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人脑白质病变(WMLs)相关性跌倒患者的脑静息态fMRI(rs-fMRI)特征。方法 前瞻性选取本院60岁以上的WMLs患者40例,均接受rs-fMRI检查,根据Tinetti平衡和步态量表划分为跌倒风险组(Tinetti<25,n=11)及对照组(Tinetti≥25,n=29)。应用SPM 8软件进行图像处理,识别跌倒风险患者脑网络内及网络间的功能连接异常,并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跌倒风险组的MMSE(t=4.04,P<0.01)及MoCA(t=3.88,P<0.01)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跌倒风险组的记忆网络(MeN)脑功能连接减弱(t=2.87,P=0.01);带状盖任务控制网络(CON)和腹侧注意网络(VAN)的功能连接减弱(t=2.59,P =0.01);默认网络(DMN)和额顶任务控制网络(FPN)的功能连接增强(t=-2.13,P=0.04),所有WMLs患者的MeN网络内功能连接与MoCA评分(r=0.39,P=0.01)呈正相关;DMN和FPN功能连接与MMSE(r=-0.40,P=0.01)及MoCA(r=-0.37,P=0.02)呈负相关。结论 具有跌倒风险的WMLs患者存在脑网络内及网络间的功能连接异常,并与其认知功能改变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诊断女性膀胱颈梗阻(FBNO)的价值。方法 收集27例FBNO患者(FBNO组)和24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均接受经会阴超声检查及SWE。观察2组的超声表现,测量并比较2组膀胱颈前唇、后唇厚度及杨氏模量值平均值(Emean)和最大值(Emax)。结果 FBNO组膀胱颈前唇、后唇厚度分别为(0.64±0.08)cm和(0.68±0.09)cm,对照组分别为(0.45±0.07)cm和(0.51±0.07)cm,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420、7.231,P均<0.001)。FBNO组膀胱颈Emean、Emax分别为(27.20±8.63)kPa和(51.20±12.31)kPa,对照组分别为(15.30±3.62)kPa和(29.20±8.73)kPa,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04、7.407,P均<0.001)。结论 SWE能定量反映膀胱颈硬度,对诊断FBNO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磁共振示踪法探讨脑细胞间隙(ECS)内物质转运规律及外界刺激对其转运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尾状核-对照组、丘脑-对照组、尾状核-运动组和丘脑-疼痛组,通过立体定位技术将示踪剂Gd-DTPA导引至尾状核和丘脑区的ECS,在示踪剂注射前和注射后不同时间点进行MR扫描,直至Gd-DTPA所致的高信号消失,通过图像后处理和数学建模技术,计算示踪剂在ECS内的半衰期,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组结果。结果 尾状核ECS内的Gd-DTPA可转运至邻近皮层区,丘脑ECS内Gd-DTPA的转运局限于原位,未观察到向邻近区域进行跨区域转运。尾状核-对照组、丘脑-对照组Gd-DTPA的半衰期分别为(104.30±54.12) min和(49.93±2.11) min (t=2.839,P<0.05)。尾状核-运动组Gd-DTPA的半衰期分别为(113.42±47.32) min,与尾状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9,P>0.05)。丘脑-疼痛组的Gd-DTPA的半衰期为(109.40±10.33) min,较丘脑-对照组显著延长(t=15.954,P<0.05)。结论 磁共振示踪法是研究脑ECS内物质转运规律的有效手段,外界刺激可调控相关脑区ECS内物质的转运清除。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MRI测量不同性别中国汉族正常成人枕叶体积。方法 于中国汉族健康成年脑数据库中选取200名志愿者,采集大脑三维磁化预备梯度回波T1WI。手动勾画ROI,测量左、右侧枕叶体积及全脑体积。将测量结果标准化,比较不同性别左、右侧枕叶体积的差异,分析枕叶体积与年龄的关系以及性别、年龄对枕叶体积的影响。结果 正常成人枕叶体积(105.37±10.41)cm3,标准化后为(105.44±9.20)cm3。标准化前男性与女性大脑枕叶体积[(111.34±9.15)cm3和(99.38±7.85)cm3]及标准化后男性与女性枕叶体积[(111.39±7.31)cm3和(99.48±6.72)c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91、12.01,P均<0.05)。标准化前、后男性左、右侧枕叶体积及女性左、右侧枕叶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标准化前后男性、女性枕叶体积与年龄均无明显相关(标准化前r=-0.01、0.18,P=0.90、0.08,标准化后r=0.05、0.01,P=0.64、0.92)。性别及年龄对枕叶体积的影响无明显交互作用。结论 中国健康成年人枕叶体积男性大于女性,双侧枕叶体积基本一致。枕叶体积不易随年龄增长而出现萎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后认知障碍的全脑功能连接变化。方法 收集76例经病理诊断的鼻咽癌患者,包括放疗后认知障碍组(RT-CI组)20例、放疗后无认知障碍组(RT-No-CI组)34例及未放疗组(No-RT组)22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放疗时间及放疗总剂量,采用北京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分。采集脑静息态功能MRI,分析脑功能连接,获得RT-CI组及RT-No-CI组患者脑功能连接异常脑区,比较3组间一般资料及MoCA评分差异,分析脑功能连接异常脑区Z值与MoCA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3组年龄(F=2.78,P=0.30)、教育年限(F=3.95,P=0.37)、性别(χ2=3.11,P=0.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T-CI组MoCA评分低于RT-No-CI组及No-RT组(P均<0.01),RT-No-CI组MoCA评分低于No-RT组(P<0.01)。相比RT-No-CI组,RT-CI组1对脑区Z值与MoCA量表评分呈正相关(P<0.01);相比No-RT组,RT-CI组8对脑区Z值与MoCA量表评分相关(P均<0.01);相比No-RT组,RT-No-CI组5对脑区Z值与MoCA量表评分相关(P均<0.01)。RT-CI组全脑功能连接异常脑区主要位于海马旁回、顶枕叶皮层、前额叶及默认网络区域等;RT-No-CI组则主要位于海马旁回、前额叶及顶叶皮层等。结论 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早期认知障碍可表现为部分特定脑区脑功能连接异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MR集合序列(MAGiC)定量参数对于中轴型脊柱关节炎(axSpA)骶髂关节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诊断axSpA患者分别采用常规序列和MAGiC序列行骶髂关节MR扫描,对比常规T1WI及短时翻转恢复(STIR)序列图像所示病理性脂肪沉积及骨髓水肿(BME),比较MAGiC T1-mapping、T2-mapping和质子密度(PD)-mapping定量图所示骶髂关节病理性脂肪沉积及BME与S2-3骶孔间正常骨髓(正常对照)的T1、T2及PD值差异。结果 共纳入28例axSpA患者。常规T1WI及STIR图像显示24例存在48处骶髂关节病理性脂肪沉积,23例存在57处BME。病理性脂肪沉积的T1值[(477.37±5.60)ms]低于正常骨髓[(614.65±17.83)ms,t=-6.952,P<0.05],T2值及PD值[(103.26±2.42)ms、(113.93±4.27)pu]均高于正常骨髓[(83.30±2.28)ms,78.30(62.50,84.00)pu,t=5.858,Z=-3.440,P均<0.05)]。BME的T1、T2、PD值分别为(2 617.92±176.85)ms、[101(94.00,96.90)]ms和(89.70±3.78)pu,均高于正常骨髓[(614.65±17.83)ms、(83.30±2.28)ms和78.30(62.50,84.00)pu,t=11.219、Z=-4.031、-2.266,P均<0.05]。结论 MAGiC定量参数有助于评价axSpA骶髂关节病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3.0T 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成像对脊柱不典型血管瘤与溶骨性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18例脊柱不典型血管瘤患者(19个病灶)和25例脊柱转移瘤患者(69个病灶)。对所有患者均行3.0T MR扫描,包括常规序列和IVIM DWI序列,采用单指数模型后处理软件获得ADC值,采用双指数模型后处理软件获得IVIM参数,包括慢速扩散系数(ADCslow值)、快速扩散系数(ADCfast值)及快速扩散分数(f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各参数值的差异。结果 脊柱不典型血管瘤和转移瘤的ADC值分别为(1.16±0.30)×10-3 s/mm2、(0.80±0.27)×10-3 s/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0,P<0.001);ADCslow中位数分别为0.78×10-3 s/mm2、0.55×10-3 s/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ADCfast分别为(63.06±33.89)×10-3 s/mm2、(70.78±39.62)×10-3 s/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7,P=0.44);f分别为(40.65±14.75)%、(32.49±1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P=0.01)。结论 IVIM可定量评估脊柱不典型血管瘤和溶骨性转移瘤的水分子扩散及微血管灌注特性,ADC、ADCslow值对脊柱不典型血管瘤和溶骨性转移瘤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多层螺旋CT评估眼轮匝肌厚度与眼眶脂肪脱垂长度的增龄性改变。方法 将148例接受头部多层螺旋CT患者分为青年组(18~44岁)54例、中年组(45~59岁)30例和老年组(≥ 60岁)64例,于斜矢状位图像上测量右眼眼轮匝肌厚度、眼眶脂肪脱垂长度,分析年龄、性别、眼轮匝肌厚度与眼眶脂肪脱垂长度的关系。结果 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眼轮匝肌厚度分别为(3.15±0.53)mm、(2.82±0.45)mm和(2.09±0.61)mm,眼眶脂肪脱垂长度分别为(4.98±1.13)mm、(6.20±1.72)mm和(8.09±1.88)mm,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6.49、55.68,P均<0.001)。随年龄增长,眼轮匝肌厚度逐渐变薄(r=-0.73,P<0.001)、眼眶脂肪脱垂长度逐渐增加(r=0.68,P<0.001),眼眶脂肪脱垂长度随眼轮匝肌变薄而增加(r=-0.49,P<0.001)。青年组男性眼轮匝肌厚度大于女性(t=5.38,P<0.001)、眼眶脂肪脱垂程度高于女性(t=2.85,P=0.006);中年组男性眼轮匝肌厚度大于女性(t=2.65,P=0.013),眼眶脂肪脱垂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男女眼轮匝肌厚度、眼眶脂肪脱垂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可有效评估下眼睑相关结构增龄性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对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合并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证实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54例,根据结节良恶性分为良性结节组和恶性结节组,良性结节组又分为假结节组和真结节组。测量并比较分析甲状腺结节的杨氏模量值,绘制ROC曲线以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 54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共检出162个结节,其中良性结节131个(真结节93个,假结节38个)、恶性结节31个。桥本甲状腺炎合并良性结节、恶性结节、真结节及假结节的杨氏模量均值分别为(33.04±10.95) kPa、(66.15±19.17) kPa、(35.95±9.74) kPa、(30.13±11.87) kPa。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杨氏模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1,P<0.01);假结节组、真结节组与恶性结节组的杨氏模量值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20,P<0.01),且恶性结节组杨氏模量值高于其他2组(P均<0.01)。通过ROC曲线确定杨氏模量值的诊断临界点为43.65 kPa,其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敏感度为90.63%、特异度为81.25%、阳性似然比为4.83、阴性似然比为0.12。结论 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可以对桥本甲状腺炎及其结节进行定量分析,有助于结节性质的判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儿童鼻旁窦CT扫描中器官剂量调制(ODM)技术对眼眶区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收集65例疑诊鼻旁窦病变患儿行鼻旁窦CT平扫,按就诊时间顺序分为2组:对照组(n=27)采用常规CT扫描,观察组(n=38)采用常规CT扫描加眼眶区ODM技术。分析2组眼眶区前、后、左、右4个方向的管电流分布情况,比较图像对比噪声比及有效辐射剂量的组间差异。结果 观察组眼眶前方向管电流[(127.39±17.98)mA]低于对照组[(141.00±26.46)mA,t=2.47,P=0.02],2组间眼眶后、左、右方向的管电流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0.90,-0.90,P均>0.05)。2组间图像对比噪声比及有效辐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4,1.21,P>0.05)。结论 儿童鼻旁窦CT扫描中,应用ODM技术,可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眼眶前方向局部管电流,减少眼眶区域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慢性丘脑梗死患者全脑灰质体积改变及与认知功能减退的关系。方法 对26例慢性丘脑梗死患者(梗死组)和29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价及MR扫描。分别计算全脑灰质、白质、丘脑梗死体积,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梗死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短延迟回忆、长延迟回忆、再确认及图形回忆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梗死组全脑灰质体积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小[梗死组:(774291.49±42370.85)mm3,对照组(802999.21±37075.84)mm3,t=2.442,P=0.018]。梗死组全脑白质体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5587.51±32886.53)mm3,(717580.47±31911.05)mm3,t=1.634,P=0.108]。梗死组全脑灰质体积与MMSE评分及图形回忆评分呈中度正相关(r=0.491、0.427,P=0.017、0.042);全脑灰质体积与短延迟回忆、长延迟回忆、再确认评分均无相关性(P均>0.05);丘脑梗死体积与全脑灰质体积、MMSE评分、短延迟回忆、长延迟回忆、再确认及图形回忆评分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慢性丘脑梗死患者全脑灰质体积减小,可能是其认知功能减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MR动脉自旋标记(ASL)观察不同阶段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血流量(CBF)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SCD (SCD组)、12例轻度认知障碍(MCI)及7例痴呆患者,观察其颅脑ASL,比较组间一般资料及CBF的差异,分析CBF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及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SCD组患者受教育年限、MoCA评分及MMSE评分均高于CI组(P均<0.05)。相比SCD组,CI组白质、灰质及全脑CBF显著降低(P均<0.05);其中,颞叶、枕叶、后扣带回及楔前叶CBF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双侧颞下回、双侧枕下回、双侧后扣带回及双侧楔前叶CBF均与MoCA及MMSE评分呈正相关(r=0.29~0.49,P均<0.05)。结论 MCI+痴呆阶段AD患者CBF显著低于SCD阶段,且CBF与认知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全脑功能连接改变及差异。方法 对轻、中度AD患者(轻、中度AD组,各25例)及25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25名)行静息态fMRI。计算全脑116个脑区的功能连接,以单因素方差分析3组功能连接的差异,采用双样本t检验比较2组间功能连接对的差异。结果 与轻度AD组比较,中度AD组小脑内部及后扣带回与颞叶海马等的功能连接减低,双侧海马间、后扣带回与内侧眶部额上回等脑区功能连接增加。与对照组比较,轻度AD组双侧海马间、小脑蚓部间功能连接增加,后扣带回与颞部海马、眶部额中回及背外侧额上回等脑区功能连接减低;中度AD组表现为小脑内部以及后扣带回与颞部海马、眶部额中回等脑区功能连接减低,后扣带回与内侧眶部额上回以及双侧海马等脑区功能连接增加(P均< 0.05)。结论 中度与轻度AD患者脑功能连接异常存在差异,包括小脑内、双侧海马间连接异常,后扣带回连接减低以及微弱代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联合运用1H-MRS和DTI技术检测和评估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后扣带回(PCC)脑微结构损伤及脑代谢物异常改变,探讨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对43例T2DM患者[21例伴认知功能障碍(T2DM+CD组)、22例不伴认知功能障碍(T2DM组)]和23名健康志愿者(HC组)PCC进行单体素MRS及DTI检查,计算各代谢物波峰曲线下面积比值及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弥散率(MD),并与认知功能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T2DM+CD组PCC脑区肌醇/肌酸(mI/Cr)值高于T2DM和HC组,谷氨酸复合物/肌酸(Glx/Cr)低于T2DM和HC组(P均<0.05);Glx/Cr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呈正相关(r=0.59,P<0.01)。T2DM+CD组全脑及PCC脑区FA值低于T2DM和HC组,MD值高于T2DM和HC组(P均<0.05);FA值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r=0.57,P=0.01)。结论 以PCC为兴趣区联合采用1H-MRS与DTI技术可定量反映T2DM引起认知功能损伤的神经病理学基础,有望成为早期预警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3.0T MR多b值DWI序列评价胰腺癌放疗疗效。方法 对24例胰腺癌患者行DWI扫描,b值为0,600,800,1000 s/mm2,于AW 4.5工作站利用Functool ADC软件进行处理,记录胰腺癌肿块区、肿块邻近区、肿块远离区ADC值;放疗1个月后再重复上述操作过程;比较胰腺癌患者放疗前后各b值条件下各测量区域ADC值,计算放疗前后胰腺癌肿块区ADC值变化率(rADC)、筛选评价放疗疗效的最佳b值。结果 b值分别取600、800、1000 s/mm2时,放疗前肿块区与邻近区ADC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5、0.22、0.38,P均>0.05),肿块区与肿块远离区ADC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9、3.98、3.50,P均<0.01);肿块区、肿块邻近区放疗前后ADC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肿块区:t=7.94、5.95、6.51,P均<0.01;肿块邻近区:t=2.96、6.46、8.83,P均<0.01),肿块远离区放疗前后ADC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1.99、2.02,P均 >0.05)。b值为600,800,1000 s/mm2时的rADC分别为(32.42±1.97)%、(28.44±2.44)%、(30.27±2.03)%。评价放疗疗效最佳b值为600 s/mm2结论 3.0T MR多b值DWI序列评价胰腺癌放疗早期疗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MRS评价小脑顶核电刺激(FNS)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后扣带回(PCC)代谢物的影响。方法 收集AD患者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安慰组,各18例。治疗组给予小脑FNS治疗。治疗前、后采用MRS评估PCC代谢产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值、肌醇(mI)/Cr值。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代谢物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NAA/Cr值较治疗前轻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Cr值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2,P<0.05);治疗后治疗组NAA/Cr值较安慰组升高,mI/Cr值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76、-4.987,P均<0.05)。结论 FNS治疗后AD大脑代谢物发生了变化,MRS可作为观察AD的客观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孤立性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胎儿孤立性TAPVC的产前超声资料,观察分析其二维超声心动图及CDFI表现,测量TAPVC胎儿左心室与右心室横径比值(LV/RV)、左心房与右心房横径比值(LA/RA),并与同孕周正常胎儿预测值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15例孤立性TAPVC胎儿中,心上型9例,心内型4例,心下型2例;4例见血流梗阻,其中心上型3例,心下型1例,CDFI示梗阻处血流信号明亮,梗阻处流速1.0~1.6 m/s.15例孤立性TAPVC胎儿的LV/RV为0.75~0.99,平均0.88±0.08,小于同孕周正常胎儿预测值(t=-3.305,P=0.005).LA/RA为0.68~1.00,平均0.84±0.11,亦小于同孕周正常胎儿预测值(t=-3.320,P=0.005).结论 超声心动图可用以胎儿期诊断孤立性TAPV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