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波及胫骨上段的平台骨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波及胫骨上段的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从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对11例波及胫骨上段的平台骨折,采用双钢板内固定,同时骨缺损处植骨治疗。结果1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个月~3年,按M erchan t评分法,优良率为81.8%。结论波及胫骨上段的平台骨折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可做到解剖复位、牢固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应用LISS治疗下肢骨不连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目的报告应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股骨及胫骨骨不连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自2003年2月~2004午8月间,应用LISS固定与植骨治疗5例股骨下段骨折小连接,4例胫骨上段骨折不愈台;其中内固定失效7例,外固定治疗火败和感染各1例;病程10~111个月,平均29个月。结果个部患随访6~16个月,平均8个月;骨折均住术后4~6个月牢固连接,平均愈合时间4.7个月,无内植入物松动等并发症。结论LISS因其先进的设计,能有效治疗股骨下段和胫骨上段骨折不连接。  相似文献   

3.
薛阳静  陆兴  梁盾 《中国骨伤》2009,22(7):521-522
胫骨干骨折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损伤,由于骨折产生的应力改变,使许多内固定效果不理想,加之局部软组织及血运易受损,常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我院自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应用该钉治疗胫骨干骨折30例,经随访骨折全部临床愈合,无一例发生感染、骨不连、金属疲劳断裂、髓内钉下沉、创伤性滑囊炎等,临床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应用损伤控制骨科治疗复合伤中的胫骨上段粉碎骨折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从损伤控制骨科学观点出发治疗复合伤中复杂的胫骨上段粉碎骨折手术方法。方法: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胫骨上段粉碎骨折合并其他复合伤的患者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25~57岁,平均35.2岁。先使用外固定支架临时固定骨折端,6周后患者病情稳定、生理状况改善后再行外侧小切口LISS钢板插入闭合内固定,内侧重建钢板或支持钢板支撑。术后疗效按Lysholm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CR示:胫骨上段骨折均获功能复位,伤口愈合良好,无感染。1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7个月。11例患者Lysholm平均评分为(82.8±11.6)分;疗效结果:优5例,良4例,可1例,差1例。结论:依据损伤控制骨科学,先后使用外固定支架、LISS钢板微创固定胫骨上段粉碎骨折,对于合并复合伤的患者是一种比较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李彬 《中国科学美容》2011,(23):188-188
目的探讨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波及胫骨上段的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胫骨上段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本组12例骨折患者中,Ⅰ期切口愈合10例,其余2例发生切口皮缘局部组织坏死,在换药后即愈合以及实施清创并转移皮瓣后愈合者各1例。全部12例患者均完成6个月。2年随访。7例被评为优,3例为良,2例为可,无评分为差病例,优良率达83.33%。结论手术时机与手术切口的选择被认为是胫骨上段平台骨折治疗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手术操作要遵循内固定的基本原则,做好解剖复位、牢靠的内固定以及确保骨和软组织的良好血供,才能获得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2004年3月~2009年12月,我们采用单边外固定架治疗儿童不稳定性胫骨骨折34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34例,男22例,女12例,年龄4~14岁。骨折部位:胫骨上段3例,中段16例,中下段15例。闭合骨折26例,开放骨折8例(Gustilo  相似文献   

7.
胫骨上段骨折后膝外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胫骨上段骨折较少见,但可并发膝外翻畸形。其特点是骨折线位于胫骨近侧上1/4干骺端,不波及骺板,可为青枝或完全骨折,膝外翻发生于骨折愈合后1-5个月内,呈进行性加重,一般至18个月时可停止发展。同时伴有患肢过长畸形,其发生机理有多种学说,目前较一致的的认识是由于胫骨上段血流量变化致胫骨上端不对称性生长,并与儿童发育中正常膝外翻现象有关。非手术疗法多无效。手术治疗复发率高。近年对其自然病程观察中发现多数可自行矫正或改善。  相似文献   

8.
胫骨近端疲劳骨折误诊为骨肉瘤(附2例报告)赵治中,刘正秋,罗先正疲劳骨折好发于第2、3跖骨颈,又称行军骨折,而发生于腔骨近端的疲劳骨折却十分少见。作者在临床实践中遇到2例,均被当地医生误诊为“骨肉瘤”。例1男,16岁,1970年7月徒步旅行1个月后,...  相似文献   

9.
胫骨上段骨折并发膝外翻是儿童骨折的特有现象。本文报告4例,均有胚骨上段骨折病史。其中1例为胫、腓骨双骨折。膝外翻角度分别为18°、24°、23°及20°。2例手术矫正,2例非手术治疗。胫骨上段骨折处理中,应防止膝外翻,并进行随访。当合并膝外翻时,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
股骨颈骨折三种内固定构型的稳定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余昱  董福慧 《中国骨伤》2000,13(6):331-333
目的 通过力学疲劳实验对30个成人股骨标本进行股骨颈骨折三种内固定构型稳定性比较研究,为临床选择固定构型及能否术后立即承重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力学疲劳试验来模拟人体行走中的循环加载方式,对股骨颈骨折三针内固定构型进行稳定性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1.
前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腰骶椎结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脊柱结核由于其致残率高,对患者的生命质量影响大,治疗颇为棘手,腰椎和骶椎结核占脊柱结核比例较大,随着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逐渐认识到病灶清除的基础上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是脊柱结核治疗的关键。2002年3月至2008年1月,对67例L3-S2椎体结核患者施行前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高海拔地区微创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胫骨骨折92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茂军  李秋明  邓江涛  郝明 《中国骨伤》2009,22(11):811-812
胫腓骨是长管状骨中最常发生骨折的部位,约占全身骨折的13.7%。骨折后髓内血运受到破坏,局部软组织血运较差,胫前软组织坏死率较高,处理不当容易造成感染、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及骨髓炎的发生。特别是在高海拔地区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2001年3月至2007年11月我院开展微创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胫骨骨折92例,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是脊柱退行性疾患中的常见病,该病导致的腰痛、下肢痛、间歇性跛行等严重困扰着中老年患者,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发病呈明显增加趋势。作者自2005年8月至2008年7月,采用调脊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腰椎侧隐窝管狭窄症64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关节置换手术的利弊权衡 -- 一名关节外科老大夫的感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吕厚山 《中国骨伤》2009,22(6):405-406
在本期《中国骨伤》杂志发表了10篇与人工关节置换外科相莱的文章。从髋、膝、踝、跖趾关节置换到生物涂层人工关节材料的研究,从无柄髋关节假体设计的改进到手术室人员、器械采样细菌分析,从血友病关节置换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人工关节置换的假体选择及临床效果的回顾性分析,其内容涉及面非常广泛,  相似文献   

15.
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觉 《中国骨伤》2009,22(12):940-941
踝关节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如治疗不当,很易引起关节功能障碍和创伤性关节炎。2005年3月至2007年11月采用手法闭合复位,“U”形石膏外固定配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本病53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踝关节骨折治疗中的几点新认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徐向阳 《中国骨伤》2009,22(12):881-882
踝关节骨折是骨科急诊最常见的骨折之一。一般而言,普通的踝关节骨折,其诊断与治疗均不困难,有经验的骨科医师更认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较为简单可靠。然而,踝关节骨折后的慢性疼痛、继发的创伤性骨关节炎却并不少见。近来的研究更提示了这一方面的问题:如Ponzer等。随访2年53例B型躁关节骨折,仅36%的患者完全恢复,44%的患者在进行啄有的工作时有问题,61%的患者在体育运动时有问题。SF-36问卷调查,发现在躯体功能、情感及精神状态方面的分值较低。  相似文献   

17.
腰痛是困扰人类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经统计分析,在西方国家约有50%~80%的成人患有腰痛,其中1/4需要就诊。腰椎管狭窄和腰椎不稳症是脊柱外科引起腰痛的常见原因,随着对腰痛的研究,腰椎不稳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重视。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的功能重建和维持腰椎的稳定性越来越受到重视。选择2000年2月至2006年10月腰椎管狭窄并腰椎不稳手术治疗患者158例进行回顾性研究,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退变性腰椎不稳症已呈日益增多的趋势,但是,目前选择保守还是手术治疗仍有分歧。自2001年1月至2003年3月,将89例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保守综合疗法、椎弓根螺钉(pedicle screw,PS)内固定系统结合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并比较疗效,为科学地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04年至2007年,采用自制锁骨骨折复位钳,经皮复位穿针内固定微创治疗锁骨骨折,取得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22例,均为外伤引起的锁骨中1/3骨折,男15例,女7例,年龄36~48岁。骨折类型:横形5例,斜形7例,粉碎性10例。均属新鲜闭合性骨折且未伴臂丛神经、锁骨下动静脉损伤,致伤因素均为摔伤。  相似文献   

20.
赵永刚  王能  童伟 《中国骨伤》2009,22(11):864-865
肱骨髁上骨折在儿童中常见,是伸直、屈曲或者直接的肘部高能量损伤。伸直型骨折发生的机制是跌倒时患肢在伸直位,该类型骨折只有在屈曲位才能稳定,并可合并髁间骨折或关节内骨折;屈曲型骨折发生的机制是跌倒时肘关节处于屈曲位,该类型骨折在伸直位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