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谢艳丽  王建新 《河北医药》2011,33(21):3354-3354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输液港)是一种完全植入于皮下可供长期留置在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我科为乳腺癌患者成功置入静脉输液港。型号为7fr,8fr单腔三向瓣膜式导管(美国巴德公司)。临床应用和护理过程中发现输液港存在很多并发症,如导管夹闭综合征、纤维蛋白鞘形成、导管相关性感染、输液外渗等。2011年2月我科遇到了1例静脉输液港输液外渗的病例,现将病例及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 IVAP)又称植入式中央静脉导管系统,简称输液港,是一种可以完全植入体内的闭合静脉输液系统,主要由供穿刺的注射座及静脉导管两部分组成。在国外最初为解决某些患者不宜植入长期中心静脉导管,于1983年正式在欧洲市场推出。该输液装置在体内可保留10-20年,在治疗的间歇期,每个月只需维护1次,为长期输液治疗的患者提供了可靠的静脉通道。有资料显示[1],在我国植入输液港的患者,保留最长已达834天,未发生意外。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为需要长期输液治疗及化疗的病人提供了可靠的静脉通路。能将各种药物直接输送到中心静脉处,避免了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对一般静脉输液造成的外周血管硬化、栓塞及静脉炎,也有效防止了化疗时药物对血管壁的损伤、药物外渗等原因造成的局部组织坏死。输液港由于是完全植入体内的闭合静脉输液系统,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不高。IVAP的感染可分为局部感染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 CRBST)。近期,本科室诊治了1例IVAP导管相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肿瘤化疗患者,现将救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对于肿瘤患者及需要长期进行各种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而言,反复的静脉穿刺和药物刺激,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增加护士的操作难度及工作负担,管路维护也极不方便。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输液港在临床上的普及,以及其使用周期长、操作简便、维护少等优势,输液港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但输液港在放置及使用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些相关的并发症,其中导管脱落(断裂)是最严重的并发症。本文通过报道核工业四一七医院1例静脉输液港导管脱落至右心房的病例,结合输液港植入时穿刺路径的选取、静脉输液港的连接方式与技巧,从医生操作、护理人员维护及患者自身管理等方面对导管脱落的相关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制订应对措施,预防及减少导管脱落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经腋静脉分支植入静脉输液港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40例临床资料,依据是否植入静脉输液港进行临床分组,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结果两组乳腺癌患者的术后胸壁皮瓣下引流管留置时间、腋窝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经腋静脉分支植入静脉输液港安全、方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患者再次手术的创伤及费用。  相似文献   

5.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又称植入式中央静脉导管系统,是将静脉输液的装置完全植入皮下并长期留置在体内,使药液通过导管直接输送到中心静脉.它不仅能够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而且可防止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损伤.作为临床静脉输液系统的一项新技术,笔者在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时发现一些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科学》2019,(23):167-169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植入式输液港在乳腺癌化疗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的乳腺癌化疗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观察组应用植入式输液港,比较这两种静脉通道的并发症情况、置管留置时间和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在并发症的发生方面,观察组的发生率为1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置管留置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75.00%,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 0.05)。结论植入式输液港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应用能延长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推荐在临床中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药科学》2016,(16):166-168
目的探讨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对高耐药性宫颈癌患者化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高耐药性宫颈癌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方法,观察组采用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比较两组相关并发症及输液不良反应,统计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置管成功耗费时间,分析导管留置时间及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发生感染、血栓、脱管及堵塞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化疗期间发生输液相关不良反应的总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且留置导管期间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能有效减少高耐药性宫颈癌患者化疗期间,输液相关不良反应,提高患者耐受度,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8.
<正>乳腺癌的治疗手段多样化,而化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化疗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大,药物外渗会引起周围组织不同程度的坏死,有时会给患者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简称输液港)是一种完全植入体内的闭合静脉输液装置,包括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及埋植于皮下的注射座两部分,可以有效地避免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降低药物外渗导致的组织坏死。因为其全程埋于皮下,所以与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比,并发症发生率更  相似文献   

9.
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PA)是一种可植入皮下、长期留置在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可用于输注各种药物、补液、营养支持治疗、输血、血样采集等,其优点是可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和难度,同时可将各种药物直接输送到中心静脉处,防止刺激性药物对外周静脉的损伤,是肿瘤患者静脉输液的永久性通道.对我科2006年5月至2009年8月的61例VPA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总结.61例留置VPA患者共出现问题13例次,以无法抽回血为主占11.3%,各个部位肿胀也是留置VPA应用中的常见问题.2009年8月,我科收治1例出现VPA注射座和静脉导管系急诊在局麻下行右下肺动脉异物取出术,术程顺利,术后安返病房,未诉特殊不适.  相似文献   

10.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是一种可植入皮下长期留置在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因其全部装置均埋于皮下组织,对日常生活限制较少,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解决了患者的静脉通路问题,提高了医疗护理的安全性。静脉输液港于1983年正式在欧洲市场上推出,我科自2008年12月引进了输液港技术,在临床应用和护理过程中发现输液港存在各种并发症,如导管与输液港底座脱落并漂移,纤维蛋白鞘形成造成输液外渗、输液港底座周围感染等,2011年1月我科1名输液港导管发生颈内静脉异位,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动脉导管鞘外周静脉直接穿刺置管技术治疗出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动脉导管鞘外周静脉直接穿刺置管与20例中心静脉导管深静脉穿刺置管的出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操作时间、补液速度、抢救成功率及其近期并发症的差异。结果:动脉导管鞘组耗时为(3.57±0.63)min,中心静脉导管组耗时为(9.74±1.36)min。补液速度动脉导管鞘组较深静脉导管组快(P〈0.01)。结论:动脉导管鞘外周静脉直接穿刺置管治疗出血性休克患者,可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操作有效、便捷。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双腔深静脉置管在急诊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临床应用,总结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本科2010~2012年98例行急诊血液透析时采用局麻下双腔深静脉置管术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置管相关并发症。结果实施急诊深静脉置管穿刺患者98例,其中2例颈内静脉穿刺不成功改股静脉穿刺成功,置管留置时间2~14周,应用良好;感染3例,心律失常2例,局部渗血、血肿1例。结论双腔深静脉置管是一项安全、有效、方便的穿刺技术,对于需急诊血液透析留置导管者,是首要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赛丁格尔技术PICC置管在乳腺癌术后化疗的应用方法和价值。为化疗患者建立无痛、安全、有效的静脉通道,避免反复静脉穿刺,防止频繁采血及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的静脉炎及局部组织坏死。方法对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12月255例术后需长期静脉输液化疗的乳腺癌患者行健侧PICC插管,并观察其临床效果。其中204例经肘窝外周静脉穿刺,51例行改良赛丁格尔技术穿刺。结果传统PICC置管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5%,导管留置时间为26~112d,平均为69d,少数患者出现轻微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后均好转。赛丁格尔技术PICC置营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9%,导管留置时间为34~146d,平均为83d,无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置管操作快速、方便,穿刺成功率高,维护简单,导管留置时间长,并发症低,为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用药提供了一条安全、方便的输液途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静脉置管方法在颅脑损伤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6例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外周静脉穿刺导人中心静脉置管(PICC)组48例和锁骨下静脉组48例,分别观察两种方法置管的1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及置管时间的长短。结果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6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锁骨下静脉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锁骨下静脉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邻近动脉损伤、导管脱落的例数较多,而PICC组发生静脉炎的例数则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结论PICC导管的穿刺简便易行,并发症少,可长期留置。  相似文献   

15.
陶蕾  李伦兰  陈新华  耿丽丽  戴晴 《安徽医药》2018,22(10):2037-2040
目的 观察比较植入式输液港(IVAP)与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应用于化疗患者的中长期效果,为血管通路的科学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72例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心静脉置管方式不同分为IVAP组115例,PICC组157例,置管方式由患者意愿决定。分别对IVAP组和PICC组患者进行跟踪随访,直到导管取出或此项研究结束(2017年4月30日)止,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操作成功率、导管相关性并发症、舒适度。 结果 在一次性操作成功率、导管相关症状性血栓、导管相关性感染、堵管、疼痛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VAP组湿疹、异位、总体并发症发生率(0.87%,0.00%,10.43%)均低于PICC组(12.10%,8.28%,33.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VAP组舒适度得分(6.97±0.97)分高于PICC组(5.98±0.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IVAP与PICC均为安全的中心静脉置管方式。在减少并发症和提高患者舒适度方面IVAP优于PICC,临床实际应用时要全面综合评估患者,合理制定置管方案,科学选择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早产儿经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的成功率及优点。方法自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26例收入NICU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6例,女10例;胎龄29~35周,体质量0.83~2.1kg。结果穿刺成功25例,成功率为96.15%。一次穿刺置管20例,二次穿刺置管3例,三次穿刺置管2例。1例放弃治疗拔管,1例堵管拔管,23例治愈出院拔管。最长保留时间75d,最短保留时间1d(堵管)。结论早产儿经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方便,成功率高,安全性强,并发症少,护理方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林柳  刘岩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23):2852-2855
目的 比较颈内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及股静脉置管在留置时间以及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总结深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应用的经验教训.方法 选取2007年12月-2010年3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患者共190例,比较上述三种置管方法的置管操作并发症、导管留置时间以及导管功能不全、局部静脉梗阻、感染及导管脱落等远期并发症.结果 三种方法的置管成功率相当,颈内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少,留置时间最长,血流最稳定,但是出口感染和败血症的发生率较高,通过局部换药和应用静脉抗生素,其预后较好.结论 颈内静脉置管是建立血透临时通路的较好选择,但是应该注意预防出口感染和败血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胭静脉穿刺介入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胴静脉穿刺行综合性介入治疗,经健侧股静脉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永久性或临时性滤器),然后经患侧胭静脉入路,行经导管接触性溶栓术、血栓清除术、经皮腔内球囊或(和)支架成形术综合治疗。结果胴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为100%,滤器置入均取得成功,32例患者综合介入治疗后有17例(53.1%)患者血栓完全清除,血流恢复,7例(21.9%)血栓大部分清除,5例(15.6%)血栓部分清除,3例(9.4%)无效。患者随访2-12个月,1例血栓部分清除患者随访期内症状复发。结论经胭静脉穿刺介入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腹主动脉球囊封堵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PPP)伴植入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 数据库获取文献,检索时间均为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3月。 由2名评价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6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共515例患者(球囊组342例,对照组17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球囊组术 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SMD=-0.51,95%CI:-0.80~-0.23,P=0.000 4);球囊组子宫切除率低于对照组(OR=0.40, 95%CI:0.21~0.74,P=0.003);而 2 组间红细胞输注量(SMD=-0.23,95%CI:-0.54~0.07,P=0.13)和术后住院时间 (SMD=-0.23,95%CI:-0.12~0.58,P=0.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主动脉球囊封堵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穿刺点血肿 和动/静脉血栓形成,对症治疗后均缓解。结论 腹主动脉球囊封堵治疗PPP伴植入可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子宫切 除率,且无严重相关并发症报道。但上述结论仍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封闭式留置针在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以供临床护理工作参考借鉴。方法将我院2010年7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头皮静脉输液的患者1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5例给予常规钢针穿刺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封闭式留置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实验组患者95例,共发生并发症3例,低于对照组的14例,P<0.05;实验组患者家属满意度为98.95%,高于对照组的89.47%,P<0.05。结论使用封闭式留置针在头皮静脉输液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更好地保证患者的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