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半乳凝素1表达于室管膜下区的星形胶质细胞中并诱导其分化,分化的星形胶质细胞可明显提高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的产生。目的:观察侧脑室注入半乳凝素1对脑缺血损伤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内观察实验,于2007-03/11在佳木斯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完成。材料:纯利,清洁级成年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组,24只/组。半乳凝素1为北京晶美生物工程公司产品。方法:两组大鼠均采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造模后24h,药物组经右侧侧脑室注入10μL浓度为0.2g/L的半乳凝素1,模型组注射等肇生理盐水。分别于缺血再灌注后3,7,14,28d处死大鼠,取脑组织制作石蜡切片,处死前1d腹腔注射BrdU。主要观察指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脑室管膜下区BrdU和巢蛋白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模型组缺血再灌注3d后大脑室管膜下区BrdU、巢蛋白阳性细胞开始增加,7d增殖达高峰,14d后表达开始下降,28d后下降至最低。药物组缺血再灌注3d后大脑室管膜下区两种阳性细胞均明显增加;7d增殖达高峰,半定量分析BrdU、巢蛋白阳细胞数分别是模型组的2倍和1.5倍,且BrdU阳性细胞向腹外侧迁移,巢蛋白阳性细胞胞体变大,突起增长,并有向外侧迁移进入脑实质的迹象;14d后开始下降;28d降至最低,但仍明显多于模型组(P〈0.05)。结论:经侧脑室注入半乳凝素1在大鼠脑缺血后可激活内源性神经十细胞原位增殖,并存在由增殖区向外周脑实质迁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横断大鼠穹窿海马伞后室管膜下区神经前体细胞的变化情况。方法:实验于1999-01/2000-03在中山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完成,3个月龄健康雄性SD大鼠68只,随机分成正常组4只,损伤组和损伤对照组分别按术后存活时间分为1,3,5,7,10,15,20和30d组,每组各4只。开颅制作动物模型,损伤组横向切断右半侧穹窿海马伞;损伤对照组横向切断穹窿海马伞上方的皮质和胼胝体。正常组腹腔注射5-嗅-2-脱氧尿嘧啶50mg/kg3次,每次间隔4h,于末次注射后12h处死动物;损伤组和损伤对照组于手术后第1,3,5,7,10,15,20和30天腹腔注射5-嗅-2-脱氧尿嘧啶(50mg/kg)3次,每次间隔4h,于末次注射后12h处死动物。用4%的多聚甲醛固定液经左心室灌注固定。冰冻切片机进行连续冠状切片,片厚40μm。4套相邻切片分别用于5-嗅-2-脱氧尿嘧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及5-嗅-2-脱氧尿嘧啶和Nestin以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免疫组织化学双标染色。结果:①正常组前脑室管膜下区含有少量的5-嗅-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室管膜下区背外侧角,细胞核为圆形或椭圆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较浅。②损伤组损伤侧前脑室管膜下区的5-嗅-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显著增加。损伤后第1天,室管膜下区的5-嗅-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变化不明显。第3天,室管膜下区的5-嗅-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开始增加。第5天,内侧壁的5-嗅-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显著增加,细胞排列密集,层数增加,细胞核染色加深。第10天,背外侧角的5-嗅-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显著增加,细胞核大小不均、深染。从损伤后第13天起,室管膜下区的5-嗅-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逐渐减少,到第30天室管膜下区的5-嗅-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的情况与正常组相同。损伤对侧的室管膜下区的5-嗅-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只有少量的增加。③从损伤后第10天起,在前脑损伤侧室管膜下区背外侧角外上方的胼胝体中可见一些5-嗅-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双标染色显示为5-嗅-2-脱氧尿嘧啶和Nestin染色阳性,5-嗅-2-脱氧尿嘧啶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或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阴性。损伤后第15天,在前脑和损伤平面之间的冠状切面上,背外侧角外上方的胼胝体中仍见一些5-嗅-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损伤后第20天,在损伤切面上,在室管膜下区上方靠近损伤区的胼胝体中可见一些5-嗅-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细胞核呈梭形,长轴与横行的胼胝体纤维一致,并已有部分细胞进入损伤区。④损伤对照组损伤后各时间点损伤区、室管膜下区背外侧角及外侧壁的5-嗅-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的变化与损伤组基本相同,但室管膜下区内侧壁未见5-嗅-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增加的改变。结论:穹窿海马伞损伤诱导室管膜下区神经前体细胞大量增殖,增殖细胞沿胼胝体向损伤区迁移,可能参与脑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亚低温处理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侧脑组织神经干细胞(NSC)增殖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脑中动脉阻塞2 h,再灌注损伤3,7,11,14,18,28 d,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假手术组、对照组和亚低温组缺血侧脑组织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阳性细胞数。结果 假手术组缺血侧脑组织存在少量BrdU阳性细胞,亚低温组在缺血再灌注损伤3,7,11,14,18,28 d时缺血侧脑组织Brdu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且亚低温组缺血侧脑组织NSC的增殖高峰期茹对照组延长.结论 亚低温促进大鼠腩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侧脑组织NSC的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4.
背景:研究表明跑台运动能促进健康大鼠海马的神经细胞再生。目的:观察跑台运动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再生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以建立单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将建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跑台运动组和安静对照组,另设假手术组。安静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安静饲养,跑台运动组进行7d跑台运动。跑台运动组和安静对照组大鼠在每天跑台运动前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溶液。结果与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跑台运动组大鼠双侧海马及齿状回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阳性表达细胞数量显著多于安静对照组(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跑台运动组大鼠海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结果证实,跑台运动能够明显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再生并上调海马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背景:研究表明跑台运动能促进健康大鼠海马的神经细胞再生。目的:观察跑台运动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再生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以建立单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将建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跑台运动组和安静对照组,另设假手术组。安静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安静饲养,跑台运动组进行7d跑台运动。跑台运动组和安静对照组大鼠在每天跑台运动前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溶液。结果与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跑台运动组大鼠双侧海马及齿状回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阳性表达细胞数量显著多于安静对照组(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跑台运动组大鼠海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结果证实,跑台运动能够明显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再生并上调海马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穹窿海马伞损伤诱导神经前体细胞增殖和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横断大鼠穹窿海马伞后室管膜下区神经前体细胞的变化情况。 方法:实验于1999—01/2000-03在中山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完成,3个月龄健康雄性SD大鼠68只,随机分成正常组4只,损伤组和损伤对照组分别按术后存活时间分为1,3,5,7,10,15,20和30d组,每组各4只。开颅制作动物模型,损伤组横向切断右半侧穹窿海马伞;损伤对照组横向切断穹窿海马伞上方的皮质和胼胝体。正常组腹腔注射5-嗅-2-脱氧尿嘧啶50mg/kg3次,每次间隔4h,于末次注射后12h处死动物;损伤组和损伤对照组于手术后第1,3,5,7,10,15,20和30天腹腔注射5-嗅-2-脱氧尿嘧啶(50mg/kg)3次。每次间隔4h。于末次注射后12h处死动物。用4%的多聚甲醛固定液经左心室灌注固定。冰冻切片机进行连续冠状切片,片厚40μm。4套相邻切片分别用于5-嗅-2-脱氧尿嘧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及5-嗅-2-脱氧尿嘧啶和Nestin以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免疫组织化学双标染色。 结果:④正常组前脑室管膜下区含有少量的5-嗅-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室管膜下区背外侧角,细胞核为圆形或椭圆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较浅。②损伤组损伤侧前脑室管膜下区的5-嗅-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显著增加。损伤后第1天,室管膜下区的5-嗅-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变化不明显。第3天,室管膜下区的5-嗅-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开始增加。第5天,内侧壁的5-嗅-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显著增加,细胞排列密集,层数增加,细胞核染色加深。第10天,背外侧角的5-嗅-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显著增加,细胞核大小不均、深染。从损伤后第13天起,室管膜下区的5-嗅-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逐渐减少,到第30天室管膜下区的5-嗅-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的情况与正常组相同。损伤对侧的室管膜下区的5-嗅-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只有少量的增加。③从损伤后第10天起,在前脑损伤侧室管膜下区背外侧角外上方的胼胝体中可见一些5-嗅-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双标染色显示为5-嗅-2-脱氧尿嘧啶和Nestin染色阳性,5-嗅-2-脱氧尿嘧啶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或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阴性。损伤后第15天,在前脑和损伤平面之间的冠状切面上.背外侧角外上方的胼胝体中仍见一些5-嗅-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损伤后第20天,在损伤切面上,在室管膜下区上方靠近损伤区的胼胝体中可见一些5-嗅-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细胞核呈梭形,长轴与横行的胼胝体纤维一致,并已有部分细胞进入损伤区。④损伤对照组损伤后各时间点损伤区、室管膜下区背外侧角及外侧壁的5-嗅-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的变化与损伤组基本相同,但室管膜下区内侧壁未见5-嗅-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增加的改变。 结论:穹窿海马伞损伤诱导室管膜下区神经前体细胞大量增殖,增殖细胞沿胼胝体向损伤区迁移,可能参与脑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向大鼠脑缺血损伤区的靶向移植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观察、TGF-β1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对大鼠脑缺血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磷酸盐缓冲液PBS组(B组)、神经干细胞治疗组(C组)、TGF-β1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组(D组),根据取样时间点的不同每组又分为3、7及14 d共三组(每组5只),手术后3、7、14 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NSS),采用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处于增殖状态的细胞,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rdU阳性细胞.结果 术后3、7、14 d C组和D组NSS评分明显低于A组和B组,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组NSS评分较C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大鼠在脑缺血/再灌注后3、7、14 d均可检测到BrdU阳性细胞,BrdU阳性细胞计数显示各个时间点C组和D组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损伤区注入TGF-β1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对脑缺血所致的损伤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及神经细胞的活化增殖情况,以及通心络对脑缺血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3/09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神经内科实验室完成。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160只,随机分为4组:通心络(主要成分为人参、水蛭、全蝎、土鳖虫、蜈蚣、蝉蜕、赤芍、冰片等)1g/(kg·d)组、通心络0.5g/(kg·d)组、模型对照组、假手术组,40只/组。①除假手术组外,各组均建立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及再灌流模型。假手术组也插入丝线,但不阻塞大脑中动脉。②按Zealonga神经功能评分法对造模后大鼠进行评分,将造模后6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2分以上的大鼠纳入实验。③通心络1g/(kg·d)组、通心络0.5g/(kg·d)组按剂量给药,模型对照组、假手术组分别以等量蒸馏水灌胃。各组大鼠于再灌注清醒后即给药,2次/d,分别于缺血再灌注3,5,14,30d4个时间点进行取材。④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缺血侧室管膜及室管膜下区、海马齿状回BrdU、BrdU β-微管蛋白、BrdU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荧光强度值的变化。结果:实验纳入大鼠160只,最终128只进入结果分析。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通心络各剂量组于缺血再灌注第3天缺血侧海马、室管膜及室下区BrdU、BrdU β-微管蛋白、BrdU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荧光强度值基本相似(P>0.05);第5,14,30天时均明显升高(P<0.05);且通心络1g/(kg·d)组均显著高于通心络0.5g/(kg·d)组(P<0.001)。结论: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可引起其缺血侧海马、室管膜及室下区星形胶质细胞及神经细胞反应和增殖;而通心络可显著增加大脑中动脉阻塞大鼠的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结合丰富环境刺激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用Rice法建立HIBD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造模组、头穴丛刺组、丰富环境刺激组和头穴丛刺结合丰富环境刺激组,每组24只,每组又分为3d、7d、14d。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5-溴脱氧尿核苷(BrdU)和巢蛋白(nestin)阳性细胞数。结果与造模组同期比较,3d、7d、14d头穴丛刺组、丰富环境刺激组侧脑室下区(SVZ)和大脑皮层BrdU、nestin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头穴丛刺结合丰富环境刺激组BrdU、nestin阳性细胞数高于同期头穴丛刺组和丰富环境刺激组(P<0.05)。结论头穴丛刺结合丰富环境刺激可促进HIBD新生大鼠SVZ和大脑皮层区内源性NSCs的增殖迁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及神经细胞的活化增殖情况,以及通心络对脑缺血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3/09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神经内科实验室完成。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160只,随机分为4组:通心络(主要成分为人参、水蛭、全蝎、土鳖虫、蜈蚣、蝉蜕、赤芍、冰片等)1g/(kg&;#183;d)组、通心络0.5g/(kg&;#183;d)组、模型对照组、假手术组,40只/组。①除假手术组外,各组均建立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及再灌流模型:假手术组也插入丝线,但不阻塞大脑中动脉。②按Zea longa神经功能评分法对造模后大鼠进行评分,将造模后6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2分以上的大鼠纳入实验。③通心络1g/(kg&;#183;d)组、通心络0.5g/(kg&;#183;d)组按剂量给药,模型对照组、假手术组分别以等量蒸馏水灌胃。各组大鼠于再灌注清醒后即给药,2次/d,分别于缺血再灌注3,5.14,30d4个时间点进行取材。④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缺血侧室管膜及室管膜下区,海马齿状回BrdU.BrdU+β-微管蛋白、BrdU+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荧光强度值的变化。结果:实验纳入大鼠160只,最终128只进入结果分析。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通心络各剂量组于缺血再灌注第3天缺血侧海马、室管膜及室下区BrdU、BrdU+β-微管蛋白、BrdU+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荧光强度值基本相似(P〉0.05);第5,14,30天时均明显升高(P〈0.05);且通心络1g/(kg&;#183;d)组均显著高于通心络0.5g/(kg&;#183;d)组(P〈0.001)。结论: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可引起其缺血侧海马.室管膜及室下区星形胶质细胞及神经细胞反应和增殖;而通心络可显著增加大脑中动脉阻塞大鼠的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