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脂肪肝背景下肝脏良性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脂肪肝背景下的159个肝脏局灶性病变进行了超声造影检查,将超声造影检查结果 同增强CT,增强MRI及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其中良性局灶性病变126例(血管瘤61例,局灶性脂肪缺失30例,局灶性增生结节(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19例,孤立性坏死结节10例,炎性假瘤3例,肝脓肿3例),分析良性局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特征.结果 超声造影检查后,61例血管瘤中的48例表现为动脉期的周边高回声结节或高回声环,进而造影剂向病灶中心进展,其余13例血管瘤表现为动脉期的快速灌注.30例局灶性脂肪缺失表现为造影三期等增强.19例FNH表现为动脉期的离心性放射状增强或整体快速增强,门脉期及实质期为高回声或等回声.3例炎性假瘤均表现为动脉期快速增强,但门脉期及实质期为低回声.10例孤立性坏死结节均表现为造影三期无增强.3例肝脓肿均表现为动脉期快速增强,其中2例为蜂窝状增强,3例实质期均表现为低回声.结论 超声造影可显示脂肪肝背景上肝脏良性病灶的血流灌注特征,因此可用于脂肪肝基础上肝脏良性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脂肪肝与正常肝内VX2移植瘤模型的建立方法,旨在为临床脂肪肝肿瘤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用健康家兔34只,随机分为脂肪肝组(n=18)和正常对照组(n=16)。脂肪肝组采用高脂饲料+酒精喂养,正常对照组采用基础饲料+自来水喂养,建立脂肪肝与正常肝内VX2移植瘤模型,应用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观察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⑴高脂饲料+酒精喂养法可成功建立兔脂肪肝模型,成模率100%。⑵开腹肝内组织块种植法可成功建立兔脂肪肝及正常肝内VX2移植瘤模型,成瘤率89.7%。⑶超声造影测量VX2移植瘤最大径与大体病理测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高脂饲料+酒精喂养可成功建立近似人类病理生理过程的脂肪肝模型。开腹组织块种植法建立兔VX2移植瘤模型方法简单,成瘤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炎性假瘤(IPL)超声增强造影各时相的特点及与其它相似二维图像病变的鉴别要点.方法 选取伴有脂肪肝的31 例IPL 患者,对其IPL 病灶的二维、彩色多普勒及增强造影的超声检查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71.0%的病灶相邻出现2~3 个结节,相互紧贴呈哑铃状或分节状改变.77.4%的病灶位于距肝包膜3cm以内,35.5%的结节内出现点状强回声.67.7%超声增强造影病灶周边肝脏组织在动脉早期轻微增强,54.8%的病灶周边肝脏组织动脉期、门脉期轻度增强,并见线样、隔膜样向病灶中间延伸.90.3%的病灶整体无增强或近中间部分在各时相出现不规则无增强回声区.结论 脂肪肝背景下低回声病灶(IPL 及其他病变)行超声增强造影,是进行定性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影像学方法,具有明确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脂肪肝的发病率逐步增高。文中拟建立一种可供研究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兔模型,研究其超声表现。方法将40只日本大耳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实验组给予高脂饮食(胆固醇2%,牛油10%,白糖5%,蛋黄粉8%,基础饲料75%)喂养。在0、12、16、20周时超声观察各组兔肝,20周末处死动物,取出兔肝,进行病理观察。结果超声和病理均显示非酒精性脂肪肝兔造模成功。造模12、16、20周时实验组兔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2.43±0.17)kg vs (2.25±0.18)kg ,(3.04±0.25)kg vs (2.56±0.13)kg,(3.55±0.22)kg vs(3.10±0.13)kg,P﹤0.05]。超声观察12周时便有脂肪肝表现,实验组19只兔中8例为轻度脂肪肝,9例为中度,另2例为重度。随着喂饲期的延长,脂肪肝程度逐渐加重,16周以中度脂肪肝回声为主,20周以中重度脂肪肝回声为主,10例为中度,9例为重度,且3例有肝硬化腹水的表现。病理观察与超声结果一致,并可见纤维化表现。结论可通过高脂饮食建立良好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兔模型,超声是监测脂肪肝形成过程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5.
姚标  徐浩  魏宁  薛涵文 《当代医学》2011,17(30):82-8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瘤块填塞法制作兔VX2肝癌模型的方法技巧,并观察其超声及病理学特点,评价适宜的介入治疗研究时机。方法12只新西兰大白兔在超声引导下采用18GChiba穿刺针将VX2肿瘤组织块填塞接种于实验兔肝脏内,接种后分别于第14天、第21天、第28天行超声检查,并于检查后随机处死2只实验兔,行病理检查。结果实验兔VX2肝肿瘤接种成功率1oo%(12/12),超声表现为肝脏内圆形或类圆形低回声结节,其周边血供丰富,中央血供稀少,病理检查结果肿瘤呈巢状,与正常肝实质分界清楚,高倍光镜下瘤细胞呈条索状或腺样排列,细胞异型明显。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组织块填塞制作兔VX2肝癌模型方法简单,耗时短,创伤小,成功率高,成瘤后2周左右为介入治疗研究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腹膜假黏液瘤的超声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假黏液瘤的超声表现。结果 1例病变位于下腹部,另外2例布满全腹腔,超声表现:腹盆腔内见大片状无回声区,其内见大量杂乱不规则中低回声,其在腹水中移动性差,无明显漂浮感,肝、脾、双肾实质脏器受压改变,表面可见扇形压迹,CDFI:不规则中低回声内可探及点条状血流信号。结论在诊断腹膜假黏液瘤的病例中,超声具有方便快捷、价格低廉及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脂肪肝背景下低回声病灶的超声声像图特点,旨在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对45例常规超声体检发现脂肪肝合并低回声病灶的超声声像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声像图表现的不同,将其分为3组进行研究.结果Ⅰ组病变表现为境界清晰低回声,内部同声均匀或欠均匀,病灶区及周围未测及血流.这组病变共28例,其中CT增强扫描证实肝血管瘤22例,孤立性肝坏死结节6例.Ⅱ组病变均表现为边缘模糊不清的低回声,内部同声欠均匀,病灶区及周围可见彩色血流信号,对周围组织压迫不明显.这组病例共10例,均为正常肝组织残留.Ⅲ组病变均表现为以边缘不清的低同声为主,内部回声不均一,对周围组织压迫明显,病灶区及周围可见彩色血流信号.这组病例共7例,5例为原发肿瘤转移,1例为肝结核,1例为肝脓肿.结论 脂肪肝背景下肝内低回声病灶,多以正常肝组织残留及血管瘤多见,其超声图像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可配合增强CT进一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可供实验研究的稳定的兔VX2肝癌模型。方法新西兰大白兔59只,取瘤块(1mm^3大小)开腹包埋法接种到兔肝脏左叶,于种植后第1,1.5,2,2.5,3,3.5,4周分别行超声学检查主要观察兔肝VX2成瘤检出情况。成瘤情况均经病理学证实。结果①围手术期3只兔因麻醉死亡,1只因感染死亡,成活率为93.2%(55/59);②兔肝原位肝实质内种植成功50个,其中伴有16只异位种植,单纯异位种植为3只,未发现病灶2只,原位成瘤率为90.9%(50/55);③接种后1周、1.5周经超声检查22例,发现病灶者8例,检出率为36.4%(8/22);其余肿瘤在2周及2周以后超声检查全部检出。两个时间段检出率有明显差异;④兔肝VX2肝癌的超声主要表现为略高回声、等回声、低回声,周围可见声晕。结论建立兔VX2肝癌模型成功率高、方法简单、周期短、动物死亡率低,种植2周后超声学筛选及监测本瘤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肝炎性假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炎性假瘤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9例经病理确诊为肝炎性假瘤病例的CT平扫及增强检查表现。结果  9例CT平扫病灶均呈低密度 ,边缘清楚或模糊 ,增强表现在门脉期强化 ,呈病灶边缘部分强化或病灶内结节状强化。其中 5例表现病灶周围肝组织强化 ,4例见病灶内纤维间隔。结论 平扫加螺旋CT双期扫描所表现出的CT特点对肝炎性假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大的帮助 ,但由于特征性尚不是很强 ,确诊仍需要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0.
杨琳 《现代医学》2007,35(5):342-343
目的 对19例经病理诊断的肝脏炎性假瘤(IPL)的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声像图表现进行分析,探讨CDFI对IPL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PHILIPS(Envisor C)、ACUSON (Aspen C)、ALOKA(SSD-620)型超声仪检查、穿刺活检.结果 IPL的声像图表现为实质性低回声病灶,后方无增强或衰减表现,CDFI为缺血或少血供型.2例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确诊为IPL.结论 对IPL的诊断应加强认识,尤其对症状少、无肝病史、甲胎蛋白(AFP)阴性的肝内不均质肿块,要高度怀疑IPL.B超及彩色多谱勒联合检查有利于IPL的鉴别诊断,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可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脏占位性病变超声造影的声像学特征。方法 对3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实时观察声像图变化。结果 肝脏恶性肿瘤(除1例胆管细胞癌)均表现为动脉相增强,于门脉相及延迟相消退;肝血管瘤呈逐渐向心性填充式增强,延迟相缓慢消退,肝脏局部脂肪缺失于三期内无明显异常强化区,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呈内部或中心向周边快速整体增强,于延迟相消退;肝脓肿呈周边增强,内部无增强;肝内坏死组织无增强,呈低回声。结论 肝脏占位性病变由于病理及血流供应的类型不同,造影时声像学有显著的差异,能够明显提高肿瘤的定性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的增强表现,评价超声造影检查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92例FLL进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记录肝内局灶性病变的增强及消退时间、增强形态及增强程度,分析病灶造影增强特点,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不同性质肝局灶性病变增强类型及强度各有不同。结论: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超声造影可显示病变内不同的血流灌注特征,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超声定量糖代谢异常包括2型糖尿病患者的肝脏脂肪含量,并探讨脂肪肝与年龄、肥胖程度、肝功能、血脂水平及糖代谢等因素的关系。方法:用直方图方法测量肝、肾感兴趣区平均灰阶强度,计算肝肾回声比值、肝脏衰减系数,根据公式推算肝脏脂肪含量。统计各级别脂肪肝患者例数,将脂肪肝严重程度与多个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57例受试者经超声定量肝脏脂肪含量;脂肪肝严重程度与患者年龄、肥胖程度、肝功能、甘油三酯水平相关;无饮酒过量的受试者13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严重程度与受试者血糖控制水平相关。结论:超声定量测定脂肪肝有良好的临床价值,有助于超声医师对脂肪肝严重程度的判断,从而有助于临床医师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及脂肪肝。  相似文献   

14.
张立平  杨斌 《安徽医学》2012,33(10):1353-135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脏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7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患者进行肝脏超声造影,实时动态记录超声造影过程,观察病灶区造影剂的灌注过程及造影前后声像图特点。结果 57例肝占位患者中,多囊肝1例,肝血管瘤21例,肝癌20例,肝癌合并肝血管瘤2例,局灶性增生3例,肝血管瘤合并局灶性增生1例,不均匀性肝脂肪浸润8例,肝包虫病1例。其中多囊肝,肝包虫病未见造影剂充填,其余病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强化过程。肝癌表现为典型的"快进快出";血管瘤表现为向心性环状增强;局灶性增生呈离心性轮辐状增强;不均匀性肝脂肪浸润则未见造影剂聚集,与肝实质呈均匀强化。结论实时超声造影能提高肝内占位性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显像(MRI)在肝脏炎性假瘤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肝脏炎性假瘤(IPL)的MRI表现,并结合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1例中术前磁共振检查正确诊断4例,误诊为原发性肝癌1例、肝脏转移瘤1例、不典型血管瘤4例、肝脓肿1例。MR平扫11例中T1WI呈中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者6例;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2例;T1WI、T2WI均呈等信号2例;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病灶周边伴环样长T2信号者1例。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所有病灶动脉期均无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呈周边环形强化7例,内见线样分隔强化者3例;附壁小结节样强化1例。结论IPL的MRI表现多样,与其病理结构及病程相关,MRI对IPL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在不同肝脏占位病变中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肝脏占位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实时观察病灶内灌注过程及回声变化。结果肝细胞肝癌均表现为动脉相整体快速增强,并在门脉相快速或缓慢消退,肝实质相呈现低回声区;肝血管瘤呈现自周围向心性缓慢性充填式增强,并持续较长时间;肝局灶性结节增生表现为快速增强,但在实质期开始消退;肝转移癌与肝脓肿及囊肿伴感染虽都在动脉期周边增强,但消退时间不同,转移性肝癌在门脉相开始消退,至实质相呈低回声,而肝脓肿和囊肿伴感染则在实质相缓慢消退;2例局灶性炎症,2例脂肪肝及2例慢性肝病的动脉相、门脉相、实质相均未见异常增强区和廓清区。结论不同肝脏占位性病变超声造影检查有不同特征性声像图表现,能明显提高肝实质占位性病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脂肪肝背景下肝血管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98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血管瘤的影像资料,根据平扫是否有脂肪肝背景分为Ⅰ组(脂肪肝背景),Ⅱ组(无脂肪肝背景且无其他肝脏疾病),再根据CT增强表现分为A组(动脉期边缘结节样强化),B组(动脉期均匀强化),将Ⅰ、Ⅱ组及A、B组进行交叉归类统计分析。结果:肝血管瘤的CT平扫检出率为分别为Ⅰ组58.3%、Ⅱ组84.0%,Ⅰ、Ⅱ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增强CT检查:A组(ⅠA组、ⅡA组) CT增强诊断符合率100%,ⅠB组CT增强诊断符合率22.2%,ⅡB组CT增强诊断符合率88.9%,ⅠB组与ⅡB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脂肪肝背景下,肝血管瘤病灶的相对密度会发生改变,但其强化方式及强化特征仍然符合肝血管瘤的经典诊断标准,对于少数表现不典型病例,则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来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硬化再生结节的超声特征,观察不同检查方法对病变的表现形式。方法对22例肝硬化再生结节患者进行二雏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应用新型超声造影剂SonoVue对这些患者再行实时双模式灰阶成像超声造影检查。结果灰阶超声显示86.4%(19/22)的病灶位于肝右叶,54.5%(12/22)的病灶回声为低回声;36.4%(8/22)的病灶为等回声,9.1%(2/22)的病灶表现为高回声,86.4%(19/22)的病灶边界欠清,13.6%(3/22)的病灶边界清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90.9%(20/22)的病灶内部厦周边未见明显血流信号,9.1%(2/22)病灶内部可见散在点状血流信号,频谱为静脉频谱。超声造影95.5%(21/22)的病灶动脉相回声均无明显增强,门脉相与周围正常肝实质呈同步强化,延迟相回声与肝组织相似无明显分界而不易辩认。4.5%(1/22)的病灶动脉相增强为高回声,至延迟相与肝实质回声一致,无廓清现象。结论肝硬化再生结节在灰阶超声上表现多样,彩色多普勒多无明显血流信号,超声造影可以更显著地表现病灶特征,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