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冠心病心虚证的客观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属中医的“胸痹心痛”范畴。中医传统的辨证模式多以患者的症状、舌象和脉象作为主要依据 ,随着中医现代化的进程 ,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逐渐为人们重视 ,它对深入研究冠心病中医证型的实质 ,指导临床辨证治疗有所裨益。笔者就现代医学关于冠心病心虚证的客观化研究概况作一综述。1 心功能程志清等[1] 从定位、定性、定量方面对心气虚证的评价指标进行了分类与评述 ,认为心功能是对心气虚证既定位、定性又定量的诊断指标。王世琪等[2 ] 通过对 6 0例心气虚患者的心功能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其心排血量、心脏指数、射血分数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CHF)患者中医证型与心率变异性(HRV)、血醛固酮(ALD)及心脏超声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冠心病住院患者150例,按中医辨证分为心气阴虚证、心气阳虚证、气虚血瘀证、阳虚水泛证、心阳虚脱证五型,采用12导同步Holter检测系统检查,测定HRV时域指标、同时检测血醛固酮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各中医证型组中从心气阴虚证、心气阳虚证、气虚血瘀证、阳虚水泛证、心阳虚脱证HRV呈依次降低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阳虚水泛证、心阳虚脱证与心气阴虚证、心气阳虚证、气虚血瘀证比较,ALD有升高趋势,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E/A有降低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率变异性、ALD、LVEF、FS、E/A均可间接反映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程度及预后,可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中医辨证与血清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的意义及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为证的客观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对观察组90例冠心病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为瘀阻脉络证、痰热壅塞证、阴寒凝结证、心气不足证、心肾阴虚证、心肾阳微证;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CRP水平,并作出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各证型组CRP水平瘀阻脉络组>痰热壅塞组>阴寒凝结组>心肾阳微组>心肾阴虚组>心气不足组.结论:血清CRP含量检测可作为判断冠心病病情发展的一个监测指标,CRP水平与冠心病中医证型有相关性, CRP可作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
415例胸痹心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胸痹心痛中医辨证分型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关系。方法:选择415例中医诊断为胸痹心痛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比较胸痹心痛不同中医辨证分型间冠状动脉病变的情况。结果:胸痹心痛虚实证候间及具体的6个辨证分型间的冠脉造影阳性率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1),心血瘀阻、痰浊内阻、寒凝心脉三组实证之间两两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031);心气虚弱、心肾阴虚、心肾阳虚三组虚证之间,除心肾阴虚与心肾阳虚两组可见显著差异外(P<0.0031),其余两两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031);四组实证与三组虚证间的两两比较,除痰浊内阻、寒凝心脉证与心肾阳虚证未见统计学差异外(P>0.0031),其余两两比较可见统计学显著差异(P<0.0031)。结论:胸痹心痛中医不同辨证分型间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存在显著差异;胸痹心痛实证较虚证的冠脉病变发生率高且病变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中医证候微观诊断指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龙  洪芳  何建成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2):3119-3121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借助于现代科技发展的中医微观辨证与中医传统宏观辨证相结合是传统中医"四诊"手段的拓展和延伸。文章从冠心病中医微观诊断指标与中医证候相关性角度出发,综述了近年来冠心病中医辨证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微观指标(如心电图、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检查指标等)的关系,为今后制定统一的冠心病辨证分型标准和临床诊治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文献分析,探讨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分型,为临床辨证提供参考。[方法]检索CNKI 2005-2011年关于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文献,并建立数据库,运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对中医辨证分型进行研究。[结果]文献分析显示冠心病心绞痛临床常见证型前10位依次为心血瘀阻证、心气亏虚证、气虚血瘀证、痰阻心脉证、气阴两虚证、心阳亏虚证、心阴亏虚证、心脉气滞证、气滞血瘀证、寒凝心脉证。[结论]基于文献分析进行冠心病心绞痛辨证分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今后应加强症状规范研究及成果标准的推广。  相似文献   

7.
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与头颅CT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中医辨证与头颅CT检查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将所有病例按四诊信息辨证分为阴虚证、气虚证、火热证、痰湿证;然后将病人的头颅CT检查的梗死面积、部位及数量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建立证型与梗塞直径、部位和数量的关系表;探讨头颅CT检查结果与中医辨证的相关性.结果:不同中医辨证分型脑梗死数目及面积有显著差异.结论:头颅CT检查的梗死面积、数量及部位与标准证型之间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胸痹心痛不同证型间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胸痹心痛中医辨证分型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关系。方法:选择415例中医诊断为胸痹心痛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比较胸痹心痛不同中医辨证分型间冠状动脉病变的情况。结果:胸痹心痛虚实证候间及具体的6个辨证分型间的冠脉造影阳性率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1),心血瘀阻、痰浊内阻、寒凝心脉三组实证之间两两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031);心气虚弱、心肾阴虚、心肾阳虚三组虚证之间,除心肾阴虚与心肾阳虚两组间可见显著差异外(P<0.0031),其余两两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031);四组实证与三组虚证间的两两比较,除痰浊内阻、寒凝心脉证与心肾阳虚证未见统计学差异外(P>0.0031),其余两两比较可见统计学显著差异(P<0.0031)。结论:胸痹心痛中医不同辨证分型间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存在显著差异;胸痹心痛实证较虚证的冠脉病变发生率高,且病变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中医临床医生四诊信息判读及诊断的一致性.方法:邀请医院资深临床内科专家,对患者四诊信息进行判读,并给出辨证诊断结果;运用本课题组制作的心系问诊量表采集的心系病例资料,随机抽取25份病例,邀请两位中医学专家分别对其进行辨证诊断;随机抽取病例15份,邀请3位中医学临床医生进行证素辨证诊断,采用Kappa值统计检验,对其进行一致性评价.结果:不同医生,同一患者的现场诊断一致性评价结果:判断舌质淡红的专家有9位,一致性56%;脉象信息判读的一致性中脉沉9位,一致性56.2%;诊断虚证的一致性为89%;同一份病例量表,同一医生先后两次诊断的一致性结果:心气虚证Kap一致性系数为0.69,心阳虚证为0.80,痰浊证为0.78;不同医生诊断一致性结果:心气虚证Kap一致性系数为0.63,心阳虚证为0.72,心阴虚证为0.48.结论:中医临床医生对四诊信息判读及诊断均存在差异性,说明中医临床医生间四诊信息判读及诊断的一致性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胸痹临床证型与血黏度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接收的180例胸痹患者,所有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为心血瘀阻、心气虚弱、寒凝心脉、心肾阳虚、心肾阴虚及痰浊内阻等,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的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及血黏度进行测定,观察不同证型与血黏度的相关性。结果:在变形指数、血黏度及血小板聚集最大值方面,心血瘀阻相对于其他辨证分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痰浊内阻辨证分型方面,全血高切相对指及血小板聚集最大值方面,相对于其他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的胸痹临床证型与血黏度之间均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胸痹临床证型与血黏度具有高度相关性,对于血黏度的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对于胸痹的临床分型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发病率逐年升高,其对病人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都有不良影响。复制出符合临床病症特点的动物模型是开展心力衰竭相关实验研究的前提。基于心力衰竭的中医、西医临床病症特点,对现有的常用心力衰竭动物模型进行探讨,以心力衰竭中西医临床诊断标准为依据,分析已有动物模型的临床吻合度。经分析对比可知,目前已有的造模方法中,多为单因素动物模型,与临床多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导致心力衰竭的特点存在一定差距,且造模方法多以西医为指导,在造模过程中缺少中医致病因素,与临床上心力衰竭的中、西医诊断标准仍存在一定差异。从辨证分型来看,中医将心力衰竭主要分为心肺气虚证、气阴两亏证、心肾阳虚证、气虚血瘀证、阳虚水泛证、痰饮阻肺证、阴竭阳脱证,已有的动物模型多将其混为一谈,至今尚无有效且公认的造模方法,在中医药相关研究中存在较大局限性。因此,该文以心力衰竭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为依据,分析已有动物模型,明确其优缺点及应用前景,进而提为心力衰竭相应动物模型的进一步完善、模型评价的规范化提出建议,以提高动物模型与中、西医的临床吻合度,使心力衰竭动物模型更好地服务于科研工作,促进相关机制研究、病理变化研究及药物的筛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脉造影结果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230例和对照组100例,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Gensini积分来分析胸痹患者各中医证候的分布情况。结果:冠心病组中以气虚、血瘀、阴虚、痰湿、心虚及肾虚为主要证候,对照组中以气虚、阴虚、心虚及脾虚为主要证候。冠心病组不同组别中低积分组以气虚、血瘀、阴虚、心虚及肾虚为主要证候;而高积分组中以气虚、血瘀、阴虚、痰湿、心虚及肾虚为主要证候;其中血瘀、痰湿、阳虚及肾虚证候明显多于低积分组。结论:冠心病心绞痛中具有气虚、血瘀证候的病人比例最高,气虚血瘀型是冠心病心绞痛中医基本证型。  相似文献   

13.
天冬,味甘、苦,性寒,归肺肾经,具有养阴润燥、清肺生津的功效。近年来,天冬的价值逐渐被市场所认同。对中药天冬鉴别、化学成分、药材药理作用分析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临界病变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特征,并初步确定证候分型及诊断标准,为本病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的1 000例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疾病诊断、治疗经过,以及中医望、闻、问、切所得到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四诊信息,以及相关临床资料,采用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的研究方法对调查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并结合专家组意见进行一定探讨。结果:①聚类分析结果提示,符合冠心病临界病变临床实际的基础中医证型主要有6类:血瘀证、痰浊证、寒凝心脉证、气虚证、心肾阴虚证,心阳不振证;②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因子分析,初步确定了各个基础证型的主证和次证;③由于各个证型存在重复内容或可统一组合的证型,结合专家组意见,将冠心病临界病变的中医证型总结为5类,即痰浊瘀阻证(368例,占比36. 80%),寒凝心脉证(156例,占比15. 60%),气虚血瘀证(315例,占比31. 50%),心肾阴虚证(91例,占比9. 10%),心阳不振证(70例,占比7. 00%),其主证和次证参考6类基础证型的因子分析结果。结论:通过冠心病临界病变的中医证候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可为该病的中医证候分类研究以及证候诊断标准的建立做铺垫,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不同分期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情况,为中医临床辨证提供可能的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初步探讨不同分期中医症状及证候要素的分布情况。结果:慢性肾脏病1、2期患者以脾肾气虚为主,兼有血瘀。3期以肝肾气阴两虚为主,可兼有不同程度的阳虚、血瘀证。4期以肝肾气阴两虚为主,兼脾肾阳虚、血瘀证及湿浊证。5期虚实夹杂,气血阴阳俱虚,阳虚证表现突出,兼挟湿浊、水气、血瘀证。结论: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特点为本虚标实,血瘀证贯穿疾病的始终;本虚证从早期的气阴两虚证,逐渐发展到晚期的阴阳俱虚,标实证以血瘀证、湿浊证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的中医常见证型、证候要素及复合证型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搜集不同地区的高血压患者,经数据清洗后得到787例有效问卷,经统计患者的症状出现频次,将53个全身症状和舌象、脉象的四诊信息进行因子分析,得出高血压患者的证候要素、病位、舌脉等信息。结合两者的情况进行复合证型的判断,总结出患者的实际证型分布及常见复合证型的特征。[结果]四诊信息出现频次大于50%的有18个。因子分析提取16个公因子后,分析高血压患者证候要素,病性包括:火热、痰湿、瘀血等。病位以肝为主,涉及肾、心、脾胃等脏腑。中医证型主要以肝阳上亢证、肝肾阴虚证、气虚血瘀证等为主。复合证型多为虚实夹杂,兼夹痰浊、瘀血等。[结论]高血压患者以阴虚阳亢证、气虚血瘀证、肝火上炎证为主,与肝肾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1252例男性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昆明地区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证候学规律。方法:选定云南省中医医院泌尿男科、老年病科门诊或住院病人,年龄在45-65岁且为昆明本地居民,对每位患者进行中老年男性部分雄性激素缺乏(PADAM)自我评分,若评分阳性,则纳为调查对象,并进行中医证候学问卷调查。调查结束后,运用SPSS13.0软件包对所有有效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调查对象的证候分布特征及规律。结果:共收集有效连续病例1 252例,中医证型多为复合证型,其中心肾不交证+肝气郁结证347例(27.72%),肾阴虚证+心肾不交证226例(18.05%),心阴虚证+心肾不交证196例(15.65%),心阳虚证+心肾不交证107例(8.55%),肾阳虚证+脾阳虚证29例(2.32%),肾阴虚证+肝阴虚证+肝气郁结证127例(10.14%),肾阴虚证+肾阳虚证+肝阴虚证96例(7.67%),肾阴虚证+肾阳虚证+肝气郁结证52例(4.15%),湿热瘀阻型28例(2.24%),单纯肾阴虚证14例(1.12%),单纯肝气郁结证30例(2.4%)。结论:肾阴虚、肝气郁结、心肾不交为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常见中医证型,且多为复合证型。  相似文献   

18.
于江  肖虹  刘宇 《中国中医急症》2021,(2):227-229,27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造影剂肾病(CIN)与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调查方法,按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收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临床病例共466例,依据术后是否发生CIN分为CIN组与非CIN组,记录患者基础资料、生化、手术、中医四诊、辨证分型等相关信息。观察分析CIN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比较各中医证型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术后肾功能变化,分析CIN的危险因素。结果CIN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由多到少依次为阳气虚衰证、心肾阳虚证、寒凝血瘀证、气虚血瘀证、痰瘀互阻证、心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心血瘀阻证、气滞血瘀证;不同证型CIN患者术后肾功能变化比较显示阳气虚衰证组与心肾阳虚证组血肌酐升高明显;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阳气虚衰证、心肾阳虚证为CI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医证型阳气虚衰证、心肾阳虚证与CIN的发生高度相关,可作为择期行PCI的冠心病患者发生CIN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四川地区成年代谢综合征(MS)住院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为MS的中医辨证论治的规范及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541例MS患者统计人口学资料、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人体测量学资料及相关理化检查,中医症状、舌、脉等,四诊合参,确定证型。结果 541例MS患者,脾虚痰湿证37.15%,气阴两虚证19.22%,瘀血阻滞证9.80%,痰火上冲证8.13%,心肝火旺证6.65%,阴虚火旺证6.47%,肝肾阴虚证3.14%,阴阳两虚证2.96%,痰瘀互结证2.59%,其他证型3.88%。20~40岁心肝火旺证最多,41~65岁脾虚痰湿证和气阴两虚证最多,66岁及以上脾虚痰湿证、气阴两虚证、瘀血阻滞证最多。当24≤体质量指数(BMI)28时,以脾虚痰湿证和气阴两虚证为主;当28≤BMI35时,以脾虚痰湿证为主。而当BMI逐渐增大时,脾虚痰湿证、瘀血阻滞证患者比例逐渐增加,而气阴两虚证患者比例逐渐降低。无既往史者以脾虚痰湿证为主。当MS伴有2型糖尿病时,以气阴两虚证和脾虚痰湿证为主。当MS伴有原发性高血压时,以脾虚痰湿证、痰火上冲证、心肝火旺证为主。当MS伴有血脂代谢异常时,以脾虚痰湿证为主。结论四川地区成年MS住院患者,总体以脾虚痰湿证为主。随着年龄的增大,证型呈心肝火旺证→脾虚痰湿证、气阴两虚证→瘀血阻滞证、肝肾阴虚证、痰火上冲证→阴阳两虚证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