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 目的 分析免疫组化P16、Ki67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 收集十堰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经活检或手术切除宫颈组织标本,其中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80例将其作为试验组,此外将30例非宫颈病变手术切除正常宫颈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对所有标本进行P16、Ki67表达的检测,并分析其表达及意义。结果 P16阳性率依次由对照组、CINI、CINⅡ、CINⅢ组呈上升趋势,对照组与试验组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Ki67阳性率明显低于试验组CINI、CINⅡ、CINⅢ,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16、Ki67在CINⅠ、CINⅡ、CINⅢ组中阳性表达两两指标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P16、Ki67联合应用有助于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Ki67、P16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诊断分级效果。方法选取本院50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Ⅰ型(CINⅠ)、50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其中,CINⅡ20例,CINⅢ30例)、5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观察患者Ki67、P16的表达效果。结果Ki67表达阳性细胞在宫颈鳞状上皮中的位置分布与CIN级别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16表达水平在CINⅠ、CINⅡ、CINⅢ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达水平与CIN级别呈正相关。结论Ki67、P16对子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和分级有一定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3.
徐本群  马娟  周琼  路圣林  王娟  汪艳 《安徽医药》2013,17(9):1540-1542
目的 考察P16与Ki67的表达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组织学诊断与分级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针对86例患有宫颈糜烂的育龄期妇女行宫颈组织活检、HE染色常规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P16与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 HE染色分析:未见上皮内细胞病变及恶性病变的宫颈组织(NILM)18例(阴性对照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CINⅠ级)25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CINⅡ级、CINⅡ~Ⅲ级和CINⅢ级)43例;P16与Ki67免疫组化分析:P16与Ki67在高级别CIN宫颈损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低级别CIN及NILM损伤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16与Ki67双阳性标记对于辅助诊断CIN 病理分级有益,其可以作为鉴别宫颈癌前病变、指导临床手术治疗及评估预后的生物标识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状细胞癌中P16INK4A和Ki67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3例宫颈组织(正常宫颈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32例,宫颈鳞状细胞癌12例)制成的组织芯片中P 16INK4A和Ki67的表达,并比较3组的表达情况及其相互关系.结果:P16INK4A和Ki67在正常组中阳性率分别为0.00% (0/9)和11.11%(1/9);CIN组中阳性率分别为78.13%(25/32)和68.75% (22/32);鳞状细胞癌组中阳性率均为91.67%(11/12).其中正常组与CIN组、正常组与癌组、正常组与CIN组和癌组比较差异极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P16INK4A和Ki67的表达密切相关(P<0.05).结论:P16INK4A和Ki67表达与宫颈鳞状上皮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两者表达相关性提示可能共同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中p21和Ki67的表达水平与病灶组织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进行子宫颈活检的200例宫颈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100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50例)及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50例)中p21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及相对表达量,分析宫颈鳞状细胞癌不同临床特征患者p21和Ki67的差异;进行3年随访,记录随访期间宫颈鳞状细胞癌复发例数.结果 宫颈鳞状细胞癌标本中p21和Ki67的相对表达量及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标本及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组织标本,且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组织中二者相对表达量及表达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标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患者中p21和Ki67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Ⅲ~Ⅳ期,中低分化患者中的p21和Ki67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高分化患者,复发患者中的p21和Ki67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未复发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中p21和Ki67的表达水平出现异常,且与患者的病灶组织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6.
张娟 《中国当代医药》2021,28(36):17-21
目的 探讨并分析p16/Ki67双染检测对宫颈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的分流作用以及对LSIL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妇科收治的300例宫颈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细胞学诊断、组织学诊断以及p16/Ki67双染检测,根据宫颈细胞学诊断结果将患者划分为未见上皮内瘤样病变及恶性细胞(NILM)、无明确诊断意义的鳞状上皮细胞病变(AS-CUS)、LSIL以及非典型鳞状细胞不除外高级别上皮内病变(ASU-H+)四组;根据宫颈组织学诊断结果不同分为宫颈炎、LSIL、HSIL以及宫颈癌四组.比较不同细胞学诊断结果以及不同组织学诊断结果的患者接受p16/Ki67双染检测的阳性率,统计p16/Ki67双染检测对宫颈组织学诊断结果HSIL及宫颈癌的患者的诊断效能,并统计宫颈组织学诊断结果为LSIL的患者随访1年时间的转归情况.结果 宫颈细胞学诊断结果显示,ASCUS组与LSIL组p16/Ki67双染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LM组p16/Ki67双染检测阳性率低于ASCU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LM组p16/Ki67双染检测阳性率低于LSI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ULM组p16/Ki67双染检测阳性率低于ASU-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CUS组p16/Ki67双染检测阳性率低于ASU-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SIL组p16/Ki67双染检测阳性率低于ASU-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组织学诊断结果显示,HSIL组与宫颈癌组p16/Ki67双染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炎组p16/Ki67双染检测阳性率低于LSI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炎组p16/Ki67双染检测阳性率低于HSI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炎组p16/Ki67双染检测阳性率低于宫颈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SIL组p16/Ki67双染检测阳性率低于HSI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SIL组p16/Ki67双染检测阳性率低于宫颈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300例患者进行p16/Ki67双染检测,诊断结果显示HSIL与宫颈癌阳性患者共145例,灵敏度为91.20%,特异度为82.23%,阳性预测值为78.62%;对宫颈组织学诊断结果为LSIL的74例患者进行1年随访,p16/Ki67双染检测为阴性的患者出现病变进展的概率低于p16/Ki67双染检测为阳性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16/Ki67双染检测能够对宫颈疾病严重程度进行有效的诊断,能够分流LSIL/HSIL,并对LSIL的转归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朱晓玲  李蓉  黄裕  叶学正 《重庆医药》2009,38(16):2041-2043
目的探讨p16及Ki67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p16及Ki67在12例正常宫颈组织、24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Ⅱ~Ⅲ及55例子宫颈癌中的表达。结果p16及Ki67在正常宫颈组织、CINⅡ~Ⅲ及子宫颈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33%、70.83%、87.27%和16.67%、87.5%、90.90%。CINⅡ~Ⅲ、子宫颈癌与正常子宫颈组织相比,p16及Ki67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CINⅡ~Ⅲ和子宫颈癌中p16的表达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P〈0.01)。p16表达率与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有关(P〈0.05)。结论p16和Ki67联合检测可能早期发现子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子宫颈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D1和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中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慢性宫颈炎组织11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不同分级组织53例和宫颈鳞癌15例组织中细胞周期素D1和Ki67表达。结果宫颈鳞癌和CIN组织中细胞周期素D1表达明显高于子宫颈慢性炎症组织;细胞周期素D1表达与CIN分级程度成正相关。Ki67阳性表达与CIN分级程度成正相关,在宫颈鳞癌中有显著性(P<0.01);Ki67在细胞周期D1阳性表达组的标记指数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细胞周期素D1蛋白过度表达可能在宫颈CIN及宫颈鳞癌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Ki67与CIN及宫颈鳞癌发生有关,细胞周期素D1及Ki67与CIN分级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RAS相关领域家族基因1A (Ras-associated domain family genes 1A,RASSF1A)、p16及Ki67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情况,结合组织学诊断结果,探讨RASSF1A、p16及Ki67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病变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RASSF1A、p16及Ki67在139例宫颈液基细胞蜡块中的表达,包括20例未见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细胞(NILM)、49例非典型鳞状细胞-不能明确意义(ASCUS)、32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12例非典型鳞状细胞-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ASC-H)和26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结果 与NILM组及ASCUS/LSIL组比较,ASC-H/HSIL组p16、Ki67的表达显著增高,RASSF1A的表达显著降低.宫颈病变级别与p16、Ki67的阳性率呈正相关.结论 p16、Ki67的高表达及RASSF1A的低表达可用于HSIL及以上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RASSF1A的表达缺失可能成为宫颈癌变的辅助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宫颈鳞状细胞癌与宫颈上皮内肿瘤组织中HPV16感染情况与h TERT和Ki67在组织中表达的关系。方法以2008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3例妇科肿瘤患者和同期内在我院进行常规妇科检查的35例正常患者的宫颈组织为研究标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组织芯片技术以及原位杂交方法等。结果病理宫颈组织(除CINⅠ以外)中检测出的HPV16阳性率均比正常宫颈组织高(P<0.05)。病变宫颈组织中CINⅡ、CINⅢ、原位癌、宫颈浸润鳞癌的h TERT表达以及Ki67表达均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浸润鳞癌组织中的h TERT表达量显著高于原位癌组织中的h TERT表达量(P<0.01)。浸润鳞癌、原位癌的Ki67表达量比正常宫颈组织中的Ki67表达量检测值高(P<0.05)。HPV16阳性患者h TERT表达显著高于HPV16阴性患者(P<0.01),且HPV16感染情况与h TERT表达情况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372)。HPV16感染情况与Ki67表达也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HPV16感染情况与Ki67表达无相关性(r=0.092)。此外,在病理宫颈组织中h TERT表达与Ki67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396)。结论 HPV16感染可能导致CIN的发生并逐步发展为SCC,而HPV16感染后组织中h TERT、ki67表达会发生改变,通过h TERT、ki67指标检测有助于宫颈癌癌前发现,对治疗和判断预后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癌变过程中C-myc基因与其相关蛋白E2F-1、P15INK4b的表达以及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0份宫颈鳞癌、61份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其中CINⅠ~Ⅱ级31份,CINⅢ级30份)和21份正常宫颈组织。所有病例制成组织芯片,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各组宫颈病变中C-mycmRNA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Elivison二步法)检测各组中E2F-1、P15INK4b蛋白的表达。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随着宫颈从正常组织到发生CINⅠ~Ⅱ、CINⅢ直至发展为鳞状细胞癌,C-mycmRNA、E2F-1和P15INK4b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ycmRNA在2组间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2F-1蛋白的阳性表达在CINⅢ与宫颈鳞癌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5INK4b蛋白的阳性表达在CINⅠ~Ⅱ与CINⅢ、CINⅢ与鳞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ycmRNA与E2F-1、P15INK4b的阳性表达均呈正相关(P<0.01)。E2F-1与P15INK4b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C-myc癌基因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高表达预示子宫颈鳞状细胞的不良转化。C-myc癌基因与E2F-1、P15INK4b蛋白共同作用于CINⅢ向浸润性鳞癌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廖林虹 《江西医药》2014,(12):1408-1410
目的:研究p16和IMP3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CIN和鳞状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慢性宫颈炎、97例CINⅠ、78例CINⅡ、68例CINⅢ和24例宫颈鳞状细胞癌中p16和IMP3的表达。结果 p16在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鳞状细胞癌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55.7%、97.4%、97.1%和91.7%。p16在慢性宫颈炎与低级别CIN中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高级别CIN和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低级别CIN和慢性宫颈炎,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在高级别CIN和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没有差异(P〉0.05)。IMP3在慢性宫颈炎和CINⅠ中不表达,在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CINⅡ和CINⅢ)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7%和23.5%,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1.7%,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p16的表达强度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到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升高,IMP3表达主要在病变的晚期阶段。 p16和IMP3结合应用有助于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状细胞癌的诊断和分级。  相似文献   

13.
商素洁  邱建敏  商华 《河北医药》2012,34(11):1608-1610
目的探讨PTEN和p53在宫颈鳞癌组织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蛋白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宫颈炎组织、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30例浸润宫颈癌组织中PTEN基因和p53的表达。结果 PTEN在慢性宫颈炎、CIN Ⅰ、CIN Ⅱ、CIN Ⅲ、浸润性宫颈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92%、73.33%、40%、36.67%,表达率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表达与宫颈鳞癌病理分期有关(P<0.05),宫颈癌p53阳性的中PTEN缺失为70.83%,而p53阴性PTEN的缺失为61.5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N和p53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测定宫颈CIN中PTEN可作为宫颈癌的高危人群筛选指标,PTEN与p53检测还可作为宫颈癌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urvivin、Ki67和P63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Survivin、Ki67和P63在20例正常宫颈组织、30例CIN、50例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三者间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宫颈组织、ClN及宫颈鳞癌组织中Survivin、Ki67与P63三者阳性表达率均随病变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P均〈0.05)。在宫颈癌中,Survivin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Ki67阳性表达仅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63阳性表达仅与组织学分级相关;宫颈鳞癌组织中Ki67与P63、Survivin的表达均密切相关(P均〈0.01)。结论 Survivin、Ki67及P63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CIN及宫颈癌的标记物,可提高宫颈癌的早期诊断率,对预后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老年患者性质不明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及ASCUS以上宫颈病变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 根据临床对中老年患者ASCUS宫颈病变不同处理方法分组,观察1组(348例)行阴道镜检查;观察2组(316例)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HPV阳性行阴道镜检查;观察3组(129例)定期宫颈细胞学复检,鳞状上皮内病变行阴道镜检查,比较三组临床处理情况.结果 三组574例患者同时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及阴道镜宫颈活检病理检查,结果上皮内瘤变(CIN)以上宫颈病变223例(38.9%),其中CIN Ⅰ 136例(23.7%)、CINⅡ64例(11.2%)、CINⅢ20例(3.5%)、原位癌3例(0.5%);观察1组348例中,行阴道镜检查348例(100.0%),活检CINⅡ以上的患者36例(10.3%);观察2组转阴道镜检查213例(67.4%),活检CINⅡ以上的患者38例(12.0%);观察3组转阴道镜检查13例(10.1%),活检CINⅡ以上的患者3例(2.3%).活检CINⅡ以上检出率,观察1组、观察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观察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7.014、9.156,均P<0.05).结论 高危型HPV检测分流ASCUS,可减少宫颈病变处理过程中误诊、漏诊及过度治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型别及分布特点对评估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术)治疗宫颈鳞状上皮病变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704例行HPV检测的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HPV分型检测结果及分布特点,83例行LEEP术的宫颈鳞状上皮病变患者术前及随访HPV感染情况及病理指标。结果8704例女性检测中,HPV阳性926例,占比为10.64%,其中单一亚型感染769例、占比为83.05%,多重亚型感染157例、占比为16.95%。高危型HPV感染率最高的分型依次为:HPV52、16、58、53、33,感染率分别为2.50%(218/8704)、1.75%(152/8704)、1.08%(94/8704)、0.78%(68/8704)、0.57%(50/8704)。926例HPV阳性患者中最终以病理诊断为宫颈鳞状上皮病变CINⅠ~Ⅲ的有235例,其中HPV16阳性89例、占比为37.87%,HPV52阳性70例、占比为29.79%。83例行LEEP术的宫颈鳞状上皮病变患者中,CINⅠ22例,CINⅡ18例,CINⅢ43例,83例术前HPV检测阳性率为100.00%(83/83),17例(20.48%)为HPV多重感染;高危型HPV感染率由高至低分布依次为HPV16、52、58、33、18、53、39、68、56、73;HPV16患者29例,占比为34.94%;HPV52患者14例,占比为16.87%;HPV58患者14例,占比为16.87%;HPV33患者8例,占比为9.64%;HPV18患者7例,占比为8.43%;HPV53患者5例,占比为6.02%;HPV39患者2例,占比为2.41%;HPV68患者2例,占比为2.41%;HPV56患者1例,占比为1.20%;HPV73患者1例,占比为1.20%;其中29例HPV16型病变中CINⅢ22例。83例行LEEP术的宫颈鳞状上皮病变患者术后随访中,检测高危型HPV阳性5例,占比为6.02%(5/83)。4例经病理活检证实有病变残留或复发,发生率为4.82%(4/83),发现病变残留或复发时间为术后3~12个月,其中3例为CINⅢ,1例为CINⅡ;病变残留或复发患者高危型HPV检测阳性占比为100.00%(4/4),其中HPV16型3例,HPV52型1例。结论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以单一的高危型HPV感染为主,主要型别是HPV16、HPV52,宫颈鳞状上皮病变经LEEP术治疗后,高危型HPV检测可有效预测LEEP术后复发或病变残留,通过有效制定随访方案,可及早防治复发或病变残留,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DNA载量在宫颈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的载量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46例21~69岁妇女采用第2代杂交捕获试验(HC2)进行HPV DNA检测,病毒载量由样本的相对光单位(RLU)与标准阳性对照(PC)之比来衡量。根据HR-HPV检测值将RLU/PC分为阴性(〈1)、低度载量(1~9)、中度载量(10~99)和高度载量(≥100)。宫颈病变按照病理诊断分为宫颈炎、CINⅠ级、CINⅡ~Ⅲ级、宫颈癌(SCC)。结果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发展,中、高度载量病例所占比例增加(宫颈炎组30.61%,CINⅠ组83.33%,CINⅡ~Ⅲ组90.48%,SCC组100%)。结论宫颈HR-HPV病毒载量是影响宫颈病变及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