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治疗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冠脉内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62例AMI患者行急诊PCI术,观察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发生情况.结果 AMI患者急诊PCI术中,左前降支闭塞组快速型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右冠状动脉闭塞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冠状动脉闭塞组缓慢型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左前降支闭塞组(P<0.05).AMI发病6h之内IRA开通组RA的发生率高于6 h~12 h IRA开通组(P<0.05).结论 AMI患者PCI术中RA的发生率与闭塞的冠状动脉以及AMI发病后IRA开通的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影响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CI)术后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1年8月1日至2012年4月30日连续入选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住院并行冠脉支架植入术且资料完整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218例,依据随访2年结束时是否发生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CCE)将患者分为MACCE组及无MACCE组,对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血细胞计数、血清生化、病变特征、是否坚持服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是否应用ACEI/ARB和β受体阻滞剂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ACS患者PCI术后随访2年,无MACCE患者193例(88.5%),发生MACCE的患者25例(11.5%),25例MACCE中死亡14例(56.0%),再发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9例(36.0%),非致死性卒中脑2例(8.0%)。14例死亡患者中5例死于心力衰竭,3例死于出血,1例死于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5例死亡原因不清。MACCE组中入院时血压异常17例(68.0%),NT-proBNP>1 000 pg/ml的患者9例(37.5%),肌酐>110μmol/L的患者3例(12.0%)。与无MACCE组相比,MACCE组入院时血压异常(17/25vs87/193,P<0.05)、NT-proBNP明显升高(9/25 vs 37/193,P<0.05)、肌酐升高(3/25 vs 4/193,P<0.05)和空腹血糖升高比例(10/25 vs 49/193,P<0.05)均明显增加。结论入院时血压异常、NT-proBNP明显升高、肌酐升高和空腹血糖升高是ACS患者PCI术后发生MACCE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行PCI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7月间行PCI术的ACS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术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结果治疗组患者术中无复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和半年后再住院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CS行PCI术患者应用替罗非班可有效地减少术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但术后出血率较高,须注意药物使用禁忌。  相似文献   

4.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21,37(8):763-768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FAR)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影响,评价其对行PCI治疗的ACS患者不良预后的诊断与预测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内科住院,白蛋白与纤维蛋白原数据完整,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910例,自患者完成PCI术起进行随访,随访截止日期为2020年10月19日,最终失访患者91例。将剩余的819例患者依据有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严重心力衰竭再住院、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病变重建和靶血管重建)发生分为MACE组(93例)与非MACE组(726例)。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临床与辅助检验及随访资料。通过诊断试验及拟合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价FAR对行PCI治疗的ACS患者发生MACE的辅助诊断和预测价值。通过Kaplan-Meier曲线对FAR≥7.1%组与FAR7.1%组患者的生存状况进行检验。结果:FAR诊断行PCI治疗的ACS患者MACE发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ROC-AUC)为0.604(95%CI:0.539~0.668)(P=0.001)。FAR的最佳诊断界值为7.1%,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527、0.682。单因素分析显示,MACE组与非MACE组FAR≥7.1%与年龄≥75岁、缺血性脑卒中、心源性休克、肌酐升高及左心房增大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aplan-Meier曲线显示,FAR≥7.1%组与FAR7.1%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467(1399,1535) d、1609(1573,1646) d(P0.001)。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5岁、缺血性脑卒中、心源性休克、肌酐升高、FAR≥7.1%均为行PCI治疗的ACS患者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HR分别为1.936、1.691、7.846、1.987、1.986。结论:FAR≥7.1%为行PCI治疗的AC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其致病风险与经典的危险因素年龄相近。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欣维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06年10月—2008年11月6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欣维宁组和常规PCI组。欣维宁治疗组32例,常规PCI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对冠状动脉再灌注的影响,并随访主要心脑血管发生事件和出血并发症情况。结果欣维宁组达到TIMI2~3级血流患者为96.8%(31/32),达到3级血流患者为93.7%(30/32),常规PCI组达到TIMI2~3级血流患者为80.0%(24/30),达到3级血流患者为70.0%(21/3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欣维宁组患者住院期间无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及严重出血事件。结论高危ACS患者PCI中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欣维宁安全、有效、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并发抑郁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1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PCI治疗,术前2d和术后2周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术后2周HAMD评分≥7分者40例(抑郁组),其余为非抑郁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 Logistic多因素分析表明,文化程度高、冠脉病变严重是PCI术后发生抑郁症的相关因素.结论 文化程度高、冠脉病变严重的ACS患者较易出现PCI术后抑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N-proBNP水平及PCI术对其的影响。方法入选老年ACS患者134例,按ACS临床谱及是否行PCI治疗分为6组:UA行PCI组;UA非行PCI组;NSTEMI行PCI组;NSTEMI非行PCI组;STEMI行PCI组;STEMI未行PCI组。依次测量入院时、入院后24 h、7 d、30 d的N-proBNP水平,并观察主要不良事件。结果 ACS患者血浆N-pro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STEMI组和NSTEMI组血浆N-proBNP水平高于UA组。无论是否行PCI,患者入院时与入院24 h的N-proBNP无显著性差异;7 d时N-proBNP水平较入院时均明显下降。但行PCI者7 d和30 d的N-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同类疾病但未行PCI者(P0.05)。30 d内发生猝死、有症状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N-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相应心脏事件的患者(P0.05)。结论 N-proBNP水平在ACS患者中明显升高,其升高程度与ACS类型相关。PCI介入治疗可以使血浆N-proBNP水平相应下降,N-proBNP可作为判断ACS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血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前后变化,并探讨其与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06例ACS且行PCI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并对比所有患者PCI术前、术后...  相似文献   

9.
王智  唐强  陈学智  史振涛 《心脏杂志》2010,22(6):891-892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导管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对于血栓病变TIMI血流的影响。方法:对我院1年来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靶病变相关血管(target-related artery,TRA)血栓负荷的患者48(男35,女13)例,年龄(58±8)岁,随机分成试验组(血栓抽吸+PCI,n=25)与对照组(直接PCI,n=23)。收集所有病例的临床和CAG资料,对比两组患者PCI术中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PCI术中无复流及慢血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vs.17%,P0.05),两组患者PCI术后TIMIⅢ级血流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冠脉有血栓负荷病变进行血栓抽吸可以明显改善ACS患者IRA远端的前向血流,降低无复流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预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流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在郑州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ACS患者100例,拟行PCI术,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在术前连续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3个月以上的患者作为干预组(50例)。另外随机选取因ACS首次行PCI治疗,术前未应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作为对照组(50例)。监测两组患者PCI术前、术后12 h、24 h炎性反应和心肌损伤标记物的变化,术后20 min靶血管前向血流的TIMI血流分级情况,随访两组患者PCI术后1个月内心血管事件。结果干预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4.2±1.5)mmol/L vs.(7.0±1.8)mmol/L]、三酰甘油[(1.2±0.7)mmol/L vs.(1.9±0.8)mmol/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PCI术前、术后12 h及24 h,干预组患者的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PCI术前及术后,干预组患者的TIMI及TMPG血流分级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干预组患者的术中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6%vs.20%)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1个月内,干预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预治疗可以改善PCI术后血流灌注,降低炎性反应,减轻心肌损伤,减少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ACS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清microRNA-224(miR-224)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接受治疗的212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将其分为狭窄组(n=42)和非狭窄组(n=170)。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CS患者血清miR-224水平,并分析其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结果 212例ACS患者接受PCI治疗1年内有42例(19.81%)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狭窄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尿病比例和支架长度均高于非狭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miR-224水平随时间进展呈升高趋势,狭窄组PCI术后7天miR-224水平低于非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7天miR-224水平评价ACS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AUC为0.860,高于术后1天miR-224和术后3天miR-224(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DLC、糖尿病、支架长度和PCI术后7天miR-224水平与ACS患者支架内再狭窄密切相关(P0.05)。结论 miR-224水平与ACS患者PCI术后1年支架内再狭窄关系密切。ACS患者PCI术后7天血清miR-224水平低提示支架内再狭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旨在对比依诺肝素(克塞)预处理下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在行经皮冠脉介治疗(PCI)术中普通肝素小剂量用法与常规剂量用法的疗效。方法:60例在克塞预处理72小时后的ACS患者,在行PCI时,术中使用普通肝素3000 IU(小剂量肝素组,S组)与10 000 IU(常规剂量肝素组,R组)各30例。对比观察术后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时间(APTT)、肌钙蛋白I(TnI)、再梗死率、出血情况、死亡率。结果:两组术后PT、APTT、TnI、死亡率、再梗死率、严重出血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轻微出血率S组显著低于R组(3.3%、26.7%.P<0.05)。结论:皮下克塞预处理在ACS患者可为PCI提供足够的抗凝作用,且减少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氨基末端脑钠尿肽原(NT-proBN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后的临床意义及其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从2009年2月~2011年4月入住两家医院的ACS患者101例,均已成功行急诊PCI术,术后24 h、72 h~7 d、3~6个月测定血清hs-CRP和NT-proBNP水平;并观察随访3~6个月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同时观察ACS药物治疗组52例,健康对照组40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药物治疗组的近期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PCI组;而药物治疗组的72 h~7d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PCI组;近期PCI组的MACE事件低于药物治疗组。结论:急诊PCI组3~6个月内治疗效果优于药物治疗组。血清NT-proBNP能够对ACS患者进行危险分层,预测MACE的发生率;hs-CRP可作为行急诊PCI的ACS患者的近期预后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口服液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是否可减少造影剂所造成的肾功能损伤及改善预后。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100例急诊行PCI治疗的ACS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术前给予服用ACS口服液;对照组50例,术前常规口服药物。对两组术后进行跟踪,评估肾功能及术后并发症、死亡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等。结果两组术前病变程度、发病-就诊时间、冠脉结果及静脉用药均、就诊时肾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 d实验组的肌酐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的(P0.01);实验组术后无并发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CS口服液可有效减少PCI中造影剂所带来的肾功能损伤,带来更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与总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3年10月至2013年10月苏州市立医院北区心血管内科确诊的ACS患者543例。依据入院后手术日期分为急诊PCI组(n=236)和择期PCI组(n=307)。急诊PCI组中,老年组(≥60岁)124例,非老年组(42~59岁)112例;择期PCI组中,老年组(≥60岁)137例,非老年组(42~59岁)17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手术总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及出院后随访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等。结果急诊PCI组,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性别比例、家族史比例、吸烟比例、心梗部位、罪犯血管、血脂、左室射血分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老年组较非老年组,糖尿病、高血压比例增加,总胆固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择期PCI组,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性别比例、家族史比例、心梗部位、罪犯血管、血脂、左室射血分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老年组较非老年组,糖尿病、高血压、吸烟比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急诊PCI组以及择期PCI组,老年组与非老年组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手术总时间、造影剂量、住院期间再次血运重建以及随访1年再次心梗、再次行血运重建术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急诊PCI组,老年组较非老年组,住院期间死亡比例增加,随访1年死亡、心力衰竭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CI治疗是ACS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其对老年ACS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健康宣教、心理干预、活动指导、出院指导)。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12个月的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患者入院时、术后1 w的焦虑、抑郁评分;出院前患者满意度; PCI术后1年内出血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术后6个月、12个月抗血小板治疗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1 w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出院前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内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 05)。结论综合护理可明显提高PCI术后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减轻焦虑抑郁症状,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栓抽吸技术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术后1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 142例ACS患者随机行常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形术(PCI)(59例)及PCI+血栓抽吸术(83例)。观察患者术中TIMI血流分级,左心室舒张末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MACE发生情况。结果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STEMI患者行常规PCI组术后MACE发生率分别为50.0%和38.1%;血栓抽吸+PCI组术后MACE发生率分别为8.3%和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ACS患者在常规PCI术中联合血栓抽吸能降低术中无复流几率,减少患者术后MAC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血小板微小核糖核酸-145(miR-145)、细胞色素P450 2C19(CYP2C19)基因型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CR)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行PCI术的ACS患者102例进行研究,患者术后均进行常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根据患者是否存在CR分为CR组25例和氯吡格雷非抵抗(NCR)组77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比较两组患者miR-145表达水平,CYP2C19*2位点、*3位点基因多态性;记录1年内ACS患者PCI术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情况;以Logistic回归分析ACS患者PCI术后发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CR组ACS患者血小板miR-145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NCR组(P0.05);CR组ACS患者CYP2C19*2位点中*1/*1基因型占比明显低于NCR组(P0.05),*1/*2基因型占比明显高于CR组(P0.05);CR组ACS患者CYP2C19*3位点中*1/*1基因型占比低于NCR组(P0.05),*1/*3基因型、*3/*3基因型占比明显高于NCR组(P0.05);CR组ACS患者PCI术后MACE总发生率明显高于NCR组(P0.05);miR-145是ACS患者PCI术后的保护因素(P0.05),CYP2C19*2位点是ACS患者PCI术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小板miR-145表达水平、CYP2C19基因多态性有助于评估ACS患者PCI术后CR及预后情况,临床需要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治疗患者心肌灌注、炎症反应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120例行PCI术的ACS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阿托伐他汀20 mg/d口服,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术前8 h给予80 mg负荷量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校正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帧数(CTFC)、术前、术后三羟甲基丙烷(TMP)心肌灌注分级,术前、术后1 d及术后1 w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水平。结果研究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8.33%,低于对照组的23.33%(P0.05);研究组CTFC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TMP分级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术后1w两组患者hs-CRP、NO水平均高于术前,术后1 w两组患者ET-1水平均低于术前,研究组术后1 d及术后1 w hs-CRP及ET-1水平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可以减少ACS患者PCI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降低炎症反应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心肌再灌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4月绵阳市三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ACS患者97例,均行PCI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氯吡格雷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ET-1和NO水平、治疗后6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ET-1、N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ET-1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可有效降低ACS患者PCI术后血清ET-1水平,升高血清NO水平,有利于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