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小细胞肺癌的CT扫描和分子标志物检测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CT扫描和血清肿瘤标志物 (NSE ,Cyfra2 1-1)检测联合应用对小细胞肺癌 (SCLC)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①回顾性分析 2 2 0例资料完整的SCLC的CT征象和病理基础。②前瞻性地研究经CT发现肺内病变并怀疑为“肺癌”的患者 12 0例 ,手术或活检前 1周之内采集外周血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 (ELISA)测定其血清中NSE ,Cyfra2 1-1含量 ,而后与临床病理结果 (经病理学证实为SCLC 40例、NSCLC 6 0例 ;临床随访证实为良性病变 2 0例 )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①SCLC的主要CT征象 :中央型多见 ,纺锤形或茄形肿块 ,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 ,阻塞性肺改变相对较轻。②CT ,NSE ,Cyfra2 1-1对SCLC诊断的敏感性为 75 %、72 .5 %、32 .5 %,特异性为 73.75 %、83.75 %、48.75 %,准确性为 74.16 %、81.6 7%、43.33%。③联合应用时 ,CT加NSE有较高的敏感性( 87.5 %)和准确性 ( 78.3%)。结论 SCLC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 ,CT诊断SCLC的敏感性可达 75 %;如能结合外周血NSE检测 ,对SCLC诊断的准确性为 78.3%,敏感性可达 87.5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与Cyfra2 1-1联用对非SCLC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并不能提高SCLC的临床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PECT的同机定位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5例周围型肺占位患者,均行SPECT同机定位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取材样本长1.0~1.5 cm,并结合肿瘤标志物检测,评价其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是近似t检验。结果275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均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为100%。肺穿刺活检诊断周围型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7.01%、100%、97.82%。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与小细胞肺癌(SCLC)的血清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1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81、0.666,均P > 0.05),SCLC的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值高于NSC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1,P < 0.05);NSE值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35,最佳诊断界值点为26.86 ng/mL,取26.86 ng/mL作为阈值鉴别SCLC与NSCLC所得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1.34%、84.92%。结论SPECT同机定位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可行的,对周围型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NSE值有助于鉴别SCLC和NSCLC。  相似文献   

3.
胰腺癌的普通经腹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普通腹部超声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本组92例胰腺癌的超声直接征象、间接征象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电子束CT(EBCT)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胰腺癌腹部超声的肿块检出率、诊断准确率及周脏顺浸润、转移征象 的检出率均较高,与EBCT相似,而超声对胰周血管侵犯征象的检出率明显低于EBCT;由于胃肠道胀气或病人肥胖而使胰腺癌未能检出的仅占5.4%。结论:胰腺癌的普通腹部超声检查不仅具有普及、易行、无创性等优势,而且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是胰腺癌首选的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周围性小肺癌(small peripheral lung cancers,SPLC)的CT表现、病理基础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SPLC的CT表现及病理表现,将叮征象与20例良性结节进行对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主要盯征象:深分叶53.8%(23/42);毛刺征73.8%(31/42),棘状突起45.2%(19/42);血管集束征33.3%(14/42),与良性结节对照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次要征象:空泡征21.4%(9/42),支气管充气征14.3%(6/42),仅见与肺癌组。CT增强为中度以上强化(92.9%,13/14)。结论:CT尤其是HRCT能充分显示SPLC的内部特征、边缘特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其CT征象与病理密切相关。深分叶征是SPLC的基本征象,在此基础上出现其它征象有诊断意义,CT增强有助干SPLC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与血清卵巢癌相关抗原(CAl25)检测在高原藏族卵巢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我院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高原藏族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特点、CDFI检查结果及血清CAl25检测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卵巢癌准确率67%,血清CAl25检测诊断准确率73%,两者结合诊断准确率9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血清CAl25联合应用能够提高对高原藏族卵巢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煤工尘肺合并肺癌常见肿瘤标志物CEA、NSE、CYFRA21-1与肺癌的CT征象及病理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析经病理确诊的74例煤工尘肺合并肺癌患者的CT表现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结果:按鳞癌联系强度依次为毛刺征、CYFRA21-1、充气征、分叶及空泡征存在直线相关与回归,P〈0.05。按腺癌联系强度依次为毛刺征、分叶征、CEA、支气管气相或空泡征、胸膜凹影、存在直线相关与回归,P〈0.005。小细胞癌5例与NSE存在直线相关与回归,P〈0.01。结论:CT联合应用血清肿瘤标志检测结果,可进一步提高尘肺合并肺癌诊断的准确率及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胆总管下段梗阻性病变B超与CT诊断价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超与CT对胆总管下段梗阻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胆总管下段梗阻性病变69例的B超及CT特征,并比较二者诊断结果。结果:B超与CT总的定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5.5%和91.3%,总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8.1%和73.9%,B超+CT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4.2%。结论:对于胆道下段梗阻性病变,B超与CT具有同等定位诊断价值。对于不同病因的诊断,两者各有特点。B超和CT结合可提高定性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患者癌组织中TTF-1、Syn和CgA的表达水平,与影像学特征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取首诊且均经病理学明确诊断的SCLC患者77例,标本来源于纤维支气管镜、胸部穿刺术或手术切除获得明确病理诊断。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TF-1、Syn和CgA在SCL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毛刺征与TTF-1、CgA存在相关性(P<0.05);瘤体大小与Cg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增强程度与TTF-1、Syn具有相关性(P<0.05)。其他CT征象与TTF-1、Syn、CgA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SCLC的相关CT征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测免疫组化指标TTF-1、Syn、CgA的表达情况,对评价肿瘤生物学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鉴别结核性与肿瘤性腹腔积液的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8月~2013年7月有完整临床及CT资料的腹腔积液患者43例,观察并记录的CT征象包括:①壁腹膜增厚的形态、分布范围及强化特征;②腹水分布部位及多少;③大网膜及肠系膜增厚;④腹腔淋巴结增大及强化方式;⑤其他脏器伴随征象。结果26例结核性腹腔积液中,CT正确诊断23例,误诊3例(误诊率为11.5%);肿瘤性腹腔积液17例,CT 正确诊断15例,误诊2例(误诊率为11.8%)。各种CT征象中,腹膜增厚形态、腹腔积液量、网膜及肠系膜增厚形态、腹腔淋巴结强化形式,差异有统计学差别( P<0.05),而腹腔淋巴结钙化只出现在结核性腹腔积液中。结论正确认识结核性与肿瘤性腹腔积液的各种CT征象,对两种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检查对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40例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的CT征象。结果:40例甲状腺恶性肿瘤的CT表现为形态不规则或类圆形的低密度区,密度不均或均匀,瘤表面不光滑多伴有坏死,8/40(20%),囊性变3/40(7.5%),钙化8/40(20%),淋巴结肿大24/40(60%)和向周围浸润。CT可清楚显示肿瘤于周围器官的关系及浸润程度,如气管受压8/40(60%),气管食管沟浸润和向纵膈内延伸11/40(27.5%),局部皮肤浸润28/40(70%),颈动脉鞘受侵犯16/40(40%),颈部淋巴结和颈部肌肉界限不清8/20(20%)。两侧囊腺癌增强扫描可见囊壁和瘤结节增强并有“靶眼征象”。结论:CT对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很大的价值。术前应用CT检查可以明确病变的范围及进行术前评价和分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PET/CT与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对肺鳞癌和小细胞癌的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肺鳞癌患者和48例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血清肿瘤标志物及18F-FDG PET/CT的资料。测量肺癌原发病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并记录CEA、Cyfra21-1及NSE的血清水平。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鳞癌和小细胞癌间SUVmax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差异。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用于联合SUVmax和血清肿瘤标志物。ROC曲线进一步评估SUVmax,每种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NSE和SUVmax+血清肿瘤标志物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鳞癌的SUVmax显著高于小细胞癌(P=0.028);小细胞癌患者中NSE显著高于鳞癌患者(P=0.001),鳞癌患者中Cyfra21-1显著高于小细胞癌患者(P=0.012),而CEA在鳞癌和小细胞癌患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746)。单独使用SUVmax、CEA、Cyfra21-1和NSE鉴别鳞癌和小细胞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72、0.554、0.712和0.777。当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时,CEA+Cyfra21-1+NSE的AUC增加至0.929,而当SUVmax进一步加入时,SUVmax+血清肿瘤标志物的AUC进一步提升,增加至0.937。结论PET/CT紧密结合肺癌相关血清肿瘤标志物可以实现对肺鳞癌和小细胞癌更好地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腺癌、肺鳞癌和小细胞肺癌的 HRCT 征象与三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浓度之间的相关性,提高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选取111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肺腺癌69例,肺鳞癌30例,小细胞肺癌12例。进行 HRCT 扫描和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及 NSE)检测,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 HRCT 征象与三种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结果:111例肺癌中分叶征102例,毛刺征59例,胸膜凹陷征49例,血管集束征26例,空泡征55例。CEA 在肺腺癌中的浓度最高[(13.43±24.81)ng/mL],CYFRA21-1在肺鳞癌中的浓度最高[(17.81±31.21)ng/mL],NSE 在小细胞肺癌中的浓度值最高[(47.48±57.32)ng/mL]。不同 HRCT 征象的肺癌 CEA 浓度和 CY-FRA21-1浓度没有统计学差异。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 CEA 浓度没有统计学差异。肺鳞癌的 CYFRA21-1浓度高于肺腺癌和小细胞肺癌(P <0.05)。小细胞肺癌 NSE 浓度显著高于肺鳞癌和肺腺癌(P <0.05)。结论:CEA、CYFRA21-1和NSE 平均浓度值最的依次是肺腺癌、肺鳞癌和小细胞肺癌。CYFRA21-1浓度、NSE 浓度的显著升高分别提示肺鳞癌、小细胞肺癌的可能性较大。有胸膜凹陷征的小细胞肺癌 NSE 的浓度最高。  相似文献   

13.
贾静  张健鹏  焦宏彬 《武警医学》2008,19(10):901-903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记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评估化疗效果及病情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92例肺癌、32例良性肺病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血清NSE水平.结果 肺癌组血清NSE的阳性检出率为59.78%,明显高于良性肺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其中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NSE阳性率水平显著高于肺腺癌及肺鳞癌(P<0.05或P<0.01).小细胞肺癌组NSE平均水平随肿瘤临床分期而升高.SCLC组化疗后NSE水平较化疗前明显下降(P<0.001或P<0.01).结论 血清NSE水平对小细胞肺癌诊断及疗效评估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EA、CYFRA21—1、NSE作为肺癌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研究200例肺良性疾病患者、13l例确诊肺癌患者血清CEA、CYFRA21—1、NSE水平。结果与肺良性疾病比较,肺癌患者血清CEA、CYFRA21-1、NSE水平显著升高(P〈0.001)。CYFRA21-1水平在非小细胞患者血清中显著高于小细胞患者(P〈0.05)。CEA水平在肺腺癌患者中显著高于其它病理类型肺癌患者(P〈O.01)。NSE水平在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显著高于非小细胞患者fP〈0.05)。CEA和CYFRA21-1水平在肺癌患者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54%和53.7%),CYFRA21—1在检测肺癌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84%),联合检测多种肿瘤标志物比单一检测某种肿瘤标志物具有更高的敏感度。结论血清CEA、CYFRA21-1、NSE是有助于诊断肺癌的标志物,联合检测标志物可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5.
陈淑云  顾文刚  于莉 《武警医学》2013,24(10):887-888
 目的 探讨CA153、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联合检测在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88例非小细胞肺癌,31例小细胞肺癌,94例肺部良性疾病和92例健康人入选本研究,应用Cobras e60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肿瘤标志物,比较各组CA153、CYFRA21-1、NSE水平。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组CA153、CYFRA21-1水平高于小细胞肺癌组、良性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而小细胞肺癌组NSE水平高于其他三组(P<0.05)。单一肿瘤标志物检测诊断非小细胞肺癌,CYFRA21-1的敏感性最高,NSE的特异性最高;3种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可提高非小细胞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 CA153、CYFRA21-1、NSE的联合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具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探讨联合检测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片段(CYFRA2l—1)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应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75例肺癌患者和22例肺良性疾病患者血清中CEA、NSE、CYFRA21—l水平。结果显示,CEA在肺腺癌中的水平最高,NSE在肺小细胞癌中的水平最高,CYFRA2l—l在肺鳞癌中的水平最高。CEA NSE CYFRA2l—1联合检测肺癌的阳性率为82.67%。提示CEA、NSE、CYFRA2l—l 3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脑脊液生物标志物与11C-匹兹堡化合物B(PIB)PET/CT显像在阿尔茨海默病(AD)中的诊断准确率及相关性,确定脑脊液生物标志物诊断AD的最佳临界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3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行11C-PIB PET/CT显像和腰椎穿刺的66名受试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2名、女性34名,年龄61~82(71.0±3.4)岁。根据诊断标准分为AD患者组(50例)和健康对照组(16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脑脊液生物标志物α突触核蛋白(α-syn)、β淀粉样蛋白(Aβ)40、Aβ42、t-tau、p-tau水平,并计算t-tau/Aβ42水平的比值(t-tau/Aβ42)、Aβ42/Aβ40水平的比值(Aβ42/Aβ40)。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脑脊液生物标志物诊断AD的最佳临界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分析11C-PIB PET/CT图像,计算平均Aβ沉积标准化摄取值比(SUVR),分析2组受试者脑脊液生物标志物与11C-PIB PET/CT显像诊断AD的准确率及相关性。2组间脑脊液生物标志物水平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检验。 结果 AD患者组脑脊液生物标志物α-syn、t-tau、p-tau水平及t-tau/Aβ42均高于健康对照组(t=2.315、4.001、2.336、3.291,均P<0.01),而Aβ42水平和Aβ42/Aβ40均低于健康对照组(t=?5.443、?3.487,均P<0.05)。t-tau/Aβ42诊断AD的准确率最高(AUC=0.892,P<0.001),其次为Aβ42/Aβ40和α-syn(AUC=0.865、0.795,均P<0.01)。t-tau/Aβ42和Aβ42/Aβ40诊断AD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0.509和0.072,α-syn诊断AD的最佳临界值为465 pg/mL。t-tau/Aβ42、Aβ42/Aβ40、α-syn和11C-PIB PET/CT显像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80.0%(40/50)、76.0%(38/50)、74.0%(37/50)和78.0%(39/50),前三者分别与后者联合诊断AD的灵敏度为96.0%(48/50)、94.0%(47/50)和94.0%(47/50),均高于其单独诊断(χ2=5.316~7.440,均P<0.05);t-tau/Aβ42与11C-PIB PET/CT显像联合诊断的准确率均高于其单独诊断(93.9%对80.3%,93.9%对77.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9、7.439,均P<0.05)。t-tau/Aβ42、Aβ42/Aβ40和α-syn与11C-PIB PET/CT显像的SUVR有显著相关性(r=0.555、?0.451、0.445,均P<0.01);t-tau/Aβ42、Aβ42/Aβ40和α-syn与11C-PIB PET/CT显像诊断一致性的Kappa值分别为0.769、0.623、0.587,均P<0.001,其中t-tau/Aβ42与11C-PIB PET/CT显像诊断的一致性较好。 结论 t-tau/Aβ42、Aβ42/Aβ40和α-syn均为理想的AD诊断标准,结合11C-PIB PET/CT显像可提高对AD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旁亢)诊断中^99Tc^m-MIBI显像与血清全段PTH测定结果间的关系。方法对70例临床疑诊甲旁亢患者行血清全段PTH测定和^99Tc^m-MIBI显像。血清PTH〉88ng/L为诊断甲旁亢依据;^99Tc^m-MIBI显像以早期相发现且延迟相显示相对清晰的异常放射性浓聚灶为病变腺体的检出依据。对照最终临床诊断结果,评价鲫Tcm_MIBI显像对病变甲状旁腺的检出效能及与血清PTH检测结果的关系;并以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清PTH水平与病变腺体体积之间的相关性。结果70例患者中最终证实为甲旁亢者38例。^99Tc^m-MIBI显像对70例患者的诊断准确性为90.0%(63/70);在PTH正常组为80.0%(12/15),在PTH升高组为92.7%(51/55);假阳性均见于PTH正常者。若^99Tc^m-MIBI显像诊断甲状旁腺病变以PTH升高为前提,则总体诊断准确性为94.3%(66/70);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原发性甲旁亢患者血清PTH水平与病变腺体体积之间呈正相关(r=0.782,P〈0.001)。结论甲状旁腺病变腺体行^99Tc^m-MIBI显像时应先测定血清PTH,以提高^99Tc^m-MIBI显像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小细胞肺癌的CT表现与诊断途径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SCLC)的CT表现、分型及诊断途径。方法对220例SCLC进行X线CT回顾性分析,并与54例病理观察相对照,讨论SCLC的CT表现与病理基础。结果肺内肿块、肺门与纵隔广泛性淋巴结肿大,而肺不张少见,是SCLC的CT表现特点,CT诊断的可能性达80.5%,结合经皮针刺活检阳性率可达91.1%。结论CT平扫结合CT导向经皮针刺活检是SCLC确诊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