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摘 要 目的:国家药品计划抽验是对国内上市药品质量进行评价的一项研究工作,本文对2015年全国药品生产及流通领域的78批次复方银翘氨敏胶囊的质量进行考察分析,评价本品的质量现状及分析存在问题。方法: 将法定检验与探索性研究相结合,针对现行标准对产品质量的不可控等问题,采用HPLC 法进行含量测定;采用GC法鉴别薄荷油等;采用TLC法考察连翘苷等;采用近红外光谱扫描法建立近红外光谱库,为快速检验提供依据;对法定检验及探索性研究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法定检验与探索性研究结果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法定标准存在较多缺陷,且各厂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应引导企业进行制剂工艺改进,提高质量,采用更专属、准确、灵敏的方法全面控制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2.
薛萍  刘晓瑜  梅雪艳 《中国药师》2013,16(3):400-402
摘 要 目的:评价托吡卡胺滴眼液的质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方法: 按照法定方法结合探索性研究进行样品检验,统计分析检验结果并对托吡卡胺滴眼液的质量现状进行评价。结果:法定方法检验显示119批样品79批合格,不合格样品40批,均为可见异物不合格;探索性研究显示,部分生产企业的渗透压测定结果明显低于《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的限度范围,对抑菌剂的控制不够严格,不能完全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对滴眼液中抑菌剂含量所规定的限度范围。结论:托吡卡胺滴眼液按法定方法检验,总体合格率较好,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探索性研究建议生产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质量标准,进一步控制渗透压及抑菌剂,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2017年浙江省药品生产及流通领域的41批次洛索洛芬钠片的质量进行考察分析,评价本品的质量现状并分析存在的问题。方法 将法定检验与探索性研究相结合,针对现行质量标准不完善等问题,采用X-射线衍射法考察晶型;采用HPLC进行手性分离,考察有关物质、溶出度及稳定性;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考察溴残留;采用近红外光谱扫描法建立近红外光谱库。对法定检验及探索性研究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法定检验与探索性研究结果之间存在差异。结论 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部分法定质量标准不完善,且各厂家的产品质量有差异,应引导企业进行制剂工艺改进,提高质量,并采用更完善的方法全面控制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国产氯雷他定片的质量现状。方法 采用法定标准方法结合探索性研究对样品进行评价,统计分析检验结果。结果 按法定标准检验248批样品,均符合规定,合格率为100%;探索性研究建立的HPLC法能有效分离氯雷他定及其5个杂质。采用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Ⅱ类药物的两点测定法分析样本的溶出度能区分氯雷他定片质量的优劣。结论 本品按各执行标准检验,总体合格率较好,通过探索性研究拟定的方法有助于揭示产品的质量问题,引导企业进行制剂工艺改进,提高药品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蒲黄药材及饮片的质量。方法:通过对蒲黄药材及饮片的现行法定标准检验和探索性研究检验,综合评价其质量状况。结果:按现行法定标准检验蒲黄及其饮片134批次,不合格率为25.4%;通过探索性研究检验,发现染色、增重和掺假为影响本品质量的主要问题,且有用多种染色剂进行非法染色的情况。结论:蒲黄药材及饮片总体质量可通过法定检验和探索性研究检验予以监测,但其质量问题来源复杂,须从生产、流通、使用各个环节加强监督管理,综合进行质量控制以保障民众用药的安全与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75批次盐酸艾司洛尔注射液的质量及质量标准进行评价和分析,为该品种的安全监管和质量标准完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法定标准检验方法对75批次样品进行检验,将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探索性研究方法对有关物质、甲醇量、含量测定、细菌内毒素以及稳定性等进行考察,建立了该品种的拉曼光谱模型。结果 法定检验结果显示,75批盐酸艾司洛尔注射液中4批不合格,合格率94.7%;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现行标准在检验方法的专属性和检验项目设置方面尚存在不足,有关物质检出含量较高的单个杂质(杂质Ⅰ),部分样品的甲醇量超出限度。结论 该品种虽然法定检验合格率高,但探索性研究发现现行标准和产品质量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同时需加大该品种的监管,以减少临床用药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监测和评价天麻素注射液的质量现状。方法 采用法定检验与探索性研究相结合的模式,按法定标准检验200批样品,统计分析pH值、有关物质和含量测定等检验结果,围绕安全性有效性开展了有关物质、渗透压摩尔浓度、依地酸二钠(EDTA-2Na)筛查及注射剂局部安全性4个方面的研究。结果 按法定标准检验结果均符合规定,合格率100%。通过探索性研究建立了杂质谱,渗透压摩尔浓度研究发现部分企业说明书中对“辅料”描述不完全,EDTA-2Na筛查与注射剂局部安全性研究结果均呈阴性反应或符合规定。结论 天麻素注射液总体质量状况好。  相似文献   

8.
咸瑞卿  王聪聪  巩丽萍  石峰 《药学研究》2020,39(4):205-212,232
目的 评价国产赖氨酸磷酸氢钙颗粒质量现状及存在问题,为提高质量标准及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对全国范围内抽取的167批样品采用法定标准检验与探索性研究结合的方法进项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用于风险评估。结果 按法定标准检验,167批样品结果均符合规定;探索性研究中,合格率为83.8%,不合格项目为干燥失重及未按批准处方投料。结论 本次抽检的赖氨酸磷酸氢钙颗粒整体质量状况差,现行质量标准存在缺陷,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 对国内不同厂家生产的卡络磺钠注射剂的质量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法定检验方法结合探索性研究进行样品检验,统计分析检验结果,进行质量风险分析。结果:按照现行标准检验89批样品,合格率为97.8%,2批不合格样品为卡络磺钠氯化钠注射液,不合格项目均为不溶性微粒。注射用卡络磺钠的质量风险较小,卡络磺钠氯化钠注射液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 目前卡络磺钠注射剂的产品质量基本能符合现行标准要求,探索性研究提示现行标准存在不足,建议完善有关物质检查方法,合理制定降解杂质以及其他杂质的限度,并应对卡络磺钠氯化钠注射液的安全性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江燕  谢华  王觉晓  傅萍 《中国药事》2018,32(9):1211-1216
目的:评价国内不同企业生产的奥沙利铂注射剂的质量。为奥沙利铂注射剂的标准提高和质量控制提供合理化建议。方法:将法定检验与探索性研究相结合,对抽验样品进行检验和研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抽取样品51批次,按法定检验合格率100%。但现行注射液法定标准无法完全检出奥沙利铂已知和未知杂质,本研究建立了专属性更高的杂质检查方法,并通过杂质谱的比较,发现注射液剂型杂质检出量明显高于注射用无菌粉末。进一步研究表明注射液剂型的终端灭菌方式、贮藏时间、贮藏温度、金属离子含量等影响了奥沙利铂稳定性。结论:目前国内注射用奥沙利铂总体质量较好,奥沙利铂注射液(小水针和大输液)总体质量一般。注射液剂型现行标准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小水针和大输液企业加强药品生产全过程风险管控,对各影响因素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国内目前市售的硫酸氨基葡萄糖固体口服制剂的质量,考察现行标准中存在的问题,为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对硫酸氨基葡萄糖固体口服制剂进行国家药品抽检(共73批,涉及8家生产企业),采用现行各企业执行的注册标准(共9个标准)对抽检样品进行法定检验。同时对产品进行探索性研究,表观溶解度参照《美国药典》(USP)1236通则;含量测定方法参照USP43硫酸氨基葡萄糖氯化钠项下相关方法;有关物质方法参照原研企业标准;囊壳铬含量测定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明胶空心胶囊项下相关方法;建立近红外光谱一致性检验模型。结果 73批次硫酸氨基葡萄糖制剂合格率97.3%,2批样品有关物质检查项目不合格。各家质量标准存在一定差异,个别企业质量标准不完善,有待提高,质量标准中部分重要项目检测方法待改进。此外,个别企业应考虑制剂配方工艺的合理性、包装材料的密封性和防潮措施等。探索性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各企业执行标准中均没有原料药溶解性检验,建议企业关注晶型等可能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法定检验采用C8色谱柱的结果较探索性结果整体偏高,采用氯离子作为主成分峰进行含量控制方法不专属,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操作复杂、结果偏差较大,建议改为更为简便和专属的HPLC法;原料药为非复盐的受试批次制剂的杂质检出种类、已知杂质果糖嗪和脱氧果糖嗪含量、其他已知杂质类别和总杂含量高于其他受试企业样品,推断原因为其易吸湿;泡腾片中果糖嗪含量较高,未知杂质数量多于其他剂型,推测原因为辅料较多;与胶囊剂相比,片剂含有的杂质更多,提示片剂生产过程中制粒、整粒等温度较高的步骤会对产品质量产生一定影响;可按生产厂家建立近红外光谱一致性模型或相关系数模型,补充本品的快速筛查方法。结论 各企业质量标准尚存在一定差异,个别企业质量标准不完善,有待提高,质量标准中部分重要项目的检测方法有待改进。应建立统一的国家标准,建立专属性强、准确度高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于玮洁  刘明鹭 《药学研究》2021,40(7):447-451
目的 评价曲克芦丁片的质量现状及存在的质量风险,为提高药品的质量及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对全省范围内抽取的30批样品采用法定标准进行了检验与结果分析,并针对质量风险点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结果 按法定标准检验,30批样品结果均符合规定,探索性研究中发现原料直接影响制剂的有关物质结果,且不同生产企业溶出行为差异较大。结论 本次省风险评价抽检的曲克芦丁片整体质量状况较好,现行质量标准存在提高的空间,建议生产企业进一步研究包衣或处方对曲克芦丁片溶出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国产左氧氟沙星片的质量现状并分析存在的问题。方法按照2018年国家药品抽检计划总体要求,采用法定标准检验方法和探索性研究方法进行检验和统计分析。结果按法定标准检验97批次样品,合格率为100%。探索性研究对本品主要杂质的来源与结构进行确证,明确其杂质水平主要与原料药质量有关;本品与原研药在各溶出介质中的溶出行为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尤以0.1g规格片的差异更为显著,提示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中,应重点关注0.1g规格片的一致性;0.5g规格刻痕片的分割能力不及原研药,存在用药剂量不准确的风险。结论左氧氟沙星片现行质量标准可行,国产左氧氟沙星片生产工艺控制良好,质量较稳定均一,质量总体评价较好。0.5g规格刻痕片的分割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水合氯醛中有关物质检查方法,提高水合氯醛相关产品的质量标准与控制限度。方法 建立水合氯醛三氯甲烷与卤代羧酸的检测方法,并通过稳定性监控水合氯醛的杂质变化。结果 经对比研究,本文建立的有关物质方法可满足相关法规要求,同一方法可准确检测原料及其制剂中的4种杂质。结论 本文为水合氯醛及其制剂的质量标准提升提供技术支持,通过水合氯醛杂质检测以及本品在高温、光照的稳定性对比,对实施制剂研究与生产过程中的杂质监控非常必要,可更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王春涛 《中国药事》2020,34(6):664-670
目的: 探讨评价质量标准适用性的数据统计分析方法。方法: 以麦迪霉素片为例,对其质量数据进行统计和趋势分析、过程能力分析以及统计学假设检验,结合工艺过程分析评价质量标准的适用性。结果: 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发现麦迪霉素片中间产品质量标准存在不适宜问题,调查原因实施改进,持续跟踪并分析确认了修订后标准的适用性。结论: 科学的数据统计分析是确认质量标准适用性的关键,对加强过程控制、提高药品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对国产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的质量状况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法定标准检验结合探索性研究,对检验结果进 行统计分析。结果 按法定标准检验158批样品,合格率为100%。探索性研究采用文献报道的有关物质测定方法,对样品进行 检测,合格率为95.4%;采用LC/MS对主要杂质进行结构确认,并进行来源分析;氟康唑氧化降解杂质为主要杂质,部分企业 的原料和制剂中存在未知的弱极性杂质,优化后的有关物质系统可对其同步控制。结论 国产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的整体质量 较好,各企业产品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差异。原料工艺控制水平是影响本品质量的关键因素,相关企业应对原料进行优选并提 高生产工艺控制水平。现行标准无法有效控制弱极性杂质,pH值及渗透压摩尔浓度的限度范围有待规范,标准亟待修订。  相似文献   

17.
孙巍  佟乐  杨亚莉  王一平  杨振 《中国药事》2024,38(2):184-188
目的:梳理归纳预防传染病mRNA疫苗原材料和原液质控要点,为我国此类产品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梳理世界卫生组织及相关标准和审评机构关于预防传染病mRNA疫苗原材料、原液质控指导文件,以及相关监管指南和文献,总结归纳预防传染病mRNA疫苗原材料和原液关键质量控制属性及相关要求。结果与结论:作为新型生物制品,mRNA疫苗核酸结构和脂质体包裹制剂的特性决定了该类疫苗质控特点,序列和完整性、含量及纯度、加帽率和包封率是mRNA疫苗特有的、决定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关键质量参数。从原材料和原液制备阶段就建立多个与mRNA特性相关的质控要点及其检测方法,将有助于保障预防传染病mRNA疫苗安全有效、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不同制备工艺对格列美脲片溶出行为的影响。方法 以溶出度及在pH (7.20±0.05)缓冲液中溶出曲线为检测指标,并结合流动性和可压性,考察粉末直接压片、干法制粒压片、湿法制粒压片对格列美脲片溶出行为的影响。结果 采用粉末直接压片、干法制粒压片、湿法制粒压片工艺制备的格列美脲片溶出行为存在一定差异。结论 采用空白辅料湿法制粒,外加原料药混合压片制得格列美脲片与参比制剂溶出行为一致,且产品质量稳定,为格列美脲片一致性评价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