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为了解首发脑卒中病人卒中后的情绪变化,采用HAMA、HAMD量表和自编问卷对30例首发脑卒中病人进行调查。结果,30例脑卒中病人HAMA2~26分,平均(12.86±5.53)分,其中总分≥14分者14人,占46.67%;HAMD3~27分,平均(14.43±8.26)分,其中总分≥17分者13人,占43.33%;自编问卷八项调查内容,存在情绪变化者占52.29%。说明脑卒中病人确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结论,脑卒中病人确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早期心理治疗有助于病人的疾病转归和不良情绪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头针治疗预防卒中后抑郁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情绪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对患者的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的改善有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躯体疾病症状的扩大和加重[1].本研究通过对卒中患者的早期头针治疗,探讨对卒中后抑郁发生的预防及对患者的功能康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常造成患者在言语、吞咽、肢体等方面的神经功能障碍,使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受到影响.伴随这一突发事件,常可发生心理、情感和行为障碍,其中以卒中后抑郁最常见.这种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主要表现的心境障碍或情感障碍,可严重影响患者卒中后的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4.
阿米替林与博乐欣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定超 《临床荟萃》2004,19(19):1115-1116
抑郁症是一种情绪障碍,近30年许多研究发现综合医院各科患者中约1/4~1/3的患者伴有抑郁或其他心理障碍。卒中后抑郁症(pa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指脑卒中发生后,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主的病症,是脑卒中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12%~64.1%,伴发抑郁症的脑卒中病死率可增加3~4倍,常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我们对89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采用阿米替林和万法拉新(商品名:博乐欣)治疗的疗效分析,望补益于基层医院的同仁和广大患者。  相似文献   

5.
住院Alzheimer病精神症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钱惠忠  曹日苦 《现代康复》1999,3(11):1320-1322
目的:为了解Alzheimer(AD)的精神症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用自编的调查表对所有住院的AD病人及其精神症状作详细调查,并对各种精神症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89.66%的AD病人有精神症状.其中幻觉为23.08%,妄想为57.69%,情感障碍为34.62%.行为障碍为92.31%.年龄组越高.妄想和行为障碍多见.化程度高、痴呆程度轻幻觉发生率高,疗程短抑郁多见。结论:AD病人的精神症状较为常见.且与年龄、化程度、病程、痴呆程度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脑外伤病人伤后除了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外,部分病人尚存在伤后烦躁、易怒及淡漠等情绪改变或思维联想障碍、妄想、幻听、行为障碍等精神病症状。我们自1994年始,将高压氧疗法与冬眠灵结合应用,对237例脑外伤后精神症状明显的病人加以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卒中病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对110例住院脑卒中病人进行创伤后应激障碍现状及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110例脑卒中病人PTSD症状最低得分17分,最高64分,其中40例(36.4%)病人表现出明显PTSD症状;不同卒中痛苦自评程度、医学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水平之间的PTSD症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病人发生PTSD较常见,其自觉卒中痛苦程度越轻,应对方式越积极,社会支持水平越高,PTSD的发生率越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同伴教育在卒中后并存抑郁情绪的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卒中后并存抑郁情绪的肢体功能障碍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教育组,各57例。常规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与心理护理,教育组加入同伴教育;于干预前后比较2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Barthel指数(BI)、Fugl-Meyer积分及依从性。结果:干预前,2组HAMD、SDS评分,BI和Fugl-Meyer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教育组HAMD及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Fugl-Meyer积分、BI及各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同伴教育法有助于提高卒中后并存抑郁情绪的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依从性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经颅重复磁刺激(rTMS)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情绪和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福建省泉州市中医院康复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rTMS治疗。治疗前及治疗2、4、8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抑郁自评量表(CSS)评估2组患者的抑郁情绪和睡眠障碍,并记录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2、4、8周后,观察组HAMD和C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不良反应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TMS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和睡眠障碍,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引发的一种情绪障碍,它阻碍了患者卒中后功能的恢复,增加病死率,甚至可能造成患者自残,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1]。失语是大脑语言中枢受到损伤,导致后天习得的语言功能受损或丧失的一种语言障碍,是卒中的主要后遗症之一[2]。研究表明,失语患者易产生抑郁情绪,脑卒中后失语患者更易发生抑  相似文献   

11.
脑外伤病人伤后除了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外,部分病人尚存在伤后烦躁、易怒及淡漠等情绪改变或思维联想障碍、妄想、幻听、行为障碍等精神病症状。我们自1994年始.将高压氧疗法与冬眠灵结合应用,对237例脑外伤后精神症状明显的病人加以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卒中后的抑郁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卒中病人的情绪障碍是影响康复疗效的重要因素.正确认识和治疗情绪障碍十分重要.“抑郁症”包括了一系列不愉快的情绪.在严重疾病过程中病人可能经历一个调节反应,包括:a.早期对不幸事件产生忧伤;b.随后发展成为抑郁;c.对物理疗法反应最好.但所有对卒中后抑郁的描述并不全是严格的、科学的。抑郁不易治疗主要是由于它的诊断困难.诊断困难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必须是各个方面的综合症状,而不是单纯的、简单的症状,才能提供最好的抗抑郁治疗指征;2.脑损伤与情绪改变有关系,但这些情绪改变不好用标准的精神科术语来描述。有些病人是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患者在卒中后出现抑郁状态(PSD)是脑血管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为20%~65%[1,2].对卒中早期出现的情感障碍研究较少,本文对576例脑卒中病人进行了调查研究,探讨卒中早期情感障碍的发生率及其特点和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卒中病人陪护人员特征及影响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危险因素。[方法]2010年5月—2013年7月对142例脑卒中病人随访1年。采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Piper疲乏量表(PFS)、家庭功能评定(FAD)量表对脑卒中陪护人员进行评估;对病人进行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MFT)、卒中影响量表(SIS 3.0)评估。[结果]基线陪护的高水平抑郁症状是独立预测卒中病人情感和情绪及社会参与度低评分的危险因素。男性卒中病人与心态和情绪、交流呈负相关。[结论]对合并抑郁的陪护人员进行早期干涉,改善卒中病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后情绪障碍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情绪障碍的特点和治疗。方法:选择由CT确诊的120例脑卒中病例,运用DND、SDS和SAS进行测查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脑卒中后情绪障碍的发生率较高,抑郁、焦虑是最常见的症状。卒中后出现情绪障碍的比例及类型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卒中部位相关。结论: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重者出现情绪障碍的比例高于缺损轻者;脑卒中后情绪障碍的治疗原则是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适量应用抗抑郁、抗焦虑等精神药物,并辅以简单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情绪障碍的特点和治疗。方法:选择由CT确诊的120例脑卒中病例,运用DND、SDS和SAS进行测查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脑卒中后情绪障碍的发生率较高,抑郁、焦虑是最常见的症状。卒中后出现情绪障碍的比例及类型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卒中部位相关。结论: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重者出现情绪障碍的比例高于缺损轻者;脑卒中后情绪障碍的治疗原则是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适量应用抗抑郁、抗焦虑等精神药物,并辅以简单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7.
语言障碍和失语症是大脑损伤后的常见症状,特别以脑血管意外所致失语症多见。我院脑神经科和老年保健与康复病区1985年发生的脑损伤共223例,其中脑血管意外183例(包括脑梗塞126例,脑供血不足40例,脑动脉硬化17例),脑肿瘤15例,脑外伤14例,中毒2例,脑动脉硬化9例,发生失语症及语言行为障碍者共21例,占脑血管意外损伤病人的11.3%,由此可以看出脑损伤后语言行为障碍和失语症是病人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缓解后遗留情绪障碍的康复作用.[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创伤后应激障碍住院病人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病人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实验组病人另外给予综合性心理护理措施,通过心理护理与病人的互动过程,帮助病人获得最佳的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效果.[结果]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和护理后SAS、HAM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心理护理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病人遗留情绪障碍的康复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早期应用百忧解对脑梗死抑郁和肌力的康复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早期应用百忧解对卒中后抑郁的康复疗效。方法46例脑卒中病人(A组)给予百忧解20mg1次/d。另设对照组(B组)50例仅给脑卒中药物治疗。4周后进行肌力、抑郁自评量表(SDS)、ADL能力比较进行自身对照及组间对照。结果A组的肌力、ADL能力均好于B组。A组抑郁病人从疗前20例(40.48%)减少到9例(20%),B组却从疗前20例(40%)增加至24例(48%)。结论早期百忧解能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抑郁症和预防抑郁情绪,增加病人康复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改善肌力和ADL能力。  相似文献   

20.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实施健康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是公认的缺血性卒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频繁发作的TIA是脑梗死的特级警报,4%-8%的完全性卒中发生于TIA之后。提高TIA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对完全性卒中的发生尤为重要。鉴此,2000年1月~2004年5月,我们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住院的TIA病人实施健康教育,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