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冰《素问注》养生思想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冰《素问注》养生思想探析胡凤媛(宁夏医学院中医系银川750004)关键词:王冰;《素问注》;养生思想中图法分类号:R221.1;R212王冰次注《素问》,有功于医界,而且他“夙好养生”(王冰序),将养生诸篇移至《素问》之首,突出了《内经》“治未病”...  相似文献   

2.
王冰注《素问》引全元起注文辨析陈士良1乔海法21济南铁路局中心医院2500012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系250014关键词素问王冰全元起注文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221.1据文献记载,全元起系梁朝的《素问》注家,其时代远较唐朝为早,因此,对于唐之王冰...  相似文献   

3.
全元起《素问训解》为最早之《素问》注解本,其书久佚,唯于《素问王冰注》新校正中存其篇卷次序等与校订王本传注内容。今就其卷第等试与王本互勘,於以见《古素问》的一个侧面,然管窥蠡测之讥知不免焉。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郭霭春先生对《素问》王冰注的研究,即:1)校勘全部王冰注文,出校语1128条;2)探析王冰注的特点——究医理、明训诂、重校勘;3)评述王冰整理《素问》的不足之处,重点指出不当的删繁之例;4)匡正王冰某些注释的错误,在《新医林改错》中对47条王冰注释阐明了自己的见解,文中选取14条作为例证。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郭霭春先生对《素问》王冰注的研究,即:1)校勘全部王冰注文,出校语1128条;2)探析王冰注的特点——究医理、明训诂、重校勘;3)评述王冰整理《素问》的不足之处,熏点指出不当的删繁之例;4)匡正王冰某些注释的错误,在《新医林改错》中对47条王冰注释阐明了自己的见解,文中选取14条作为例证。  相似文献   

6.
《素问·宣明五气篇》所论“五气所病”,历代医家对此解释意见不一。邓沂教授着意“五气所病”之诊断价值,对于一些疑难杂病确能取效,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素问》王冰注是《素问》的早期注释之作。王冰共出注约4479条,不可谓不详尽,它为后世习读《素问》者提供了极大方便。然而,由于时代所限,其中有许多误注之处,宋·林亿等作新校正时即有所指正,后清于鬯、俞樾等诸儒亦曾对王冰误注之文加以考订,亦多有所得。对...  相似文献   

8.
对《素问》的最初整理研究,当首推齐梁间的全元起,但其注本已亡佚。我们现在所见《素问》的最早版本是唐代王冰整理编次的,但其中仍有许多训释不妥或文字讹误之处。宋代林亿等对王冰注本重新整理校正,即“新校正”,其“正谬误者六千余字,增注义者二千余条”,使《素...  相似文献   

9.
王冰次注《素问》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中唐时期著名的医学大家王冰对《素问》进行了编次和注释,使《素问》这一中医理论的基石之作得以传承和发扬。王冰的编次共迁移原文85条,有分编类(5篇)、合并类(14篇)、补阙论(5篇)。其注解的特点是以经解经,全面注释,训诂方法多样,运用医学原理诠释经义,成为后世研究和诵读《素问》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七篇大论”专事五运六气理论,篇卷浩大,内容与《素问》余篇略不相通,非早已亡失的《素问》第七卷;《阴阳大论》是张仲景撰著《伤寒杂病论》的参考书之一,王叔和《伤寒例》卷首名文相符地展现其相关内容千四百字,亦与篇卷浩大的“七篇大论”无论在内容上还是行文遣词用字的风格上略不相通,故认为“七篇大论”出于《阴阳大论》的结论难以得到支撑;通过唐代王冰以前相关医学文献的纵横比较后可以认为,“七篇大论”是自成体系,另有所本的别种古医籍。  相似文献   

11.
1正虚是前列腺增生症发病之本前列腺增生症,依其临床表现归于中医学“癃闭”范畴。“膀胱不利为癃”(《素问·宣明五气篇》),病位虽在膀胱,但与肾密切相关。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贮藏与排泄水液的功能由肾所主,正如《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  相似文献   

12.
《黄帝内经》中的精神功能没有统归于心,而是被拆开,分别隶属于五脏,神志与五脏之间一一对应。《素问·宣明五气篇》有"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五志作为五神情态反映,呈现于不同个体,即怒、喜、思、悲、恐。在病程的进展过程中五脏与七情虽有所主,但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加速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3.
“思伤脾”考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思伤脾,怒胜思。”王冰注:“思,所以知远也。虽在志为思,甚则自伤,怒则不思,胜可知矣。”按照王冰所注,“思”,就是一种思深虑远,探求事源的认识过程。脾虽然在五志上属于思,但太过了就会自我损害,愤怒则不思,所以知道怒可以胜思。王冰此注的观点影响深  相似文献   

14.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然而何谓“朴”呢?王冰注:“至无求也,是所谓心足也。《老子》曰:祸大于不知  相似文献   

15.
<正>王冰是位大方道家,少好医术炼丹,曾跟从孙思邈、孟诜习医;后拜同朝玄珠为师,研习医道及《素问》,极穷微奥,王冰受启蒙于诸师。王冰的先师张公,是他学术思想和医疗经验的主要传授人。王冰在郭子斋堂从先师张公处得到《素问》秘本,又与齐梁间全元起《内经训解》本相参校,刻苦钻研,结合自己的学术思想和经验,采用合篇、别目、移章、增补等方法对《素问》进行了重新编次,又通过补夺、正误、删衍、润色等具体方法进行了全面校勘、训诂、注释和发挥,历时12年,于公元762年编辑成《次注素问》,共计24卷,使原来残缺不全、脱简讹误甚多的版本得以定本而为流传。  相似文献   

16.
周茹 《开卷有益》2013,(8):24-25
中医古籍经典《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载:“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卧伤气,久行伤筋,久视伤血。”这段论述提醒人们莫要久坐、久立、久卧、久行和久视,以免罹患疾病,有损健康。  相似文献   

17.
刘完素的《三消论》是现存最早的消渴专书,另一本署名完素的著作《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也有描写消渴诊治的专论,但比较此二论著的内容后,发觉其论述的角度迥异,不似由同一人所写,且目录学考证的结果或薄弱或分歧,无法辨别真伪。再借助于完素的《黄帝素问宣明论方》里消渴资料的分类比对,发现《三消论》和《宣明论方》的描述相当一致,此二书应当是出自刘完素之手。相对而言,《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的写作方式则明显不同于前二者,不大可能是刘完素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素问·宣明五气篇》中提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行伤筋,久立伤骨,是谓五劳所伤"。养生之道要忌"五久",但这"五久"却是平时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自从1550年顾从德本将“蒇谋”揉进王冰《黄帝内经素问注序》,450年间,版本学界承批袭谬,训诂学界习非成是。歧黄家朝夕讽诵,莘莘学子寒暑考试,都会遇到“蒇谋”二字。由一撇一点的鲁鱼豕亥,进而演化为五花八门的郢书燕说,其嬗变过程颇耐人寻味。1顾从德本初见“蒇谋” 王冰《黄帝内经素问注序》中有一段话,强调经典注释的重要性,顾从德本(实为其父顾定芳校刊本)作: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蒇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诂训,未尝有行不由径,出不由户者也。从此,清代包括《四库全书》本在内的所有版本都作“蒇谋”。…  相似文献   

20.
1 王冰、王 (l尙)、王 (p墿ng)辨王冰是唐中期著名医家 ,《旧唐书》、《新唐书》无传 ,生平里贯无考。《四部备要·书目提要》子部《素问王冰注》条下附《著者小传》云 :“王冰唐人 ,自号启玄子 ,宝应中为太仆令 ,笃好医方 ,得玄珠所藏《太素》及全元起书 ,加以编次 ,注《素问问答》八十一篇。又有《玄和纪用经》、《玄珠密语》、《昭明隐旨》、《玄秘》等书。”按 ,自“自号启玄子”句下 ,多悬揣意必之文 ,不足据也。据《唐人物志》 ,王冰确为太仆令 ,但不确知官于宝应年间也。“玄珠”者 ,黑色之珠 ,《庄子》以喻道真 ,非人名也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