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患者因各类疾病住院手术的人数也逐年增加.老年患者因年龄因素及存在的基础疾病,造成手术后并发症增多,增加了围手术期管理的难度.入住外科ICU 的老龄患者术后管理也是ICU 的重要任务.其中部分患者在转回普通病房后病情变化,需再次入住外科ICU.本文对导致老年患者再次入住SICU 的一些危险因素及转归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总结1例Degos病并发肠穿孔患者在ICU期间的护理。护理重点包括:运用ICU后综合征预防理念及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给予患者心理支持、术后机械通气护理、镇痛镇静谵妄护理、营养支持护理、康复锻炼、疾病的特殊治疗护理及ICU过渡期干预支持护理。患者7d转回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肠瘘患者早期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ICU近3年收治的12例老年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严密监护、积极治疗、精心护理,11例患者好转后转回普通病房,1例患者死亡.结论 老年肠瘘患者集多种疾病于一身,病情重,死亡率高.在疾病早期外科引流处理肠瘘的同时应尽早采用呼吸支持,合理营养支持,重视各项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为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争取后续治疗赢得机会.  相似文献   

4.
ICU患者由于病情危重,免疫功能低下,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使用,接受各种侵袭性操作等高危因素,使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同时,病人大多来自院内各科室,治愈后又转回到各科室,极易将ICU的一些耐药菌株带到各科室而引起院内感染发生。因此,ICU的感染控制十分重要,护理工作在其感染预防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艳 《南京护理》2021,(3):35-38
目的:介绍一例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再次行微创三尖瓣置换并在术毕脱机后发生清理呼吸道无效患者的护理方法及经验。方法:为患者在术后针对右心功能、心律失常等方面进行监护治疗的同时,结合e-CASH理念为患者做好镇静镇痛,早期开展肠内营养以及早期进行康复锻炼,运用气道廓清技术对患者进行肺部护理。结果:本例患者在ICU期间未发生二次插管,未发生肺部感染等并发症,顺利转回普通病房。结论:做好针对三尖瓣置换术后的治疗监护同时,开展镇静镇痛促进患者舒适、早期开展肠内营养、尽早协助患者进行康复活动、运用气道廓清技术对患者进行肺部护理等措施对此例病人成功脱机、转回普通病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金小娟  曾妃   《护理与康复》2020,19(2):41-43
总结6例ICU患者实施清醒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临床护理经验.患者在清醒状态下实施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时,加强心肺功能监测,控制出凝血,合理镇痛镇静,维护泵的有效运转,同时增强营养供给,鼓励早期运动,有效控制并发症,更利于治疗和康复.6例患者均成功撤除体外膜肺氧合,2例患者ICU治疗后康复出院,4例患者治疗后转回普通病房1周后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7.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一个集中救治危重患者的特殊场所,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要比普通病房患者高5~10倍,这主要与患者病情危重、自身抵抗力和免疫力均低下、侵入性操作多、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等因素有关。随时处于发生感染的危险之中,如果一旦感染则会加重原发病,使病情恶化复杂,给治疗及护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同时由于ICU患者流动性大,常会随着患者的传播而造成在医院内的感染流行,采取有效地管理措施和护理干预以控制和减少ICU的医院感染,显得越来越迫切。  相似文献   

8.
ICU院内获得性鲍曼氏不动杆菌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ICU鲍曼氏不动杆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对2004年度38例ICU住院患者与64例普通病房继发鲍曼氏不动杆菌院内获得性肺部感染患者,分析感染危险因素、抗生素使用情况及对药物敏感性。结果 ICU患者在机械通气、介入导管的置入、过度营养、激素、三代头孢、喹诺酮类药物使用中较普通病房患者存在明显差异;对所检的抗生素敏感性显著降低,耐药性显著增加。结论 应适当减少机械通气、介入导管的时间,减少激素及营养药物的使用;掌握广谱抗生素的应用指征,防止耐药细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CU病房护理人员职业相关腰背痛的发生情况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以综合性医院ICU病房护士为观察组,普通病房护士为对照组进行横断面调查,发放问卷调查,了解护理操作危险姿势发生状况。结果:ICU病房护士腰背痛现患率(83%)、发作频率(每月1次以上者占45%)与对照组现患率(45%)、发作频率(每月1次以上者占28%)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ICU病房护士典型护理操作危险姿势发生频率依次为高频率弯腰、在床上搬台病人、晨晚间护理、翻身叩背、记录引流液、胸外心脏按压、穿刺注射等。结论:ICU病房护士腰背痛患病率较普通病房护士高,其危险因素较多,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对957例ICU病人重回率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回顾性调查5年间ICU病人重回率及重回原因,根据原因分析危险因素,探讨能否通过护理干预手段降低ICU病人重回率.方法:收集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收住ICU的957例病人,记录这些病人临床特征,重回ICU原因,通过资料分析重回ICU的危险因素.结果:5年ICU病人重回率是7.52 %;重回原因主要是呼吸和心脏方面的问题;ICU重回主要与急性生理评分APS(wald =29.204,OR=1.826,95%CI为1.468~2.271,P<0.001),医院获得性肺炎(wald =18.745,OR=12.642,95%CI为4.01~39.87,P<0.001)有关.结论:通过重回原因分析,能否通过护理干预手段降低ICU病人重回率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1.
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ICU)获得性感染的患者明显高于普通病房,患者病情重、各种侵入性操作是重要原因.普通病房的病例感染率是患者医院感染例次数与处在危险因素中患者比值没有综合考虑患者基础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患者的住院天数,无科学的可比性.作者对本院ICU(混合科)2002年11月至2003年10月收住的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肺移植是现代医学治疗终末期肺病的一种有效方法之一。我院于2005年11月29日成功施行了1例同种异体单肺移植术,病人经过14d的治疗,各项指标检测良好,顺利转回胸科病房。现将病人术后入ICU病房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重症医学的发展,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提高,重症患者病情平稳后转至普通病房的人数日益增多。临床工作中,ICU医护人员关注更多的往往是患者入住ICU期间的救治与护理,却忽略了患者病情平稳后从ICU转移至普通病房后的过渡期护理。Endacott等[1]认为,重症患者从ICU转出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诊疗环境、护理模式的改变等,往往得不到高质量的护理,护理的连续性遭到破坏;部分患者甚至因为在普通病房未得到适当照护而重  相似文献   

14.
分析50例外伤性脊髓损伤致ICU综合征患者的发病原因,并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及人性化护理等理念运用指导于临床护理,针对性实施护理干预,结果41例恢复良好后转入普通病房进一步行康复治疗;5例死于各种并发症;4例因多种原因自动出院,住院期间情绪稳定、ICU综合征控制较好。认为针对外伤性脊髓损伤致ICU综合征患者的生物、心理、社会各方面因素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或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对其后续康复治疗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外伤性脊髓损伤致ICU综合征50例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50例外伤性脊髓损伤致ICU综合征患者的发病原因,并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及人性化护理等理念运用指导于临床护理,针对性实施护理干预,结果41例恢复良好后转入普通病房进一步行康复治疗;5例死于各种并发症;4例因多种原因自动出院,住院期间情绪稳定、ICU综合征控制较好.认为针对外伤性脊髓损伤致ICU综合征患者的生物、心理、社会各方面因素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或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对其后续康复治疗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重症监护病房的细菌学调查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张勇  胡振杰  陈建  朱桂军 《临床荟萃》2005,20(4):207-208
重症监护病房(ICU)为各种危重病患者的抢救治疗场所.这类患者多在其他科室住院治疗后,在严重病理生理紊乱和机体免疫力功能下降的基础上,发生各种并发症,而转入ICU的,其中以感染最为常见.因此其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其细菌的分布和耐药性也明显区别于普通病房.为了解我院ICU的细菌分布和耐药性,我们对2002年1月至2002年12月各类病原菌培养标本所分离的136株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危重病患者的抢救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对危重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06年5月收治的42例外科术后入ICU救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即时转入ICU患者20例,为治疗组;术后回普通病房,24h内转入ICU患者22例,为对照组,均采用机械通气、循环支持、镇痛镇静、控制感染、营养支持、制酸、止血、利尿、床旁血液滤过等综合ICU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死率、ICU居住时间、ICU总费用3项指标。结果:对照组的病死率、ICU居住时间、ICU总费用3项指标均大于治疗组(P〈0.05)。结论:早期ICU综合治疗能够降低危重术后患者的病死率,缩短ICU居住时间,减少ICU总费用。  相似文献   

18.
陆翠玲  朱晓霞 《护理研究》2008,22(2):553-554
[例1]病人,男,46岁,因纳差、乏力、腹胀9年,加重1年,诊断为肝硬化收入院。病人曾于1996年在外院行脾切除术,此次住院要求行肝移植术。经术前对症治疗后。于2006年8月6日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原位肝移植术(OLT),术毕即转入ICU。经治疗后。病人移植后肝功能良好。术前症状得到缓解,于8月31日转回普通病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鼻部手术联合悬雍垂咽腭成形术(UPPP)治疗后ICU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46例OSAHS患者行鼻部手术联合UPPP治疗后,留置气管插管转入ICU持续微泵镇静,加强呼吸道管理,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伤口渗血和出血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留置气管插管至次日,无计划外拔管发生,均为清醒后拔管,并顺利转回普通病房,其中1例出现咽腭部渗血,经对症治疗控制血压后渗血停止。结论通过积极的临床观察和精心护理,OSAHS患者术后带气管插管入ICU,辅以镇静药物安全、有效,患者对气管插管耐受性提高,无一例发生呼吸道梗阻、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田慧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3):1227-1229
我院于2008年11月2日建立了手术后复苏室,所有接受麻醉的手术病人术后均需进入复苏室进行持续监护和治疗,大部分手术患者当天就可以转回病房,部分老年、危重、大手术患者以及合并症较多的患者需在复苏室中观察治疗24h甚至更长时间,直至患者病情稳定转回病房。术后留夜患者普遍存在睡眠障碍,不利于顺利渡过术后危险期,不利于早日康复。我科2009年10-11月共收治留夜患者435例,其中220例术后出现睡眠障碍,我们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现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