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编辑部先生:医生你好。我的父亲今年82岁,因为患了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医生建议他做二尖瓣置换手术。我父亲几年前做了主动脉瘤切除手术,花了好长时间才恢复过来,所以现在他对要不要做手术这个问题举棋不定。这手术能推迟吗?如果不能拖延,有没有其他不需要做开胸手术的治疗办法?谢谢!湛江市曾××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探讨术中输血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的影响,旨在为稳定患者血糖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该院接受手术输血并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再选择同期手术的非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术前、输血前、输血后血糖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输血后患者血糖水平为12.73 mmol/L,与输血前和术前比较差异显著增加,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输血导致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增加,因此在手术中应做好血糖升高的应急准备,对于提高手术质量减少术中并发症有着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体输血在Rh(D)阴性患者接受Rh(D)阳性供肝在肝移植术中的应用。方法总结我院实施的3例Rh(D)阴性患者的肝移植围手术期备血、输血经验。结果3例患者肝移植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在围手术期出现溶血反应,3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目前仍在随访中。结论自体输血安全、经济,Rh(D)阴性血型患者不应因为血源不足等原因而失去肝移植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影响层流手术室(laminar flow operating rooms,LFOR)手术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对策。方法选取 2012 年 8 月—2018 年 8 月期间在我院 LFOR 开展手术的 600 例患者纳入研究,依据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 2 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情况,并分析影响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600 例患者中,24 例(4.00%)发生院内感染。感染组患者年龄≥ 60 岁,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急诊手术,手术时间≥ 2 h,II 类切口,术中输血,术中有设备搬动比例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 均<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60 岁、有合并症、急诊手术、手术时间≥ 2 h、II 类切口、术中输血、术中有设备搬动均为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LFOR 手术患者院内感染危险因素主要为高龄、有合并症、急诊手术、手术时间长、II 类切口、术中输血、术中有设备搬动等,临床可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相应预防对策,以降低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临床用血情况和影响因素,为心外科手术合理备血、用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7年,在本院行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分析成分血的使用情况以及对影响输血的相关因素,如:性别、年龄、血型、BMI、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方式、住院天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心脏瓣膜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的输血情况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血型、BMI、体外循环时间与平均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输血量与性别、年龄有显著相关性(P<0.05),女性患者输注量多于男性患者,60岁以上老人平均输血量大。结论:性别、年龄与平均输血量有显著相关性,我们应掌握心脏瓣膜病围手术期输血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手术合理备血、围手术期合理用血提供理论依据,做到合理有效用血,在节约血液资源的同时,可以缩短住院周期,节省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中,探析术中输血的影响价值。方法样本资料收集在2018年7月—2019年8月,资料来源于该时间段中的51例糖尿病患者以及51例非糖尿病患者,将其分别命名为实验组、对照组,对比手术前、输血前、输血后的血糖指标。结果最终检验呈现出在手术前、输血前、输血后的血糖含量中,实验组分别为(7.17±0.15)mmol/L、(8.44±0.13)mmol/L、(12.74±0.36)mmol/L,对照组分别为(4.13±0.15)mmol/L、(5.48±0.22)mmol/L、(7.91±0.29)mmol/L,实验组各项指标数值更高,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输血会提高血糖浓度,尤其针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提升明显,所以针对需要输血的糖尿病患者,需要制定相应的急救方案,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浓度,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出现,有效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输血对老年胃癌术后近期影响及远期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老年胃癌手术患者按照有无输血分为输血组和无输血组,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输血组患者肿瘤大小、侵袭度、淋巴结转移度、TNM分期、术前贫血高于无输血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随访显示29例患者复发,其中输血组有21例(52.5%)患者复发,无输血组有8例(20.0%)复发,输血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显著高于无输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侵袭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围手术期输血、有无术前贫血均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围手术期输血与胃癌患者术后复发发生率及预后不良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围手术期输血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探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择期骨科手术患者的输血方式及临床用血情况的差异,为输血科合理备血及手术科室用血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搜集2016-04-01—2018-03-31期间共计128例骨科手术术中用血患者的临床输血资料,分析其年龄、病种、血型的分布情况,并对其输血方式和各种异体成分血的输注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28例患者多为骨折和椎间盘突出患者,有15例术中应用自体输血,其中12例应用稀释式自体输血方式,3例应用回收式自体输血方式;15例应用自体输血的患者中有4例为自体异体联合输血患者。不同病种的骨科手术患者间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病种、血型间各种异体成分血的平均用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异体输血患者与自体输血患者间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异体自体联合输血患者与自体输血患者间年龄比较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稀释式与回收式自体输血方式间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骨科手术患者术中输血情况的分析,总结出各病种的备血经验,利于输血科制定储血计划,自体输血是骨科手术重要的血液保护措施,可有效节约异体血液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上消化道肿瘤围手术期避免输血,且不影响手术质量的可行方法,选择上消化道肿瘤切除患者20例,术中均静脉注射止血药物、控制性降压和血液稀释,以减少术中失血控制输血量。结果术中血压较麻醉前明显降低(P<0.01),脉搏及中心静脉压无明显变化(P>0.05);人均失血量(483.7±290.3)ml,占全血容量的11.8%,除2例关腹前Hb<100g/L者输血外,余18例患者均未输血。提示静脉注射止血药物,控制性降压和血液稀释用于上消化道肿瘤手术可明显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避免输血;且不影响手术质量及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糖尿病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时使用锁孔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该院于2015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糖尿病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104例,通过区组随机化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开颅手术,观察组接受锁孔微创手术治疗,将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量、术后出血率、血肿残留率、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量均更低;就术后出血率、血肿残留率而言,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在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糖尿病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锁孔微创手术治疗能够使患者脑部血肿得到有效清除,且不需要大量输血,临床治愈率较高,有助于患者临床转归,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经导管封堵与心脏直视手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缺损(ASD)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采用相同的入选标准,从2001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继发孔型ASD患者,选择符合条件的患者共378例。外科手术组156(男51,女105)例。介入治疗组222(男86,女136)例。外科手术组和介入治疗组年龄分别为22±16和24±17岁(P>0.05);ASD大小分别为16.46±5.04mm和18.87±6.06mm(P>0.05)。介入治疗组和外科手术组中各有2例患者既往有阵发性心房颤动病史,各有1例患者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史各有3例患者为多孔型。结果:全组无死亡。介入治疗组和外科手术组的成功率分别为99.1%和100%(P>0.05),术后残分流率分别为0.91%和0.64%(P>0.05),均为少量。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0%和35.3%(P<0.05);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9%和3.2%(P<0.05),次要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1%和32.1%(P<0.01)。介入治疗组中无1例患者需要输血,外科手术组中76例患者需要输血,平均输血量为547±171ml。两组治疗费用相似,分别为2456±542和2236±742元(P>0.05)存在。介入治疗组和外科手术组的住院天数分别为4±2d和13±6d(P<0.01)。结论:和心脏直视手术治疗相比较,经导管封堵ASD痛苦更小,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且无需体外循环及输血,值得推广应用,心脏直视手术应作为经导管封堵ASD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2.
<正>输血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具有不可替代性,严重出血性患者由于失血量较大,病情较复杂,必需进行大量输血[1]。大量输血常用于急性大出血、严重创伤、大手术等情况,可迅速纠正失血过多和严重贫血,在失血性手术患者的救治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2],但短期大量输入库存血液常出现电解质紊乱,而且患者会存在血液的稀释、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研二尖瓣手术围术期输血现状,探讨影响输血的相关因素,从而加强临床血液管理。方法:收集大连地区3家三甲级医院接受二尖瓣手术患者189例,根据是否输注异体血分为异体输血组(109例)和未输异体血组(80例);根据输血方式分为输异体血组(109例),自体输血组(39例)和(自体+异体)输血组(26例),未输血组(41例)。收集189例进行二尖瓣手术患者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临床诊断)、手术相关信息(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前血常规、凝血功能指标、患者转归情况(抗生素使用情况、住院天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二尖瓣手术患者围术期输异体血比例57.7%(109/189),患者总平均用血量(4.1±6.0)U。输异体血组和未输异体血组在年龄、手术时间、术前Hb、术前APTT、抗生素使用情况、住院天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围术期输血量与术前PLT、APTT有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02、0.16。未输血组、自体输血组和(自体+异体)输血组在抗生素使用天数、住院天数方面优于异体输血组(P0.05),未输血组、自体输血组在抗生素使用种类方面优于(自体+异体)输血组、异体输血组(P0.05)。结论:对二尖瓣手术围术期是否输血的影响因素有年龄、手术时间、术前Hb、术前APTT。而输血量与术前PLT、术前APTT相关。异体输血组、(自体+异体)输血组、自体输血组、未输血组在对患者术后转归方面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研二尖瓣手术围术期输血现状,探讨影响输血的相关因素,从而加强临床血液管理。方法:收集大连地区3家三甲级医院接受二尖瓣手术患者189例,根据是否输注异体血分为异体输血组(109例)和未输异体血组(80例);根据输血方式分为输异体血组(109例),自体输血组(39例)和(自体+异体)输血组(26例),未输血组(41例)。收集189例进行二尖瓣手术患者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临床诊断)、手术相关信息(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前血常规、凝血功能指标、患者转归情况(抗生素使用情况、住院天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二尖瓣手术患者围术期输异体血比例57.7%(109/189),患者总平均用血量(4.1±6.0)U。输异体血组和未输异体血组在年龄、手术时间、术前Hb、术前APTT、抗生素使用情况、住院天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围术期输血量与术前PLT、APTT有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02、0.16。未输血组、自体输血组和(自体+异体)输血组在抗生素使用天数、住院天数方面优于异体输血组(P0.05),未输血组、自体输血组在抗生素使用种类方面优于(自体+异体)输血组、异体输血组(P0.05)。结论:对二尖瓣手术围术期是否输血的影响因素有年龄、手术时间、术前Hb、术前APTT。而输血量与术前PLT、术前APTT相关。异体输血组、(自体+异体)输血组、自体输血组、未输血组在对患者术后转归方面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分析围手术期限制性输血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为临床输血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预计术中出血量400ml的骨科手术患者768例,年龄34~67岁,术前血红蛋白浓度(Hb)≥110g/L,血细胞比容(Hct)≥35%,按ASA分为Ⅰ~Ⅲ级。根据不同输血策略将患者分为开放性输血组(Hb100g/L输血、100~120g/L维持)351例与限制性输血组(Hb80g/L输血、80~100g/L维持)417例。比较2组性别、年龄、体质量、ASA分级、术前Hb、手术时间、术中尿量及术后引流量等一般资料;观察并2组输血率、平均输血量、输血不良反应、麻醉苏醒时间及术后拆线时间。结果:1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ASA分级、术前Hb、手术时间、术中尿量及术后引流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限制性输血组的输血率、平均输血量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开放性输血组(P0.05),2组麻醉苏醒时间和术后拆线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限制性输血可减少输血量和降低输血暴露风险,且不会对术后恢复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成分输血疗效及手术前血液成分的准备,总结成分输血经验,降低用血量,减少输血反应。方法:44例肝移植患者来自不同的地区,其中1例来自韩国的患者,1例蒙古族患者;2例行肝肾联合移植的患者。部分受体与供体之间有血缘关系,ABO、RH血型相合。将44例肝移植患者按照病情诊断,分为肝硬化组18例(40.1%),男13例、女5例;肝恶性肿瘤组26例(59.1%),男24例、女2例。根据患者手术中、手术后的不同出血情况,给予不同的血液成分治疗,所用红细胞悬液均进行白细胞过滤。结果:肝硬化组成分用血量大于肝恶性肿瘤组(肝癌)。不同病情的肝移植患者需要的血液成分差异很大。讨论:术前明确患者的诊断及病程,探讨患者围手术期的出血量,提供安全、合理、有效的成分输血治疗,应用白细胞过滤技术,减少输血反应,降低输血总量是保障原位肝移植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7.
<正>输血是一种宝贵且高危产品的静脉输注,要求准确性必须达到100%,且需符合多项法律法规和行规要求,因为输血工作的任何疏忽都可能以患者的生命为代价。临床输血前检验(患者ABO血型的正、反定型;不规则抗体筛查;输血相容性试验)的准确性尤为重要。输血科只有切实做好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严格按照标准的检测方法、科学的思维方式、细致的工作态度做好输血前检验工作,方可减少错误输血的风险,本文就引起输血前试验  相似文献   

18.
<正> 当医生第一时间告诉患者需要手术时,患者一般都很紧张,当时很难听到的接下来的一些细节。此时,大量的信息如洪水般输入大脑,然而,此时的大脑则经常忙于问,"我没事吧?"、"手术有没有危险呢?"、"谁来照顾我的家人?"、"费用我该怎样支付?"等问题。此时,可能需要一个家庭成员帮您记录一下接下来医生提供的重要信息,例如手术的成功率,可能的并发症,术后可能的恢复情况等;但此时,您的另一半可能也是处于难以接受这突然起来的事情。所以,最好的方法,需要一台录音机,将所有信息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2012年《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的颁布实施,医院输血科的设置与功能具有了详细的指标要求。"办法"第11条指出,输血科及血库的主要职责是:参与特殊输血治疗病例的会诊,为临床合理用血提供咨询,根据临床治疗需要,参与开展血液治疗相关技术。"标准"指出:输血科需要参与疑难输血病例的诊断、会诊与治疗;输血科人员具备输血、检验、  相似文献   

20.
正自体输血是采集患者自己的血液或血液成分回输给患者本人,是满足手术或紧急情况需要的一种输血治疗方式。根据血液采集及处理方式的不同,自体输血可分为储存式、回收式和稀释式3种类型。自体输血的开展有100多年的历史,一直被认为是最安全的输血疗法,无传播疾病的风险,也不会引起同种免疫,但由于目前技术的局限性、仪器设备不稳定、人为操作不当等因素,自体输血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