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PICC堵管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神经内科23例脑卒中患者PICC导管堵塞的原因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 23例PICC导管堵塞经采取相应护理干预后20例导管再通,3例予以拔除。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防范脑卒中患者PICC导管堵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原因与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桔 《上海护理》2007,7(5):68-70
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central catheter,PICC)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的静脉输液通道,现已广泛应用于TPN、新生儿和肿瘤化疗及长期输液的患者。随着广范的临床应用,导管堵塞已是PICC置管后主要的并发症之一[1],它不但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还增加护理的工作量。近年来,护理同仁们对PICC导管堵塞的预防及处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临床实践,现将此方面的护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导管堵塞的判断1.1 PICC导管堵塞的表现输液速度减慢或停止,静脉推注时阻力大或无法推注,抽不出回血[2,3]。导管堵塞还可出现穿刺…  相似文献   

3.
正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简称PICC。它具有操作简单、穿刺成功率高、保留时间长等特点,广泛运用于临床,为肿瘤患者带来了福音。但其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和危险,置管后PICC导管堵塞就是其中之一。据报道,国内PICC导管堵塞的发生率为30%~[1],如何预防PICC导管堵塞是护理人员及患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对患者能否完成后续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导管堵塞,特别是血栓性堵管,若处理  相似文献   

4.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作为静脉治疗通路应用广泛,而导管堵塞是PICC使用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导管堵塞可能导致拔管或重新置管,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影响治疗的实施与患者的预后。导管堵塞的预防及处理意义重大,日常维护与护理操作应完整规范、执行到位,需建立基于证据的标准流程以满足临床工作需要。本共识遵循WHO指南制订手册提供的方法与原则,形成包括PICC通畅性评估、堵塞程度及类型评估、风险因素预防、堵塞处理在内的系统性规范化临床实践流程,以期减少PICC相关并发症,保障PICC使用寿命及患者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集束化护理在脑炎颅内高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2例脑炎颅内高压需要PICC导管维护的病人进行集束化护理作为观察组,将28例PICC导管维护的脑炎颅内高压病人行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问卷调查及使用统一PICC导管维护单记录分析导管感染、导管堵塞、血栓形成、穿刺局部皮肤过敏等并发症发生影响。[结果]PICC置管脑炎颅内高压病人接受集束化护理后导管感染、导管堵塞、血栓形成、穿刺局部皮肤过敏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集束化组对护理感到非常满意和满意者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在PICC置管脑炎颅内高压病人维护中有显著优势,降低导管感染及导管堵塞、血栓形成、穿刺局部皮肤过敏的发生率,增加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从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引起堵塞的原因分类、堵管后的处理方法以及预防护理等方面综述 PICC 导管堵塞的护理进展,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NICU中PICC导管堵塞20例的处理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1):7761-7761
目的通过分析PICC在临床使用中发生导管堵塞的不同原因,探讨导管堵塞的处理和预防措施。方法对2008-11-2009-12 NICU中20例PICC堵塞导管进行尿激酶溶栓处理。结果 17例溶栓成功,3例溶栓失败而拔管。结论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导管堵塞的预防措施,严格遵循PICC操作规程,增强防范意识,以提高PICC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从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引起堵塞的原因分类、堵管后的处理方法以及预防护理等方面综述PICC导管堵塞的护理进展,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PICC的并发症及其护理干预。常见并发症包括静脉炎、PICC置管导管堵塞、PICC导管异位以及PICC穿刺点出血。静脉炎的干预措施包括B超外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置管前用肝素钠生理盐水溶液浸泡导管、使无菌无粉手套、应用脉冲电疗法以及应用水胶体敷料;导管堵塞的护理干预包括规范操作要点、指导患者行握拳活动、微导丝配合尿激酶再通导管,使用微导丝机械碎栓加负压抽吸。认为护理人员应采取合理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对PICC置管进行全面维护,以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重症患者应用PICC期间预防及处理导管堵塞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导管堵塞的相关因素,医院PICC护理管理,加强护理人员培训,规范操作方法及导管堵塞后的再通。认为重症患者应用PICC发生堵管有其特殊性,应针对具体的原因进行预防和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重症患者应用PICC的堵管率,延长导管寿命,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精密过滤输液器预防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堵塞的效果。[方法]315例留置PICC导管的新生儿,其中163例使用普通输液器,152例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比较两组患儿导管堵塞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使用普通输液器组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发生率为7.18%,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组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发生率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可预防和减少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减轻患儿痛苦,保证输液顺利进行,同时也减轻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12.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位于中心静脉的导管.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但外周静脉条件差,不宜穿刺成功者;需反复输入刺激性药物,如化疗药物者;长期输入高渗透性或黏稠度较高的药物,如高糖、脂肪乳、氨基酸等及需要使用压力或加压泵快速输液者和反复输入血液制品者等.其因操作风险小、使用安全、维护简单、便于长期留置等优势[1],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导管堵塞是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之一[2],PICC一旦发生导管堵塞,将使它的功能丧失,不但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还增加护理工作量.近年来,临床护理工作者对PICC堵管问题进行了大量的临床观察和研究,现就PICC的堵塞原因及预防护理对策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4R危机管理在肿瘤患者PICC导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将120例留置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PICC导管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4R危机管理理论给予PICC导管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PICC导管相关性并发症(静脉炎、感染、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护理不良事件(导管脱出、导管堵塞)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静脉炎、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的静脉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导管脱出、导管堵塞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4R危机管理理论应用于肿瘤患者PICC导管护理中,能够有效降低PICC导管相关性并发症以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PICC导管堵塞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总结防治PICC导管堵塞的护理对策,为患者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方法:选择159例接受PICC置管的患者,对34例PICC导管堵塞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对策。结果:PICC导管堵塞34例,患者经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后30例再通,4例拔除PICC导管。结论:严格遵守PICC插管操作规程,提高穿刺技巧,正确评估血管,选择适宜导管,正确应用药物,掌握封管技术,加强输液的管理,并积极采取防治措施,可有效预防和减少PICC导管堵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导管发生堵塞的原因和减少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护理对策.方法:2005年7月至2008年12月,137例留置PICC导管进行静脉输液、静脉高价营养及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9例留置PICC患者发生堵管,7例经处理后得到再通,2例无法再通而拔管.结果:PICC导管堵塞与护士操作不当、输注高浓度药物前后冲管及封管方法不正确、老年患者血液黏度异常有关.结论:了解并合理应用PICC导管,正确的冲管及正压封管,配制浓度适宜的封管液,合理用药,严密观察,可防止导管堵塞,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PICC导管作为当前临床肿瘤患者治疗常见的静脉输液途径,在临床中已得到广泛的使用,随着PICC导管应用数量和规模的增加,导管临床应用中的各类问题也日渐突出。将PICC导管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和总结,提示临床护士关注导管使用中存在问题,进而达到导管安全使用和管理的目的,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现报道一例PICC门诊患者拔管后发现导管中段破裂形成侧开口的案例。  相似文献   

17.
PICC管堵塞的预防性护理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PICC堵塞是PICC置管后主要并发症之一[1] 。堵塞不但影响治疗计划的顺利实施 ,而且还会给病人增加经济负担。近年来 ,护理同仁对PICC管堵塞的预防和治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临床实践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 PICC管堵塞的常见原因  多由于溶质浓度高的药物输注前后冲管及封管方法不正确 ,引起血液回流凝固或药物微粒堵塞导管所致 ;也有的是因为导管摩擦、损伤血管内膜形成血栓性静脉炎 ,导致导管堵塞。2 预防性护理2 .1 静脉的选择 静脉瓣丰富的血管 ,由于导管摩擦损伤易形成血栓性静脉炎 ,导致导管堵塞[1] 。因此选…  相似文献   

18.
赵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5):6289-6290
目的针对肿瘤血液病患者留置PICC导管期间出现的常见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PICC导管护理的要点。方法对本组47例患者使用PICC导管期间出现的护理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7例患者中有7例出现并发症,包括导管堵塞、导管断裂、导管相关性感染、机械性静脉炎等。结论及时预防PICC导管的并发症,可为患者减轻痛苦,提高护理效率,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刘澄之  周雄英  俞君  汪月华 《护理与康复》2016,15(3):216-218+221
目的分析早产儿PICC发生细菌定植和导管堵塞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53例留置PICC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各项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早产儿留置PICC发生导管尖端细菌定植和导管堵塞的危险因素。结果导管尖端细菌培养阳性7例,阴性46例;导管堵塞11例,未堵塞42例;早产儿出生体质量为导管细菌定植的保护因素,肢体肿胀为导管细菌定植的危险因素;PICC留置时间、出血是PICC发生导管堵塞的危险因素。结论早产儿PICC发生导管细菌定植的危险因素为肢体肿胀,发生导管堵塞的危险因素是导管留置时间和出血。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53例携带化疗泵的鼻咽癌患者应用PICC置管的护理体会。主要的护理措施有置管前护理:患者的心理护理、血管的评估,置管后护理:患者的健康宣教、导管的相关维护。认为通过PICC置管在携带化疗泵的鼻咽癌患者中应用,患者因化疗及输液所致的痛苦得到了有效的缓解,药物产生的外周损害也有所降低,减少了患者的并发症,同时PICC操作简便,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正确的导管维护和健康教育能有效地防止导管堵塞和导管脱出及静脉炎的发生,延长了PICC置管的留置时间,使鼻咽癌患者顺利、安全、有效地使用化疗泵,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