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丹参饮治疗心绞痛的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出丹参饮中丹参、檀香、砂仁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相关靶点蛋白,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挖掘心绞痛的疾病靶点,将其与药物靶点蛋白取其交集,并将交集靶点运用Cytoscape 372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运用STRING数据库对交集靶点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I网络图,并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丹参饮的活性成分78个,靶点334个,心绞痛的靶点2 578个,其交集靶点93个,对应的活性成分59个。GO生物过程20条,包括肾上腺素能受体活性、G蛋白偶联胺受体活性、泛素样蛋白连接酶结合、细胞因子受体结合、酰胺结合等;KEGG相关信号通路,涉及HIF-1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结论:本研究体现了丹参饮治疗心绞痛的作用机制,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为临床应用及药理学研究提供了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额力根-7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网络药理学平台(TCMSP)对额力根-7的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进行检索,并通过Uniprot、Genecards数据库确定基因,采用Cytoscape3.7.1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通过OMIM数据库查询与肝纤维化相关的靶点,通过蛋白质相互作用(PPI),获得核心靶点,通过生物信息注释数据库(DAVID)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PPI核心网络有19个节点,关键蛋白涉及IGF1、EGFR、TNF、TGFB1等。GO功能富集分析按P0.05筛选到GO条目110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按P0.05筛选到通路30条。结论:初步探索了额力根-7抗肝纤维化可能的作用机制,为额力根-7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黄芪-丹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IS)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V 2.0获取黄芪与丹参的活性成分及靶点,利用GEO数据库检索IS的靶点信息,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成分-靶点网络,筛选黄芪-丹参治疗IS的关键成分和核心靶点,并利用Autodock 4.2软件进行分子对接技术验证,GO和KEGG富集分析预测黄芪-丹参治疗IS的分子机制。结果 共筛选出黄芪-丹参治疗IS的7个核心靶点和6个关键成分。GO生物过程涉及脂质定位、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调节、脂质转运、急性炎症反应正向调控、脂肪酸转运等,KEGG通路富集主要集中在抗叶酸剂、一碳单位池、脂肪细胞因子信号通路、PPAR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提示黄芪-丹参中关键成分与核心靶点存在结合位点。结论 黄芪-丹参中多种活性成分通过调控靶点蛋白,调节叶酸代谢、脂肪代谢、炎症反应等信号通路,发挥了对IS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巴戟天治疗抑郁症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出巴戟天的活性成分和对应的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OMIM等数据库筛选出抑郁症的潜在靶点;采用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的可视化网络;以STRING数据库对关建靶点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分析;最后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从巴戟天中筛选出有效成分20个,得到可作用于抑郁症的靶点22个。GO分析富集得到65个生物学功能,KEGG通路分析富集得到48条信号通路。结论巴戟天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发挥对抑郁症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胆碱能突触、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等相关。  相似文献   

5.
卜雕雕  苏卓  柏希慧  张丹  王昌利 《中草药》2020,51(10):2807-2818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的方法探究丹参-红花治疗心肌梗死(MI)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医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检索丹参、红花的主要成分,并通过TCMSP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成分靶点,结合OMIM、TTD、Genecards和NCBI(Gene)数据库获取丹参-红花治疗MI的作用靶点。应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模型。应用DAVID软件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Cytoscape构建药材-靶点和药材-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进一步进行实验验证,以揭示丹参-红花对小鼠MI的治疗作用。结果筛选得到84个活性成分,检索出485个靶蛋白,与MI有关的靶点有28个。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18个(P0.05),其中生物过程(BP)条目9个、分子功能(CC)条目3个、细胞组成(MF)条目6个。KEGG通路富集筛选得到30条信号通路(P0.05),涉及缺氧诱导因子信号通路以及肿瘤坏死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鞘磷脂类、小G蛋白Rap1等与MI相关的信号通路。HE染色和Masson染色结果显示,丹参-红花不同剂量组能明显改善心肌损伤,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丹参-红花能下调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表达来改善心肌损伤。结论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阐释了丹参-红花治疗MI的作用靶点及通路,为后续深入阐明丹参-红花治疗MI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丹参治疗微循环障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借助TCMSP、PubChem Search、Genecards数据库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在线工具得到丹参的活性成分治疗微循环障碍的作用靶标,利用Cytoscape 3.3.0软件构建丹参活性成分-微循环障碍作用靶标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靶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DAVID)进行基因本体(GO)生物学过程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从丹参中共筛选出治疗微循环障碍的65个相关活性成分,并发现微循环障碍相关的9个关键靶点。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丹参治疗微循环障碍可能与氧化还原、钙离子稳态等生物过程有关,能够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神经突触信号传导、催产素信号通路、醛固酮-调节钠重吸收等信号通路。结论丹参治疗微循环障碍体现了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为进一步开展丹参治疗微循环障碍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借助网络药理学手段分析仙茅苷治疗骨质疏松症(OP)的潜在靶点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下载GSE85871的微阵列数据集,预测仙茅苷的治疗靶点,同时从疾病相关基因公共数据库检索已知OP的致病基因,利用STRING及Cytoscape软件构建了映射关键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DAVID进行KEGG通路和GO富集分析以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本研究利用R语言筛选出107个仙茅苷潜在治疗靶点,通过疾病相关基因数据库检索出691个OP致病靶点,借助Cytoscape构建PPI网络,筛选出仙茅苷治疗OP的26个关键靶点。KEGG通路和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仙茅苷治疗OP的关键靶点主要富集的生物学进程为肾脏发育、单核细胞分化和上皮细胞增殖;信号通路主要富集在MAPK信号通路、TGF-β信号通路等。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仙茅苷可能通过MAPK信号通路和TGF-β信号通路治疗OP。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消痛汤治疗痛风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Swiss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和Uniprot数据库获取并筛选消痛汤活性成分及靶点。通过Genecard数据库、OMIM数据库、PharmGkb数据库、TTD数据库、DrugBank数据库收集痛风的相关基因。将所得到的消痛汤的药物靶点与痛风相关靶点进行映射,得到交集基因后,通过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R 4.0.2软件对消痛汤治疗痛风的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与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获得药物-疾病交集基因146个。通过拓扑分析和CytoNCA分析筛选出槲皮素、山柰酚、木樨草素等关键活性成分15个,IL1B、IL6、TNF等12个核心基因。通过GO分类富集分析确定了2319个条目,其中涉及生物过程的2 160条,涉及细胞组分的有44条,涉及分子功能的有114条。通过KEGG通路富集分析,找到了112条信号通路。结论:消痛汤中的关键成分可能为槲皮素、山柰酚、木樨草素等活性物质,主要作用于IL1B、IL6、TNF等靶点,并推断可能通过调控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痛风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探索龙胆泻肝汤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BATMAN-TCM数据库挖掘龙胆泻肝汤的有效成分和作用靶点,利用CTD数据库筛选疾病靶点。将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运用Cytoscape 3.7.2构建“疾病-药物-靶点-基因”四维网络,借助DAVI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终使用Auto Dock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从龙胆泻肝汤中筛选出有效成分195个、作用靶点328个,其中与特应性皮炎疾病密切相关的靶点79个。经筛选,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条目295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信号通路86条。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复方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结合程度较好。结论:龙胆泻肝汤治疗特应性皮炎主要通过槲皮素、山柰酚、豆甾醇等活性化合物作用于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前列素内环氧化物合成酶2(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 2,PTGS2)、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ito...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四逆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搜索四逆散中中药的活性成分与作用靶点,利用GeenCard、OMIM数据库搜索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疾病靶点,利用R语言取得药物与疾病的共同靶点,通过Cytoscape3.7.2构建药物-疾病靶点网络,利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通过DAVID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通过Autodock Tools 1.5.6对核心靶点和核心成分进行对接验证。结果:共筛选出四逆散活性成分144个,有效作用靶点223个,药物疾病共同靶点152个。PPI网络发现AKT1、IL-6、MARK、JUN、STAT3等可能是四逆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键靶点。GO功能富集发现了795个GO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筛选出作用通路127条,主要富集基因数量较大的通路有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验证显示核心靶点和核心成分有较强的结合活性。结论:四逆散中的有效成分主要通过AKT1、IL-6、MARK、JUN、STAT3等靶点调节多条信号通路从而发挥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苦参治疗肝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医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分析平台(TCMSP)筛选出苦参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在OMIM和Genecards中获取疾病靶点。通过R语言对基因进行匹配并绘制韦恩图;在String网站构建活性成分-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通过R软件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45个活性成分和176个潜在作用靶点;GO及KEGG功能富集显示苦参主要影响PI3K/Akt/mTOR通路及HIF-1a等信号通路。结论:苦参可能通过影响PI3K/Akt/mTOR通路及HIF-1a等信号通路,从而调控肝癌细胞侵袭及转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桃红四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根据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筛选桃红四物汤药物活性成分和靶点。根据Gene Cards、OMIM数据库筛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靶点基因,构建韦恩图,得到桃红四物汤治疗DPN的作用靶点,应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应用R软件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和东京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桃红四物汤43种有效成分,212个作用靶点,4662个DPN相关靶点,桃红四物汤干预DPN主要涉及150个靶点基因。富集出生物过程155条、信号通路166条。结论:桃红四物汤可能通过调节AKT1、JUN、MAPK1等靶点,调控AGE-RAGE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IL-17信号通路等多种途径治疗DPN。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究肝脂平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收集肝脂平活性成分及靶点,通过Gene Cards、Drug Bank、TTD及OMIM数据库检索NAFLD相关靶点。利用Cytoscape 3.7.2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及“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使用DAVID平台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最后通过Auto Dock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得到肝脂平112种活性成分,256个对应靶点,其中有130个靶点作用于NAFLD。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共得到734个生物过程,89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有较好的结合性。结论:肝脂平通过AKT1、TNF、IL-6、IL-1β、TP53等关键靶点对NAFLD发挥治疗作用,作用机制和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AGE-RAGE、PI3K-Akt等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探讨丹参饮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获取丹参、砂仁、檀香的活性成分及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取胃癌前病变疾病基因,在与丹参饮靶点映射后获得交集靶点,利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中药-有效成分-交集靶点-疾病”网络图,并分析该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结合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交集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将交集靶点导入至DAVID(2021 Updat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预测获得丹参饮治疗胃癌前病变的有效活性成分76个,67个交集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得到18个核心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获得369项条目,KEGG富集在90条通路上。结论:丹参饮可能通过木犀草素、丹参酮ⅡA等有效成分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叉头框蛋白(FoxO)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1α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发挥抗炎、...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茵陈五苓散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茵陈五苓散的主要活性成分;通过检索CTD数据库选肝纤维化的疾病靶点;匹配药物-疾病靶点,应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运用STRING软件构建蛋白质互作用(PPI)网络,并将结果可视化;使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获取茵陈五苓散防治肝纤维化主要活性成分46个,作用靶点84个;网络数据表明,茵陈的活性成分具有最大的总度值;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获取GO条目35个,信号通路14条。结论:茵陈五苓散可能是通过Fc epsilon RI等信号通路调控IL6、TNF与PTGS2等靶点减轻炎性反应并减少细胞外基质沉积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的,而中药茵陈与活性成分槲皮素可能在这之中发挥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预测正源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并进行细胞水平实验验证。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及文献检索获得正源方活性成分,通过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Similarity Ensemble Approach数据库筛选活性成分潜在靶点,通过OMIM、GeneCards疾病数据库收集肝纤维化的相关靶点,运用Venny平台获得正源方与肝纤维化交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建立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通过Cytoscape-CytoNCA拓扑分析筛选核心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功能注释(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网络,使用AutoDock Vina软件模拟关键候选活性成分与核心基因的结合活性。建立人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肝星状细胞LX2活化模型,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蛋白免疫印迹法(WB)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网络药理学筛选得到正源方活性成分145个及相关靶点1109个,肝纤维化靶点1573个,正源方抗肝纤维化潜在作用靶点415个,拓扑分析得关键靶点61个;PPI网络分析核心靶点为Ak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GO富集分析得到1753个条目,其功能主要与细胞凋亡、细胞增殖、酶结合等有关;KEGG富集分析得到174个条目,主要涉及癌症通路、PI3K-Akt通路、细胞凋亡通路等;分子对接显示,槲皮素、木犀草素、熊果酸等与Akt1、VEGFA、Jun原癌基因(JUN)等靶点结合活性较强;细胞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正源方给药后,可以显著抑制TGF-β1诱导的LX2细胞的活化,降低磷酸化PI3K(p-PI3K)/PI3K、磷酸化Akt(p-Akt)/Akt蛋白表达,且具有质量浓度依赖性。结论:正源方可能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筛选玉屏风散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靶标及信号通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方法:利用TCMSP筛选中药活性成分和有效成分靶点信息。利用Uniprot数据库和Excel找出有效成分靶点信息基因名。在Gene Cards、OMIM、Drugbank数据库搜集疾病相关靶标,采用Venny软件对中药靶点基因与疾病靶点基因取交集,得到Venny交集图。将各个中药靶点基因共同输入Cytoscape软件,得到中药-靶标调控网络。通过String软件构建中药-疾病共同靶标的蛋白互作网络。将中药-疾病共同靶点基因进行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软件做出共同靶点通路。结果:筛选得到玉屏风散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主要活性成分17个,中药-疾病共同靶点基因114个,推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癌症途径、IL-17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相关,并且可能起到关键作用。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玉屏风散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有利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芪-丹参药对治疗肝癌的作用机制,并以体外实验对相关通路进行验证。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及相关文献搜集黄芪、丹参的有效成分及相关蛋白质靶点名,利用Unitprot数据库对蛋白质靶点进行基因名校正,并通过Cytoscape 3.8.0软件绘制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图。通过Drugbank数据库、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治疗靶点数据库(TTD)、GeneCard数据库搜集肝癌的基因靶点,与黄芪-丹参药对基因靶点取交集后得到核心靶点。随后利用String 11.0数据库、Metascape数据库对核心靶点分别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最后通过CCK-8实验及流式凋亡实验检测药物对肝癌细胞的药效及PCR实验检测PI3K、AKT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共筛选出黄芪丹参药对有效成分76个以及118个核心靶点,经过PPI分析,黄芪丹参药对治疗肝癌可能与AKT1、JUN、MAPK1、MAPK8、IL6、MAPK14、FOS、ESR1、EGFR、CCND1等靶点相关。GO及KEGG富集分析发现,黄芪丹参药对主要作用于转录因子,参与细胞凋亡过程,通过癌症相关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及TNF信号通路等起效。CCK-8实验、流式凋亡实验以PCR实验表明黄芪丹参药药对对肝癌有效,并且通过P13K/AKT信号通路发挥凋亡作用。结论:黄芪-丹参药对治疗肝癌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的特点,而PI3K/AKT信号通路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丹参-红花治疗冠心病(CHD)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中药丹参、红花的化学成分,根据口服生物利用度和类药性筛选化学成分,通过PubChem、PharmMapper在线数据库预测化学成分的靶点,检索DisGeNET在线数据库获取CHD的相关靶点,利用Venny 2.1软件获得药物-疾病之间的共同靶点,在STRING 10.5数据库中导入共同靶点并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使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最后通过DAVID 6.8在线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从丹参-红花中筛选得到13个关键成分,10个核心靶点;通过GO分析得到292个生物过程(BP),25个细胞组分(CC),和62个分子功能(MF);通过KEGG分析得出富集通路115条。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丹参酮Ⅱa、黄芩苷等成分可能是丹参-红花治疗CHD的核心成分;IL6、AKT1、VEGFA、CXCL8、PTGS2、IL1B、NOS3、CCL2、MMP9等为核心靶点;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HIF-1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松弛素信号通路等为关键通路。结论:丹参-红花通过调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减轻血管炎症反应、扩张冠状动脉、抗血栓形成、减轻心肌缺血缺氧损伤,从而发挥治疗CHD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丹参通络方治疗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血瘀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ChEMBL数据库筛选出丹参通络方3味药丹参、三七、银杏叶潜在活性成分及靶点,通过GeneCard数据库获得冠心病的作用靶点,结合课题组前期通过高通量测序方法获得的冠心病血瘀证的差异表达基因,最终得到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并运用Cytoscape 3.7.2软件绘制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使用R软件和Bioconductor包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GO功能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 筛选得到丹参通络方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潜在活性成分8个,核心靶点7个,其作用的生物路径与IL-17信号通路等关系密切。结论 丹参通络方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作用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特点,网络药理学结果可为实验验证其机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