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MRI在舌鳞状细胞癌(TSCC)术前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对154例TSCC患者行MR检查,观察TSCC的MRI表现,并行T分期、N分期和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评价MRI与术后病理分期的一致性。结果 MRI术前诊断T1期TSCC 37例,T2期54例,T3期7例,T4期56例;N0期104例,N1期31例,N2期19例;AJCC分期中I期34例,Ⅱ期37例,Ⅲ期21例,Ⅳ期62例。术前MRI与术后病理T分期、N分期及AJCC分期一致性的Kappa值分别为0.814、0.786和0.790(P均<0.01)。术前MRI对TSCC T分期、N分期及AJCC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7.01%(134/154)、88.96%(137/154)和85.06%(131/154)。结论 MRI在TSCC术前分期与术后病理T分期、N分期及AJCC分期的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双能量CT诊断喉癌侵犯甲状软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双能量CT诊断喉癌侵犯甲状软骨的价值。方法 收集106例术前接受喉部双能量CT增强扫描的喉癌患者,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对比双能量CT混合能量图像及碘基图联合混合能量图像定性评估喉癌侵犯甲状软骨的价值;比较受侵甲状软骨与对侧正常非骨化甲状软骨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及能谱曲线斜率,分析双能量CT客观定量参数的鉴别效能。结果 106例中,40例甲状软骨受侵,双能CT混合能量图像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75.00%(30/40)、83.33%(55/66)及80.19%(85/106),碘基图联合混合能量图像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7.50%(35/40)、95.45%(63/66)及92.45%(98/106)。受侵甲状软骨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及能谱曲线斜率分别为0.16±0.05及1.92±0.39,均高于对侧正常非骨化甲状软骨(-0.01±0.02及0.19±0.06;P均<0.05)。利用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及能谱曲线斜率鉴别受侵甲状软骨及正常非骨化甲状软骨的临界值分别为0.05及0.71,AUC均为0.98,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50%、92.50%和92.50%、97.50%。结论 以双能CT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0.05及能谱曲线斜率=0.71为诊断阈值,鉴别喉癌侵犯甲状软骨和正常非骨化甲状软骨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分析 CT Robson分期与TNM分期诊断肾细胞癌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9例肾细胞癌(RCC)的CT图像,依据Robson分期法和TNM分期法进行术前CT分期;将两种分期结果与病理分期结果进行比较,计算两种CT分期法诊断的正确率。结果 CT Robson分期、TNM分期中的T分期和M分期与病理分期的一致性好(Kappa值=0.75、0.74、0.54)。Robson分期的准确率为81.40%(105/129),TNM总体分期的准确率为69.77%(90/129),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P=0.03)。结论 CT是肾细胞癌术前分期的有效方法。Robson分期的准确性高于TNM分期。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下咽癌及喉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各种后处理技术在下咽癌和喉癌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45例手术病理证实的下咽癌及喉癌病例,术前行16层螺旋CT检查,并行矢、冠状位多平面重建(MPR)、仿真内镜(CTVE)、表面遮盖显示(SSD)及透明重建(Raysum)等后处理技术,综合对喉癌术前分期进行评估,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16层螺旋CT术前对下咽癌及喉癌TNM分期与临床最终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其中T1期符合率为81.2%,T2期为88.9%,T3期为84.6%,T4期为75.0%。总体分期符合率为84.4%。结论下咽癌及喉癌术前MSCT各种后处理技术的综合应用,可明确肿瘤的范围、周围组织受侵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在下咽癌及喉癌术前评估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分辨MRI (HR-MRI)对直肠癌术前TN分期及手术方式选择的价值。方法 对104例直肠癌患者行直肠高分辨MRI检查,进行T分期和N分期,拟定手术方式,并与病理和最终手术方式对照。结果 104例直肠癌患者中,97例手术方式符合最终手术方案,术式符合率为93.27%(97/104),58例中高位直肠癌拟定术式符合率为98.28%(57/58),46例低位直肠癌拟定术式符合率为86.96%(40/46),拟定术式与实际术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直肠癌MRI表现T分期符合率93.27%(97/104),N分期符合率67.31%(70/104)。结论 直肠高分辨MRI在直肠癌T分期及拟定手术方式准确率高,对术前手术方案制定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能谱CT术前诊断胃腺癌周围神经侵犯(PNI)的价值。方法 对270例拟行手术治疗的胃腺癌患者于术前1周内行能谱CT扫描,测量增强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病灶碘浓度(IC)和标准化IC (nIC);据术后病理报告将患者分为PNI组和无PNI组,对比组间病灶IC和nIC差异,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NI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IC参数诊断PNI的效能。结果 270例中,术后病理证实123例PNI (PNI组)、147例无PNI (无PNI组);组间肿瘤厚度、Borrmann分型、(术前)临床T分期(cT)、CT报告淋巴结状态、病理T分期(pT)及病理N分期(p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NI组病灶静脉期IC (ICVP)、延迟期IC (ICDP)及静脉期nIC (nICVP)、延迟期nIC (nICDP)均高于无PNI组(P均<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T分期和nICDP是PNI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示cT分期联合nICDP诊断PNI的曲线下面积(0.832)高于单一cT分期及IC参数(P均<0.05)。结论 能谱CT可于术前诊断胃腺癌PNI;联合cT分期可提前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7.
MRT2加权成像与增强CT对原发直肠癌术前T分期诊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MR T2WI和增强CT对原发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诊断效能。方法 51例经活检病理证实的原发直肠腺癌,术前其中27例接受常规MR检查,43例接受CT检查,19例接受MR和CT检查。用MR T2WI和增强CT图像对肿瘤浸润深度进行判断,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MR T2WI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与术后病理的一致性优于增强CT(Kappa值0.72 vs 0.52,P<0.05),对原发直肠癌T1/T2和T3/T4分期准确率高于增强CT(88.89% vs 79.07%);MR T2WI鉴别T1/T2、T3/T4期肿瘤的特异度(94.74% vs 81.25%)、阳性预测值(85.71% vs 57.14%)均优于增强CT。MR T2WI对T1/T2和T3/T4期肿瘤的分期效能优于CT。结论 MR T2WI在原发直肠癌术前T分期评价中的效能优于增强CT。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弹性成像技术术前评价T4期直肠癌的能力。方法 应用经直肠腔内超声对经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进行检查,对超声诊断为UT3期及UT4期的45例患者应用弹性成像技术再次分期,并分别与术后病理T分期进行对照。结果 常规经直肠腔内超声与应用弹性成像技术对T4分期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5.56%(34/45)、86.67%(39/45),敏感度分别为64.29%(9/14)、78.57%(11/14),特异度分别为80.65%(25/31),90.32%(28/31),二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T分期、弹性成像分期与病理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分别0.441和0.689。结论 术前评价T4期直肠癌时,弹性成像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好,有助于T4期患者术前分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和电子喉镜对喉癌T分期的价值.方法26例喉癌,术前均行电子喉镜与CT检查,将喉镜所见和CT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26例中,声门上癌7例,声门癌12例,声门下癌2例,跨声门癌5例.手术病理证实原位癌1例,T1期6例,T2期6例,T3期2例,T4期11例.对于T1、T2期,电子喉镜分期的准确率为80%,CT分期的准确率为69.2%;而对于T3、T4期,电子喉镜分期的准确率为23.1%,CT分期的准确率为84.6%;CT与电子喉镜相结合对本组喉癌的T分期准确率为88.5%.结论CT与电子喉镜相结合可使喉癌术前T分期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双能CT碘含量分析早期诊断兔肝VX2肿瘤射频消融(RFA)治疗后残癌的价值。方法 选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4只,建立兔肝VX2移植瘤模型,行不完全RFA,于消融治疗后第3(A组)、7(B组)、14(C组)、21天(D组)行双能CT多期增强扫描及碘含量分析,然后处死模型兔,进行病理学检查,比较不同时间点残癌与及炎症带碘摄取值的差异。结果 RFA术后,C组动脉期、D组动脉期及静脉期残癌的碘浓度和标准碘浓度均明显高于炎症反应区碘浓度值(P均<0.05。A组、B组残癌与炎症反应区碘浓度及标准碘浓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双能CT碘含量分析有助于兔肝VX2肿瘤模型RFA治疗后残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高场MRI在喉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对28例喉癌患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分期相对照。结果 MRI对各期喉癌的准确率分别为T1:90%,T2:83%,T4:100%。MRI分期总准确率为89%。结论 高场MRI通过不同加权像的对比和从多角度准确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及浸润范围,提高了喉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个性化调节双源双能CT(DSDECT)扫描对胃癌术前分期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胃镜证实的60例胃癌患者,术前对30例采用常规方式(注射对比后40s及70s扫描,常规组)、30例采用小剂量团注测试(testbolus,TB)方法行增强CT扫描(TB组)。对TB组图像进行MIP和VR重建,观察胃周主要血管显示率及变异情况。将两组术前CT诊断结果分别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比较二者对胃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随机选取30例于16排CT(16排CT组)和27例于64排CT(64排CT组)接受腹部双期增强扫描,比较TB组、16排组及64排CT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结果 常规组术前T分期准确率为66.67%(20/30),N分期准确率为76.67%(23/30);TB组T分期准确率为63.33%(19/30),N分期准确率为70.00%(21/30),两组术前T分期、N分期准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B组中,胃左动脉、胃网膜左动脉、胃网膜右动脉显示率均为100%(30/30),胃右动脉显示率为80.00%(24/30),腹腔干及其主要分支血管变异率为13.33%(4/30)。TB组辐射剂量低于16排组及64排CT组(P均<0.001)。结论 采用TB技术行腹部CT扫描对胃癌术前分期具有较高准确率,并可清晰显示胃周血管。DSDECT具有低辐射剂量的优势,二者联合应用对胃癌术前分期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3.
64排螺旋CT结肠成像评价结直肠癌术前TN分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探讨64排螺旋CT结肠成像(CTC)对结直肠癌术前TN分期的价值.方法 对168例疑诊结直肠病变者进行CT扫描,其中91例有手术病理、增强CT扫描等完整资料,将影像诊断TN分期结果 与手术病理TN分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T分期总准确率为92.31%(84/91),评价肿瘤浆膜外侵犯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8.57%(69/70)和85.00%(17/20),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83%(69/72)和94.44%(17/18).N分期总的准确率为82.42%(75/91),评价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7.80%(36/41)和96.00%(48/50),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74%(36/38)和90.57%(48/53).结论 64排螺旋CTC对结直肠癌的术前分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前CT分期和术后病理分期诊断的错误原因及改正方法。方法: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按TNM法分期。结果:术前CT分期结果:T1期13例,T2期17例,T3a期7例,T3b期5例,T4期6例,漏诊1例,无法评估1例。手术及病理分期结果:P1期16例,P2a期22例,P2b期5例,P3期2例,P4期5例。CT分期与病理符合者34例。16例CT分期与病理分期不相符合,其中分期过低者(CT分期低于病理分期)1例;漏诊1例;1例CT不能分期诊断;分期过高者(CT分期高于病理分期)13例。CT分期诊断准确率为82%(41/50)。病理分期诊断准确率为86%(43/50)。结论:CT对T3b期和T4期膀胱癌的分期诊断准确。膀胱癌临床分期需在病理诊断的基础上,充分结合CT等影像资料,综合判断以提高分期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3.0T MRI及能谱CT在食管癌术前T、N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33例食管癌患者于术前行3.0T MR及能谱CT检查。MR行常规平扫(T2W、T2W脂肪抑制)、DWI及屏气快速三维扰相梯度回波(LAVA-Flex)平扫+三期增强扫描。CT行常规平扫及能谱模式动、静脉期增强扫描。2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双盲法对CT及MRI图像分别进行T、N分期,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对照分析T、N分期的结果。结果 MRI和能谱CT诊断T分期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8.42%(13/19)、85.71%(12/14)和78.95%(15/19)、42.86%(6/14)。MRI和能谱CT诊断N分期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6.67%(13/15)、55.56%(10/18)和93.33%(14/15)、61.11%(11/18)。对于识别T3及T4期肿瘤,MRI的准确率(12/14,85.71%)明显高于CT(5/14,35.71%,P=0.02),而二者判断食管癌术前N分期的整体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I:54.55%(18/33);CT:57.58%(19/33),P=1.00]。结论 3.0T MRI对食管管壁分层结构的显示优于能谱CT,而能谱CT判断N分期准确率有优势,二者结合有助更准确地判断食管癌术前T、N分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合成MRI(SyMRI)定量参数及高分辨率T2WI(HR-T2WI)联合合成双反转恢复(SyDIR)图用于直肠癌T分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经病理证实直肠腺癌,将病理T1及T2期归为肌层未突破组、T3及T4期归为肌层突破组。由2名影像科医师(分别具有低及高年资)基于HR-T2WI及联合SyDIR图行直肠癌T分期,观察其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计算T分期诊断准确率;比较组间SyMRI定量参数值T1、T2及质子密度(PD)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HR-T2WI及其联合SyDIR图和T2值诊断直肠癌突破肌层的效能。结果79例中,病理T分期T1期3例,T2期32例,T3期27例,T4期17例。2名医师基于HR-T2WI判断直肠癌T分期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均较强(Kappa=0.626、0.784,P均<0.001),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5.95%(60/79)及86.08%(68/79);基于HR-T2WI联合SyDIR图判断直肠癌T分期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为较强及强(Kappa=0.783、0.829,P均<0.001),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4.81%(67/79)及88.61%(70/79)。低年资医师基于HR-T2WI联合SyDIR图判断直肠癌突破肌层的AUC(0.940)高于基于单一HR-T2WI(AUC=0.843,Z=2.443,P=0.015);高年资医师基于HR-T2WI联合SyDIR图的AUC(0.954)与基于单一HR-T2W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UC=0.943,Z=0.366,P=0.720),后者与低年资医师基于HR-T2WI联合SyDIR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08,P=0.918)。2名医师所测肌层未突破组T2值均高于肌层突破组(P均<0.001),其余定量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根据T2值判断直肠癌突破肌层的AUC为0.812。结论SyMRI定量参数T2值对判断直肠癌T分期具有一定价值;HR-T2WI联合SyDIR图有助于提高低年资影像科医师判断直肠癌T分期的效能。  相似文献   

17.
超声内镜与CT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前分期的价值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与CT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前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43例临床确诊为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患者,术前分别行超声内镜和CT分期,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浸润层次(T分期)方面,超声内镜准确性为88.4%(38/43),CT为55.8%(24/43)。过低分期超声内镜、CT分别为4.6%和30.2%,过高分期分别为7.0%和14.0%。超声内镜、CT术前T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准确率比较,经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