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对侧硬膜下积液的特点、成因及处理方法。方法14例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对侧硬膜下积液患者行保守治疗6例,钻孔引流4例,去骨瓣开颅手术4例,脑室-腹腔分流术4例。结果硬膜下积液消失7例,好转3例,无效4例。结论严格掌握大骨瓣减压手术适应证,术中硬脑膜减张缝合有助于减轻术后脑膨出,减少对侧硬膜下积液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处理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45例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患者行保守治疗13例,经皮穿刺19例,钻孔引流8例,去骨瓣开颅手术2例,脑室-腹腔分流术3例。结果硬膜下积液消失27例,好转18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除部分轻症患者可经保守治疗好转或治愈外,对于大多数患者均需进行外科处理,其中以同侧经皮穿刺,对侧钻孔引流治疗效果较佳,且操作简便,效果可靠;而对于症状持续加重,复查CT积液增多的,可考虑再次行去骨瓣开颅硬膜下积液清除术或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改良大骨瓣减压术对颅脑损伤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0年8月至2013年6月行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86例,实施改良大骨瓣减压术43例(观察组),实施传统大骨瓣减压术43例(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年。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GC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GCS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预后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9.53%、9.3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9.77%、27.91%;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大骨瓣减压术可显著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术对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2012年8月至2014年2月收治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68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34例;对照组晚期(去骨瓣减压术后>6个月)行颅骨修补术,观察组早期(去骨瓣减压术后1~4个月)行颅骨修补术。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术后6个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同时比较两组并发症。结果 术后6个月观察组NI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GO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接受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行颅骨修补术治疗,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生物型人工硬脑膜补片在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0例在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术中使用生物型人工硬脑膜补片修补硬脑膜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0例患者,存活148例,死亡12例。存活者中117例获半年以上随访,结果显示,患者手术伤口均未发生感染、切口漏和脑膨出等,伤口愈合良好;73例患者在术后3~6月行颅骨修补术,术中见皮瓣解剖层次清晰,粘连程度轻,皮瓣易于分离,分离过程中创面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硬脑膜完整。结论 生物型人工硬脑膜组织相容性及致密性好,用其修补硬脑膜能够起到恢复硬脑膜解剖结构、保护脑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硬膜下积液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颅脑损伤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硬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采用单纯骨窗加压包扎,3例行局部穿刺后骨窗加压,2例行置管持续引流术,5例保守治疗(3例有效,另2例保守治疗后行积液腔-腹腔分流术)。结果治疗后28例积液均消失。出院后随访8~24个月,无复发病例。治疗后6个月GOS评分:恢复良好14例,中残7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2例。结论硬膜下积液是颅脑损伤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常见并发症,影响患者功能恢复,早预防、早发现和早治疗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大骨瓣减压术后引起硬膜下积液的产生机制和治疗策略。 方法回顾分析河北燕达医院神经外二科自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5例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患者的治疗过程及疗效。本组患者中,减压同侧硬膜下积液6例,减压对侧硬膜下积液4例,双侧硬膜下积液3例,合并纵裂镰旁积液2例,对各种硬膜下积液的不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 结果13例患者硬膜下积液消失,其中4例治愈出院,9例好转出院;1例患者硬膜下积液明显减少,好转出院,仍需长期观察;1例患者于外院行积液腔腹腔分流,硬膜下积液无明显减少,出现颅内感染,最终放弃治疗。 结论开颅大骨瓣减压术后易导致的硬膜下积液,应结合病情采取不同治疗方法或联合应用来处理,才能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脑积水合并去骨瓣减压对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方法。方法 2004~2010共收治颅脑损伤术后脑积水合并去骨瓣减压对侧硬膜下积液患者14例,先行Ommaya储液囊植入引流硬膜下积液,必要时对头部骨窗给予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和腰椎穿刺引流,待硬膜下积液消失后观察1~2周无复发时再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术后随访0.5~1年,无硬膜下积液复发、无积液演变成血肿等。患者脑积水症状均逐渐稳定,复查头颅CT示脑室缩小或接近正常,中线结构居中。结论 Ommaya囊植入治疗颅脑损伤术后脑积水合并去骨瓣减压对侧硬膜下积液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合并硬膜下积液行脑室一腹腔分流术(V-P分流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2年12月共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合并硬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患者均通过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确诊。其中1例先将硬膜下积液钻孔引流,拔除引流管后硬膜下积液复发,行V-P分流术,其余8例用V-P分流术进行治疗。结果患者出院时进行头颅CT复查,硬膜下积液消退,扩大的脑室缩小或接近正常。随访0.5年~2年:无硬膜下积液复发,无脑积水的临床表现,脑室大小基本正常。本组无死亡病例,按COS评定:良好4例,中残2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合并硬膜下积液患者,只要硬膜下积液和脑室是自由交通的,用V-P分流手术治疗是有效的和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早期颅骨修补治疗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术后顽固性硬膜下积液的效果及机制。 方法选取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因颅脑损伤术后行去骨瓣减压并发硬膜下积液患者20例,给予皮下或颅骨钻孔引流、局部加压、腰大池引流及大脑外侧裂池开放等方法后效果不明显,4~6周后行颅骨修补后观察硬膜下积液变化。 结果2例患者术后出现局部伤口感染,经过积极换药抗生素治疗后甚至痊愈;5例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CT硬膜下积液减少不明显,术后3、6个月后随访发现积液逐渐减少消失;其余患者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神经功能障碍不同程度恢复,随访硬膜下积液未再复发。 结论早期颅骨修补术能有效治疗顽固性性硬膜下积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去大骨瓣减压术中开放侧裂池在预防术后脑积水及顽固性硬膜下积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采用大骨瓣减压同时开放侧裂池救治重型颅脑损伤48例。结果术后发生顽固性硬膜下积液1例,复查头颅CT未发现脑积水。术后随访3~6个月,按照GOS评分评估预后:植物生存5例,重残9例,中残11例,恢复良好19例。结论开放侧裂池可有效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脑积水及硬膜下积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超早期(3~6周)行颅骨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后行颅骨缺损成形术的患者75例,其中超早期(3~6周)行颅骨成形术60例(超早期组),常规(3~6个月)行颅骨成形术15例(常规组)。结果 超早期组和常规组的手术时间[(124.6±57.5)min vs(142.2±45.3)min]、皮瓣游离时间[(38.7±10.4)min vs (56.3±17.4)min]、术中出血量[(183.6±89.4)ml vs (293.0±75.7)ml]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超早期组Barthel指数、MMSE评分、GOS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术后超早期行颅骨成形术优于常规手术,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大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1994~2009年间去骨瓣减压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病例115例,分大骨瓣减压组(A组)和常规骨瓣减压组(B组),比较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以脑膨出、迟发性颅内血肿、脑积水及硬膜下积液多见.A组术后出现2种及2种以上并发症者25例(41.7%,25/60),B组11例(20.0%,11/55),其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 大骨瓣减压术后有较多并发症,有些并发症需进一步研究以明确发病机制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不建议将大骨瓣减压术作为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一线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149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47例(积液组),未发生硬膜下积液102例(非积液组)。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顾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GCS评分、手术时机、血肿位置、血肿量、基底池受压、中线结构位移≥10 mm、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积水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GCS评分≤5分、血肿量〉40 ml、中线结构位移≥10 mm、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积水、基底池受压是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外积液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损伤严重、血肿量大、CT表现为基底池受压和中线结构位移≥10 mm、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积水的颅脑损伤患者在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的风险较高,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出纵裂分离型硬膜下积液的概念,进一步研究本病的发生机制、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 回顾性对比544例颅脑损伤患者经过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组)或非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对照组),单侧开颅或双侧开颅治疗后纵裂分离型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分析其发生机制和可能的相关因素.结果 治疗组中CT示38例发生纵裂分离型硬膜下积液,其中行单侧大骨瓣减压14例,双侧大骨瓣减压24例;对照组中CT示8例发生纵裂分离型硬膜下积液,其中行单侧弃骨瓣减压手术2例,双侧弃骨瓣减压手术6例.治疗组与对照组纵裂分离型硬膜下积液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58,P=0.002),但两组中单侧开颅或双侧开颅的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0.053,P=0.818).结论 纵裂分离型硬膜下积液属于硬膜下积液的一种类型,与大骨瓣开颅术后脑组织移位有着重要的关系,是大骨瓣开颅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利用影像学手段能方便的对其作出诊断,及早发现、及早治疗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尽量减少骨窗的大小和术后脑组织移位是最好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伴小脑幕静脉出血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伴小脑幕静脉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急诊开颅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结果 2例患者预后良好,术后3月并发脑积水,其中1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另外3例患者死亡。结论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伴小脑幕静脉出血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存活的患者远期容易并发脑积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中应用阶梯式减压技术的疗效。方法 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56例,依据术中有无采用阶梯式减压技术,随机分成两组:阶梯式减压组(n=187),传统减压组(n=169),观察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时GOS评分并行统计分析。结果 阶梯式减压组急性脑膨出以及迟发性血肿的发生率低于传统减压组(P<0.05);阶梯式减压组术后6个月时预后好于传统减压组(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采用阶梯式减压技术能够降低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并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术与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对侧硬膜下积液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术对侧硬膜下积液病例资料,随机分为早期修补组(n=27)和钻孔引流组(n=24)。早期修补组在首次术后2个月内行颅骨修补治疗,钻孔引流组行硬膜下积液持续引流,待积液消失或明显减少,去骨瓣减压3~6个月后行颅骨修补。结果早期修补组对侧硬膜下积液疗效与术后6个月GOS评分均优于钻孔引流组(P 0.05),而复发与并发症低于钻孔引流组(P 0.05)。结论早期颅骨修补术可尽早恢复正常颅内压,有效促进积液吸收,明显降低去骨瓣减压术后对侧硬膜下积液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冠切双额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型双侧额颞叶脑挫裂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8年9月至2014年4月应用冠切双额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型双侧额颞叶脑挫裂伤患者46例。结果 出院后随访6个月,按GOS评分判定疗效,恢复良好25例,中残10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3例。结论 双额冠状切口大骨瓣减压术能有效解除或减轻双额颞叶脑挫裂伤患者颅内压增高,有助于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结合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9月至2013年12月收治23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术后监测颅内压,并根据颅内压的动态变化予以相应的干预治疗。结果 23例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治疗结果按GOS评分,其中恢复良好4例(17.4%),中残7例(30.4%),重残6例(26.1%),植物生存2例(8.7%),死亡4例(17.4%)。结论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有效方法,持续颅内压监测对术后干预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