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陈燕华  王惠珍  翟惠敏 《护理研究》2005,19(25):2259-2261
综述了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危害,介绍了全环境保护预防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的临床研究概况,展示了全环境保护预防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的卫生经济学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全环境保护预防恶性血液病患儿医院感染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燕华  王惠珍 《护理研究》2006,20(4):973-974
[目的]研究全环境保护措施预防恶性血液病患儿医院感染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对照组49例实施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53例实施全环境保护.将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1次感染率、2次感染率和3次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43,P〈0.001);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感染、口腔黏膜感染、败血症和消化道感染。[结论]全环境保护可使恶性血液病患儿的感染率降低,延长生存期,为化疗药物发挥最佳疗效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全环境保护预防恶性血液病患儿医院感染的成本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全环境保护预防恶性血液病患儿医院感染的成本效益,为全环境保护在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将2004年10月至2005年8月入住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行化疗的恶性血液病患儿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儿接受全环境保护,对照组患儿住普通病室接受常规护理。追踪观察两组患儿的住院天数、医院感染次数及部位、住院医疗费用、直接非医疗费用和间接费用等。运用卫生经济学中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分析患儿疾病经济负担以及实施全环境保护的效益成本比。结果观察组患儿感染率、感染的严重程度以及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患儿。观察组的医院感染率为20%,对照组为66%(χ2=21.58,P=0.000);观察组的呼吸道、口腔黏膜、消化道感染以及败血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50.79,P=0.000)。观察组的住院日(24.8±23.8)d比对照组的住院日(40.1±30.6)d缩短15.3d(t=2.164,P=0.033)。实施全环境保护预防医院感染,减少了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可获得1.55的效益成本比。结论对恶性血液病患儿实施全环境保护,不仅可以产生良好的临床效果,而且还可以节约费用,获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4.
全环境保护预防恶性血液病患儿医院感染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燕华  王惠珍 《护理研究》2006,20(11):973-974
[目的]研究全环境保护措施预防恶性血液病患儿医院感染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对照组49例实施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53例实施全环境保护,将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1次感染率、2次感染率和3次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43,P<0.001);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感染、口腔黏膜感染、败血症和消化道感染。[结论]全环境保护可使恶性血液病患儿的感染率降低,延长生存期,为化疗药物发挥最佳疗效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
护理学研究     
071580全环境保护预防恶性血液病患儿医院感染的成本效益分析/陈燕华…//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293~296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将2004年10月至2005年8月入住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行化疗的恶性血液病患儿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儿接受全环境保护,对照组患儿住普通病室接受常规护理。追踪观察两组患儿的住院天数、医院感染次数及部位、住院医疗费用、直接非医疗费用和间接费用等。运用卫生经济学中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分析患儿疾病经济负担以及实施全环境保护的效益成本比。结果:观察组患儿感染率、感染的严重程度以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抑制期医院感染情况,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30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调查,了解患者是否出现医院感染及感染的部位、病原菌等,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抑制期医院感染率为67.87%,以呼吸道及口腔感染为主;病原菌主要以革兰氏阴性菌(G^-)、革兰氏阳性菌(G^*)及真菌为主;骨髓抑制期越长感染率越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医护人员应采用合理预防感染的措施,以便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全环境保护措施对预防恶性血液病患者大剂量化疗后感染的效果。方法 采用历史对照 ,选择经骨髓穿刺及活检确诊恶性血液病 ,接受大剂量化疗的患者。通过对试验组患者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及教会患者在骨髓抑制期懂得自我保护 ,实施漱口、坐浴、戴口罩等全环境保护的方法。结果 试验组的感染率为 2 0 % ,对照组的感染率为 4 7% ,经 χ2 检验P<0 .0 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采取综合性的全环境保护可使患者安全、快速的渡过骨髓抑制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全环境保护措施对预防恶性血液病患者大剂量化疗后感染的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选择经骨髓穿刺及活检确诊恶性血液病,接受大剂量化疗的患者.通过对试验组患者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及教会患者在骨髓抑制期懂得自我保护,实施漱口、坐浴、戴口罩等全环境保护的方法.结果试验组的感染率为20%,对照组的感染率为47%,经x2检验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采取综合性的全环境保护可使患者安全、快速的渡过骨髓抑制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恶性血液病患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为制定医院感染控制的措施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6年12月254例次恶性血液病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特点。结果儿童恶性血液病患儿医院感染率为13.4%,例次感染率为16.4%,其中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占72.1%,其次是胃肠道、口腔、皮肤软组织感染。病原体以细菌为主,白细胞下降、各种介入性操作、长期住院等是影响感染的因素。结论要以监测资料为依据,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恶性血液病患儿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预防医院感染是医院贯彻“以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衡量科室护理管理工作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特别是血液病科,由于恶性血液病本身的特点,化疗、放疗引起的骨髓抑制,以及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的低下和皮肤粘膜屏障的破坏等原因,使感染成为恶性血液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恶性血液病的感染发生率约占56%~90%直接死于感染者可高达42%~56%[1]。我科1996年8月~1999年8月,恶性血液病死亡34人,其中因感染死亡13人,占3823%。因此,防止医院感染是血液病科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笔者愿就医院感染的监控与管理和…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起医院感染流行情况严重,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传播的关键环节之一.医院感染防控是COVID-19疫情防控的关键环节.通过对国内外新闻及文献报道的2019-nCoV引起的各类医院感染流行及暴发情况,从流行特点和防控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与分析,提出策略与建议.总结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及其特点,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采取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0年度本医院肿瘤科住院的全部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该医院肿瘤科全年共收治453例恶性肿瘤患者,发生44例医院感染、45例次,医院感染发生率为9.71%、例次感染发生率为9.93%。在45例次医院感染病例中,60%为呼吸道感染;感染部位构成比由高到低依次为下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胃肠道和泌尿道感染。住院时间长,实施放疗和化疗是诱发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恶性肿瘤病人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住院时间、放化疗措施是重要危险因素,应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的原因和易感因素与防治。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血液科病房1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恶性血液病患者院内真菌感染患者感染部位以消化道为主,占44%。引起恶性血液病患者院内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以条件致病真菌为主,占56%,其次为霉菌,占44%。结论强调合理使用抗生素,积极提高患者机体免疫能力,改善环境,开展患者自我卫生教育是预防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国医院感染导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规律及特点,为制订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4-201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全国医院感染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4-2017年全国共报告66起因医院感染导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病例2 340例,其中医务人员485例。夏季是医院感染导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发期。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居前3位的传染病分别是流行性感冒、诺如病毒感染和麻疹,占报告事件总数的71%(47/66)。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居前3位的科室分别为精神科、康复科和内科。结论流行性感冒、诺如病毒感染等呼吸道及肠道传播传染病是我国医院感染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病种。开展包括健全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加强医护人员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及民众卫生防病知识健康教育、加强个人防护等在内的综合性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是减少医院内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医院血液疾病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构成谱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通过细菌分离培养鉴定技术和药敏试验方法,对该医院血液科2010年1月-2012年6月血液病住院患者临床送检标本进行了病原菌调查。结果调查期间从各类标本中共检出不同病原菌304株,居前3位的是革兰阴性菌占56.9%,真菌占28.3%,革兰阳性菌占14.8%。病原菌主要来自血液标本。主要病原菌为大肠杆菌,其对头孢类、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相关主要感染疾病中急性白血病感染占36.4%,恶性淋巴瘤占29.9%,多发性骨髓瘤占19.8%。结论血液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大肠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急性白血病为化疗高发感染疾病。  相似文献   

16.
2749例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情况,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8899例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该医院28899例住院肿瘤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749例,感染率为9.51%。胃癌和直肠癌患者的感染率分别为16.63%和15.24%,其中呼吸道感染占51.80%。患者年龄在50岁以上和住院天数在50 d以上的患者感染率较高。引发医院感染的因素主要有使用免疫抑制剂,进行放和化疗,作导尿、引流、插管等操作发生医院感染的机会较多。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属于医院感染高发群体,机体免疫力低下、高龄、住院天数延长、使用免疫抑制剂、放、化疗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原发癌肿分类与医院感染率无关联。  相似文献   

17.
王悦  史利克  戚小敏 《临床荟萃》2003,18(6):311-313
目的:为了监测医院感染现患率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方法:采用床旁调查与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本次调查843人,查出医院感染48人,49例次,现患率为5.69%,例次现患率为5.81%,感染部位依次为上呼吸道,下呼吸道,皮肤软组织,结论:加强对易感人群的保护,特别是对老年人和患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等严重基础疾病患者的保护,尽量减少或者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原体种类、感染部位等。方法:对11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11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发生医院感染62例,占52.1%,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46.0%),病原学以革兰阴性杆菌最多(55.1%),其次是真菌(23.0%)。粒细胞缺乏组感染率82.8%,非粒细胞缺乏组感染率42.2%。结论:化疗、粒细胞缺乏、大量使用抗生素是医院感染、真菌感染常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浙江省精神病专科医院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现状,为制定并落实院内感染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分层抽取浙江省14家精神病专科医院,从每家医院中以月份为单位抽取2010年3个月的出院患者病案共7 684份。通过查阅病案统计院内感染发生率和不同精神病病种、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及不同等级医院院内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构成比,对记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率3.41%,医院感染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精神病类型及医院等级有关;感染部位前3位是上呼吸道、胃肠道、下呼吸道。结论加强老年患者及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院感防控措施的落实是精神病专科医院院感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