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最近,细胞外囊泡已成为在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医学公认的重要成员。细胞外囊泡包括外泌体、微粒和凋亡小体,大多数分泌细胞中含有磷脂双分子层结构。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细胞外囊泡可以作为在人类疾病中的生物标志物,治疗靶点或工具。心血管疾病无疑是其中最热门和快速增长的细胞外囊泡研究领域。然而,在有关不同的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细胞外囊泡有时可以发挥不同的生物效应。因此,这些囊泡到底对心血管健康是有益或有害似乎还存在疑问。在这篇综述,笔者将介绍细胞外囊泡和概述其在心血管疾病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2.
外泌体是一种可由任何类型的细胞释放的纳米级膜性囊泡,内含蛋白质、脂质和核酸,其由多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后被释放到细胞外。在神经退行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血管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修复、免疫调节中,外泌体均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外泌体在AD的病理进展中具有双重作用,其内容物(微RNAs)为AD的诊断和评估提供了新型的生物学指标。同时,外泌体还可通过转运蛋白和核酸介导细胞间通信,并以其独特的生物特性成为药物传递的载体,从而在AD中发挥治疗作用。未来,应进一步研究外泌体在AD中的作用机制和作为诊断标志物及药物载体的个体化、精准化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细胞外囊泡包括外泌体和微囊泡,是由细胞分泌的具有磷脂双分子层结构的纳米小泡。细胞外囊泡作为蛋白质、mRNA、miRNA、脂质等信息物质在细胞间转运的载体,是细胞与细胞间通讯的重要媒介。目前各种可视化成像方法已经用于研究细胞外囊泡特性及其在生理病理进程中的作用,然而,受限于细胞外囊泡纳米级的大小和高度异质性的特点,人们对其生物学特征和功能认知仍然十分有限。本文从细胞外囊泡起源、分离、动态观测等不同阶段出发,着重论述了细胞外囊泡成像方法,讨论不同策略的优势与不足。我们提出了单细胞、单囊泡水平的研究是今后细胞外囊泡研究的前沿方向。  相似文献   

4.
外泌体是由多种细胞释放的纳米级脂质囊泡,能够通过他们的载体介导细胞间信号和通讯。免疫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在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进展中也起着重要而复杂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从免疫细胞中提取的外泌体对这些病理状态显示出多效性作用,但上述机制尚未得到充分的证实与解释。在这篇综述中,笔者首先描述了外泌体的生物发生、成分和生物学特性,然后讨论了免疫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内皮功能障碍等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免疫细胞来源外泌体作为一种活跃的细胞间通讯体,在心血管疾病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是细胞释放到细胞外微环境的膜性囊泡,可携带母细胞来源相关生物分子,介导细胞间信号转导,具有强大的生物学功能。外泌体是最小的EVs。大量研究显示,外泌体在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衰等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外泌体在高血压病变进展中的作用报道相对较少。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发现,不同来源的外泌体通过影响肾小管上皮细胞钠、水转运及细胞间信号转导、心血管重构及血管钙化等,在高血压病变进展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外泌体是一种包含大量生物信息的膜性囊泡,研究发现其能反映来源细胞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并作为细胞间信号分子发挥重要作用。基于其生物学特点,近年肾脏疾病及肾损伤机制的研究和治疗日趋深入。主要针对:(1)寻求判断肾脏损害程度的无创生物标记物。(2)对各类型肾病损害机制研究。(3)研究其在特异性治疗上的可行性分析。该文通过对已有相关文献的综述,可预见外泌体作为肾脏疾病的新兴诊疗手段,在未来对肾脏疾病各层面研究会成为新的突破方向。  相似文献   

7.
外泌体(exosome), 是由细胞自主产生、自主分泌、具有脂质双层膜结构、直径大小为40~100 nm的盘状小囊泡[1]。1983年首次在绵羊网织红细胞中被发现,受当时知识和研究的局限,普遍认为外泌体是细胞自主向外排放的废弃物[2]。直到1987年,Johnstone等[3]使用高速离心法分离出具有一定活性,来源于绵羊网织红细胞,起源于核内体(endosome)的囊泡,才正式命名为“exosome”。外泌体研究一直备受冷落, 2007年Nature Cell Biology报道外泌体可像“通信船”一样携带RNA进行细胞间遗传物质交换,并可在受体细胞内发挥生物学功能,这意味着外泌体可作为细胞之间遗传物质交流的新途径,开拓了遗传学上的新机制[4],才引起了科学家们高度的重视。2013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颁给了研究细胞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3位科学家,表彰他们发现细胞囊泡运输的调节机制,揭示细胞囊泡传输所需基因,囊泡包裹“货物”机制,以及细胞信号通路调控囊泡“货物”运输机制,把外泌体正式推向了大众的视野,随后,大量的研究结果证实外泌体在很多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7],主要研究集中在癌症诊断、肿瘤发生发展、靶向用药和细胞免疫等方面,本文将着重讨论肿瘤外泌体在泌尿系肿瘤精准诊疗中的研究现状以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文章  吴洁 《中外医疗》2012,31(33):187+189-187,189
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动态平衡是血液正常流动的关键,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是纤溶系统调节活性的主要因子,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血栓的形成,很多研究证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该研究主要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的基本特性、生物学特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以及其致病机制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以便进一步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两者的相关性研究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9.
外泌体是一种纳米级大小、由细胞主动吞吐而分泌的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外囊泡样小体,几乎所有的真核细胞都可产生外泌体,其可携带、转移多种生物分子,从而起到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作用。近年来,外泌体研究逐步应用于中医学领域,对外泌体研究在中医药及针灸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探讨,为中医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8,(5):444-447
宫颈癌作为女性第2大常见恶性肿瘤,目前仍是世界范围内的重大健康问题。外泌体是多囊泡体和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到细胞外的囊泡样小体,可来源于多种细胞和体液,通过运载多种蛋白、脂质、信使核糖核酸及微小核糖核酸片段等生物学功能物质介导细胞-细胞间信息交流,其作为近年肿瘤学的研究热点,已被发现与多种肿瘤的发生、诊断及预后有关。本文主要对外泌体在宫颈癌发病、诊断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及靶向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迁移体是一种最新发现的由迁移细胞所产生的一类细胞器,是指在细胞迁移过程中尾部形成的收缩丝的尖端或分叉处产生的具有膜性结构囊泡,该产生过程称为“迁移性胞吐”。这些囊泡最终会释放到细胞外空间或被周围细胞所摄取,介导细胞质内容物的释放和细胞间通讯,且已证实其对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器官形成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迁移体的发现、形成机制、生物学功能、潜在临床应用及其与外泌体的异同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迁移体的生理和病理功能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侯东明  胡志义 《医学综述》1996,2(8):387-388
仅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来推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病程并不十分确切。近年资料表明,在一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合并症的患者,如心肌梗塞中冠状动脉造影可以仅为轻、中度狭窄。另外,冠脉造影也不能提供有关动脉粥样斑块中细胞内、外的变化情况,而这些变化因素与血管损伤的生物学机制,血管的反应性、粥样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密切相关。本文将简述内皮细胞在冠脉缺血中的作用。1 内皮的粘附特性众所周知,巨噬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资料及体外细胞培养证实,巨噬细胞在血管壁上的迁移、聚集是由内皮细胞上白细胞受体(白细胞粘附…  相似文献   

13.
外泌体是直径为30~100 nm,由各种类型细胞释放到生物学体液中的胞外囊泡。外泌体首要的生物学功能是在细胞间通讯,它内含细胞相关的蛋白质、脂质、RNA分子和循环DNA等重要分子,从供体细胞转移到受体细胞而发挥细胞间联络作用。在肝脏中,外泌体由肝细胞、非实质肝细胞和免疫细胞分泌,研究显示外泌体参与代谢性障碍引起的肝脏疾病、酒精性肝病、病毒性肝炎及肝细胞癌等的发病机制,是肝病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潜在新型分子生物标志物,也是肝病新的潜在治疗手段。本文对外泌体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及其对肝脏疾病潜在的诊治价值等做一简要概括。  相似文献   

14.
转移是结直肠癌病死率高的主要原因。外泌体是由肿瘤细胞或非肿瘤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囊泡,囊泡包含并传输蛋白质、脂类、核酸等物质,可造成细胞通信异常。研究表明,外泌体在结直肠癌的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外泌体在结直肠癌转移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结直肠癌的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外体是由一系列细胞分泌的微小囊泡,具有抗原呈递和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作用。负载了抗原的树突状细胞所释放的外体、来源于肿瘤细胞的外体均可引起小鼠的抗肿瘤免疫排斥反应。现对外体的一般特性进行简述,着重介绍肿瘤来源的外体的生物学作用及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王玺惠  陈依  俞卫锋 《浙江医学》2023,45(10):1116-1120
凋亡胞外囊泡(Apo-EVs)是凋亡细胞分解释放的一类细胞外囊泡。近年来,相关研究发现Apo-EVs作为凋亡细胞的代谢产物,依赖体内凋亡程序启动后肌动蛋白参与细胞膜及其内容物的重新分配,表达凋亡细胞特有信号,并携带供体细胞内容物,通过细胞-细胞间信号传递,参与细胞凋亡与再生、免疫调控、肿瘤免疫微环境重塑等过程。本文就Apo-EVs的结构、生物形成过程、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炎症与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外泌体(exosomes)是一种直径为30~100 nm,由细胞主动分泌到细胞外的膜性囊泡,可以从尿液及其 他生物体液(如血浆、羊水、唾液、腹水等)中提取并分离出来,其携带的蛋白质、核酸、脂类等可在细胞间传递遗 传物质,并参与细胞的免疫调节。尿外泌体在生理状态下主要来源于面向管腔的各种细胞,其内含有的蛋白质、 RNA 等参与慢性疾病微环境中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最近的研究表明,尿外泌体的提取分离可以作为某些慢性疾 病的诊疗标准,甚至可判断预后。该文总结了在代谢性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中尿外泌体的治疗应用及作用机制 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外泌体是生物体内一类由内质网加工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发挥作用的双层脂质囊泡体,其内含多种生物信息分子,如脂质、蛋白质、miRNA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等,其中lncRNA可通过与miRNA、蛋白质等相互作用形成信号调节通路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外泌体lncRNA的调节作用更是丰富了现有生物调控网络。近年来研究发现,lncRNA及外泌体lncRNA参与了内皮细胞、心肌细胞、单核细胞等相关细胞的功能调控,进而影响心血管疾病的进展。本文将对近年来lncRNA及外泌体lncRNA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生物标志物作用、相关病理机制及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的是人体冠状动脉出现结构或功能性的病变,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性坏死,诱发心脏病;冠心病属于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内科疾病,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最主要的病理学基础。近年来,研究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不单纯只是脂质沉积,同时也属于炎症病变反应。炎症反应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血清炎症因子主要由人体免疫细胞因子生成、具有内源性多肽特性,可参与介导大多免疫反应,与冠心病的关系密切。本文对人体血清炎症因子与冠心病的相关指标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包括凋亡小体、微泡和外泌体,是参与细胞间通讯的重要因子。来源于 不同细胞类型的EVs可转运多种复杂的生物信息至内皮细胞,从而起促血管新生或抑血管新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