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心包开窗和经皮心包穿刺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庄  苗齐  朱文玲  方全 《北京医学》2007,29(5):261-264
目的 比较经皮心包穿刺和剑下心包开窗治疗有症状心包积液的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0年间分别接受经皮心包穿刺和剑下心包开窗手术治疗的心包积液患者的结果.结果 160例患者因症状性心包积液接受治疗,其中106例为剑下心包开窗.54例为经皮心包穿刺.经皮心包穿刺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与心包开窗组的5%相近(P=0.64).心包开窗组中10例(11%)心包积液复发,6例(6%)出现心包缩窄;而经皮穿刺组有12例(25%)复发,10例(21%)发生缩窄(P=0.01).单纯心包积液细胞学对恶性疾病的确诊率为19%,低于心包积液联合心包活检的确诊率(45%),有显著性差异(P=0.02).结论 经皮心包穿刺和心包开窗同样有效而安全.心包开窗治疗后的复发率和心包缩窄发生率较低,而且能够通过心包活检提高恶性疾病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对采用静脉留置针心包穿刺治疗心包积液患者的护理体会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恶性大量心包积液患者的护理方法。结果:经过有针对性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明显提高了心包积液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心包积液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心包穿刺治疗后,结合精心的护理,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及相关难题处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包积液如进展快、积液量多,可造成心包压塞而危及患者生命。治疗心包积液的方法有心包穿刺术、经皮球囊心包扩开术、心包穿刺置管术、剑下心包开窗术、经胸腔心包开窗术和心包部分切除术等。对于危重患者倾向于首选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既往心包穿刺置管是一项危险的操作技术,随着二维B超在积液定位及引导穿刺中的应用,已使此技术明显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李光辉  程自平 《安徽医学》2004,25(5):416-416
心包积液原因较多,如积液进展快、积液量大,可发生心包填塞而危及生命.心包穿刺管既可作为治疗亦可用于病因检查,但反复穿刺检查增加手术风险.我们对35例中大量心包积液患者采用心包腔内置管引流术,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黄志军 《中华医护杂志》2007,4(8):697-697,696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放置硅胶管心包持续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85例心包积液患者经皮穿刺放置硅胶管进行心包持续引流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患者均引流成功,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穿刺放置硅胶管心包持续引流安全有效,能达到彻底引流心包积液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心包穿刺引流术治疗心脏术后心包积液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采用一次性中心静脉穿刺管、心尖部径路对36例心脏术后心包积液行心包穿刺引流术,分别比较引流前、后患者呼吸、心率、动脉收缩压和平均动脉压的变化,拔管后1个月复查心脏超声。结果35例患者经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后,呼吸困难明显好转或消失,心率减慢,动脉收缩压和平均动脉压升高(P均<0.01),1个月再次复查心脏超声,无明显心包积液,1例行部分心包切除痊愈。结论该法安全有效,未见严重并发症,适用于心脏术后心包积液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包穿刺治疗心包积液的方法、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4例多种原因所致的心包积液进行心包穿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2例,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注入穿刺针行心包穿刺;对照组22例,使用本院供应室提供的穿刺包穿刺。其中男性21例,女性23例。观察心包积液引流及并发症、穿刺成功率。结果治疗组全部病例均1次安全成功,穿刺后一次性抽液或间歇抽液,均获得满意效果,均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对照组穿刺失败2例,出现并发症3例。治疗组的症状缓解时间、首次抽液量、平均积液消退时间、并发症、穿刺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注入穿刺针心包穿刺治疗心包积液,与常规心包穿刺相比,操作简单、准确、安全、方便,可以常规应用于各种原因的心包积液。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心包穿刺置管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方法采用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并心包内注入BLM、DDP及白细胞介素Ⅱ。结果24例患者心包积液完全吸收。结论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并心包内注入药物疗效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厉彦云  付深香 《中外医疗》2010,29(36):84-84
目的讨论有心包压塞表现的大量心包积液患者的病因、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及心包腔内化疗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16例有心包压塞表现患者的病因及治疗措施。结果 16例患者中积液性质均为渗出液,病因以恶性心包积液最多,占88%(14/16),14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原发病均为肺癌,16例患者均给予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压塞表现全部缓解,无医源性并发症。恶性心包积液患者在充分引流基础上给予心包腔内灌注化疗,有效率87%。结论有心包压塞表现的大量心包积液患者的病因与非选择性心包积液患者的病因有明显区别,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安全有效,恶性心包积液患者心包腔内化疗有效率高于其他浆膜腔积液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并腔内化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方法 23例心包积液患者经B超定位后穿刺引流,引流干净后注入顺铂.结果 在B超实时引导下或B超定位下23例患者穿刺置管均包成功.结论 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并腔内化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方法简单、方便、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张勃 《中外医疗》2014,33(1):28-28,30
目的探讨心包穿刺置管在治疗心包积液中的疗效、安全性等。方法从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心包积液病患中选取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通过心包穿刺置管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结果该组40例心包积液患者均成功置管,其中留置时间最短为5d,最长为1d,40例患者均未发现有感染现象以及组织脏器受损等不良情况。此外,有3例患者具有导管堵塞的情况,在采用肝素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后导管恢复通畅。结论在心包积液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心包穿刺置管的治疗方法,疗效明显,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心包引流治疗尿毒症心包积液的疗效。方法:对1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伴心包填塞患采用经皮穿刺心包留置导管持续引流7~42天。结果:11例患均为心包积液,10例心包积液治愈,1例因中断血透死亡。结论:经皮穿刺心包引流治心包积液治愈率高,副作用少,且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3.
刘龙华 《华夏医学》2013,26(3):587-588
心包积液是指心包脏层和壁层之间的渗出液,属临床较常见可危及患者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可由感染与非感染病因引起,由于心包腔扩张有限,大量的心包积液可使心包腔压力增高,影响血液回流,从而使心输出量下降及动脉血压降低,急性心包填塞使系统器官灌注不足而导致患者休克、甚至死亡[1]。我院心血管内科采用经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在心包积液穿刺引流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通过对14例心包积液患者完善好术前准备;穿刺成功后用“猪尾巴”导丝将导管引入并留置引流及药物灌注治疗。结果 全组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引流管通畅无脱出,经1-14d的置管引流与灌注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心包穿刺引流并留置,操作安全,成功率高,可一次性引流完心包积液和进行必要的药物灌注治疗。  相似文献   

15.
心包积液可由多种病因引起,严重者导致心包压塞,危及患者生命。心包穿刺可明确病因诊断,迅速解除心包压力,对反复发生心包积液,采用留置单腔静脉导管治疗,可显著缓解患者症状。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年来我院收治大量心包积液患者28例,男性19例,女性9例,年龄38~71岁,平均59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诊塞尔丁格(Seldinger)法心包穿刺置管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诊大量心包积液合并有填塞症状的患者23例,按急诊来诊顺序分为常规穿刺组10例、塞尔丁格法组13例,塞尔丁格法组采用塞尔丁格法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常规穿刺组采用传统的心包穿刺抽液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变化,治疗后超声下心包内积液厚度变化情况,以及手术并发症。结果塞尔丁格法组患者均只行1次穿刺引流术,引流液总量约800~1500ml;常规穿刺组行2~3次穿刺抽液,抽液总量约700~1200ml。塞尔丁格法组患者症状缓解较明显。但两组患者引流术后的生理参数(心率、脉压差、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复查超声示塞尔丁格法组心包内残留液体量少于常规穿刺组(P<0.05)。常规穿刺组术中出现室性早搏3例,塞尔丁格法组未见手术并发症。结论采用塞尔丁格法穿刺置管引流术可有效彻底引流心包内积液,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Seldinger法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的临床疗效、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在B超引导下,45例心包积液患者采用Seldinger导管法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进行间断抽吸心包积液、注射治疗药物,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同时采用多种措施防止并发症发生.结果 45例患者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置管穿刺引流后,患者胸闷、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留置导管引流心包积液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吕键  郑慧军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4):112-113
目的评价心包穿刺留置导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5例心包积液患者在心尖部、剑突下穿刺心包,置入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反复抽液或注入治疗药物,观察患者液体的引流及临床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均安全置管引流,共引流放液132次,留置时间2~25d,14例病人从导管内注入抗结核和抗癌药物,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所有患者术中、术后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心包,多次抽液,不仅减少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不利影响,又降低了费用,此导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特制的柔性软头对心肌、血管无损伤,经导管引流心包积液是安全、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Seldinger技术指导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并发心包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并发心包积液18例,在床边超声心动图定位指导,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并内置深静脉留置导管进行心包腔内持续或间断引流心包积液。结果18例患者均1次穿刺并留置导管引流成功.未出现因继发感染、出血、血气胸、严重心律失常、心脏穿破及与心包穿刺置管导致的死亡。留置时间7~21d,平均(9.4±3.7)d;引流量为180~450ml,平均(190±50)ml。结论采用Seldinger技术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并发心包积液,方法简单,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可替代传统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20.
心包置管引流术是以穿刺心包的方法将留置导管置入心包腔,抽吸心包积液用于诊断和治疗的方法,为危险的技术操作.我院自2000年开展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以来,共治疗心包积液患者32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