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匮要略·水气病篇》提出"血不利则为水"这一著名论点,为活血利水法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结合臌胀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分析讨论"血不利则为水"的内涵及其在臌胀治疗中的机理,认为活血利水在治疗臌胀中占用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文章探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中医证治。认为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病机在于"血不利则为水",因"血"而病"水"。若细思忖,深究其根源,"血不利"乃引起水肿病的中间环节,"为水"是"血不利"的病理产物,"血不利"与"为水"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气病,在于阳的化气功能低下。主张以益气温阳治其本,温阳抑阴,促阳化气,兼以行气活血、利水消肿治其标,"气""血""水"同治,希冀达到"气化则血行,血利则水消"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金匮要略》提出了"血不利则为水"的观点,该理论对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文章分析了"血不利则为水"的内涵,气、血、水的生理病理关系,以及肾性水肿的发病机理,体现了"血不利则为水"理论对肾性水肿治疗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为后世医家开创了活血化瘀以利水的先河,被广泛应用于各科疾病的治疗中。以"血不利则为水"为理论基础,总结历代医家对"血不利则为水"的认识,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从中医的生理病理上探讨血水与妇科病的辨证关系,提出"血不利则为水"是妇科病形成的关键因素,血水两调法应贯穿妇科病治疗的始终。  相似文献   

5.
探讨"血不利则为水"的学术渊源与这一学术思想在《金匮要略》妇人三篇中的应用。"血不利则为水"是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的著名论断,阐明在水肿病发生过程中水与血之间的内在联系。本为瘀血导致水肿病的病机,然张仲景治疗妇科病时,大量方剂活血药与利水药并用,或在活血化瘀中兼顾利水,或血水并利,或温阳化饮以利血气,此活血利水法的用药规律说明妇科疾病的发生与血水不利密切相关。可以说"血不利则为水"的病机理论,可为临床治疗某些妇科疾病提供利水以活血、活血以利水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血不利则为水"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篇,原意指妇人因经水不通而致水气病."血不利"是指瘀血,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体内血液运行不畅阻滞于血脉、经络及脏腑等;"水"是水气病,即水肿.本文试图通过对血与水关系的分析,弄清瘀血导致水肿的病理机制,揭示"血不利则为水"的临床指导意义,说明活血化瘀法是临床治疗水肿的重要治法.  相似文献   

7.
月经后期、带下病是临床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二者常伴见发生,多缠绵难愈。《金匮要略》"血不利则为水"从血水同源互化,血水同病互治角度为本病治疗提供了思路。从生理上讲,水即津液,津血同源,同为水谷精微所化生;病理情况下,血与水既可以是疾病进展过程中的病理产物,也可成为导致疾病发生的因素甚或相因为病,揭示了月经后期合带下病"病血"和"病水"之间的关系以及利水不忘活血基本大法。具体治疗原则是"去水,其经自下",因而月经后期合带下病应先治带下。由于"带下俱是湿症",临床用药多用"燥湿、利湿、渗湿"祛湿三法,同时配伍焦山楂等活血化瘀之品。病程日久常用桂枝茯苓丸加减,取其"血不利则为水"之意,肝脾肾三脏共调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介绍李定祥教授基于"血不利则为水"的思想运用中医药治疗下肢水肿水瘀互结证的经验。李教授认为医圣张仲景曾提出"血不利则为水"思想,为水肿病的治疗提供了一条重要的思路,临床自拟活血利水汤从血、气、水论治,随症加减,取得良效,并附典型案例1则,以期对下肢难治性水液代谢障碍疾病的临床治疗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医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以活血化瘀利水为法,然经临床实践验证发现,单纯应用活血化瘀利水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疗效多有局限。本文结合《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中"血不利则为水"的论述,立足气分、血分、水分三者的关系,探讨"血不利则为水"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发展过程中因"血不利"而致下肢肿胀的机理,并认为"血不利则为水"之治法精要,不仅在于"活血化瘀"更在于"温阳化气",借阳和以助融运。  相似文献   

10.
缪晨韵  章勤  方骁杰 《新中医》2016,48(9):10-11
以"血不利则为水"阐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病因病机并指导临床治疗。通过梳理中医文献中"血水同治"理论的源流,分析PCOS的病因病机、总结治疗经验。"血不利则为水"阐明了水与血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了PCOS的病机为瘀血阻络致痰水内生,痰瘀交互为病。PCOS可血水同治,行经期活血化瘀、经前期温阳益气利水、经后期健脾养血利水。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张仲景"血不利则为水"的观点分析心衰的病机特点及证治,提出在心衰病变过程中始终存在着血瘀或血瘀倾向,水瘀交阻是心衰恶化的一个重要病机,活血化瘀法应贯穿心衰治疗中的全程。  相似文献   

12.
心源性水肿属于祖国医学"水肿"、"心悸"等范畴。《金匮要略》"血不利则为水"一言阐明了血与水在病理上的关系,本文在该学术思想的基础上,探究了其学术渊源,指出"血不利则为水"为心源性水肿的重要病机。并且,作者结合临床经验,指出活血利水法为心源性水肿治疗的重要原则,根据患者证型特点灵活用药。  相似文献   

13.
胸腔积液在中医上属"悬饮"范畴,是饮证中"四饮"之一,"血不利则为水"语出《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原为经闭水肿而言,但综观临床认为此语实概血病致水之普遍机理,非独于女科也。现介绍基于"血不利则为水"这一理论治疗胸腔积液病案一则,丰富该理论应用,予临床以启迪。  相似文献   

14.
基于《金匮要略》"血不利则为水"理论,探讨血病及水对妇科经、带、胎、产相关疾病的影响。针对"血不利则为水"致病,总结陈自明、傅青主、唐容川等名家经验,以期拓展诊疗思路,不局限于活血利水一法。临证施治宜谨守病机,整体辨治,顾及妇人体质、所处生理阶段同时配合病因治疗,以求其本。  相似文献   

15.
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根据《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血不利则为水"的理论,以及水与血的生理病理特点,结合数十余载的临证经验提出"颅脑水瘀"理论,对中风及多种疑难脑病的临床诊治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运用张仲景"血不利则为水"理论,阐述癌性腹水的形成机制,明确治疗癌性腹水时血与水的辨证关系,探讨在临床中如何把握见水治血、见血治水以及血水并治,以期能为癌性腹水的中医治疗提供更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7.
聂雅静  李军 《江苏中医药》2018,50(10):10-11
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首先提出了水气病可从血瘀论治,即"血不利则为水"的思想。"血不利则为水"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在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治疗中,要抓住瘀阻脉络的病机关键,活血以利水。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8.
<金匮要略>:"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此乃仲景从血水关系阐述妇女血瘀经闭而致水肿的病机.笔者运用这一观点,本着"血利则水消"的治疗原则,辨证治疗因瘀血而致的水肿、积水等疾患,常获效验.现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9.
探讨并正确认识"血不利则为水"的机制,基于水血相关理论,探讨心源性水肿的病机,运用活血利水法完善水肿及瘀血证的辨证治疗,对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当归芍药散,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妇人妊娠病"和"妇人杂病"篇。"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妇人怀娠,腹中?痛,当归芍药散主之"。此为张仲景肝脾调和法的代表方剂,后世妇科调经常用方逍遥散亦化裁于此,是妇科常用方剂之一。肝藏血,主疏泄,主气、主血,脾主运化水湿,气、血、水既为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亦可成为人体的致病因素。若脏腑功能失调,或气病及血,或血病及气,或气滞水停,或血水相搏,或三者合而为病,气、血、水失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