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军 《医疗装备》2021,(6):78-79
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不同给药途径对低频型特发性突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天津海滨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低频型特发性突聋患者,采取电脑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试验组采用耳后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听阈均有所改善,且试验组听阈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后注射糖皮质激素更有利于低频型特发性突聋患者的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汤昱  靳秀红  李敏 《职业与健康》2007,23(20):1894-1895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辅助吸入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9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除采用常规的综合治疗外,观察组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辅助吸入治疗,比较2组患儿7d治愈率及治疗过程中全身糖皮质激素的使用率。结果2组患儿7d治愈率观察组为91.7%,对照组为65.9%,χ2=7.79,P<0.01;治疗过程中全身糖皮质激素的使用率观察组为66.7%,对照组为90.9%,χ2=6.57,P<0.05。表明观察组在7d治愈率及治疗过程中全身糖皮质激素的使用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辅助吸入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可明显缩短病程,避免或减少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其疗效确切,且给药途径方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正>直肠给药是指通过肛门将药物送入肠管,通过直肠粘膜的迅速吸收进入大循环,发挥药效以治疗全身或局部疾病的给药方法。近年来,许多学者采用直肠给药法治疗多种急、慢性疾病和疑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仅将近年有关经直肠给药治疗前列腺疾病概况及直肠给药的吸收机制,作一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在急性低频下降型感音神经性聋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低频下降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按糖皮质激素使用剂量分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三组均给予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高剂量组患者给予每日1次静脉滴注甲泼尼龙80 mg共5d,低剂量组患者给予每日1次静脉滴注甲泼尼龙60 mg共5d,对照组患者不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三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高剂量组总有效例数明显多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18例比14例和7例),低剂量组总有效例数亦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均未出现与使用糖皮质激素有关的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急性低频下降型感音神经性聋行高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更好的疗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鼓室内灌注地塞米松治疗已逐渐应用于突发性耳聋经全身性治疗后无效的患者。本研究对鼓室内灌注地塞米松作为重度、极重度突发性聋的补救治疗的有效性进行评估。方法回顾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的重度、极重度突聋病例,经全身性治疗后采取鼓室灌注地塞米松的方法治疗14天。采用Sigel标准进行评判,将患者完全或部分恢复听力认作成功治愈。比较重度突聋组和极重度突聋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与极重度突聋组相比,所有重度突聋组患者经治疗后听力均明显提高(P=0.017)。经最初的全身治疗后,重度突聋组的治愈率为36%(9/25),极重度突聋组的治愈率为18.1%(4/22)(P=0.207)。与之相比,鼓室内应用地塞米松作为补救治疗在重度突聋组的治愈率为37.5%(6/16),极重度突聋组为5.5%(1/18)(P=0.03)。结论与重度突聋组相比,我们不认为鼓室内灌注地塞米松作为极重度突聋患者的补救治疗有效。建议应事先告知极重度突聋患者此种补救治疗的方法可能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病情呈进行性进展,多与肺部对有害颗粒和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短期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有助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缓解。但糖皮质激素存在不良反应,故我们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甲强龙针静脉注射不同的给药方法,评价两种方法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韩力 《职业与健康》2008,24(18):1962-1963
目的评价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吸人布地奈德混悬液减少全身糖皮质激素用量及时间。方法36例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为治疗组,给予吸人布地奈德混悬液2mgbid,对照组为同期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33例。观察病情缓解和糖皮质激素减量的天数及肺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天数分别为(7.6±2.7)、(12.8±3.7)d,症状缓解时间分别为(8.1±2.3)d和(12.5±3.1)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吸人布地奈德混悬液减少全身糖皮质激素用量及时间,且不良反应少,无须再口服糖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局部灌注给药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将纤维支气管镜导管介入至相应的病灶所在段支气管,吸净病灶分泌物后,注入左氧氟沙星(0.4g)和丁胺卡那(0.4g)注射液,辅以全身化疗治疗耐多药肺结核42例,与单纯全身化疗37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经纤维支气管镜介入局部灌注给药组,疗程满9个月时痰菌阴转率为92.9%,病灶吸收有效率为90.5%,均高于单纯全身化疗组的62.2%、59.5%(P<0.01)。结论经纤维支气管镜局部灌注给药辅以全身化疗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全身化疗,且未见并发症和明显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研究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中老年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6例中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注射地塞米松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鼓室注射地塞米松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其总有效率.结果采用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方法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2%,采用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的方法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中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鼓室注射地塞米松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分析糖皮质激素不同给药方式与突发性聋听力提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9年4月收纳的突发性聋患者93例进行数字双盲法随机分组,糖皮质激素静脉滴注为甲组(31例),糖皮质激素通过鼓膜穿刺为乙组(31例),糖皮质激素实施耳后乳突注射为丙组(31例)。对比分析三组患者临床疗效、听力提高值、不良反应以及生活质量差异对比。结果临床疗效三组在治疗两周后分别为甲组87.10%(27/31),乙组为83.87%(26/31),丙组为96.77%(30/31),丙组与甲乙两组存在差异(P0.05),其余两组无差异(P0.05);在听力提高值方面通过不同频率对比三组听力提高程度,丙组在各个频率段均较其余两组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不良反应5例(16.13%)、乙组3例(9.68%)、丙组3例(9.68%),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SF-36对三组患者治疗后从八个维度评价生存质量,三组患者最好为丙组(P0.05),其余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突发性聋患者采取糖皮质激素实施不同给药方式后均具有良好成效,同时采取耳后注射的方式其临床疗效及听力提高更为突出,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并且生活质量也较高,安全性方面也得以保障,临床上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1.
徐斌 《中国妇幼保健》2020,(7):1258-1260
目的分析双孔鼓膜穿刺鼓室注药方式对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气导听阈、气骨导差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8例(100耳)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纳入研究,根据中耳有积液与鼓膜形态的不同分为两组,将有中耳积液、鼓膜形态正常的患儿作为对照组[44例(50耳)],将有中耳积液、鼓膜增厚的患儿作为观察组[44例(50耳)],两组患儿皆行腺样体切除术,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单孔鼓膜穿刺抽液联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则行双孔鼓膜穿刺鼓室注药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气导听阈以及气骨导差的变化情况,统计并发症情况,观察鼓室压恢复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儿气导听阈以及平均气骨导差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鼓室压恢复时间长于观察组,鼓室压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的并发症总发生率(22.00%)高于观察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81.82%)低于观察组(9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双孔鼓膜穿刺鼓室注药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经纤维支气管镜局部灌注给药治疗耐多药肺结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局部灌注给药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将纤维支气管镜导管介入至相应的病灶所在段支气管,吸净病灶分泌物后,注入左氧氟沙星(0.4g)和丁胺卡那(0.4g)注射液,辅以全身化疗治疗耐多药肺结核42例。与单纯全身化疗37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经纤维支气管镜介入局部灌注给药组,疗程满9个月时痰菌阴转率为92.9%,病灶吸收有效率为90.5%,均高于单纯全身化疗组的62.2%、59.5%(P〈0.01)。结论经纤维支气管镜局部灌注给药辅以全身化疗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全身化疗,且未见并发症和明显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寻常型天疱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年龄多在5060岁,其药物治疗首要目的是通过免疫抑制减少自身抗体的合成。目前治疗寻常型天疱疮主要有: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静脉免疫球蛋白(intrenous immunoglobulin,IVIG)、利妥昔单抗、血浆置换疗法等。其中糖皮质激素是寻常型天疱疮一线治疗药物,合理选择治疗起始剂量及规律减药是治疗关键;合用免疫抑制剂可降低糖皮质激素用量及其不良反应,国内一般首选硫唑嘌呤及环磷酰胺,个别患者可单独应用免疫抑制剂控制;IVIG可作为顽固性寻常型天疱疮的二线用药,用于对传统治疗方法抵抗的活动性寻常型天疱疮的治疗,可快速控制病情;利妥昔单抗作为一种新型免疫生物制剂,已投入临床使用并取得很好的效果,但必须警惕其并发感染的风险;血浆置换疗法可快速降低自身抗体水平,用来治疗病情危急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患者区域灌注和全身给药的治疗效果,以了解区域灌注对继发感染患者炎性因子、肝肾功能及血糖等的影响,旨在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继发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重症胰腺炎继发感染患者76例,将其按照随机单盲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全身给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区域灌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d谷丙转氨酶(ALT)、血肌酐(Scr)、血淀粉酶(AMY)、血糖、胰高血糖素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观察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8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区域灌注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患者疗效优于全身给药,可迅速改善急性胰腺炎指标、改善血糖及胰高血糖素水平、降低炎性因子,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正>对于过敏性鼻炎,对症药物可包含抗组胺药、减充血剂和抗胆碱药、肥大细胞膜稳定剂、糖皮质激素等,给药方式涉及口服、滴鼻、鼻腔喷雾等,但多以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为主导,其余药物多为辅助类用药,减轻过敏性鼻炎带来的各类症状。若要保证过敏性鼻炎用药安全,则应在正确认识过敏性鼻炎的前提下,合理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16.
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喉科的常见急症,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现有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使用糖皮质激素、改善内耳循环、营养神经、高压氧治疗等,但大多临床疗效不理想,部分患者使用有局限性。目前,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报道越来越多,本文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经耳道鼓室置管灌注甲泼尼龙治疗难治性突发性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难治性突发性聋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经耳道鼓室置管灌注甲泼尼龙治疗组(鼓室置管组),静脉滴注甲泼尼龙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4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不良反应,并对影响鼓室置管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鼓室置管组痊愈8例,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5.3%(29/34);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5例,有效7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55.9%( 19/3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鼓室置管组纯音测听(PTA)检查受损频率改善值为( 18.0±16.2) dB,对照组为(8.2±9.8) d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鼓室置管组年龄≤50岁、病程≤1个月者受损频率改善值分别高于年龄> 50岁、病程>1个月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鼓室置管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3/34),未发生听力进一步下降等并发症.结论 难治性突发性聋经耳道鼓室置管灌注甲泼尼龙治疗有效率高,且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进一步优化推广.  相似文献   

1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多与肺部对有害颗粒和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1].2006年COPD防治全球倡仪(GLOD方案)明确指出:短期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有助于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缓解.但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尤其是COPD患者多为老年人,常合并其它疾病.我们在临床上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人、甲强龙针静脉注射二种方法,以评价两法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苯中毒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经治疗痊愈一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苯中毒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呈慢性、迁延 ,可长达十余年[1] ,经治疗病情多可获得缓解 ,但经治疗痊愈者少见 ,现将我科收治的 1例报道如下。患者男 ,48岁 ,因鼻衄、齿龈出血及全身皮肤瘀点、瘀斑2个半月入院。患者于 1994年 11月至 1995年 3月在崇明某橡胶厂工作 ,从事苯作业。 1995年 3月中旬无特殊诱因出现鼻衄、齿龈出血及全身皮肤瘀点、瘀斑 ,在当地县医院查血红蛋白 81g/L ,白细胞 2 .0× 10 9/L ,血小板 40× 10 9/L ,骨髓穿刺检查提示“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能 ,但须除外浆细胞疾病可能”。给予激素、丙酸睾丸酮、升白细胞和升血小板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耳内镜下鼓室注射甲强龙治疗重度以上突发性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2例重度以上突发性聋患者,观察组(耳内镜下鼓室注射甲强龙,n=31)和对照组(静脉注射甲强龙,n=31),对比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87.10%VS54.84%)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听力水平、纯音听阈值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耳内镜下鼓室注射甲强龙临床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