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伤性截瘫是由于脊柱损伤而使脊髓受压、损伤或供血障碍造成的.从1993年9月以来,我院在手术、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自血光量子疗法(UBI)治疗外伤性截瘫病人8例,效果较以前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医学信息》2000,13(1)
哈尔滨市康复截瘫病研究所研制成功截瘫康系列制剂,在治疗外伤性截瘫上取得新进展。外伤性截瘫多发生于生产第一线或交通事故及意外伤害,目前国内外流行的办法是手术减压,并佐以按摩、水针、体疗等,但由于不能引起肌体的根本性变化,因此预后多不理想。我国首家研究外伤性截瘫的哈尔滨市康复截瘫病研究所,在著名老中医王纪元的率领下,经多年反复实践、临床验证,研制成功截瘫康系列制剂。这种能明显促进脊髓感觉和运动神经恢复作用,大幅度提高肌体活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困扰截瘫病人的大小便失调、四肢无力、活动障碍等症状,为截…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 m arrow strom a cells,BM SCs)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 N F)联合应用对兔脊髓外伤性截瘫结构和功能修复的影响,以寻求建立一种更有效的治疗脊髓外伤性截瘫的疗法。方法:采用改良A llen打击法建立兔脊髓外伤性截瘫的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观察3d再分别行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BM SCs、BD N F和BM SCs BD N F干预。脊髓损伤移植后1、3、5周进行改良Tarlov评分及CSEP评测,5周观察脊髓结构的变化。结果:与BM SCs组、BD N F组相比,移植后第5周,BM SCs BD N F联合移植组脊髓损伤处结构恢复较好,第3周、5周后,BM SCs BD N F组的CSEP和改良Tarlov评分亦明显好于BM SCs组和BD N F组(P<0.01)。结论:BM SCs和BD N F联合移植对急性脊髓外伤性截瘫的结构和功能有更好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4.
焦春莲  鲁秀平  赵磊 《医学信息》2006,19(10):1876-1878
脊髓损伤(spinal cordinjury SCI)主要由于脊柱损伤所引起,也可由感染、肿瘤、结核、椎管狭窄或急性压迫损伤脊髓,发生截瘫。脊髓损伤不但发生截瘫,并且影响到呼吸、循环、消化、肌肉及骨关节系统,发生一系列病变。早期是指脊髓损伤发生后直到骨科情况允许病人伤区脊柱适当负重以采取垂直体位的这段时期。对脊髓损伤并截瘫病人进行早期康复护理为恢复截瘫,提高生存率,防止并发症发生以及为中后期的康复奠定了基础。我们为外伤性脊髓损伤并截瘫病人制定早期康复护理计划单,按计划单的内容对病人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外伤性截瘫褥疮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梅 《医学信息》2010,23(5):1412-1413
由于直接暴力所致的脊髓横贯性损伤造成横断面以下机体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力减弱或丧失,称为外伤性截瘫.外伤性截瘫患者的肌力、肌张力异常,伴知觉障碍,不能随意变换和调节体位,使局部受压时间过长,血液循环差,神经营养功能障碍及全身营养紊乱,消化功能低下引起的低蛋白、消瘦、皮肤弹性差,很容易发生褥疮.  相似文献   

6.
选择唐山地震所致外伤性截瘫住院病人250例,其中193例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骶尾及双侧甲襞、足三里、三阴交、太溪、行间、关元俞、股骨粗隆共15点的体表血流量,与同期53例正常人相比较;129例病人进行了甲襞微循环检查,观察16项参数按加权积分法分析比较与60名健康者相对比。结果表明:(1)193例截瘫患  相似文献   

7.
截瘫病人褥疮的发生率为25%~85%.褥疮已成为一种威胁截瘫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对截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糖尿病又是褥疮发生的高危因素[1-2].因此,糖尿病截瘫患者并发褥疮的发病率更高,且护理和治疗都更为困难.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糖尿病截瘫并发褥疮患者13例,我们在精心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胰岛素联合庆大霉素外敷治疗褥疮,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常规正压液体复苏(Positive pressure fluid resuscitation,PPFR)与限制性液体复苏(Restrictedfluid resuscitation,RFR)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治疗的80例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后患者按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40),分别进行PPFR和RFR治疗,全自动细胞分析仪检测患者术后72 h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和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 value,HCT),以全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lasma prothrombin time,PT),记录两组患者脾切除术后康复时间、血氧饱和度、心率和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HCT和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心率、PT、WBC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首次进食、肛门首次排气、脾窝引流管拔除和平均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PPFR相比,RFR对改善外伤脾破裂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9.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探讨处理方法,提高早期预防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了我科近3年收治的72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病例,其中因症状加重进行复查CT52例,主动性复查20例。结果本组行手术治疗34例,死亡率12.5%,保守治疗38例,保守治疗无死亡,重残和轻残者均为手术组病人。结论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与是否存在颅骨骨折、早期强力脱水、对冲伤损伤程度有关。对存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在外伤后6~9h内复查头颅CT,一旦确诊,应予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10.
腰臀筋膜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骶尾部褥疮比较常见,我们自2006年10月~2010年4月,采用以第三、第四腰动脉后支为血供的腰臀部筋膜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12 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男4例,女8例.年龄46~91岁,平均年龄78.4岁.外伤性脊髓损伤截瘫5例,多发性骨折3 例,外伤性截瘫合并糖尿病1例,骶骨巨细胞瘤术后1例,脑外伤昏迷2例,均并发Ⅲ~Ⅳ褥疮,褥疮范围16.8 cm×10.4 cm~24.7 cm×16.5 cm.  相似文献   

11.
韩重鑫 《医学信息》2010,23(18):3466-3467
目的探讨外伤性肝破裂的临床特点及救治方法和提高生存率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治疗方法和结果。结果全组12例,治愈11例、死亡1例。术后并发肠梗阻1例,膈下脓肿1例,肝脓肿1例,切口感染2例。结论手术是治疗外伤性肝破裂主要治疗方法,正确的术式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背景:胸段脊髓损伤常导致双下肢截瘫,截瘫步行矫形器能帮助截瘫患者改善下肢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重获站立和行走能力。 目的:探讨截瘫步行矫形器对胸段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肌肉痉挛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将20例胸段脊髓(T5-12)损伤患者根据损伤平面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标准分为完全损伤组和不完全损伤组,各10例,均装配截瘫步行矫形器。分别于装配前进行残余肌力训练、坐位平衡训练、转移训练;装配后平行杆内站立训练、平衡及转移训练;室内、户外助行器、肘拐步行训练。 结果与结论:与治疗前相比,胸髓完全性损伤患者装配截瘫步行器治疗12周后ASIA评分增加,感觉无明显变化,痉挛随病程的延长而加重;不完全性损伤患者治疗12周后ASIA评分增加,感觉明显改善,痉挛随病程的延长无改变;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功能独立性评测)有显著改善。与治疗2周时相比,治疗12周时2组患者10 m行走时间显著减少,6 min步行距离延长。说明胸段脊髓损伤患者装配截瘫步行器,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步行能力,对肌痉挛控制也有一定的影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3.
脊髓损伤合并截瘫的患者由于体位制动,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极易发生压疮,影响治疗和预后,不恰当的康复方法,更增加压疮的风险,现对1例脊髓损伤患者不当康复锻练致双足跟IV级压疮进行分析。护理人员应综合评估患者情况,循序渐进,早期规范康复介入并配置个体截瘫支具可明显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患者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14.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是一种遗传学上很受关注的神经性遗传疾病,在遗传学和临床表现上都有很强的异质性。本综述了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的分类和遗传特点;按遗传特点的不同对各种类型的痉挛性截瘫及其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对其研究意义及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探讨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治疗的临床经验. 分析了63例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治疗的方法和治疗效果. 12例保守治疗治愈,51例手术保脾的患者无一例切口感染,无腹腔内感染,切口一期愈合. 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用保脾治疗.  相似文献   

16.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是一种遗传学上很受关注的神经性遗传疾病 ,在遗传学和临床表现上都有很强的异质性。本文综述了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的分类和遗传特点 ;按遗传特点的不同对各种类型的痉挛性截瘫及其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总结 ;并对其研究意义及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治疗的临床经验。分析了63例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治疗的方法和治疗效果。12例保守治疗治愈,51例手术保脾的患者无一例切口感染,无腹腔内感染,切口一期愈合,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用保脾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外伤性鼓膜穿孔准确的诊断方法和最佳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264例创伤患者的鼓膜穿孔,其中双耳36例,单耳228例的诊断标准及治疗进行分析。患者均采用保守治疗。结果 262例治疗满意,2例不佳。结论 采用保守疗法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保守治疗简单方便,经济实惠,但诊断外伤性鼓膜穿孔要有两位耳科专科医师在场,以增加诊断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了1976年至1992年间共收治的颈椎外伤性骨析、脱位35例,其中完全性与不完全性截瘫患者31例,作了颅骨牵引加推板减压术,现将治疗情况及随访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与方法 31例中,男性28例,女性3例,年龄18~59岁,平均30岁,其中损伤原因,车祸13例,高处坠落8例,跌入沟内2例,跳水致伤3例,推拿伤2例,打击伤2例,体  相似文献   

20.
背景:截瘫步行器的临床应用,使截瘫患者重建步行功能成为可能,但截瘫步行器只为进行步行康复训练及简单的行走,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步行功能代偿相差还很远。 目的:对目前几种截瘫步行器的结构特点、作用机制及仿生效果进行归纳、分析。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0-01/2008-12 PubMed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有关截瘫步行器的特点、仿生效果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reciprocation gait orthosis,walkabout,bionice”,中文检索词“截瘫步行器,仿生”。检索文献量总计32篇。 结果与结论:目前无动力截瘫步行器运用较广泛,但对截瘫患者来说,通常只为进行步行康复训练及简单的行走,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步行功能代偿相差还很远。运用最广的往复式截瘫步行器和互动截瘫步行器这两种截瘫步行器仿生效果较差,步态严重失真,体能消耗大,而由外部能源补充能耗的步行器则可以克服无动力步行器的不足,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机器人和许多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它的发展可为患者提供性能优良,安全可靠,更具有仿生性的截瘫步行器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