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又称姜黄素-3)对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方法:(1)采用Giemsa染色法观察浓度分别为4μg/ml、8μg/ml和12μg/ml的双脱甲氧基姜黄素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的效果;(2)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浓度分别为4μg/ml、8μg/ml的双脱甲氧基黄素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的效果;(3)采用丫啶橙荧光染色观察内皮细胞在8μg/ml双脱甲氧基姜黄素诱发凋亡后发生的形态结构改变。结果:(1)Giemsa染色实验表明,双脱甲氧基姜黄素作用24h后,4μg/ml组细胞凋亡率为15.8%,与阴性对照组(13.2%)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8μg/ml组和12μg/ml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0.6%和38%,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和P<0.001),凋亡细胞多表现为胞体缩小、变圆,核浓缩,呈紫黑色;(2)透射电镜分析表明,4μg/ml组的内皮细胞形态结构与阴性对照组基本相同,无明显异常改变,8μg/ml组有大量凋亡小体形成,并观察到较多的典型凋亡细胞;(3)丫啶橙荧光染色可较细致地显示细胞凋亡时的多种结构、形态改变,能够发现较早期的凋亡细胞,因而其敏感度可能更高。结论:(1)双脱甲氧基姜黄素诱导内皮细胞凋亡作用的有效剂量为8μg/ml;(2)丫啶橙荧光染色是研究细胞凋亡的一种较好的形态学实验方法,同时也适于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脱甲氧基姜黄素对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角度,探讨脱甲氧基姜黄素抗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方法:用MTT法检测脱甲氧基姜黄素对牛主动脉内皮细胞及人胃腺癌细胞系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用琼脂糖刮除法检测脱甲氧基姜黄素对牛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脱甲氧基姜黄素能明显抑制牛内皮细胞增殖,对非内皮细胞与肿瘤细胞也有抑制作用,但与前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脱甲氧基姜黄素能显著抑制牛内皮细胞迁移,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其抑制作用呈明显量效关系。结论:脱甲氧基姜黄素是一种特异性血管生成抑制剂。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可能是脱甲氧基姜黄素抑制血管生成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用TLC法和HPLC法对三蛇胆川贝乐中麻黄碱进行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含量测定采用μBondapakC18柱,以乙腈--水-磷酸-十二烷基硫酸钠(38:62:0.1:0.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07nm,回收率为96.9%),RSD为1.38%。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药物莪术Curcumazedoaria(姜科)在临床上被用于治疗子宫颈癌。本文报道莪术的乙醇提取物显示抑制OV-CAR-3细胞(一种人类的卵巢癌细胞株)的活性,经进一步生物测定跟踪分离,得到生物活性化合物脱甲氧基姜黄素(demethoxycurcumin,Ⅱ),并从无生物活性部分分得3个新化合物;3,7-二甲基-1,2-二氢化茚-羧酸(3,7-dimethylindan-5-carboxyliciacid,Ⅳ),curcolonol(V)和愈创木二醇(guaidiol,Ⅵ)。Ⅱ的结构经与…  相似文献   

5.
尤燕舞 《右江医学》2013,(3):434-436
<正>姜黄素(curcumin)是一种在传统医学中广泛应用的天然多酚,是从姜黄根茎中提取的姜黄磺胺类疏水多酚。姜黄根包含三种最主要的姜黄素类: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及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姜黄中最具有活性成分的姜黄素占77%,而另外二种成分分别占17%和3%。近年来,大量实验研究证明其还具有抗炎、免疫调节、抗氧化、抗肿瘤等药理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中药姜黄的主要活性单体成分双脱甲氧基姜黄素体内外抗肺癌生长活性的作用.方法(1)应用形态学观察、MTT、流式细胞仪技术等研究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对传代培养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的生长形态、细胞周期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2)建立裸鼠人肺腺癌细胞A549移植瘤模型,腹腔注射双脱甲氧基姜黄素,研究其对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同时观察双脱甲氧基姜黄素与传统化疗药顺铂联用对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有无增效作用.结果(1)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对体外培养的A549细胞有增殖抑制效应,显微镜下可见明显的形态改变,其IC50为12.108μg/ml,流式细胞仪显示细胞周期主要阻滞在S期,浓度增至15μg/ml时,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现象;(2)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具有较好的抗人肺腺癌细胞A549裸鼠移植瘤生长作用,移植瘤重量及体积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 01);(3)双脱甲氧基姜黄素与顺铂联合应用能显著抑制A549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裸鼠移植瘤体积及瘤重均显著低于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和顺铂单药治疗组(P<0 01).结论(1)双脱甲氧基姜黄素有明确的抑制体外培养人肺腺癌细胞A549恶性表型的作用;(2)双脱甲氧基姜黄素能明显抑制人肺腺癌细胞A549裸鼠移植瘤的生长;(3)双脱甲氧基姜黄素与顺铂联用对抑制A549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具有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7.
咳舒平颗粒剂质量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定咳舒平颗粒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五味子、白术和补骨脂进行定性鉴别,采用反相HPLC法测定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含量。结果:含量测定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4%(RSD=1.9%)和101.5%(RSD=1.9%)。结论:本法能有效控制咳舒平颗粒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平脂胶囊的质量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定平脂胶囊质量控制标准. 方法: 用TLC法鉴别成品中何首乌、川芎、蒲黄、赤芍及党参,用HPLC法测定何首乌及成品中大黄素含量. 结果: 五批样品TLC鉴别均为阳性,何首乌药材及平脂胶囊大黄素含量均值分别为0.12% , 0.595 m g·g- 1. 结论: 经5批样品检验,该质量标准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TLC和HPLC对解热抗炎Ⅰ号口服液中有效成分大黄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用TLC法对成分大黄素和薄荷进行定性分析,以HPLC法在ODS-C18柱上以甲醇-0.1%高氯酸(20:80)为流动相测定其含量。结果:大黄素回收率为96.89%(RSD=0.96%),检测范围为0.05~0.8μg/mL,r=0.999 5,可以作为该制剂的质控方法。结论:所用定性、定量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RP-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姜黄素的含量。方法血浆样品经处理后,按以下色谱条件测定姜黄素的含量:DiamonsilC18柱(4.6mm×250mm,5μm),柱温:室温;流动相:乙腈-2%醋酸溶液(58:42);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426nm.结果在本色谱条件下血浆中的杂质峰较少,姜黄素和内标物及其他内源性干扰成分可成功分离。采用乙酸乙酯液液萃取法处理血浆样品,萃取回收率最高。在0.1~0.5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y=0.0026x-0.0756,r=0.9984;日内、日间精密度RSD符合生物样品的分析要求;加样回收率和萃取回收率均在90%以上。结论所建立的测定大鼠血浆中姜黄素含量的方法简单可行、准确可靠,适用于姜黄素的血药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芍药甙的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证实木心同丹皮一样含有芍药甙活性成分,显色反应相同,TLC图谱相似。HPLC法测试芍药甙含量,丹皮中含芍药甙为1.5741%,木心中为1.2902%,经统计学处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t=2.002,t(4)0.05=2.776,P>0.05。  相似文献   

12.
姜黄素(curcumin)及姜黄素类化合物是从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longaL.的地下根茎中分离得到的一类天然线性二芳基庚酮类化合物,常用作色素和多种食物的调味添加剂,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炎、抗氧化、抗肿瘤,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姜黄的醇提物和总姜黄素均主要含有3种活性成分:姜黄素(Cur)、脱甲氧基姜黄素(Cur)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Cur)。这3种酚类色素的结构相近,药理作用相似,但是结构上的微小差别(主要是苯环上的烷氧基)使3种姜黄素类化合物在抗癌、抗氧化等作用方面有较大差异[1]。3种姜黄色素单体对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3.
二妙散生物碱类成分的定量分析陈婷,徐强,严永清.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995,1(2):20在前报对二妙散水提物中的免疫抑制活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应用TLCS及HPLC法对其中的生物碱进行了定量测定,井与黄柏水提物中的各生物碱含量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川芎茶调散及其4种改型制剂的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川芎茶调散改型制剂的质量,分析影响质量的工艺因素。方法:按中国药典检测方法对各制剂所含挥发油及浸出物进行定量分析,并用TLC法对各制剂进行川芎、白芷的主成分鉴别。结果:挥发油含量最高为0.4%(散剂、片剂),最低为0.085%(袋泡剂);醇溶性浸出物最高为15.76%(散剂),最低为10.23%(冲剂);水溶性浸出物最高为24.89%(散剂),最低为18.43%(袋泡剂);袋泡剂中川芎、白芷的TLC鉴别为阴性。结论:与散剂相比,4种改型制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其中冲剂、袋泡剂各项指标最低,提示单纯以水提取的剂改工艺欠合理  相似文献   

15.
对94例苯作业人员的免疫功能调查表明:WBC异常检出率为25%,是对照组的3.57倍(P<0.05):TLC为57.83%,低于对照组67.76%(P<0.01);WBC正常者中TLC仍低于对照(P<0.01)。TLC与WBC呈正相关(r=0.4635,P<0.01)。免疫球蛋白IgA降低,IgM升高(P<0.01)。提示苯可以引起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应注意对接触者进行免疫机能监视。TLC的降低先于WBC,可以认为是苯中毒早期的一个较为敏感的客观指标,用于苯中毒的早期诊断及疗效判定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弓形虫(TOX)、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疮疹病毒(HSV)及风疹病毒(RV)(总称TORCH)在新生儿中的感染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及捕获-ELISA法,对126例新生儿进行了检测。产科组93例,儿科组33例。结果:儿科组TORCH感染阳性总检出率为72.7%(24例),其中TOX15例(45.5%)、RV4例(12.1%)、CMV3例(9.1%)、HSV2例(6.1%);产科组总阳性率52.7%(49例):TOX33例(35.5%)、RV3例(3.2%)、CMV3例(3.2%)、HSV10例(10,8%)。两组总检出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X2=4.014,P<0.05),但各单项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两组中有11例(8.7%)同时查出两种病原体,因此,两组总的TORCH感染阳性率为49.2%(62例)。TORCH感染新生儿中临床出现各种疾病者:TOX31.3%、RV57.1%、CMV50.0%、HSV16.7%。TORCH感染阳性组与阴性组在母亲年龄、职业、胎次及胎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提示:TORCH感染在新生儿中阳性率较高,尤其在患有各种疾病的新生儿中较突出,应引起高度重  相似文献   

17.
总姜黄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大鼠灌胃总姜黄素溶液后血浆中姜黄素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进行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方法】大鼠灌胃总姜黄素溶液后,不同时间眼底静脉丛取血,制备血浆,血浆样品经液-液萃取以后,以大黄素为内标,进行HPLC检测。色谱条件Hypersil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2.0%醋酸水溶液(46:54),检测波长为UV420nm。【结果】姜黄素的线性范围为2-300mg/L,最低定量限为2mg/L,日内、日间峰面积(RSD)分别≤5.08%和≤7.93%。【结论】此法灵敏、快速、准确,可用于大鼠血浆中姜黄素浓度的测定和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用TLC法定性和用HPLC法测定了木和棘茎木中以游离形式存在的齐墩果酸含量,其中含量较高的是木叶(1.519%),为扩大齐墩果酸的药源提供依据。本方法相对标准偏差为2.75%,回收率91.4%~99.5%。  相似文献   

19.
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longaL.的芳香成分姜黄素(curcumin)是一种天然的橙黄染料和良好的脂质过氧化抑制剂。作者应用次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HX/XO)诱导人角化细胞和四唑硝基蓝(NBT)还原产生局部超氧化物检查委黄类化合物对角化细胞的保护作用。试验所用姜黄类化合物是姜黄根茎的天然成分姜黄素、脱甲氧姜黄素和双脱甲氧姜黄素的混合物(各成分比为55:31:14)。试验以姜黄素纯品比较活性,以Slilybin试剂(已知的保护皮肤免受自由基损害的试剂)作为阳性对照。试验结果显示,受HX/XO损害可导致49%的角化细胞死亡。当加入低…  相似文献   

20.
反相HPLC法测定兰索拉唑原料及片剂的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反相HPLC法测定兰索拉唑及片剂的含量,以C18为色谱柱(4.6mm×250mm),流动相为甲醇-水-三乙胺-磷酸(700:300:5:1.5),用磷酸(1-10)调PH=7.3±0.1,检测波长284nm,线性范围在0.5-4.0μg,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8%,RSD=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