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叶华富  李勇 《浙江医学》2019,40(4):370-372
目的分析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IL-23与IL-17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OSAHS患者与非OSAHS患者各98例,分别设为OSAHS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于多导睡眠监测完成后次日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培养上清液的IL-23与IL-17水平。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IL-23、IL-17及PBMCs培养上清液IL-23、IL-17水平;比较经韩式悬雍垂鄂咽成形术治疗后2年随访期内OSAHS组死亡与存活患者血清IL-23、IL-17水平。结果OSAHS组患者血清IL-23、IL-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PBMCs培养上清液IL-23、IL-17水平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2年随访期内OSAHS组死亡患者血清IL-23、IL-17水平均高于存活患者(均P<0.05)。结论IL-23、IL-17可能通过影响炎症反应参与OSAHS的发生、发展,高血清IL-23、IL-17水平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应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3(IL-23)及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变化,探讨OSAHS患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选择经多导睡眠图确诊为中重度OSAHS的58例患者为试验组,选择匹配试验组患者年龄、性别及体重指数的门诊健康体检者57例为对照组。检测对照组血清IL-23及CRP浓度水平,检测试验组应用呼吸机前及应用CPAP 3个月后血清IL-23及CRP浓度。结果 OSAHS患者CPAP治疗前血清IL-23及CRP浓度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SAHS患者应用CPAP治疗3个月后的血清IL-23及CRP浓度水平显著低于应用CPAP前(均P<0.05)。OSAHS患者血清IL-23及CRP浓度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56、0.345,均P<0.05),与平均氧饱和度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15、–0.334,均P<0.05)。结论血清IL-23及CRP水平与OSAHS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经CPAP治疗后IL-23及CRP水平下降,提示CPAP可能通过降低OSAHS患者的炎症反应进而纠正缺氧,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组、感染性腹泻(ID)组及健康对照(HC)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分泌IL-23的水平,以及在IL-23刺激下IL-17、IFN-γ的表达.方法 分离并培养UC组(29例)、ID组(20例)、HC组(26例)的PBMCs;ELISA方法 检测细菌脂多糖(LPS)刺激前后各组培养的PBMCs上清中IL-23水平以及IL-23诱导PBMCs分泌IL-17和IFN-γ的水平.结果 UC及ID组PBMCs上清中IL-23水平分别为(9.984±5.567)pg/ml、(9.843±4.970)pg/ml,明显高于HC组(4.295±5.181)pg/ml(P<0.05);LPS促进各组PBMCs分泌IL-23,UC组(146.627±86.199)pg/ml及ID组(149.852±51.418)pg/ml,明显高于HC组(72.222±51.863)pg/ml(P<0.05),而UC与ID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IL-23促进各组PBMCs分泌IL-17,UC组(63.631±11.793)pg/ml明显高于ID组(27.868±8.314)pg/ml及HC组(26.533±6.422)ps/ml,(P<0.05);IL-23促进各组PBMCs分泌IFN-γ,UC组(74.573±28.270)pg/ml及ID组(73.064±36.465)pg/ml显著高于HC组(5.167±3.701)pg/ml(P<.05),而UC与ID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23刺激是UC及ID发病的共同启动因素;IL-17分泌增多在UC的发病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IL-23/IL-17免疫通路调控异常是导致UC发病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IL-23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感染性腹泻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分泌IL-17的影响.方法:分离并培养17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例感染性腹泻、13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荸个核细胞;ELISA方法检测IL-23刺激前后各组PBMCs上清液中IL-17的水平.结果:束经IL-23刺激的各组PBMCs上清液中IL-17的水平分别为(29.492±6.631)pg/ml、(18.183±3.110)pg/ml、(16.848±3.903)pg/ml,其中UC组明显高于另两组(P<0.05);IL-23可促进各组PBMCs分泌IL-17,且UC组(63.631±11.793)pg/ml较感染性腹泻组(27.868±8.314)pg/ml及健康对照组(26.533±6.422)pg/ml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IL-23可能通过诱导IL-17的分泌而使后者在UC的慢性病程中发挥重要作用,IL-23/IL-17免疫通路失调可能破坏机体免疫耐受而导致UC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杨铭  潘天荣  钟兴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7,52(11):1718-1720,1725
目的 检测IL-23/IL-17轴在Graves病(GD)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以及1311I或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后的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初诊GD患者40例作为GD组,其中131I治疗组(20例)和ATD治疗组(20例);40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者设为对照组.使用ELISA法检测GD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IL-17、IL-23水平.结果 ①两组比较,治疗前GD组血清IL-23、IL-17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131I治疗后第6个月IL-23、IL-17的外周血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TD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L-23、IL-17在初诊GD患者外周血中高表达,提示IL-23/IL-17轴可能参与Graves发病,同时放射性131 I治疗甲亢改善病情可能与IL-23/IL-17轴因子变化部分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s,OSAHS)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IL-6)、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IL-17)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4年10月间本院呼吸科门诊及住院部经多导睡眠图(Polysomnagraphy,PSG)监测确诊的102例OSAHS患者,及同期本院体检中心98例健康体检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owest 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LSaO_2)。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患者血清IL-6、IL-17水平并分析其与OSAHS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OSAHS组的血清IL-6、IL-17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清IL-6、IL-17水平随OSAHS分布严重程度的升高而升高。OSAHS组的血清IL-6、IL-17水平与AHI呈正相关(r=0.868,P0.05;r=0.896,P0.05),而与LSaO_2呈负相关(r=-0.769,P0.05;r=-0.703,P0.05)。结论:血清炎性因子IL-6、IL-17水平在OSAHS组患者中升高,提示其参与OSAHS疾病进程,可以作为OSAHS严重程度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Th17相关的细胞因子IL-17,IL-4,IL-23在不同分期和分型的白癜风患者血清中的变化。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6月收集寻常型白癜风患者52例以及40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标本,采用ELISA的方法检测血清中IL-17、IL-4和IL-23的水平。结果进展期、稳定期的白癜风患者血清中IL-17、IL-23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而血清IL-4在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泛发型白癜风患者IL-17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及局限型白癜风患者显著升高(P〈0.05),局限型白癜风患者IL-17水平和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23水平泛发型白癜风患者较正常对照组及局限型白癜风患者显著增高(P〈0.05),局限型白癜风患者的IL-23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也显著升高(P〈0.05);而血清IL-4在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L-17及IL-23在进展期及泛发性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明显升高,提示其可能与白癜风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放射治疗前后直肠癌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水平,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4例直肠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后血液标本,通过ELISA法检测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水平,所有患者术后接受50 Gy的放射治疗。结果 直肠癌患者放射治疗前血清IL-17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有关(P<0.05),血清IL-23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经放射治疗后,直肠癌患者血清IL-17、IL-23水平较放射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17和IL-23水平可判断直肠癌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经Cox模型多因素分析,血清IL-23水平可以作为直肠癌患者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直肠癌患者血清IL-17和IL-23水平升高,与放射治疗有相关性,对直肠癌的诊断和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过敏性哮喘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和IL-23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过敏性哮喘患者血浆中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培养液上清中IL-17和IL-23的水平,并分析这两个炎症因子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过敏性哮喘患者血浆中以及PBMCs培养液上清中IL-17、IL-23的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5),且血浆中IL-17的水平随哮喘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血浆中与PBMCs培养液上清中IL-17与IL-23水平均呈正相关(r=0.526,P=0.003;r=0.428,P=0.021).结论 IL-17和IL-23参与了哮喘的发生发展,血浆中的IL-17水平也许可以作为判断哮喘严重程度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白癜风患者外周血中IL-17和IL-23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白癜风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的变化,探讨Th17细胞在白癜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44例白癜风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外周血IL-17和IL-23的含量。结果白癜风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的水平与健康对照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白癜风患者IL-17含量与病程呈负相关(r=-0.45,P0.05),与皮损面积呈正相关(r=0.36,P0.05)。结论 Th17细胞在白癜风发病过程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OSAHS患者外周血中白介素6水平及其mRNA表达的变化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ΑHS)患者外周血细胞中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及其mRNA表达,探讨其意义.方法:观察2006年2月至8月来本院睡眠研究室就诊的OSΑHS患者29例,按照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 AHI)分为轻度组9人和中重度组20人;排除OSAHS的健康者共13人为正常对照,分别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血清中IL-6水平及用RT-PCR方法分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L-6基因的表达.结果:OSΑHS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IL-6水平及其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 (P<0.05),且血清IL-6水平与AHI及氧减指数呈正相关(r分别为0.377、0.390,P <0.05).结论:IL-6在OSΑHS患者中表达增多,提示炎症反应可能参与OSAHS的病理生理过程,并与OSAHS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出现有关.  相似文献   

12.
系统性红斑狼疮26例IL-10及IL-12的异常表达及其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白细胞介素(IL)-10、IL-12异常表达的相互关系,探讨IL-10对IL-12分泌的影响。方法:取26例SLE患者及正常对照18例志愿者的外周血(PBMCs),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单个核细胞(PBMCs)培养上清、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培养上清中IL-10、IL-12水平;在SLE患者及正常对照PBMCs中分别加入正常人血清、SLE血清、SLE血清 IL-10抗体,PHA刺激培养24h,用ELISA法测培养上清中IL-12的水平。结果:SLE患者血清、PBMCs培养上清中自发产生和PHA刺激诱生的IL-10及IL-12P40水平均异常增高。然而仅血清IL-10水平与SLEDAI呈正相关,但血清IL-12P40水平、PBMCs培养上清自发产生的及PHA刺激诱生的IL-12P40水平均与SLEDAI呈正相关。尽管SLE患者血清IL-10水平与IL-12P40血清及PBMCs培养上清水平呈正相关,但体外实验时,在PBMCs培养中,加入SLE血清,可显著抑制IL-12的产生,采用IL-10抗体中和掉SLE血清中的IL-10后,正常人或SLE患者的PBMCs培养上清中IL-12可明显增多。结论:SLE患者IL-10及IL-12表达水平异常增高,且血清水平与SLE活动性正相关;体外细胞培养实验中SLE血清中IL-10可明显抑制IL-12的分泌,但在细胞因子网络环境中两者之间相互作用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中IFN-γ和IL-4的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及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配合针灸方法治疗后患者血清中IFN-γ和IL-4的含量。结果 :OSAHS患者血清中IFN-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而IL-4含量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经过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配合针灸治疗后IFN-γ较OSAHS组显著降低(P〈0.05),而IL-4含量较OSAHS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OSAHS患者存在Th1/Th2亚群比例的失衡,这可能是OSAHS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在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关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1例OSAHS合并冠心病患者(OSAHS+CHD组)、31例单纯OSAHS患者(OSAHS组)和28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含量。结果OSAHS+CHD组和OSAHS组血清中ICAM-1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OSAHS组血清VCAM-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OSAHS+CHD组血清VCAM-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SAHS患者的ICAM-1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544,P<0.01),ICAM-1、VCAM-1均与体质量指数呈正相关(r=0.280,P<0.05)。结论血清ICAM-1水平增高是OSAHS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伴2型糖尿病病人炎症反应及睡眠质量特点,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经多导睡眠监测及空腹血糖检测确诊的OSAHS伴2型糖尿病病人78例,单纯OSAHS病人37例。所有病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和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价睡眠质量。比较2组血清指标及量表评分变化。结果与单纯OSAHS组病人比较,老年OSAHS伴2型糖尿病组睡眠中平均每小时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IL-6、TNF-α、FSS和ESS得分均明显增高(P < 0.01);老年OSAHS伴2型糖尿病病人IL-6、TNF-α与AHI呈正相关关系(P < 0.05),与SpO2呈负相关(P < 0.05)。结论与单纯OSAHS病人比较,老年OSAHS伴2型糖尿病病人全身炎症反应更为显著,睡眠质量及睡眠紊乱更明显,血清IL-6、TNF-α水平与睡眠紊乱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在哮喘小鼠模型中的表达,观察其对肥大细胞IL-6分泌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哮喘组,分别用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PBS)和卵清蛋白(ovalbumin,OVA)干预,检测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eosnophils,EOS)数验证模型的成功建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两组小鼠肺组织中IL-17m RNA、BALF及血清中IL-17的表达差异。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和IL-17组,分别予等量培养基和IL-17干预小鼠肥大细胞株(P815)后收集上清,用ELISA检测IL-6的水平。结果 :哮喘组BALF中细胞总数及EOS计数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模型建立成功。哮喘组肺组织中IL-17 m RNA、BALF及血清中IL-17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细胞水平的研究发现IL-17组P815上清中IL-6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IL-17在OVA诱导哮喘小鼠模型中表达升高。IL-17刺激肥大细胞分泌IL-6,可能在哮喘的发病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在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关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散射比浊法测定31例OSAHS合并冠心病患者(OSAHS+CHD组),31例单纯OSAHS患者(OSAHS组)和28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含量。结果OSAHS+CHD组和OSAHS组血清CRP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OSAHS+CHD组血清CRP亦高于OSAHS组(P<0.05)。结论血清血清CRP含量增高是OSAHS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