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吗啡戒断大鼠焦虑产生时其边缘系统主要脑区/核团、海马、杏仁核、前额叶皮质神经细胞CaMK Ⅱ的含量和磷酸化水平的改变。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18)、模型组(n=18)、丁螺环酮组(n=12)。模型组和丁螺环酮组用剂量递增法建立大鼠吗啡依赖模型,停药后,丁螺环酮组给予丁螺环酮,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在吗啡自然戒断的72 h,用高架十字迷宫检测其焦虑行为,然后再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各组大鼠海马、杏仁核、前额叶皮质神经细胞CaMK Ⅱ的含量和磷酸化水平。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和丁螺环酮组比较,模型组CaMK Ⅱ蛋白含量和β亚基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1)。结论:吗啡戒断大鼠的边缘系统海马、杏仁核、前额叶皮质神经细胞CaMK Ⅱ含量、CaMK Ⅱβ亚基磷酸化水平的增高,这可能是吗啡依赖戒断焦虑行为产生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獉獉:探讨丁螺环酮治疗吗啡依赖戒断焦虑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方法獉獉:6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对照组)、吗啡戒断焦虑组(模型组)、丁螺环酮治疗组(治疗组)。吗啡剂量递增皮下注射10 d自然戒断,于戒断1-3 d丁螺环酮灌胃治疗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后,取海马CA3区和杏仁核组织,用电镜体视学方法定量检测其各组突触的数密度(Nv)、面密度(Sv)、突触连接带平均面积(S),Western-blot技术检测其CaMKⅡ的含量和磷酸化水平。结果獉獉: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进入开放臂的次数和时间明显增加(P<0.01或P<0.05);海马CA3区和杏仁核突触的Nv和Sv显著降低、S增加(P<0.01或P<0.05),CaMKⅡ蛋白含量和β亚基磷酸化水平显著下调(P<0.01或P<0.05)。结论獉獉:逆转吗啡戒断焦虑大鼠海马、杏仁核突触结构的可塑性和CaMKⅡ分子的变化可能是丁螺环酮缓解吗啡戒断焦虑的重要细胞和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CCK-1受体拮抗剂L-364,718及CCK-2受体拮抗剂LY-288,513对吗啡戒断大鼠额叶皮质、海马、纹状体细胞内钙/钙调蛋白依赖性的蛋白激酶Ⅱ(CaMKⅡ)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吗啡依赖及纳洛酮催促戒断大鼠模型,观察CCK-8、L-364,718及LY-288,513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上述脑区CaMKⅡ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①CCK-8、L-364,718及LY-288,513能明显改善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的发生;②与盐水对照组相比,吗啡依赖组大鼠额叶皮质、海马、纹状体细胞内CaM KⅡ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纳洛酮催促戒断后上述脑区CaM KⅡ蛋白表达较吗啡依赖组均明显降低;③CCK-8、L-364,718及LY-288,513均使吗啡戒断大鼠额叶皮质、海马及纹状体内CaMKⅡ蛋白表达升高。结论 CaMKⅡ参与了吗啡依赖及戒断的形成,CCK-8及其受体拮抗剂抑制吗啡依赖大鼠戒断反应的机制可能与其对相关脑区CaMKⅡ蛋白表达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甙(Panax notoginseng,PNS)对吗啡戒断大鼠海马组织CaMK Ⅱ活性及CaMK Ⅱα亚基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PNS抑制吗啡戒断症状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剂量递增法建立大鼠吗啡躯体依赖模型(MOR组),采用腹腔注射(ip)纳洛酮建立催促戒断模型(NAL组),大鼠在给予吗啡的同时,采用3种不同剂量PNS(100、200、400mg·kg-1)进行灌胃(ig)。应用放射酶法测定CaMK Ⅱ活性,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aMK Ⅱα亚基蛋白表达。结果:(1)MOR组CaMK Ⅱ活性降低,CaMK Ⅱα亚基蛋白表达升高;(2)NAL组CaMK Ⅱ活性和CaMK Ⅱα亚基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3)PNS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纳洛酮催促戒断所引起CaMK Ⅱ活性和CaMK Ⅱα亚基蛋白的升高。结论:PNS可能通过抑制纳洛酮催促戒断所引起的CaMKⅡ活性和CaMK Ⅱα亚基蛋白表达的升高来缓解大鼠吗啡戒断症状。  相似文献   

5.
大鼠吗啡依赖戒断后焦虑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高架十字迷宫建立大鼠吗啡戒断后焦虑模型。方法:342只大鼠按给药总时间的不同,随机分为7、10、14d3大组。每大组各114只,按戒断时间的不同再分设戒断0、24、48、72、96、120、144h、丁螺环酮治疗、生理盐水对照共9小组。采用剂量递增法给药,建立吗啡依赖模型后自然戒断,用高架十字迷宫观察各组大鼠焦虑行为。结果:(1)7d大组,戒断后48h表现出焦虑症状,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其OE、OT、OE%、OT%4项指标均下降(P<0.05)。(2)10d大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戒断后48、72、96h均表现出焦虑症状(P<0.05),其中又以72h组最为显著,OE、OT、OE%均明显下降(P<0.01);丁螺环酮治疗组与戒断72h组比较,其OE、OT、OT%均增高(P<0.05),OE%显著增高(P<0.01)。(3)14d给药组,与10d给药组相类似,典型的焦虑症状也出现在戒断后72h,与生理盐水组比较,OE、OT、OT%均明显降低(P<0.01),OE%降低(P<0.05);丁螺环酮组与戒断72h组比较,OE%、OT、OT%均明显增高(P<0.01),OE增高(P<0.05)。结论:吗啡持续给药7、10、14d大鼠通过自然戒断均能成功建立吗啡戒断后焦虑模型,但以10d、戒断72h为最佳。该模型可较为客观和准确地反映吗啡依赖戒断后焦虑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大鼠酒精依赖模型,观察酒精依赖及戒断对大鼠伏隔核、前额叶皮质、杏仁核、海马中神经甾体脱氢表雄酮(DHEA)、脱氢表雄酮硫酸酯(DHEAS)水平的影响。方法:大鼠通过自由饮含6%的乙醇溶液连续42d形成酒精依赖,并撤除酒精使自然戒断。断头取脑分离取出伏隔核、前额叶皮质、杏仁核、海马脑区。使用液一液萃取和固相萃取两步法提取脑组织中的DHEA、DHEAS,以高效液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法测定神经甾体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酒精依赖大鼠伏隔核DHEA、DHEAS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海马DHEAS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酒精戒断6h大鼠伏隔核DHEA、DHEAS、额叶皮质DHEAS的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酒精戒断24h大鼠杏仁核DHEA、额叶皮质DHEAS水平显著上升(P〈0.05),伏隔核、杏仁核DHEAS的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酒精依赖形成和戒断对伏隔核、前额叶皮质、杏仁核、海马中的神经甾体水平具有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CCK-8及其受体拮抗剂对吗啡戒断大鼠额叶皮质、尾壳核、海马μ阿片受体的影响,初步探讨CCK-8对吗啡戒断症状的影响及其受体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吗啡慢性依赖及纳络酮催促戒断模型,观察CCK-8及CCK1受体拮抗剂L-364,718、CCK2受体拮抗剂LY-288,513慢性干预对戒断症状的影响,并采用放射配基结合法测定额叶皮质、尾壳核、海马μ阿片受体的结合活性,即受体数量(Bmax)及结合力(Kd)。结果①给予吗啡前腹腔注射CCK-8及CCK受体拮抗剂慢性干预均可减轻吗啡戒断症状;②慢性吗啡作用后,额叶皮质和海马μ阿片受体数量及结合力下降,而尾壳核μ阿片受体数量无变化,仅结合力降低;戒断后,额叶皮质、尾壳核μ阿片受体数量及结合力升高,而海马μ阿片受体数量无变化,仅结合力升高;③CCK-8及其受体拮抗剂慢性干预后,使吗啡戒断大鼠尾壳核μ阿片受体结合力降低、海马μ阿片受体数量增加,但是对额叶皮质μ阿片受体的结合活性无影响。结论 CCK-8及其受体拮抗剂可通过调节μ阿片受体减轻吗啡戒断症状,并具有脑区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察吗啡依赖大鼠戒断期额叶联络皮层脑电活动的特征性改变。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吗啡模型组(n=10),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采用剂量递增法皮下注射吗啡,连续7 d,建立吗啡依赖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模型。比较各组大鼠戒断期CPP测试的变化及戒断症状的评分情况;记录戒断期大鼠额叶联络皮层的脑电活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戒断d3、d5在白箱内停留时间明显延长(P<0.01);戒断症状评分在戒断d1-d3明显增加(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戒断d3脑电活动出现α波及β波明显减少,δ波显著增多(P<0.01),θ波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吗啡依赖大鼠急性戒断期额叶联络皮层脑电活动存在特征性改变。  相似文献   

9.
褪黑素对吗啡戒断大鼠脑内CaM和CaMKⅡ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褪黑素对吗啡戒断大鼠海马和脑干内CaM及CaMKⅡ活性的影响。方法 :以剂量递增法连续 5d皮下注射吗啡建立吗啡依赖大鼠模型 ,分别用流式细胞术和放射酶法检测脑内CaM及CaMKⅡ的活性变化。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 ,吗啡依赖大鼠海马和脑干内钙调蛋白活性明显升高 (P <0 .0 1) ,而CaMKⅡ活性则显著降低 (P <0 .0 5 )。纳洛酮催促戒断后海马和脑干内CaMKⅡ活性明显高于吗啡依赖大鼠 (P <0 .0 1) ,但钙调蛋白相对活性无显著变化 (P >0 .0 5 ) ;(2 )与吗啡依赖组比较褪黑素可使吗啡戒断大鼠海马和脑干内CaM及CaMKⅡ的活性明显降低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褪黑素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综合征的抑制作用可能与MT降低脑干和海马内CaM及CaMKⅡ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及其受体拮抗剂对吗啡戒断大鼠皮质、海马、纹状体神经细胞内[Ca2+]i和CaM活性的影响。方法剂量递增法(1050 mg·kg-1)连续5 d皮下注射吗啡建立吗啡依赖模型,并给予腹腔注射纳洛酮(5 mg·kg-1)催促戒断,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皮质、海马、纹状体[Ca2+]i和CaM活性的变化。结果 (1)与盐水对照组相比,吗啡依赖组大鼠皮质、海马、纹状体内[Ca2+]i和CaM活性均明显升高;纳洛酮催促戒断后[Ca2+]i和CaM活性较吗啡依赖组均明显降低;(2)CCK-8及CCK-1受体拮抗剂L-364,718、CCK-2受体拮抗剂LY-288,513均使吗啡戒断大鼠海马和纹状体内[Ca2+]i和CaM活性明显升高,但皮质内[Ca2+]i和CaM活性无明显变化。结论 CCK-8及其受体拮抗剂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反应的作用可能与其对相关脑区神经细胞内[Ca2+]i和CaM活性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Inpharma》1981,294(1):11-11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目的:探讨网瘾患者的自尊与其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的关系,为网瘾的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108例符合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的住院男性网络成瘾患者参与了缺陷感量表、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测试。结果:(1)父母教养方式中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母拒绝、否认,父惩罚严厉,家庭环境因素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文化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控制性与自卑呈负相关(|r|=0.193-0.518);父过分干涉、母干涉保护、矛盾性与自卑呈正相关(r=0.210-0.341)。(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教养方式中母干涉保护及家庭环境中组织性、娱乐性、独立性、亲密度、情感表达、道德宗教观、控制性进入回归方程,其联合解释总变异量为(R2=0.100-0.541);(3)反向回归分析显示自卑学习、自卑社交、自卑体能对父母教养方式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R2=0.037-0.117)。结论:父母不恰当的教养方式(如过度干涉)和不良的家庭环境可能是滋生网瘾患者自卑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网瘾患者的自卑对其父母教养方式也可能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