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对经常规治疗没有痊愈或无效的突发性聋(突聋)疗效。方法 选择经常规治疗没有痊愈或无效的突聋患者36例(36耳),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20耳。地塞米松0.5ml(5mg/ml)+1%利多卡因0.1ml经鼓膜穿刺鼓室内注射,1周1次,不超过4次;对照组16耳,给予复合维生素B口服,每次1片,每天3次,共2周。治疗前后行纯音听阈检查,并进行比较。结果 纯音听阈检查结果显示,试验组6耳有效,对照组1耳有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塞米松+1%利多卡因鼓室内注射可以改善常规治疗没有痊愈或无效突聋患者的听力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鼓室内灌注地塞米松联合药物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08年4月—2014年4月本院诊治的106(110耳)例突发性聋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患者予以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53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鼓室内灌注地塞米松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及纯音听阈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耳鸣及眩晕等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PTA阈值(52.73±20.14)dB明显优于对照组(65.46±25.75)dB,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室内灌注地塞米松联合药物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重度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6月收治的重度突发性耳聋患者28例(28耳),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2.5 mg经鼓膜穿刺鼓室内注射,7 d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气导纯音听阈的变化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组全部患者气导纯音听阈治疗前(74.2±15.21)dB,治疗后(49.25±22.18)dB,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为28.57%,且未出现感染现象。结论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重度突发性耳聋,能保证药物高浓度作用于内耳,避免全身用药产生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李永奇  李鹏  曾祥丽 《中国校医》2010,24(9):673-675
目的总结分析糖皮质激素局部鼓室内注射法治疗难治性突聋的临床效果,为突聋患者提供另一种治疗方法。方法对23例经常规扩血管、营养神经及溶栓治疗无效的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鼓膜穿刺鼓室内注入甲基强的松龙1mL治疗,每周2次,2周为1个疗程。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言语频率气导的纯音听阈平均值(PTA)。结果10例治疗后PTA值减少10dBHL以上。治疗前后的PTA分别为(83.47±13.69)dBHL和(75.13±15.79)dBHL,治疗前后PT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2,P〈0.01),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糖皮质激素鼓室内注射对部分难治性突发性耳聋患者仍有一定疗效,可作为常规药物治疗无效患者的另一种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鼓室内注射泼尼松龙治疗常规治疗无效的突发性聋的疗效分析。方法本文选取48例常规治疗无效的突发性聋患者,随机划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联合常规疗法与鼓室内注射泼尼松龙对症治疗,对比两组的听力改善情况、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中有6例患者的听力提升平均30dB以上,12例患者的力提升平均15dB以上、30dB以下,其他6例患者的听力提升平均低于15dB,和对照组的听力改善情况各项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无效的突发性聋患者采用鼓室内注射泼尼松龙联合常规疗法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听力状况,提升临床疗效,促进患者早日痊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对常规治疗无效的突发性聋的疗效。方法:将经过常规治疗无效的患者51例51耳随机分为2组,Ⅰ组26例26耳,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地塞米松5 mg鼓室内注射治疗,隔天注射一次,共注射3次,用药一周;Ⅱ组25例25耳,给予常规治疗1周。观察治疗前后纯音听阈的变化情况。结果:Ⅰ组11例有效,有效率42.3%;Ⅱ组无一例有效。结论:地塞米松鼓室内给药对常规治疗无效的突发性聋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对经常规治疗无效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44例经常规治疗无效的突发性耳聋患者,按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鼓室内注射组24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鼓室内注射组在耳显微镜下往鼓膜内缓慢注入地塞米松2.5 mg.结果 鼓室内注射组总有效率(37.5%,9/24)明显高于对照组(10.0%,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鼓室内注射组纯音听阈治疗后[(52.75±20.14)dB]较治疗前[(70.26±20.76)dB]明显改善(P<0.05),同时也优于对照组治疗后[(63.55±19.36)dB](P<0.05).结论 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可作为常规治疗无效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挽救治疗手段,亦可作为避免全身大剂量使用激素不良反应的常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37例(149耳)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听力损失类型、听力损失程度、是否伴发眩晕和耳鸣、是否伴发高血压和糖尿病与近期疗效的关系.结果 < 45岁、45~ 59岁、>59岁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6.36%(38/44)、77.78%(56/72)、57.58%(19/33),<45岁、45 ~ 59岁治疗总有效率与> 59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28,P=0.004;x2=4.525,P=0.033).≤7 d、8~14d与≥15d就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3.52%(76/91)、76.67%(23/30)、50.00%(14/28),≤7 d、8~14d就诊治疗总有效率与≥15d就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050,P=0.000;x2=4.459,P=0.035).低中频型、平坦型、全聋型、中高频型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9.66%(52/58)、84.44%(38/45)、7/12、47.06%(16/34),低中频型、平坦型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与全聋型、中高频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听力损失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至全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7.23%(41/47)、86.11%(31/36)、61.90%(13/21)、7/15,轻度、中度分别与重度和极重度至全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发眩晕、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相对预后较差.结论 患者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听力损失类型、听力损失程度及是否伴发眩晕、高血压、糖尿病为突发性耳聋预后的相关因素,临床上可依据这些相关因素判断其预后.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工程》2019,(6):767-768
目的分析筛区注射甲强龙补救治疗重度、极重度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选择采取常规静脉注射激素治疗无效的重度、极重度突发性耳聋患者,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筛区注射组(n=25)和鼓室注射组(n=41),比较两组的疗效、并发症及平均听阈变化。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筛区注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00%,显著低于鼓室注射组的14.63%(P <0.05)。治疗后,两组的听阈平均值均显著降低(P <0.05);两组治疗前后的听阈平均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筛区注射与鼓室注射甲强龙作为重度、极重度突发性耳聋的补救措施疗效相当,但前者的并发症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应用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方式对患有难治性突发性耳聋的患者实施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抽取92例患有难治性突发性耳聋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6例.采用抗凝、抗病毒、扩血管、改善微循环等常规方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在常规方案基础上加用鼓室内注入地塞米松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难治性突发性耳聋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听阈值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听力水平复常时间和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应用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方式对患有难治性突发性耳聋的患者实施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小剂量地塞米松对中重度烧伤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5例成年中重烧伤患者作为治疗组,常规抗休克治疗外,早期应用小剂量地塞米松20 mg,静滴,1次/d,共3 d;另选取25例成年中重烧伤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抗休克治疗。比较烧伤后第1、2、3、4、5、6、7天两组血浆中TNF-α、IL-1、IL-6浓度的差异。结果:治疗组血浆TNF-α、IL-1、IL-6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小剂量地塞米松对中重度烧伤所致的全身反应综合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在烧伤早期短期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氨甲蝶呤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效果。方法 对 2 0例鞘内注射的SLE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头颅CT或MRI进行分析 ,并与 4 1例无鞘内注射者的死亡情况对比。结果  2 0例中除 1例死亡外 ,其他均明显改善或完全缓解 ;脑脊液压力明显下降 ,蛋白降低 ,糖升高 ,但后二者无统计学差异 ;4例ANA阳性者全部转阴。结论 氨甲蝶呤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SLE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有明显效果 ,尤其是有定位表现者 ,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副作用轻且少 ,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对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治疗前后的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对30例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使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前后的的疫指标进行检测。并与18例使用地塞米松治疗的惠儿、18例未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的患儿进行对照。结果治疗前三组患儿的体液免疫指标、细胞免疫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甲基强的松龙组惠儿血清IgA、IgM、IgG指标与联合地米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非联合激素组IgM、IgG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甲基强的松龙组CD4+、CD4+/CD8+值比地米组、非联合激素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值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发热及肺部哆音减少时间较地塞米松组、非联合激素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前后的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免疫指标有明显变化,建议及早应用,有利于缩短痛程。  相似文献   

14.
FLT3基因内部串联复制与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FLT3基因内部串联复制(FLT3/ITD)与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法检测76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24例ALL患儿FLT3/ITD的发生情况。结果:AML患者发生FLT3/ITD的突变几率为11.8%(9/76),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均未检出FLT3/ITD;2~10岁AML患儿FLT3/ITD发生率4.76%(2/42),11~18岁AML患儿FLT3/ITD发生率20.58%(7/34),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FLT3/ITD检测可作为AML最具意义的分子标志,对AML预后判断及治疗方案的确定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重症中暑患者院前地塞米松干预的疗效及对预后影响。方法重症中暑患者47例,均给予降温,吸氧,补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和预防感染等治疗。根据有无院前地塞米松干预将47例重症中暑患者分为两组:地塞米松组21例和对照组26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测指标。结果地塞米松组昏迷程度、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死亡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症中暑患者院前地塞米松干预能改善凝血功能、降低死亡率,可能是重症中暑患者重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氨蝶岭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神经精神狼疮的最佳用药剂量。方法将64例神经精神狼疮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中、低剂量组各16例。对照组应用激素常规全身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应用甲氨蝶呤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不同分组采用不同剂量;比较各组治疗前后临床表现、血沉、脑脊液压力及蛋白化验改善情况。结果各组接受治疗后,上述各指标均优于冶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各观察组绝大多数观察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P均〈0.05),而高剂量组各方面改善情况优势明显。结论对于神经精神狼疮的治疗,在全身常规应用激素的基础上,我们推荐鞘内注射甲氨蝶呤联合地塞米松的最佳剂量均为20mg。  相似文献   

17.
马兴义 《现代保健》2013,(23):45-47
目的: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联合高压氧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疗效。方法:一氧化碳中毒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在高压氧基础上,给予大剂量地塞米松救治,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治疗20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63.33%(字2=7.36,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应用地塞米松抢救一氧化碳中毒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哮喘急性发作儿童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哮喘急性发作儿童9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静滴甲基强的松龙,对照组静滴地塞米松,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测定肺功能,观察用药期间患儿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应用药物前后肺功能有显著改善(P<0.01),观察组肺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应用于哮喘急性发作儿童中,可迅速地控制哮喘发作,改善肺功能,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