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去除末端的Fr26硅胶双腔导尿管作为膀胱造瘘管对永久性膀胱造瘘术后膀胱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86例永久性膀胱造瘘术后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手术中应用去除末端的Fr26硅胶双腔导尿管作为膀胱造瘘管,气囊注水10ml,术后每天膀胱冲洗一次,膀胱造瘘管每月更换一次.对照组手术时采用普通Fr26硅胶双腔导尿管作为膀胱造瘘管,导尿管末端不去除,术后处理相同.结果:治疗组在术后1月内膀胱痉挛次数、总的膀胱痉挛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结论:去除末端的Fr26硅胶双腔导尿管作为膀胱造瘘管,对永久性膀胱造瘘术后膀胱痉挛的治疗效果较Fr26硅胶双腔导尿管满意.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后尿道瓣膜为一少见先天性泌尿系疾病,为男孩先天性下尿路梗阻较常见原因。我科曾收治2例,行经膀胱瓣膜切除术,术后均出现反复发作的膀胱瘘,处理棘手。本文就先天性后尿道瓣膜术后反复发作膀胱瘘的原因及处理,结合文献进行分析,并提出术后放弃耻骨上膀胱造瘘及安置多侧孔导尿管为防止膀胱瘘的关键这一主张。 1 临床资料例 1,男,7个月。患儿自出生后即有排尿不畅,尿滴沥;发热伴间歇脓尿。6个月时曾于外院行输尿管膀胱吻合术,术后症状未缓解,转来我院。查体见:贫血,消  相似文献   

3.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52岁,25年前患包皮炎及尿道炎排尿困难,曾经包皮环切术,术后仍有排尿困难,检查外尿道口细小虽经多次尿道扩张不见好转,4年前行膀胱造瘘术,术后因换管不及时造瘘管多次堵塞,致使会阴部破溃形成尿瘘,仅能缓慢滴出混浊尿液。入院后更换造瘘管,但瘘管不能拨出,以金属丝探之发现膀胱瘘管内堵塞坚实,金属丝不能插入,外尿道口针尖大小,陈旧性瘢痕使  相似文献   

4.
老年患者膀胱造瘘术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尿潴留、尿道不能通过尿管、或膀胱切开术后,都有可能造成暂时性或永久性膀胱瘘.本文通过护理50例行膀胱造瘘的老年患者,对造瘘管的观察、症状及产生原因、处理方法等予以总结,并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50例,均为男性.年龄71~83岁.其中,急性尿潴留13例(前列腺增生7例、神经性膀胱功能障碍4例、尿道结石2例),膀胱切开术后37例. 2 膀胱造瘘的观察与护理 2.1 尿液观察及膀胱冲洗 膀胱造瘘术后,为防止膀胱内出血积聚产生并发症,可采用膀胱持续冲洗,常用0.9%的生理盐水,冲洗方法自尿管输入,膀胱造瘘管引出,对无尿管者可在膀胱造瘘管连接三通,一端输入,一端引出.速度为每8~10ml/min,对出血多者可酌情处理,必要时应用止血药.42例术后血尿膀胱冲洗者中39例24~72h后尿液变清,3例仍有出血者改用冰盐水和0.1%低浓度去甲肾上腺素盐水,2~3d后尿液变清.  相似文献   

5.
后天性全尿道狭窄少见,而且治疗较困难.作者用单纯尿道扩张术治愈1例.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男,56岁,未婚,于1993年3月4日以尿路狭窄、膀胱造瘘术后入院.40年前有过尿频、尿急、尿痛、脓尿病史,以尿路感染消炎治疗数月不见好转.发病半年后以排尿困难、尿潴留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40年间累计带造瘘管27年,本次住院膀胱尿道造影显示:膀胱容量约110毫升,尿道内口至尿道外口均狭窄,造影剂呈0.2厘米径的细线样.从病史分析,全尿道狭窄的病因为泌尿系结核.  相似文献   

6.
病例:患者,男,81岁,住院号06574。于1993年6月因“前列腺肥大,急性尿渚留”在某县医院行“膀胱造瘘术”。术后头三个月每月更换造瘘管一次,自1993年10月至1995年3月共18个月未再更换造瘘管而长期留置。置管期间患者小便逐渐恢复“正常”。于1995年3月20日因要求拔管而入住我科。检查:肾功能正常;尿常规,BLO(+++)、LEU(++)腹部平片示“膀胱多发性结石”。拔管后于1995年4月18日在硬外麻下行“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术”。术中见膀胱内有棱角状结石七枚,尿道内有二枚,大小由2X2X1.5cm3至1X1X1cm3不等,白黄色,表面略粗…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34岁,因骨盆骨折、膀胱破裂及右腹股沟软组织撕裂伤,于1996年11月1日住我院骨科。行膀胱修补术,放置双腔导尿管及膀胱造瘘管,2周后拔双腔导尿管,夹闭膀胱造瘘管。右腹股沟伤口处漏尿,局部溃烂,再次放置双腔导尿管失败,于入院后第21天转入泌尿外科。体检:患者一般情况欠佳,体质消瘦,心肺正常,腹平,膀胱造瘘管仍留置,右腹  相似文献   

8.
用北京高忆公司研制的钛镍记忆合金网状支架治疗前列腺增生症 11例。其中 8例一次成功 ,但均在术前或术中行膀胱造瘘 ,并在术后 3~ 10天拔管 ,自行排尿通畅 ;2例因支架放置不当行二次放置 ,效果满意 ;1例术前未行膀胱造瘘 ,支架放置后发生急性尿潴留行膀胱造瘘 ,术后 8天自行排尿拔造瘘管。随访 4~ 13个月 ,均自行排尿通畅 ,5例最大尿流率从零增加到 9.2 3ml/ s。本方法安全、有效 ,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膀胱全切回肠原位膀胱术的,临床疗效及优越性。方法本组膀胱癌患者16例,均经过充分术前准备后行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原位膀胱术。结果16例均获成功。术后3周拔除尿管,并夹闭造瘘管试行排尿,排尿通畅1周后拔除造瘘管。术后随访3—72个月,16例均控尿、排尿良好。2例出现膀胱腹壁瘘,3个月后做瘘修补而治愈。1例于术后10个月死于肿瘤转移。结论膀胱全切回肠原位膀胱术是治疗复发性、多发性及浸润性膀胱癌的有效手段之一,它更加符合人的正常生理特性及生活习惯,较之传统的手术方式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34例经膀胱手术的患者对膀胱造瘘管的拔管时间缩短到术后3~5天,经尿道留置的导尿管继续保留至术后8~10天。这时,膀胱造瘘管的瘘口已经愈合,缩短了患者住院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急性尿潴留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急诊之一,导尿失败后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局麻下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传统方法容易导致造瘘管脱落或膀胱内管道折叠,增加病人痛苦。现我院改制膀胱穿刺针结构,可置入气囊导尿管,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对118例先天性尿道下裂术后并发尿瘘28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并发尿瘘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手术方式;②缝合材料;③切口感染;④膀胱造瘘管或导尿管(兼支架管)的通畅情况。先天性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的成功取决于手术方法(方式)及缝合材料的选择。保持膀胱造瘘管或导尿管(兼支架管)的通畅及预防切口感染,也是手术成功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刘鹏 《中国全科医学》2012,(29):3421-3423
目的观察经腹壁膀胱造瘘术后物理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恢复自主排尿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5月—2012年1月在我科行经腹壁膀胱造瘘术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4例,均针对患者功能障碍特点行Bobath技术康复治疗,45 min/次,2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针对膀胱周围肌群的中频+低频+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PNF)骨盆肌功能训练,1次/d。检测治疗前及治疗90 d后最大尿流率(MFR)及残余尿量。计算综合康复治疗至瘘口愈合的时间。结果治疗组29例拔除瘘管瘘口愈合,随访3~56个月,均无再次膀胱造瘘;余5例未拔除瘘管患者随访7~37个月均长期保留瘘管。对照组11例拔除瘘管瘘口愈合,随访3~56个月,均无再次膀胱造瘘;余23例未拔除瘘管患者中19例随访2~32个月均长期保留瘘管,4例失访。两组治疗前MFR和残余尿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FR和残余尿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频+低频+PNF骨盆肌功能训练对神经源性膀胱造瘘患者拔除瘘管、改善MFR和残余尿量、恢复自主排尿功能有效。  相似文献   

14.
杨兆伟  田仲侠 《河北医学》2001,7(2):163-164
1 病例摘要例 1:男 ,65岁 ,排尿困难 1年余 ,尿路反复感染 ,因尿毒症于 1996年 3月 10日住内科治疗 ,因留置导尿管堵塞 ,经反复冲洗也不能排尽尿液 ,请外科行膀胱造瘘术。术中见膀胱内积有大量棉絮状坏死物质 ,有腐败恶臭味 ,膀胱内凹凸不平 ,呈灰色 ,未见正常膀胱粘膜 ,从膀胱内取出棉絮状坏死组织约 30 0 g ,将其送病理检查 ,诊断为坏疽性膀胱炎。膀胱内置造瘘管 ,充分引流尿液 ,并用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作膀胱冲洗 ,定时以甲硝唑液保留灌注膀胱。护理每日两次清洁尿管及尿道外口。经上述处理 2 0d ,尿内脱落坏死组织及腐臭氨味消失。终…  相似文献   

15.
本文系统观察了 84例膀胱癌 ,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腹壁皮肤造瘘患者术后使用一次性两件式尿造瘘袋的效果 ,其造瘘口中周围溢尿渗漏、皮肤过敏 ,伤口感染率为0 ,除臭率为 1 0 0 % ,结果表明一次性两件式尿造瘘袋在全膀胱切除术后使用方便 ,便于护理 ,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TURP联合膀胱造瘘术对前列腺增生导致的膀胱逼尿肌无力的治疗效果。方法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07年5月—2010年5月施行前列腺电切术前经尿动力检查证实为膀胱逼尿肌无力患者40例,分别于术前(术前服用阿呋唑嗪2周)、术后和术后6个月(留置膀胱造瘘管联合服用阿呋唑嗪),观察膀胱逼尿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术前与术后最大逼尿肌压力、最大尿流率、残余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6个月较术前和术后最大逼尿肌压力、最大尿流率均明显增高,残余尿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排尿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并可拔出膀胱造瘘管,自行排尿。结论通过TURP联合留置膀胱造瘘管并口服盐酸阿呋唑嗪,对前列腺增生导致的膀胱逼尿肌无力的恢复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5岁,主因1年前于工作时被炸伤阴囊,当时不能自行排尿,出现尿潴留.偶有血性尿液滴出,当地医院行清创、留置造瘘管,未行其他处理.6月前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尿道造影(图1A),发现:"尿道球部狭窄闭锁,长约3.0 cm.未给予处理.入我科诊断为:"外伤性尿道狭窄".专科情况见:造瘘口通畅.会阴部于阴囊与肛门之间可见约10 cm×6 cm不规则瘢痕,质硬,动度差,与深层组织粘连,双侧阴囊内睾丸及附睾界限不清,无压痛.入我科后行尿道狭窄切除吻合+会阴部瘢痕松解(部分切除)+带蒂阴股沟皮瓣转移术,术中探查见会阴部瘢痕增生明显,最厚可达8 cm.与尿道前、后二断端广泛粘连,组织结构紊乱,分离出尿道断端后于瘢痕与尿道之间广泛分离,充分松解尿道后给予吻合.于左大腿内侧设计以坐骨结节为转移点之阴股沟皮瓣,包含部分深筋膜,长约18cm,宽约5 cm.充分利用皮瓣深部脂肪组织埴充瘢痕切除后组织缺损所形成之凹陷(图1B) 术后放置负压引流管.术后皮瓣成活好(图1C),术后10 d拆线,术后3周拔除膀胱造瘘管,排尿良好(图1C).继续行尿道扩张,防止尿道再次狭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治疗女性泌尿生殖道瘘的最佳方法与时机。方法24例泌尿生殖道瘘患者经膀胱镜检查和亚甲蓝试验、妇科检查等确诊。除2例因留置导尿管后瘘口自行闭合,1例因肿瘤复发未行手术外,21例均在尿痿发生后3~18个月行修补本,其中8例经阴道途径,13例经膀胱途径行修补术。结果21例手术修补成功19例(90.5%),随访6~12个月未见复发,无并发症,复发2例(9.5%),其中1例6个月后再次修补术成功。结论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瘘管的性质以及术者经验来选择手术时机和手术路径,可提高女性泌尿生殖道瘘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膀胱颈梗阻     
膀胱颈梗阻,病因很多,有功能性的梗阻,如神经性、引痉挛性,有机械性的梗阻,如膀胱结(?),先天性后尿道瓣膜,后尿道痉挛,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肿瘤和膀胱颈挛缩、正中嵴等。本文主要讨论膀胱颈挛(?)和正中嵴病变,尤其是女性膀胱颈梗阻症。我院(?)月收治膀胱颈挛缩、正中嵴(?)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例,列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一)男性(?)例,年龄(?)岁,其中(?)例出现排尿不暢,(?),尿常规阴性,直肠指检前列腺不大,因急性尿潴留,门诊误诊为前列腺肥大,反复留置导尿管脱落,再插导尿管失败,作耻骨上膀胱穿刺(?)瘘术,以后钳夹造瘘(?),经尿道排出即有发热、畏寒、膀胱激惹和脓尿,控制感染后作膀胱镜检,见膀胱颈后唇(?)状结节状隆起(?)例,7~9点颈部结节状隆起(?)例,隆起处均充血水肿,膀胱粘膜右广泛(?)形成,经尿道电切割隆起之膀胱颈,术后停留导尿管4天(拔除耻骨上膀胱造瘘管),排尿通畅,无再发泌感,切出组织病理报告:肌纤维及结缔组织增生,有少许淋巴、浆细胞浸润,诊断膀胱颈挛缩。另1例膀胱瘤膀胱部分切除术后,腹壁耻骨后引流。长期反复漏尿。1例因经尿道膀胱  相似文献   

20.
我们于1981年4月对一例多次修补失败的尿道瘘试用膀胱粘膜修补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患者男性,24岁,1972年因尿道结石作尿道切开取石术。术后形成尿瘘,排尿时阴茎根部瘘口滴尿,在1976和1977年2次行尿瘘修补术均失败。检查:阴茎根部腹侧有一绿豆大之瘘口,局部触及一硬结,约1.5×1.5cm。阴囊部潮湿发红。瘘口处尿道狭窄,F18号探条不能通过。插入F16号导尿管作膀胱及后尿道造影显示尿道正常。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分三步进行。(1)切取膀胱粘膜:经尿道插入导尿管,注入生理盐水150ml及部分空气使膀胱膨胀。作耻骨上下腹部正中切口,暴露膀胱壁,切开浆肌层使膀胱粘膜向外膨出。用两把弯血管钳夹住膀胱粘膜,切取后浸泡于含有庆大霉素的溶液中备用。按层缝合膀胱并造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