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低剂量(ULD)CT扫描对踝关节骨折诊断及三维打印(3DP)模型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 收集2019年11月—2022年1月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61例临床踝关节骨折保守治疗患者, 分别行标准剂量(SD)和超低剂量CT扫描, SD和ULD扫描的管电压/管电流时间乘积分别为120 kV/100 mAs、80 kV/10 mAs。比较两次扫描的辐射剂量(E)、噪声、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及骨皮质与周围脂肪CT值差值(CTc)。按照李克特5分评分法, 由两名高年资影像诊断主治医师分别对骨折线的可发现、可诊断和整体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 两名高年资骨科主治医生对3DP模型质量(模型清晰度及手术的指导价值)进行主观评价, 评分≥3为诊断可接受影像图像和3DP模型质量。结果两次扫描间隔(9.23±1.92)d, 骨折94处, 与SD对比、ULD扫描无漏诊、误诊。噪声、SNR、CNR SD优于ULD(F=5.92, 9.70, 8.32, P=0.00), 而CTc ULD优于SD(F=27.55, P =0.00)。SD和ULD扫描的图像评分分别为(4.97±...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扫描方案在CT泪囊造影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拟人头颈部模体,将对比剂(碘海醇)与盐水1∶3混合液置于模体鼻翼一侧模拟泪囊。分别采用80、100、120和140 kV对模体进行扫描,每种管电压选择相应的mAs使设备显示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分别为10、15、20、25、30、35和40 mGy。结合对每组图像的客观评价,以临床扫描参数120 kV/180 mAs的对比度噪声比(CNR)为基准,得出相同CNR时的最低剂量扫描参数80 kV/240 mAs。前瞻性收集2019年11月至2020年7月来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62例泪囊CT扫描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管电压组(120 kV/180 mAs)和低管电压组(80 kV/240 mAs),每组各31例。测量两组图像的CT均值、噪声(SD)及对比噪声比(CNR)作为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主观评价由两位高年资主治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5分制评价。结果模体研究中相同管电压下,CTDIvol增加CNR也增加,两者呈正相关(r=0.985、0.965、0.971、0.972,P<0.05);相同CNR下,管电压越低,辐射剂量越低;临床扫描参数120 kV/180 mAs的CNR为27.8,而80 kV在相同CNR时对应的是240 mAs;临床研究中常规管电压组和低管电压组的CTDIvol分别为31.2和12.8 mGy,低管电压组较常规管电压组降低了约59%。两组图像泪囊区CT值、眶内脂肪区CT值与噪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76、2.601、-5.704,P<0.05),两组图像的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名观察者间的一致性良好(Kappa>0.75),两组图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低管电压技术扫描可以获得满意的泪囊CT图像质量,同时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Revolution CT应用不同水平基于多模型的迭代重建算法(ASIR-V)对提高低剂量CT结肠成像图像质量的能力。方法 选用离体猪结肠获得模拟息肉30个,使用Revolution CT在不同扫描条件(管电压120 kVp,管电流10、30、50、70、90、100、120、140、160、180、200、220、240、260 mA)下扫描,分别应用6种不同水平ASIR-V(0、10%、30%、50%、70%、90%)算法进行图像重建。两名观察者盲法对84组CT结肠成像重组图像[CT仿真内镜(CTVE)、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虚拟分割(VD)]分别进行主观质量评分(4分制),同时独立测量图像噪声(SD)、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比较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一致性及不同管电流、不同水平ASIR-V重建图像的SD、SNR、CNR差异。结果 两观察者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一致性好(Kappa值=0.683),管电流(r=0.734,P=0.000)及ASIR-V水平(r=0.220,P=0.044)的变化与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相关,相同管电流条件下,50% ASIR-V重建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最高。两观察者客观数据一致性良好。不同管电流、不同水平ASIR-V重建图像的SD、SNR及CNR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423.58、124.26、1 030.17,P<0.05)。同一管电流水平下,随着ASIR-V水平增高,图像SD降低,CNR增大;图像SNR在管电流为10、120、140、160、220、240、260 mA水平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75~31.36,P<0.05)。相同水平的ASIR-V重建,随管电流增大,图像SD下降,SNR及CNR逐渐升高。结论 CT结肠成像中,应用ASIR-V算法可以显著降低噪声,提高图像对比噪声比,提高图像质量,且50% ASIR-V水平在降噪能力方面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离体头颅标本牙齿CT扫描探讨管电流自动调节(CARE Dose 4D)技术降低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 :对10具防腐固定离体头颅标本牙齿分别行A、B组方案扫描。A组采用常规扫描(100 k V/150 m As),B组行CARE Dose 4D扫描,其余扫描参数同A组。比较2组的辐射剂量及图像的平均CT值、噪声、SNR、对比噪声比(CNR)、主观评分等。结果:2组辐射剂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A组比较,B组有效剂量降低15.26%。2组图像的平均CT值、噪声、SNR、CNR及主观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离体头颅标本牙齿CT扫描,运用CARE Dose 4D技术可降低扫描辐射剂量、保障图像质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管电流与正常颅脑各灌注参数及图像质量之间的关系,探讨低电流颅脑CT灌注扫描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2010年7月至2011年5月所有拟行颅脑CT灌注检查的受检者,按管电流随机分为A组(常规剂量组)(200 mA),B组(150 mA),C组(120 mA),D组(100 mA)不同管电流进行扫描,每组筛选10例无颅脑疾病者进行研究.在额叶、颞叶及小脑白质对称各选取3个感兴趣区,分别测量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噪声(SD)及辐射剂量(E),计算对比度噪声比(CNR)、变异系数(CV)及信噪比(SNR),并对各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记录各组辐射剂量.结果 各兴趣区各项灌注参数在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4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A组与D组额叶、颞叶、小脑CBF及额叶、颞叶CBV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C组颞叶CBF及额叶CBV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各项灌注参数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客观图像质量指标在4组间比较差异显著,而在4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A组与B组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电流的降低,CV、SD有升高趋势,SNR有降低趋势.A~D组的吸收剂量分别为2.39 mSv、1.79 mSv、1.43 mSv、1.2 mSv.结论 以150 mA的低管电流行颅脑CT灌注扫描对灌注参数和图像质量无明显影响,与常规剂量组对比辐射剂量降低25%,可用于低剂量颅脑CT灌注扫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联合顺适性低剂量容积双空间迭代重建技术(AIDR 3D)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中对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穿支动脉显示的影响,以期获得最佳扫描方案。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10月—2022年1月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行头颈部CTA检查的90例患者,根据不同扫描条件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扫描参数为120 kV和300 mA,B组扫描参数为100 kV,自动毫安,C组扫描参数为80 kV,自动毫安,3组均采用AIDR 3D算法进行数据重建,测量3组图像的肌肉和动脉CT强化值、噪声标准差(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辐射有效剂量(ED)。将获得数据进行后处理,获取多方位血管图像,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并观察甲状腺上动脉穿支血管显示情况。对比3组图像在图像质量(图像质量主观评分、SNR、CNR、SD)、辐射剂量(CTDIvol、DLP、ED)及穿支动脉显示方面的差异。结果 3组在C4、C7椎体水平图像评分均≥3分,C7椎体水平图像主观评分为4分者B组最多(93.3%),A组次之...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应用Revolution CT多模型迭代重建算法(pre Asir-V)行腰椎扫描降低辐射剂量的可行性研究。方法:选取BMI 25~29间的60例拟行腰椎CT扫描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0%ASIR-V重建算法组),B组(40%ASIR-V重建算法组),C组(60%ASIR-V重建算法组)。3组KV设置为120,噪声指数NI设置为10,结合自动mA调节技术,SmartmA默认为100~700,记录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对比L4-5水平各组图像感兴趣区(L4-5平面椎间盘、硬膜囊、右侧腰大肌及L4椎体松质骨)的客观评价指标:信噪比(SNR) 、椎间盘与硬膜囊对比噪声比(CNR)和主观评分,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组有效辐射剂量ED[(4.47±0.62)mSv]较A组ED[(6.66±0.84)mSv]平均降低约33% ,C组有效辐射剂量ED[(3.51±0.70)mSv]较A组平均降低约47%,B组各感兴趣区SNR、CNR与A组SNR、CNR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C组各感兴趣区SNR、CNR与A组SNR、CNR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除椎小关节,A、B、C组图像主观评分无显著性差异,观察者间一致性很好。结论:与常规剂量扫描相比,低剂量扫描参数结合适当的迭代重建算法在明显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不影响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头颈动脉CTA应用3D智能管电流(3D smart mA)调控技术对不同个人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患者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行头颈CTA检查的患者,根据BMI将患者分为A组(18.5 kg/m2≤BMI≤22.5 kg/m2),B组(22.5 kg/m22),C组(26.5 kg/m22),每组30例。采用3D smart mA调控技术,管电压为100 kVp,前置自适应迭代为50%,噪声指数为4。由2位诊断医师对三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比较三组患者目标血管的CT值、噪声值、SNR及CNR,记录三组患者的容积CT剂量指数和剂量长度乘积值,计算比较三组患者的有效辐射剂量。结果 1)三组患者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2)三组患者目标血管的SNR、CNR、噪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超低辐射剂量多层螺旋CT(MSCT)扫描方案进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可行性。方法:根据扫描条件的不同,将90例进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管电压80kV,管电流55mA;B组:管电压110kV,管电流55mA;C组:管电压120kV,管电流为自动毫安秒。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价指标为信号噪声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由两名医生共同对CT引导下穿刺针扫描的图像进行主观评分。记录、计算患者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并以扫描长度5cm计算患者的标准化ED(ED标准化)。三组受检者的年龄、DLP、ED、SNR和CNR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存在统计学差异再采用LSD检验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差异采用χ2检验。结果:9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三组受检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均满足穿刺需求(≥2分);三组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穿刺针路径的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6,P=0.235)。A组的图像SNR及CNR均低于B、C组(P均<0.05)。相对于B组,A组的DLP、ED和ED标准化分别降低约44.16%、44.13%、39.29%;相对于C组分别降低约78.52%、76.31%、73.02%。结论:超低辐射剂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而不影响穿刺针路径和穿刺部位的观察。  相似文献   

10.
低剂量CT肺动脉成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模型实验证实低剂量CT肺动脉成像(CTPA)的可能性并筛选出合理低剂量阈值.方法 测量132例患者气管内、体外空气密度差,制成噪声测量和肺动脉栓塞(PE)模型.设置管电压为120 kVp,管电流分别为280、200、160、100、90、80、70、60、50、40、30、20、15、10 mA,扫描上述两种模型和水模,采用标准算法和软组织算法重建,3名阅片者独立评判图像质量.应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配对t检验、方差分析和Kappa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32例患者气管内、体外空气密度差范围在20.00~55.00 HU,与体质量[(64.99±11.86)kg]、体质量/身高[(38.71±6.13)kg/m]及体质量指数(BMI)[(23.11±3.38)ks/m2]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88、0.374、0.449,P值均<0.01).两种模型标准算法[噪声分别为(22.43±11.25)、(21.99±11.67)HU]与软组织算法[(16.55±9.08)、(16.42±9.40)HU]之间噪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16,P<0.05),软组织算法噪声水平低于标准算法,而与使用何种体模无关.软组织算法100 mA时图像噪声水平与标准算法280 mA时相当,PE模型图像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分别为23.05、20.52,不影响对栓塞的识别;软组织算法60 mA时噪声水平与标准算法160 mA时相当,PE模型图像SNR、CNR分别为18.01、15.97,亦不影响栓子定性观察;30 mA以下图像质量明显下降,PE模型图像SNR、CNR分别在12.36、10.95以下,模拟栓子检出能力下降.3名阅片者图像质量判读结果之间一致性高(Kappa值分别0.807、0.712和0.904,P值均<0.01).结论 100 mA可能是比较理想的低剂量CTPA扫描条件;30 mA可能是诊断所需的最低扫描条件;软组织算法成像能减少SNR损失.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对肩关节扫描的技术优化方案。方法 收集我院2019年4月至2020年8月行肩关节CT检查的患者63例。随机分为A、B、C 3组。A组(25例)在常规体位基础上开启自助管电流(CARE Dose 4D)和自助管电压(CARE KV)技术扫描,B组(21例)在A组基础上将健侧手臂上举抱头、患侧放于身体一侧进行扫描,C组(17例)在B组基础上固定120 kV进行扫描,观察比较3组图像的CT值、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3组患者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图像评分、SNR、CNR上均优于A、B 2组,在ED上B、C 2组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健侧手臂上举抱头、患侧放于身体一侧,同时将管电压固定在120 kV且开启CARE Dose 4D扫描能够有效减低辐射剂量的同时改善图像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第三代双源CT上腹部超低剂量灌注成像,重建动脉期、门脉期图像,对比研究急性胰腺炎患者重建图像与常规CT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方法纳入拟诊为急性胰腺炎的患者33例行超低剂量CT灌注扫描,收集同期行上腹部常规增强扫描的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对上述各期图像质量进行客观及主观评价,并记录辐射剂量。客观测量指标包括各期腹主动脉CT值、门静脉CT值及胰腺CT值,并以腰大肌为参照物计算出各期腹主动脉、门静脉及胰腺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并比较其差异。结果腹主动脉CT值、CNR、SNR及胰腺CT值、CNR灌注重建动脉期、门脉期均高于常规增强扫描,门静脉CT值、CNR、SNR及胰腺SNR灌注重建门脉期高于常规增强扫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SNR灌注重建动脉期与常规增强扫描无统计学差异(P0.05);门静脉CT值、CNR、SNR灌注重建动脉期低于常规增强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注重建动脉期、门脉期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为(4.6±0.48)、(4.6±0.49)分,主观评分一致性较好(Kappa=0.667、0.678)。上腹部超低剂量灌注扫描辐射剂量为(8.4±0.7)mSv。结论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基于第三代双源CT超低剂量灌注重建的多期图像质量不低于常规CT增强扫描图像,可用于临床诊断工作。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非迭代重建条件下,身体体质指数(BMI)<24kg/m2的患者行头颈部双低剂量(管电压100kVp,对比剂浓度270mg I/mL)CTA检查时,既能满足临床诊断需求又能降低辐射剂量的管电流范围。方法:将BMI<24kg/m2,行头颈部双低剂量CTA检查的61例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管电流200mA,43例;B组:管电流250mA,10例;C组:管电流310mA,8例。测量、计算三组患者主动脉弓、左右颈总动脉分叉部及左右大脑中动脉起始部的CT值、噪声、信噪比(SNR)、信号噪声比(CNR)、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LP)后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双盲法由两位高年资的CT诊断医师采用5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A、B、C三组患者年龄和BM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各层面CT值、噪声、SNR、CN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间图像主观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CTDIvol、DL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非迭代重建条件下,BMI<24kg/m2的患者使用头颈部双低CTA检查时,图像质量能够满足临床诊断需求且辐射剂量降低的管电流范围是200~250mA。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高级建模迭代重建(ADMIRE)算法与传统滤波反投影(FBP)算法在颈部低剂量CT扫描中对图像质量的综合影响。方法收集80例需行颈部CT检查的病例进行低剂量CT扫描。所有扫描病例行CT图像重建时均采用四种不同的重建算法(FBP、ADMIRE 1、ADMIRE 3、ADMIRE 5)分别进行轴位重建,然后对获得的重建图像进行主、客观评价,最后得出图像CT值、图像噪声、SNR、CNR及整体图像质量等的对比情况。结果图像CT值方面各重建算法没有差别,图像噪声高低排序为ADMIRE 1FBPADMIRE 3ADMIRE 5,图像SNR与CNR高低排序为ADMIRE 5ADMIRE 3FBPADMIRE 1,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优劣排序为ADMIRE 3ADMIRE 5FBPADMIRE 1。结论在颈部低剂量CT扫描中,相比传统的FBP算法,ADMIRE算法(ADMIRE1除外)不仅能大幅度降低图像的噪声,也能够显著提升图像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5.
_目的:探讨自动管电流调节(CARE Dose 4D)联合智能最佳 kV(CARE kV)技术在眼眶 CT 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行眼眶 CT 检查的70例患者分为两组,A 组(35例)采用 CARE Dose 4D 扫描技术,B 组(35例)采用CARE kV 联合 CARE Dose 4D 扫描技术。比较 A、B 两组图像质量(平均 CT 值、噪声 SD、SNR、CN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及病变检出率。结果:A、B 两组辐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 组[(0.59±1.55)mSv]较 A 组[(0.71±1.84)mSv]ED 较少约15.9%。两组平均 CT 值、噪声 SD、SNR、CNR、图像质量评分及病变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 CARE kV 与 CARE Dose 4D 技术行眼眶 CT 扫描,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ATCM)对腹部CT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通过实体测量因病情需要行腹部CT检查的68例体质量指数(BMI)为18 ~ 24 kg/m2的成年男性腹部CT扫描的腹部径向数据,借鉴CTP515辅助测试模体,制作符合国人尺寸的腹部体环,嵌套Catphan600性能测试模型为观察对象,模拟成人腹部CT低、高对比特点用于实验研究.以管电压120 kV,固定管电流450 mA组为对照组;相同管电压条件下,自动管电流技术组为实验组,其中噪声指数(NI)值设置为4 ~ 20,共14组,管电流范围10~ 450 mA.对模型进行扫描.测量Catphan600模体中心均质区域CT值,验证模型对X线衰减的等效性.记录每组扫描方案的辐射剂量指标容积CT剂量指数(CTD Ivol)、个体化剂量估计值(SSDE)、剂量长度积(DLP)、有效剂量(ED)及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图像噪声值(SD)、对比噪声比(CNR).同时由3名分别来自不同医院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腹部诊断医师对Catphan600模体中的CTP515低对比目标显示程度(LCD)模块及CTP528高对比目标显示程度(HCD)模块进行独立主观评价.对NI值与SDb、CNR、CTDIvol、DLP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与LCD模块评分间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不同NI组间SD、CNR及CTDIvol值与对照组的比较采用t检验.LCD和HCD评分的组内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检验,组间差异采用Mann-Whitney U Test秩检验.3名放射科医师主观评价结果的一致性检验采用Kappa分析.结果 实测人体正常肝脏组织CT值为(52.8 ±9.1)HU,腹部模体中心区域平均CT值为(50.8±1.0) HU,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1,P>0.05),偏差程度为4.9%.此模型与成人腹部对X线衰减具有较好的等效性.所有辐射剂量指标均随NI值增大而降低,NI值增加1个单位,辐射剂量指标CTDlvol、SSDE、DLP和ED值分别平均下降1.23 mGy、2.03 mGy、13.20 mGy·cm、0.20 mSv.NI值与图像质量主、客观评价指标及辐射剂量指标间呈高度线性相关(r=0.871~0.982,P值均<0.05).实验组NI =4 ~7组与对照组间SD、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63 ~-0.17,0.03 ~1.12,P值均>0.05).实验组NI=4~ 10组与对照组间LC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为-1.637 ~0.000,P值均>0.05).实验组NI =4 ~ 13组与对照组间HCD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为-1.423 ~0.000,P值均>0.05).3名医师对LCD、HCD评分的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分别为0.743、0.795.结论 在腹部CT扫描中应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可确保图像质量,同时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像组学在低剂量CT扫描条件下实性肺结节CT图像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CT750 HD CT分别在不同管电压及不同管电流下对胸部肺结节人体仿真模型进行扫描,记录不同扫描条件下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测量并计算图像中结节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分析辐射剂量、噪声与管电压管电流变化的规律,将所有扫描数据通过影像组学分析软件对实性结节的全部特征进行提取,使用R语言统计学软件对提取的特征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选取主成分中对图像质量贡献较大的特征进行分析。对确定的重要特征参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揭示不同管电压下特征参数的差异,再进一步通过事后检验对不同管电压组之间进行两两比较,找出组间差异。结果辐射剂量在研究的范围内随管电压、管电流的增加而线性增加。肺结节的SNR和CNR总体变化趋势虽然与管电压及管电流的变化呈线性关系,但在低剂量下没有明确的变化趋势阈值存在,无法准确评价低辐射下图像质量。影像组学提取的所有特征参数中均质性、体素值总和及Haralick相关性是3个主要成分,其方差累计的贡献率为89.2%,且特征值均>1。特征参数均质性曲线显示出其变化趋势与管电压及管电流变化成相关性,且稳定性和一致性较好。均质性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管电压140及120 kVp时,两组间的均质性值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7),而在其他管电压间均质性值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当管电压在100 kVp、管电流≥60 mA时或管电压在80 kVp、管电流≥90 mA时,均质性无明显变化,可以得到满意的图像质量。结论影像组学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定量化地评价和控制低辐射剂量下实性肺结节CT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在粒子植入过程中降低扫描条件进行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使用GE Lightspeed RT大孔径CT,分别使用120、100和80 kV,初始毫安数为150 mA,以20 mA的间隔递减至10 mA的扫描条件组合对GEMS模体和包含不同密度组织替代物的062 M模体进行扫描。对扫描剂量进行记录,测量图像感兴趣区的CT值、噪声值,计算信噪比(SNR)值和对比噪声比(CNR)值,评估图像质量,优化出较为适合的扫描条件。结果 随着管电压和管电流的降低,图像的信噪比降低。除120 kV,150~70 mA及100 kV,150~90 mA,其余条件下图像的SNR与标准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10~3.717,P<0.05)。随着管电压和管电流的降低,对比度差异较小的相邻组织的对比噪声比显著降低,当对比噪声比降到2以下时,图像质量过低无法评估。降低管电压和管电流对CT图像的高对比分辨力影响不大。结论 综合实验结果,使用管电压100 kV,管电流70 mA的扫描条件进行扫描时,其图像质量接近标准参数扫描图像。在粒子植入过程中,除第1次扫描外使用标准胸部扫描条件外,其余在反复扫描同一区域时可降低条件至100 kV,70 mA进行扫描,可使患者每次扫描接受的辐射剂量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算法(MBIR)技术降低儿童鼻窦CT扫描方案的辐射剂量,保护眼球健康。方法选取18例(年龄4~11岁,中位年龄8岁)经低剂量扫描(电压80kV,电流80mA,转速0.8s,Pitch1.375)肿瘤患儿的鼻窦CT检查,所得到的原始数据重建为0.625mm的MBIR图像,作为观察组;该组患儿1~3月前使用常规扫描方法(120kV,ATCM自动设置管电流,NI=14,转速0.8s,Pitch1.375)得到的鼻窦ASIR30%重建CT图像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图像的主观、客观图像质量。图像主观质量由两位医师应用4分制(3分满足诊断,4分最好)评价,内容包括主观噪声,鼻窦复合体的显示能力,鼻窦骨壁的显示能力,软组织的清晰程度;客观噪声测量左侧眼球玻璃体,蝶骨体部以及同层面左侧咬肌的CT值及标准差,计算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并记录CT剂量指数(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LP),最后计算有效放射剂量。结果主观评分结果两组图像均可满足诊断要求;观察组骨组织的CT值、SNR、CNR较对照组明显增高24.70%、78.57%、123.61%,噪声值较对照组降低23.52%。放射剂量观察组CTDIvol较对照组降低64.95%,DLP降低68.78%,ED降低65.03%。结论利用MBIR算法可以大幅度降低儿童鼻窦CT的放射剂量,达到保护眼球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滤波反投影法(FBP)、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与基于模型迭代重建(MBIR)3种重建算法对常规剂量CT腹部脏器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腹部扫描患者50例,行常规剂量CT腹部扫描,扫描后分别采用FBP、40%ASIR、MBIR重建0.625 mm图像,分别测量肝脏、脾脏、胰腺、双肾及同层面皮下脂肪CT值及标准差(SD)值,计算SNR、对比噪声比(CNR)和40%ASIR、MBIR的SD降低率和SNR、CNR增加率,并对图像进行双盲法主观评分。结果 :FBP、40%ASIR、MBIR 3组图像主观评分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BIR图像肝脏、脾脏、胰腺、双肾实质的SD值均低于40%ASIR组和FBP组(均P0.05),MBIR图像肝脏、脾脏、胰腺、双肾SNR和CNR均较40%ASIR组和FBP组提高(均P0.05),且SD值、SNR、CNR在3组图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FBP重建方法相比,40%ASIR和MBIR不仅可有效降低图像噪声,还可提高图像质量,其中MBIR在降低图像噪声及提高图像质量方面效果最佳,有助于临床实现上腹部低辐射剂量CT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