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和观察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辅助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对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使用宫腔镜进行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手术的11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8例,观察组59例。对照组患者在使用宫腔镜进行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手术后加以服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观察组患者采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辅助宫腔镜进行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手术(在手术后,置入一枚曼月乐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较对照组更薄,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较对照组更薄,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该院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5例。对照组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观察组行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水平与月经量变化情况以及术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结果术前与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3、6个月子宫内膜厚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两组患者E2、P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月经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3、6个月月经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子宫息肉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可有效减少患者子宫内膜厚度与月经量,降低术后内膜息肉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宫腔镜手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03~2013-03收治的74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行宫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37例,行宫腔镜手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月经量和子宫内膜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86%(P〈0.05);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12个月、24个月后月经量和内膜厚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分别为8.11%、21.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手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临床疗效显著,有效降低了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焦作院区收治的102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宫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8.43%(40/51)、96.08%(49/51)。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月经量少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月经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小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月经量,降低子宫内膜厚度。  相似文献   

5.
栗美荣 《当代医师》2014,(11):1577-1580
目的 观察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TCRP)后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与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EM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96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采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进行治疗,再将患者按入院前后顺序分为2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进行辅助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后给予去氧孕烯炔雌醇片进行辅助治疗.结果 治疗后两组月经量明显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各时点月经量减少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变薄(P <0.01),其中3及6个月两组子宫内膜厚度无明显变化(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12及18个月时子宫内膜明显薄于对照组(P <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仅观察组治疗6、12及18个月时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3个月治疗后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无一例复发,药物的不良反应轻.结论 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后联合LNG-IUS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效果优于去氧孕烯炔雌醇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预防术后EMP复发的作用,又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采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探讨和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2个月内宫腔镜确诊子宫内膜息肉发生2次或2次以上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0例,采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后同时放置曼月乐环1枚;对照组20例,采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口服优思明治疗。所有患者均选择术后每3个月复查阴道B超,术后1年常规宫腔镜检查,进而比较两组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分别为5.0%(1/20)、25.0%(5/20);此外,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放置前后月经量及内膜厚度的变化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采用宫腔镜下子宫息肉电切术治疗,同时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可有效地防止患者复发,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子宫内膜息肉(EMP)为基础病,探究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手术后安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在治疗该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13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研究组患者68例采用宫腔镜手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宫腔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6个月、12个月、24个月后月经量以及子宫内膜等指标。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23%、68.8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24个月后月经量以及内膜厚度指标存在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EMP复发6例,复发率为8.82%,对照组患者EMP复发9例,复发率为2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较好的选择,适宜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甘明艳 《微创医学》2014,(3):369-370
目的观察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并总结该治疗方法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经宫腔镜检查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61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9例,宫腔镜下内膜息肉摘除术后无任何处置;实验组32例,行宫腔镜下内膜息肉摘除术后放置曼月乐,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6个月后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内膜变薄(P0.05),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低(P0.05)。结论宫腔镜下息肉摘除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能有效的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对患者加强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王海燕 《中外医疗》2023,(5):142-145+150
目的 研究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与口服避孕药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术后的效果。方法 方便选择2020年4月—2021年4月徐州市妇幼保健院门诊收治的11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宫腔镜手术,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各55例。对照组术后口服短期避孕药,观察组术后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子宫内膜厚度以及复发率、血红蛋白水平及月经情况。结果 治疗后3、6、12个月,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月经失血图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无复发,对照组复发率10.91%(6/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7,P=0.036)。结论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用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术后可降低子宫内膜厚度,预防子宫内膜增生,可以降低复发率,能够有效改善血红蛋白水平和月经情况,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对子宫内膜息肉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机制。方法经宫腔镜检查、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75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宫腔镜下内膜息肉摘除术后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对照组34例,宫腔镜下内膜息肉摘除术后于月经后半周期口服黄体酮10 d。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率,ER、PR在子宫内膜(或息肉)的表达及生殖激素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ER、PR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对照组ER、PR的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患者生殖激素均不受影响(P>0.05)。结论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可能通过调节ER、PR的表达而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 TCRP)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LNG-IUS)治疗子宫内膜息肉( E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70例EP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TCRP,观察组行TCRP后宫内放置LNG-IUS,2组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2组术前及术后第1、6、12个月子宫内膜厚度,检测术前及术后12个月血清雌二醇( E2)、孕酮( P)变化,随访术后12个月复发情况。结果术前及术后1个月2组子宫内膜厚度无统计学意义( 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子宫内膜逐渐变薄,术后6、12个月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较对照组同期缩小( P﹤0.05);术后12个月E2、P水平无明显变化( 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2例复发,占7.1%,对照组8例复发,占22.9%( P﹤0.05)。结论 TCRP联合宫内放置LNG-IUS治疗EP,能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适用于暂无生育需要或已婚已育EP患者。  相似文献   

12.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11):1012-1014
目的比较孕三烯酮与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辅助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于郑州市中心医院行TCRP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225例,根据术后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A、B、C组,每组75例。A组患者于术后第5天开始给予孕三烯酮治疗,B组患者在术后第1次月经来潮3~5 d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C组患者术后不做任何处理。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3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息肉复发及异常子宫出血改善情况。结果 A、B、C组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分别为16.00%(12/75)、1.33%(1/75)、38.67%(29/75),异常子宫出血改善率分别为92.00%(69/75)、86.67%(65/75)、88.00%(66/75);A、B组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显著低于C组(χ~2=9.700、32.667,P<0.05),B组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显著低于A组(χ~2=10.191,P<0.05);3组患者异常子宫出血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170,P>0.05)。术前及术后1个月3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B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显著小于C组(P<0.05),但A、B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B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显著小于A、C组(P<0.05),但A、C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三烯酮和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辅助TCRP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均能有效降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抑制子宫内膜增生,且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效果优于孕三烯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后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预防复发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85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常规组45例,联合组4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宫腔镜电切术切除治疗;联合组在行宫腔镜电切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后放置LNG-IUS。记录随诊过程中两组患者复发病例及阴道流血情况。结果:联合组术后3、6、9个月月经量明显少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6、9个月联合组复发例数少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电切术切除后使用LNG-IUS可明显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TCRP)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方法:将96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行TCRP治疗,术后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抗感染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加用LNGIUS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及6个月月经量均较术前降低,且下降幅度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术前缩小、血红蛋白水平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缩小及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显示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及复发率分别为4.17%、2.08%,对照组分别为16.67%、1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息肉采用TCRP联合LNGIUS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也较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分析宫腔镜联合左炔诺孕酮内节育器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该院收治的复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宫腔镜联合炔诺酮治疗,观察组采用宫腔镜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治疗,对比两组手术后月经量、内膜厚度和病情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后月经量(64.1±18.4)mL和内膜厚度(3.2±1.5)cm与对照组月经量(64.2±17.2)mL和内膜厚度(3.5±1.7)c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2.44%)明显低于对照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联合左炔诺孕酮内节育器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疗效确切,能够有效减少病情复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宫腔镜术后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与口服地屈孕酮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该院收治的8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在宫腔镜下切除息肉,对照组术后口服地屈孕酮片治疗,观察组在术后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水平、月经失血图(PBAC)评分、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周,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均低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PBAC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复发率为2.50%(1/40),低于对照组的20.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3/40),低于对照组的27.50%(1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术后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月经情况,抑制子宫内膜增生,降低复发率、贫血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优于口服地屈孕酮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以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对照组采取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治疗,观察比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患者1年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联合组患者复发率位3.92%(2/51),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7.65%(9/51)(P0.05)。对照组有5例阴道点滴出血,联合组有4例阴道点滴出血、2例年龄40岁的患者闭经;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6%(6/51),略高于对照组患者的9.80%(5/51)(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联合曼月乐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可有效减少子宫内膜厚度,提高治愈率,并可控制病症复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联合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EMP)切除术治疗EM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郏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EMP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宫腔镜EMP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曼月乐联合宫腔镜EMP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 a的月经量和子宫内膜厚度。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性激素水平,包括雌二醇(E_2)、卵泡刺激素(FSH)、孕酮(P)、黄体生成素(LH)。统计两组患者术后1年内EMP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术后1 a月经量和子宫内膜厚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E_2、FSH、P、L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曼月乐联合宫腔镜EMP切除术治疗EMP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月经量和子宫内膜厚度,减少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实施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VAS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前和治疗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不规则流血率以及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子宫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可得到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有助于降低阴道不规则流血率以及复发率,对患者痛经的改善效果也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廖灿  吴杰儒 《当代医学》2016,(33):158-159
目的 对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 选择子宫内膜异位症接受腹腔镜保守治疗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48例,分别定义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孕三烯酮治疗,对这2组患者的手术前后血清CA 125、E 2水平、VAS以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比分析,治疗后,2组患者CA125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升高(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取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安全性较高,值得关注并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