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接种乙肝疫苗后乙肝标志物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体检和门诊及住院患者检查乙肝两对半,5项全部阴性162例,男84例,女78例,年龄4~55岁,平均27.3岁。方法分别按使用说明书注射3针国产抗乙肝疫苗(0、1、6个月)。并于第3针抗乙肝疫苗注射后的3~6个月复检。结果ELISA法17例HBsAb阴性(10.49%),即不产生保护性抗体,其余4项阴性;145例HBsAb阳性(89.51%),其中28例HBsAb、HBcAb均阳性(17.28%),其余3项阴性;11例只有HBcAb阳性,其余4项阴性(6.79oA)。结论注射抗乙肝疫苗后,24.07%HBcAb阳性是否为乙肝疫苗制备时纯度不够,或是部分人对乙肝疫苗免疫应答差异所致及运输保存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腺肽α1和重组乙肝疫苗联合应用对HBeAg阴性/HBeAb阳性的非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sAg/HBsAb的血清学转换作用。方法106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52例,予市售重组乙肝疫苗(rHBsAg)30μg,皮下注射,每2周1次,连续6个月,同时予以胸腺肽α1 1.6mg,皮下注射,每周2次,连续6个月;对照组(B组)54例,不予任何处理。两组共观察12个月,前3个月每月检查肝功能、HBV—M、HBV—DNA,于第6个月、第12个月重复检查1次。结果于观察期第12个月可以观察到观察组(A组)HBsAg阴转12例,HBsAg阴转率23.08%,而对照组(B组)HBsAg阴转1例,HBsAg阴转率1.85%,差异非常显著(P=0.001);A组HBsAb阳转6例,HBsAb阳转率11.54%,而B组HBsAb阳转0例,差异亦非常显著(P=0.01);于观察期第12个月还可观察到B组有6例HBV-DNA阳转,而A组治疗前后HBV—DNA均为阴性,两组相比P=0.013,差异显著。结论胸腺肽α1和重组乙肝疫苗能刺激人体的免疫反应,加强机体对乙肝病毒的清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检测乙肝病毒前S1蛋白(PreS1)在乙肝病毒感染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160份血清同时用ELISA法测定血清HBV标志5项HBsAg、HBeAg、HBsAb、HBeAb、HBcAb(以下简称乙肝二对半)及乙肝病毒前S1蛋白。结果5160例标本中检出HBsAg(+)943例,占18.3%:乙肝病毒PreS1抗原阳性507例,占98%:HBsAg(+)943例中PreS1阳性501例,阳性率53.1%:血清乙肝二对半全阴性3420例中PreS1抗原阳性0例。结论乙肝病毒PreS1抗原可与HBsAg、HBeAg、HBV-DNA同时作为HBV在机体内存在的标志,可以反映HBV病毒的感染与复制情况,是乙肝二对半与HBV-DNA检测的有效补充,可作为乙型肝炎旱期诊断、疗效评估、预后判断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VM)特殊模式的类型及其特点。方法:应用ELISA法对3318例乙型肝炎血清标本进行乙肝5项血清标志物检测,并对其中60例血清标本进行HBV-DNA(PCR法)检测。结果:从3318例乙型肝炎血清中共检出特殊模式158例.阳性率为4.8%。特殊模式可分HBsAg阳性和HBsAg阴性两大类型.HBsAg阳性类型98例,占HBVM特殊模式62%.共7个模式;HBsAg阴性类型60例.占HBVM特殊模式38%.共3个特殊模式。60例HBsAg阴性特殊模式中,HBV-DNA均为阳性。结论: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VM)特殊模式可分HBsAg阳性和HBsAg阴性两大类型,共10个特殊模式。HBsAg阳性的特殊模式主要表现为HBsAg与HBsAb同时阳性或HBeAg与HBeAb同时为阳性;HBsAg阴性的特殊模式主要表现为HBsAg阴性与HBeAg阳性。了解HBVM特殊模式的类型及其特点对乙肝的诊断、治疗及流行病学调查,乙肝疫苗的研究及效果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统计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检查情况,为降低HBV感染率提供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对2013年6月1日至2014年5月7日到木里藏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检验科进行HBV血清学检测的4255例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受检的4255例样本中,测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443例,检出率为10.41%;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阳性887例,HBsAb阳性率20.85%;HBV标志物五项全阴者为2839例,占总人数的66.72%。结论该地区存在感染的概率较高,建议有关部门加大民族地区的预保资金投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没有保护性抗体的人群实施乙肝疫苗接种或补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验证不同厂家乙肝试剂的检测灵敏度,为检验科提供高质量的诊断试剂。方法3种不同厂家的乙肝试剂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弱阳性、阳性各50例标本的结果进行验证。结果01、02试剂的灵敏度较低,03号试剂的灵敏度较高,重复性较好。阴性的病人标本01、02、03号试剂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弱阳性标本01号有4例阳性检出,占7.4%;02号试剂有3例阳性检出,占5.6%;03号试剂全为阳性检出,占100%。结论高质量的品牌试剂对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检验结果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前S1抗原(Pre-S1Ag)检测阴性的HBV感染孕妇血清学特征和前S1基因测序结果,为正确解释HBV感染孕妇中Pre-S1Ag检测无反应性和预防HBV垂直传播提供依据。方法 以2021年7月—2022年12月山东省妇幼保健院健康检查的孕妇为研究对象,检测乙肝五项和Pre-S1Ag,选取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而Pre-S1Ag阴性的标本为实验组共14例,随机选取HBsAg和Pre-S1Ag均阳性的标本为对照组20例,进行HBVDNA定量检测,并扩增PreS/S基因和测序。结果 HBV感染孕妇中Pre-S1Ag阴性仅在HBsAg、抗-HBe、抗-HBc三者均阳性的乙肝五项血清学模式中发现,占比4.17%,其他HBV感染血清学检测模式中未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HBeAg、抗-HBe阳性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01);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HBsAg检测结果分别为(29±91)IU/mL和(2070.6±714.8)IU/mL,HBV DNA定量结果分别为:(1.63±0.05)lgIU/mL和(5.79±1.53) lgI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自然条件下乙肝病毒(HBV)阳性的丈夫对其配偶及子女的传播并分析。方法抽取HBV阳性的已婚男性,经调查其配偶及子女均未注射过乙肝疫苗的107个家庭,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其配偶及子女共423人进行乙肝标志物检测分析。结果在丈夫HBV阳性的107个家庭中的配偶及子女虽经长期的密切生活接触,其配偶及子女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仅为10.28%和15.31%,但乙肝表面抗体(HBsAb)的阳性率却高达74.77%和71.29%。结论在乙肝病毒阳性丈夫的家庭内,密切生活接触不是HBV传播的主要途径,但却是可以获得乙肝免疫能力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供、受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受者HBV血清学标志变化及对临床结果 的影响.方法 对2002年9月至2008年11月79例alloHSCT治疗前供、受者HB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移植前供、受者HBV感染对受者预后无明显影响.②HBsAg阳性组患者20例,13例(65.0%)出现HBV激活,时间为移植后1(0.5~10)个月,9例(45.0%)并发乙肝相关肝炎.③HBsAg阴性组患者35例,4例(11.4%)移植后HBsAg转为阳性,即出现乙肝血清学转换.其中1例伴随严重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④HBsAg阳性组患者移植后出现HBV激活及移植后100 d内肝功能损害的比例均明显高于HBsAg阴性组患者(P<0.05).⑤2例(10.0%)HBsAg阳性患者在移植后清除体内HBV,其供者乙肝血清学标志均为HBsAb阳性.结论 供、受者HBV感染不是allo-HSCT的禁忌证;HBsAg阳性是移植后发生HBV激活的高危因素,对于这类患者应进行规范性拉米夫定预防性治疗;HBcAb/HBeAb阳性患者移植后可能出现乙肝血清学转换,在免疫抑制剂减量过程中应密切监测其乙肝血清学标志变化;alloHSCT可以通过过继免疫治疗清除患者体内HBV.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注射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作用。方法以HBsAg阳性孕妇及其婴儿为研究对象,A组105例于孕20周、24周、28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 IU。B组106例孕妇于28周、32周、36周同法注射。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半小时内进行乙肝疫苗10μg、乙肝免疫球蛋白200 IU肌肉注射。结果 A组和B组新生儿出生时脐带静脉血、12月、24月外周静脉血HBsAg阳性率、HBsAb阳性率比较经χ2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HBsAg阳性孕妇孕20周、24周、28周及新生儿联合使用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有效减低HBV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HBV感染者HBsAg阳性的血清学标志物少见模式与HBV—DNA、肝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TRFIA)定量测定HBV标志物;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HBV—DNA含量;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结果HBsAg阳性的少见模式表现为6种模式,以HBsAg(+)HBsAb(+)HBeAb(+)HBcAb(+)模式检出率最高,占58.59%(75/128);在各少见模式中均不同程度地检出HBV—DNA,阳性率介于28%-100%之;HBsAg与HBsAb同时阳性者有119例,检出率达92.97%(119/128);HBeAg阳性组肝功能异常率和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P〈0.05)。结论在HBsAg阳性的乙肝血清学标志物(HBV—M)检测结果的阳性组合中,除常见的“大三阳”和“小三阳”外,还存在多种其它模式,其中一些已成为常见模式。各种模式均存在病毒的复制。探讨HBV—M各种阳性组合模式及其HBV—DNA、肝功能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关系,对了解HBV病毒的免疫学变异,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日常工作中HBsAg漏检情况,为提高临床检验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在日常工作中从临床检测备份管随机收集400份经国产A品牌全套试剂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指标(HBVM),其中HBsAg呈阴性结果的血清标本,按HBsAb检测结果分成HBsAb阴性和阳性两类各200例,双份分装-20℃冻存;增加B,C另外两种国产ELISA HBsAg试剂及美国超敏MONOLISA HBsAg ULTRA试剂,共四种试剂同时复检HBsAg,阳性标本行双份HBV DNA定量分析、结果取均值.结果 A,B,C三种国产试剂复检HBsAg结果一致阴性,美国超敏MONOLISA HBsAg ULTRA试剂从HBsAb阴性标本中检出5例HBsAg阳性,从HBsAb阳性标本中未检出HBsAg阳性结果.HBV DNA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均小于500 copies/ml,其中400~500 copies/ml 1例, 100~200 copies/ml 2例,10~100 copies/ml 2例,未发现低于检测下限结果.结论 国产常规ELISA HBsAg试剂灵敏度普遍偏低、容易漏检;漏检标本多来自HBsAb阴性个体;漏检个体可能和隐匿性HBV感染相关,临床应重视长时间HBsAb阴性个体的HBVM定期复查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不同剂量的乙肝疫苗接种后乙肝表面抗体(抗-HBs)的阳性率水平。方法 对要求接种人员以0.5μg/次的剂量分别在0、1、6月三次注射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后检测乙肝“两对半”,对未产生抗-HBs的人员以1.0μg/次的剂量重新接种后再查“两对半”,试剂采用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结果 以0.5μg/次全程接种后抗-HBs阳性率为59.68%,未产生抗体人员重新接种后,抗-HBs阳性率上升至91.94%。结论 乙肝疫苗的接种剂量与乙肝表面抗体的产生率有直接关系,接种后无或弱应答与遗传、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常晶晶  关健  马睿 《疾病监测》2024,(3):343-348
目的 评价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乙型肝炎(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效果,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对2021年宁夏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产妇所生儿童在出生后12 h内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并按照0-1-6月龄免疫程序完成全程乙肝疫苗(HepB)接种,全程HepB接种完成后1~2个月,采集儿童静脉血进行5项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开展免疫后血清学检测(PVST),并完成问卷调查。结果 105 9例乙肝暴露儿童,首剂HepB及时接种率、HepB全程接种率、HBIG接种率、HBIG及时接种率分别为99.62%、100.00%、100.00%、99.72%;儿童HBsAg阳性率、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率分别为1.32%、92.07%。孕产妇乙肝e抗原(HBeAg)阳性是儿童发生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4.82,95%置信区间(CI):1.50~15.47];儿童月龄、孕产妇检测时期是影响儿童HBsAb阳性的主要因素,7~12月龄儿童HBsAb阳性率是12~18月龄儿童的3.83倍(OR=3.83,95%CI:2.36~6.21),孕早期和孕中期检测孕产妇...  相似文献   

15.
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乙肝两对半常见模式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分析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与乙肝两对半常见模式的关系,以探讨Pre-S1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58例HBV标志物为阳性(乙肝两对半常见模式)的乙肝病毒感染者,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中的Pre-S1,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在158例HBV标志物为阳性(乙肝两对半常见模式)的乙肝病毒感染者中,139例HBsAg阳性Pre-S1阳性为73例,阳性率为52.5%,19例HBsAg阴性Pre-S1均为阴性;再将139例HBsAg阳性标本按照HBeAg阴阳性分为两组,HBeAg阳性组Pre-S1检出率为72.1%(44/61),HBeAg阴性组Pre-S1检出率为37.2%(29/78),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61例HBeAg阳性标本中,Pre-S1阳性44例,73例Pre-S1阳性标本中,HBeAg阳性44例。[结论] Pre-S1与HBsAg、HBeAg具有相关性,是乙肝病毒感染、复制、传染的敏感标志,可弥补乙肝两对半的不足,有助于临床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6.
2006年郑州大中专学生乙肝五项检测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调查郑州大中专学生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乙肝五项)感染及模式特征。方法:采用ELISA法对2006年郑州地区3477例大中专生乙肝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477例受检者中HBsAg阳性134例,阳性率为3.85%。抗-HBs阳性学生1773例,阳性率为50.99%。乙肝感染模式以“大三阳”和“小三阳”为主要感染模式(占91.05%)。结论:郑州学生HBsAg阳性率下降的原因与乙肝疫苗的广泛接种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乙型肝炎患者HBV—DNA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其临床诊疗意义。方法对850例临床标本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定量测定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标本中的HBV—DNA,并依据乙肝两对半结果进行归类分组。结果302份HBsAg(+)、HBeAg(+)、HBcAb(+)标本中有261份HBV—DNA为阳性,阳性率为86.4%,其PCR定量拷贝数为(2.21±0.76)×10^7/ml;321份HBsAg(+)、HBeAb(+)、HBcAb(+)标本有96份HBV—DNA阳性,阳性率达到29.91%,PCR定量拷贝数为(1.69±0.98)×10^6/ml;32份HBsAg(+)、HBcAb(+)标本中有9份HBV—DNA为阳性,阳性率为28.13%,28份HBeAb(+)、HBcAb(+)标本有4份PCRHBV—DNA阳性,阳性率14.29%;11份HBcAb(+)标本有6份PCRHBV—DNA阳性,阳性率为42.9%;74份HBsAb(+)、HBeAb(+)、HBcAb(+)标本有5份HBV—DNA阳性,阳性率6.75%;13份HBsAb(+)、HBeAb(+)阳性标本有2份PCRHBV—DNA阳性,阳性率为14.3%;12份HBsAb(+)、HBcAb(+)标本有1份HBV—DNA阳性,阳性率7.69%;4份HBsAb(+)的标本HBV—DNA均为阴性,PCR定量拷贝数为〈1.00E×103;24份HBsAg(+)、HBsAb(+)、HBeAg(+)、HBcAb(+)标本中有21份HBV—DNA为阳性,阳性率为87.50%;1份HBsAg(+)标本HBV—DNA均为阳性,阳性率为100%;10份HBsAg(+)、HBsAb(+)、HBeAb(+)、HBcAb(+)标本有3份HBV—DNA均为阳性,阳性率30.00%,其余38例全阴性结果和各少见模式基本见有HBV—DNA的检出。结论PCR定量测定HBV—DNA可以真实反映体内乙肝病毒感染和复制及病毒载量情况,更有利于临床治疗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苏州地区HBsAg阴性合格献血者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血清学标志物的状况及其与病毒载量水平的相关性,为采供血机构制定血液安全保障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两种ELISA试剂对献血者血液进行HBsAg筛查,阴性标本应用核酸检测技术进行HBV DNA检测,收集HBsAg阴性HBV DNA阳性献血者标本进行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及HBV DNA实时荧光PCR定量分析。结果两种ELISA检测均为HBsAg阴性的标本有29 890份,其中31份为HBV DNA阳性。31份HBsAg阴性的HBV DNA阳性标本经化学发光检测,发现其中3份为HBsAg假阴性标本,另28份为HBsAg阴性HBV DNA阳性。28份标本中有2份(7.1%)为疑似"窗口期"感染,26份(92.9%)为疑似"隐匿性"感染,经核酸检测后HBV残余风险可降低9.37/万。26份隐匿性感染标本中乙肝血清学以HBsAb、HBcAb共阳性及单独HBcAb阳性两种模式为主;HBsAb阴性组的HBV DNA载量水平显著高于HBsAb阳性组(P0.05)。结论 ELISA法检测HBsAg阴性的献血者经输血传播HBV的残余风险依然存在,感染状况多以隐匿性感染为主。核酸检测的应用能提高血液的安全性。HBsAg阴性合格献血者隐匿性HBV感染呈现特定的血清学模式,其中HBsAb阴性人群可能存在较高的输血传播HBV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6年12月我县204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甲组(102例,新生儿出生后24h内、1个月、6个月分别接种乙肝疫苗联合免疫球蛋白)、乙组(102例,新生儿出生后24 h内、1个月、6个月分别接种乙肝疫苗)。均随访1年,研究对比甲、乙两组婴幼儿的HBsAg阳性率和HBsAb阳性率。结果:随访12个月后发现,甲组婴幼儿的HBsAg阳性率(6.86%)相比乙组(18.63%)明显更低,P0.05,且甲组HBsAb阳性率(73.53%)相比乙组(50.98%)明显更高,P0.05。结论:对新生儿肌内注射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具有较好的效果,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HBsAg阳性率,提高HBsAb阳性率,对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乙肝标志物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TRFIA)对1139名公务员进行两对半定量检测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相同的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定性检测;日常门诊和住院病人3745人用ELISA进行两对半定性检测。结果公务员TRFIA定量检测HBsAg阳性(〉0.5ng/ml)率6.4%;ELISA定性检测相同标本HBsAg阳性率6.2%;公务员TRFIA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阳性(〉10mIU/m1)率62.3%;日常门诊和住院病人ELISA定性检测HBsAg、HBsAb阳性率分别为11.8%、44.1%。结论乙肝标志物定量检测的灵敏度、准确性更高,临床意义更广泛,尤其是HBsAg和HBsA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