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为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相关辅助检查和治疗后的反馈诊断等,对慢性咳嗽的病因进行探讨.结果:对收治186例慢性咳嗽患儿进行分析,结果哮喘相关性咳嗽占36.56%,反复呼吸道感染占23.66%,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占13.98%,支原体感染占10.21%,胃食管反流占4.84%,其他原因占10.75%.经过针对病因的特异性治疗,大部分患儿咳嗽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儿童慢性咳嗽常见病因有哮喘相关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支原体感染,针对病因治疗是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特点.方法:回顾了38例慢性咳嗽的临床资料,采用慢性咳嗽解剖学诊断程序,对38例持续4周以上患儿进行病因初步诊断,并通过诊断性治疗证实.结果:38例慢性咳嗽患者中,病因比例依次为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34.2%,咳嗽变异性哮喘(CVA)28.9%,慢性迁移性感染15.8%,胃食道返流性咳嗽(GERC)10.5%,病毒感染后气道高反应性咳嗽7.9%,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2.6%.结论:PNDS、CVA、慢性迁移性感染、GERC、病毒感染后气道高反应性、EB是儿童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的病因、诊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医院门诊慢性咳嗽患者150例,参考《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的诊断程序对发病原因进行诊断,根据不同的发病原因进行有针对性得的治疗.结果:150例慢性咳嗽患者中,有138例确诊,其中41例为咳嗽变异性哮喘,34例为鼻后滴流综合症,28例为胃食管反流性咳嗽,22例为感染后咳嗽,13例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制剂诱发的咳嗽;12例发病原因不明.138例确诊的患者中125例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13例患者症状有明显的缓解.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鼻后滴流综合症,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感染后咳嗽,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制剂诱发的咳嗽,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药物是诱发慢性咳嗽的5个主要原因.针对其病因进行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钦州地区小儿慢性咳嗽病的病因构成进行调查分析。方法:对广西钦州市中医医院儿科收治的慢性咳嗽患儿327例的病因构成、不同病因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以及24h好发时相、居住环境、家庭过敏史、胸部X线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钦州地区小儿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依次为咳嗽变异性哮(CVA)、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PIC)、上气道咳嗽综合征(VACS),分别占总调查人数的46.48%、31.80%、18.04%。说明本地区慢性咳嗽患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相对人数较多,同时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PIC)所占比例大于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2)不同病因慢性咳嗽患儿发病高发年龄不同,CVA和UACS患儿多在3~6岁高发,分别占48.68%、49.15%,PIC患儿多在1~3岁高发,占46.15%。不同病因咳嗽发作时相、居住环境、家庭过敏史、胸部X线片均存在差异。结论:广西钦州地区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多种多样,以CVA为主。针对区域差异性,临床应针对不同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方法:通过常规的询问病史、体格检查、X 线胸片检查等测定明确患者的病因,并有针对性的给与治疗.方法 76 例研究对象中,CVA 诱发咳嗽有14 例(18.4%),PNDs 诱发咳嗽有18 例(23.7%),EB 为诱发咳嗽有15 例(19.7%),GERC 诱发咳嗽有16 例(21.1%)为.其他病因有11 例(14.5%),病因不明者2 例2.63%,可见CVA、PNDs、EB、GERC 是慢性咳嗽中最常见的4 种病因,占病因的82.9%.根据以上病因有针对性的给予治疗,咳嗽消失或症状明显缓解者有68 例(89.5%).结论:有针对性的结合常见的4 种病因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慢性咳嗽病因的诊断及后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方法采用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对75例慢性咳嗽患儿进行程序式诊断。结果 75例患儿,呼吸道感染后咳嗽33例(44%),上气道咳嗽综合征23例(31%),咳嗽变异性哮喘12例(16%),其他原因如先天性呼吸系统发育异常、气道异物、胃食管反流、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等7例(9%)。结论小儿慢性咳嗽病因复杂,误诊率高,临床医生要根据年龄特点、病史询问、体格检查、适宜的辅助检查等达到确诊,采取针对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深圳地区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及危险因素,为经验性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遵照我国慢性咳嗽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和流程,对2014年4月至2016年5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慢性咳嗽患者进行诊治,同时行相关危险因素的问卷式调查,根据治疗后的反应,最终确定病因诊断。结果:共入选慢性咳嗽患者115例,男62例,女53例。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前5位依次为:咳嗽变异性哮喘(CVA)41例(31.1%),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35例(26.5%),胃食管反流(GERC)16例(12.1%),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12例(9.6%),感染后咳嗽(PIC)8例(6.1%)。最终确诊的慢性咳嗽患者中,一重病因93例(85.3%),二重病因15例(13.8%),三重病因1例(0.9%)。鼻部疾患是慢性咳嗽患者的危险因素,32.2%的慢性咳嗽患者患有慢性鼻部疾病。结论:CVA、UACS、GERC、EB和PIC是深圳地区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鼻部疾病是慢性咳嗽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高渗盐水激发试验和痰诱导细胞学应用于慢性咳嗽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52例慢性咳嗽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高渗盐水激发试验,并对其同时进行痰诱导细胞学检查,观察患者检查结果。结果:在52例慢性咳嗽患者中,22例(42.31 %)为咳嗽变异性哮喘,18例(34.62 %)感染后咳嗽,7例(13.46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5例(9.62 %)心理性咳嗽、精神性咳嗽;52例经高渗盐水激发试验检查呈阳性的患者为21例(40.38 %),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下降(27.62±5.61)%,哮鸣音阳性21例,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22例,其中2例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如咳嗽、胸闷等,给予治疗后症状均有所缓解。52例慢性咳嗽患者中,痰诱导成功例数为45例,诱导成功率为86.54 %。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41.29±6.73)%高于感染后咳嗽患者(15.41±12.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渗盐水激发试验和痰诱导细胞学检查在慢性咳嗽中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高渗盐水激发试验具有较高气道高反应性、特异性,同时配合痰诱导细胞学检测可行性好,且不良反应少,对哮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预后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0年8月我院收治的70例慢性咳嗽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根据临床表现、检查及特异性治疗反应确定病因诊断。结果:70例慢性咳嗽患者中,咳嗽变异性哮喘30例,鼻后滴流综合征13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16例,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11例。经特异性治疗,64例患者咳嗽得到控制,占91.4%,6例患者病情有所改善,占8.6%。结论: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检查结论诊断慢性咳嗽的病因,针对病因进行特异性治疗,可有效控制咳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与临床特点。方法:将56例以慢性咳嗽为主诉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病因明确55例,病因不明1例。其中感染后咳嗽19例(33.92%),咳嗽变异性哮喘17(30.35%),上气道咳嗽综合征13例(23.21%),支气管异物2例(3.57%)。胃食管返流2例(3.57%),心因性咳嗽1例(1.78%),先天性气道发育异常1例(1.78%)。结论:儿童慢性咳嗽常见病因有感染后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临床上根据咳嗽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治疗效果诊断流程能确定大多数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提高了对小儿慢性咳嗽的诊治水平,同时有助于儿童的生活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咳嗽的诊断方法。方法对280例慢性咳嗽患儿临床资料按年龄分婴幼儿、学龄前、学龄儿童三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咳嗽变异性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是小儿慢性咳嗽主要病因,其次为结核感染、上感后慢性咳嗽、支原体感染。年龄对慢性咳嗽的病因有影响。结论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复杂多样,除病史、体检以外,患儿年龄、针对性的辅助检查及试验性治疗的反应都能提供诊断线索。  相似文献   

12.
<正>慢性咳嗽是指以咳嗽为主要症状或唯一症状,病程超过8周且胸片未见明显异常者,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bility asthma,CVA)、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osinophilic bronchitis,EB)、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UACS)为慢性咳嗽常见四大病因[1]。难治性慢性咳嗽(chronic refractory cough,CRC)是指咳嗽时间超过8周,经过规范检查和治疗后,原因仍然不明的慢性咳嗽;或经过针对慢性咳嗽已知病因的经验性治疗,仍不能缓解的慢性咳嗽;或部分有慢性咳嗽病因的检查证据,但治疗效果差、症状持续的慢性咳嗽[2]。该病总发病率为5%~12%[3],发病机制复杂,但总体以咳嗽高敏感性为病理生理基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正感染后咳嗽(post-infection cough,PIC)是引起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也是儿童慢性咳嗽病因诊断中修正率最高者[1]。笔者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儿童感染后咳嗽8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临床护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临床资料1.1.1纳入标准1符合PIC的诊断标准并愿意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的儿童。PIC诊断标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探讨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及药物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33例慢性咳嗽的病例,综合分析慢性咳嗽的各种常见病因及相关治疗。结果:133例慢性咳嗽患者中最终确定病因的有131例,2例病因未明。造成慢性咳嗽的病因中,以咳嗽变异型哮喘为最主要病因,占39.1%,其次分别是鼻后滴漏综合症22.6%、胃食道反流15.8%、慢性咽喉炎13.5%,该四种病因相对其他病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据病因针对性治疗后,有效128例,5例无效,有效率为96.2%。结论:慢性咳嗽的病因较多,其中以咳嗽变异型哮喘、鼻后滴漏综合症、胃食道反流和慢性咽喉炎居多,该四种病因可作为独立病因,简化诊断思路,能快速有效确定病因类型,从而进行针对性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慢性咳嗽是临床常见病,约占我国呼吸科门诊患者20%~30%[1],临床表现以咳嗽为主,持续时间超过8周,胸部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2]。在我国,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UACS)、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osinophilic bronchitis,EB)、变应性咳嗽(atapic cough,AC)、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astroesophageal refcux cought,GERC)是慢性咳嗽五大常见病因,约占总病因的70%~95%[3],此外还有药物相关性咳嗽、感染后咳嗽等少见病因。慢性咳嗽病因复杂,有报道超过半数以上慢性咳嗽患者曾被诊断为"慢性咽  相似文献   

16.
小儿慢性咳嗽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对87例慢性咳嗽患儿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3岁、3~7岁、>7岁3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小儿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依次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鼻后滴漏综合征、支原体感染,其次是胃食管反流、支气管异物、结核、心理源性因素。②<3岁组反复呼吸道感染占第一位。③3~7岁组和>7岁组中咳嗽变异性哮喘、鼻后滴漏综合征是主要病因。结论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复杂多样,根据临床过程和常规的辅助检查可以明确多数病例的病因诊断,针对病因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支气管激发试验(BPT)在咳嗽变异性哮喘(CVA)诊断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31例慢性咳嗽患者进行乙酰甲胆碱BPT,检测其气道高反应性。结果 231例慢性咳嗽患者中,BPT阳性117例,阴性114例,阳性率50.65%;结合进一步检查及治疗效果,确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CVA)110例,其余7例BPT阳性慢性咳嗽患者中5例为感染后咳嗽,2例为慢性支气管炎咳嗽。BPT诊断CVA特异度为94.02%。结论CVA是慢性咳嗽主要原因,对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患者应及时进行BPT,筛查CVA患者,利于早期诊断、正确治疗,防止其发展为典型哮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广东省妇幼保健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90例小儿慢性咳嗽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给予对照组患儿西医治疗,给予观察组患儿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在咳嗽评分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咳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肺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肺部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给予小儿慢性咳嗽患儿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显著效果,有助于缓解咳嗽症状,促进机体健康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讨论除肺内病灶外能导致慢性咳嗽疾病的病因及诊断、治疗方法,提供其早期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33例慢性咳嗽诊断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其既往史、发病经过、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及转归。结果:经分析,133例病例中,常见的慢性咳嗽的病因及构成比依次为咳嗽变异性哮喘(CVA)35.33%,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27.07%,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16.54%,变应性咳嗽(AG)10.53%,药物诱导5.26%,找出原发病因后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患者自觉症状好转,随诊6个月至1年病情无复发。结论:多系统疾病均可导致慢性咳嗽。治疗时应先从病因入手,多方面加以排查,结合相应体征,合理运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0.
李波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6):59-60
目的:分析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们收治的137例慢性咳嗽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主要病因为咳嗽变异性哮喘,46例(33.58%),其次是鼻后滴漏综合征、胃食管反流等,我们针对病因治疗后,130例(94.89%)患者咳嗽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慢性咳嗽要查明原因,然后针对病因进行治疗,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