和侧支循环良好患者间治疗时间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P=0.029),两者侧支循环评分与随访90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68,P<0.001).结论 320排动态容积CT成像是评价单侧症状性MCA闭塞患者侧支循环建立情况的有效方法.4D-CTA比常规CTA能更好地评估侧支血流和预测预后,有助于血管内介入治疗决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脑CT灌注(CTP)及动态CT血管成像(CTA)在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2例MCA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CTP结合动态CTA检查。统计CTA图像下MCA狭窄程度及MCA狭窄或闭塞侧与对侧脑灌注参数及侧支循环良好一端与侧支循环差一端的灌注参数相对值。结果102例单侧MCA狭窄或闭塞患者均得到了良好的CTA图像,其中46例完全闭塞患者,占45.1%,40例重度狭窄患者,占39.2%,16例中度狭窄患者,占15.7%;动态CTA图像显示MCA狭窄或闭塞一侧侧支循环良好的患者65例,占63.7%,随访3个月患者临床预后良好;侧支循环差的患者37例,占36.3%,随访患者临床预后差,生活质量差;相较于对侧,MCA狭窄或闭塞患者闭塞侧TTP、MTT明显更高,而CBF、CBV明显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较于侧支循环良好,MCA狭窄或闭塞一侧侧支循环差者rCBF、rCBV明显更低(均P<0.05),两者rTTP、rM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脑CTP及动态CTA可很好地评估一侧MCA闭塞或狭窄情况及侧支循环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磁场MRA对下肢静脉闭塞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30例下肢静脉闭塞性病变患者,行二维时间飞跃法MRA检查,范围包括髂总静脉至静脉,所有图像后处理均采用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其中12例MRA与DSA静脉造影对照,8例与手术对照.结果30下肢静脉闭塞性病变MRA均一次性成功,全部显示了病变的部位、阻塞程度及侧枝循环建立情况,与DSA和手术所见相符.结论二维时间飞跃法MRA对下肢静脉闭塞性病变有可靠的诊断价值,准确地反映下肢静脉闭塞性病变的范围及程度.  相似文献   

12.
重症下肢缺血(CLI)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重度期表现,膝下动脉闭塞是导致CLI重要原因,保肢、提高生活质量是CLI治疗目标.随着技术和器械发展,腔内治疗成为膝下动脉病变的主要治疗方法.由于膝下动脉独特的解剖特点、治疗难度大、再狭窄发生率高,一系列争议性问题产生;首选腔内治疗还是传统旁路手术,膝下动脉治疗靶血管如何选择,膝下动脉腔内治疗入路如何选择,腔内治疗术式如何优化等.本文结合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治疗经验,就膝下动脉闭塞腔内治疗上述热点问题的实践与思考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he development of collateral pathways for arterial blood flow is common in the presence of atherosclerotic occlusive disease of the abdominal aorta and iliac arteries. The collateral pathways are divided into systemic-systemic and systemic-visceral pathways. MDCT is commonly used to evaluate aortic stenosis and the resulting collateral pathways. CONCLUSION: Common and rare arterial collateral pathways are reviewed by 3D volume-rendered CT images. Visceral and 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embryology is reviewed.  相似文献   

14.
64层螺旋CT对下肢动脉疾病的诊断及其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对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对40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行64层CT容积扫描,15例1周内同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将下肢血管分成8段,每段血管的狭窄程度被分为:正常、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5个级别.将DSA与CTA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共对198个动脉段进行研究,对其狭窄程度显示一致的有191个,被CTA高估6个,低估1个.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953,P=0.017<0.05,两者分析结果的一致性较好. 结论 64层螺旋CTA是下肢动脉狭窄硬化性疾病的可靠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下肢动脉慢性闭塞症的MRA诊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对MRA在下肢动脉慢性闭塞症中的诊断价值作一初步评估。材料与方法:54例下肢动脉慢性闭塞症患者,行二维时间飞跃法MRA检查,范围包括主动脉下段、髂动脉、股动脉、动脉及其三分支。其中21例同时行动脉造影,18例手术探查。结果:21例MRA与动脉造影对照,可比动脉节段168个,其中正常或轻度狭窄46个节段,中度狭窄27段,重度狭窄46段,闭塞49段,两者符合率为92.26%(155/168)。18例与手术对照,可比动脉节段82个,符合率为92.68%(76/82)。同时进行的23例双功能多普勒超声测定踝/肱指数显示,踝/肱指数<0.5,MRA显示血管为重度狭窄或闭塞。结论:下肢动脉MRA与手术、动脉造影、踝/肱指数比较,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能比较准确地评价下肢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尤其对重度狭窄和闭塞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直接CEMRA在诊断髂静脉阻塞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直接CEMRA在诊断髂静脉阻塞中的作用。方法:对7例髂静脉阻塞病变患者行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总结直接CEMRA对髂静脉及其侧支的显示结果。结果:CEMRA的原始图像及MIP均清楚显示髂静脉的狭窄,阻塞,7例均清晰显示侧支循环,显示左侧髂静脉全程闭塞4例,部分阻塞2例,狭窄1例。结论:直接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对显示髂静脉阻塞性病变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主-髂动脉闭塞伴侧支血管形成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表现. 资料与方法 分析9例主-髂动脉闭塞伴侧支血管形成的MSCTA表现. 结果 9例主-髂动脉完全性闭塞,CTA显示侧支血管主要通过以下三条通路吻合:下位肋间后动脉与旋髂深动脉吻合、腹壁上动脉与腹壁下动脉吻合以及肠系膜下动脉(IMA)远段通过迂曲扩张的Riolan动脉弓与肠系膜上动脉(SMA)形成吻合. 结论 MSCTA可显示主-髂动脉闭塞患者的主要侧支血管情况.  相似文献   

18.
16层螺旋CT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术在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临床疑为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患者行下肢动脉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扫描范围从肾动脉水平达足底。薄层重建横断面图像传入HP xw8000工作站,进行血管三维重建。所有患者于CTA检查前或后2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以DSA为金标准,评价CTA诊断的准确性。结果:在882个动脉节段中,870个节段在CTA与DSA均可以显示,在DSA图像上,狭窄闭塞的节段共260个(轻度狭窄32段,中度狭窄24段,重度狭窄44段,闭塞160段),最大密度投影(MIP)显示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9.1%、99.7%、99.5%。结论:16层螺旋CT在评估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方面与常规血管造影结果无明显差别,是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可部分替代DSA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