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探讨菜豆食物中毒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方法]通过1起22例病人典型的菜豆食物中毒案例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在实验室诊断处理方面将3种方法结合起来,并进行分析比较,皂甙快速定性检测使用豆浆生熟度快速检测试剂盒,先作快速定性检测;同时对皂甙定性检测还使用了化学试验法:泡沫试验、三氯醋酸反应法;检测红细胞凝集素使用的鸡血球红细胞凝集素试验法,进一步检测样品中含红细胞凝集素的情况.[结果]采集的11份样品的皂甙定性全部是阳性;鸡红细胞凝集素试验凝集效价:呕吐物的为1:32,剩余菜豆为1:64,病人血清为1:16.[结论]对于菜豆食物中毒的实验室诊断,首先选生熟豆浆快速检测试剂盒作皂甙快速检测,作为菜豆食物中毒快速筛查;再选用鸡血球凝集试验,最后使用皂甙化学试验法进一步证实,为确诊菜豆食物中毒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菜豆引起食物中毒在我国广泛发生,但由于缺乏单行的诊断标准,基层在现场处置与防控工作缺乏指导,规范程度差。该文复习中国菜豆食物中毒文献25篇,重点对中毒机理(皂甙与血细胞凝集素为主)、临床表现与诊治、流行病学、检测方法进行整理分析,提出基层防控菜豆引起的食物中毒在现场处置、防控预警、健康教育三方面需提升精准性与规范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2006年9月本溪地区发生两起食物中毒,共98人,均与食用菜豆角有关,为了快速准确查明中毒原因,以预防发生类似食物中毒。方法:在实验室检测过程中,应用了微量凝集检测红细胞凝集素的方法,检测中毒剩余样品,呕吐物中红细胞凝集素含量,并与相关性对照试验进行比较。结果:在2份剩余菜豆角,3份呕吐物中均检出大量红细胞凝集素,而加热彻低的对照物中未检出。结论:两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是食用当地产的一种菜豆角(俗称面豆角)未经彻底加热,加工方式不当,毒素未被彻底破坏造成;微量凝集检测红细胞凝集素方法,在菜豆食物中毒事件检测实际应用中快捷、准确、方便实用。  相似文献   

4.
正四季豆,又称芸豆、菜豆、刀豆等,所含毒素物质皂甙又称皂素,是一种三萜类糖苷,能够刺激胃肠道黏膜,贮藏过久、炒煮不够熟透的四季豆容易引发食物中毒~([1-2])。黟县近10年没有发生类似食物中毒事件,2017年12月2日,黄山市黟县发生了一起企业食堂食物中毒事件,为明确该起事件的性质和原因,立即对引起该起事件的相关食品进行采样检测分析。1材料与方法1.1样品来源黟县疾控中心从该起食物中毒现  相似文献   

5.
微量凝集法检测菜豆食物中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菜豆 (PhaseolusvulgarisL )包括扁豆、四季豆、芸豆、刀豆、豆角等 ,菜豆中毒一年四季均可以发生 ,但多发生在秋季。致病物质尚不十分清楚 ,可能与红细胞凝集素和皂甙有关 ,一般认为菜豆烹调加工方法不当 ,加热不透 ,毒素不能被破坏 ,即可能引起食物中毒[1] 。目前对菜豆中毒诊断尚无国家标准 ,一般诊断原则是以流行病调查资料及病人的潜伏期和中毒的特有表现为依据 ,实验室诊断一般是采用红细胞凝集试验 ,实验室常规是采用试管凝集法 ,我们在实践工作中应用微量凝集法检测样品中红细胞凝集素 ,与常规方法比较具有操作简单、试剂用量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食物中毒的原因。方法 采用微生物检测、有机磷农药定性检测、皂甙实验。结果 为一起由皂甙引起的食物中毒。结论 四季豆应烹调至熟才可食用,同时应加强食品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7.
<正>菜豆水焯后做凉菜菜豆又名豆角,是人们普遍食用的蔬菜,但因烹调不当而造成食用中毒的现象常有发生。菜豆中的含毒成分昔日认为可能与皂甙有关,近来认为有毒  相似文献   

8.
目的查明深圳市某公司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疫情规模、致病因子,采取控制措施,为防止类似中毒事件发生提出建议。方法按照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事件特征并找出病因线索,应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危险因素。采用泡沫试验方法检测皂甙毒素,比较3种豆角未加工和煮沸后每5 min的毒素含量变化。结果本次调查共搜索到病例63名,主要临床症状为:恶心88.89%(56/63)、呕吐87.30%(55/63),呕吐最多的病例达15次,平均呕吐次数4.23次、头晕52.38%(33/63);腹痛33.33%(21/63),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隐痛特点;腹泻12.70%(8/63);头痛11.11%(7/63),潜伏期最短1.5 h,最长4.5 h,平均2.5 h。同时调查共同进餐未发病的162名对照组人员,病例对照研究表明本次事件的可疑食物为东北油豆角(OR=∞,P0.001)。剩余东北油豆角和2份病人呕吐物中检出皂甙毒素阳性。3种豆角中,菜豆和豇豆煮沸10 min后,东北油豆角煮沸15 min后,皂甙毒素显示阴性。结论本次食物中毒事件是由未煮熟的东北油豆角中的皂甙毒素引起,提示集体单位制作豆角类菜品时,必须彻底加工至皂甙完全灭活后方可供餐。  相似文献   

9.
李逸瑾  李水明  刘渠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4):4680-4681
[目的]探讨食物中毒的原因。[方法]采用红细胞凝集实验、有机磷农药定性检测、皂甙实验、浓硫酸实验。[结果]为一起由皂甙引起的食物中毒。[结论]食用四季豆时,要充分加热、煮熟才可避免引起中毒,同时应加强对家庭、学校、幼儿园、企事业单位集体食堂的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宣教。  相似文献   

10.
菜豆又称四季豆、芸豆 ,是一种营养较丰富、各地均有种植的鲜豆类食用蔬菜。近几年来 ,济宁市学校集体用餐中 ,菜豆中毒时有发生。为掌握菜豆中毒的规律和特点 ,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对 1995~ 2 0 0 0年济宁市学校发生的 10起菜豆中毒有关资料进行分析。1 资料来源所用资料均来自济宁市卫生防疫站的食物中毒档案和所辖各县 (市、区 )上报的食物中毒报告书 (表 )。2 结果2 1 中毒情况  10起学校中发生的菜豆中毒 ,合计84 8人进食 ,中毒 4 71人 ,罹患率为 5 5 5 4 %。中毒者年龄 12~ 2 2岁 ,其中 311人 (占 6 6 0 3% )住院治疗 ,无死亡…  相似文献   

11.
卤虫检测毒素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应用卤虫进行检毒试验,这是一种生物学测毒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覆盖面宽、技术容易掌握、所需设备不复杂等优点,并阐述了卤虫的特性、存活条件、Ⅱ~Ⅲ期无节卤虫培养孵化方法。应用卤虫进行快速检毒试验方法和用于食物中毒样品测毒,同时对该方法应用领域及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提示在日常食品卫生监督工作中,可应用卤虫对食品进行安全可食性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检测食品中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的方法。方法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MPCR)特异性扩增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的STX、rfbE、fliC基因。结果分别在228,378,709bp处扩增出3个目的基因片段,且只有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获得扩增,其他菌种扩增均呈阴性。结论PCR方法比传统细菌检测方法更特异、快速、灵敏和简便,为食品中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酶-氧电极测定固体食品中H_2O_2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薛颖  刘平  刘泰然  马洁  罗仁才 《卫生研究》2006,35(3):313-316
目的建立测定固体样品中过氧化氢的方法。方法利用过氧化氢酶可专一分解H2O2为氧与水,氧电极对溶解氧具有高度选择性的原理,用磷酸盐缓冲液对样品中的过氧化氢进行提取,用N2将溶液中原来溶存的O2充分置换后,加入过氧化氢酶,用溶氧仪定量检测由过氧化氢酶分解H2O2产生的溶解氧,从而间接计算出样品中H2O2的含量。结果该方法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5~7·5μg/ml,r>0·999,检出限为0·13μg/ml。2个浓度H2O2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0·59%~93·88%,相对标准差<10%。结论经过对补钙产品、莲子等干果及豆腐丝、虾皮等食品的检测,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幼儿园儿童进行膳食调查和体格检查,了解幼儿园儿童膳食营养状况,初步探讨儿童生长发育指标Z评分的膳食影响因素,为合理的膳食营养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双份饭菜法收集儿童24h内膳食情况,根据食物成分表计算儿童24h内各种类别膳食的摄入量水平,采用Z评分法对其营养状况进行评价。结果:除奶类和食用油外,北京和西安幼儿园儿童在摄入粮谷类、鱼肉禽、蛋类、豆制品、蔬菜、水果、饮料、食盐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北京幼儿园儿童膳食中摄入了较多的鱼肉禽、蛋类、蔬菜、水果和饮料,西安幼儿园儿童摄入了较多的粮谷类食品、豆制品和食盐。多因素分析显示,儿童生长发育Z评分的膳食影响因素主要有豆制品、奶类和蔬菜类食物,超重儿童膳食中豆制品摄入水平较低,生长迟缓儿童膳食中奶类摄入水平较低,肥胖儿童膳食中蔬菜摄入水平较低。结论:所调查的北京和西安幼儿园儿童的膳食结构存在较大差异,豆制品、奶类和蔬菜食品的摄入量水平可能是幼儿园儿童生长发育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红河州发生的一起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分离株进行毒力基因分析研究。方法 本次食物中毒从一位病人肛拭子标本和三种剩余食物中分离出4株蜡样芽孢杆菌,利用PCR检测分离株的腹泻型毒力基因:hbl(ACD)、nhe(ABC)、cytK、entFM、bceT 和呕吐型毒力基因:NRPS 。结果 病人(肛拭子)和剩余食物(火腿烩乳饼)分离株均携带有hbl(ACD)、nhe(ABC)、cytK、entFM、bceT 基因;剩余食物(虾)分离株携带有nhe(ABC)、entFM 基因;剩余食品(冰木瓜凉水)分离株携带有hbl(CD)、nhe(ABC)、cytK、entFM、bceT 基因;所有分离株均不携带有呕吐型毒力基因NRPS 。结论 本次食物中毒根据毒力基因检测结果,可以确定为由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腹泻型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本区各类食品在加工和销售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状况,为卫生行政执法部门加强卫生管理和食品放心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防止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的发生。方法:对2006年度各类抽样食品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测样品908件,合格553件,合格率60.9%,食品制作过程中微生物污染几率大。微生物污染最为严重的食品是肉及肉制品和豆制品。结论:食品样品的合格率与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今后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强对肉及肉制品、豆制品、冷饮、糕点类企业的生产加工过程的经常性监督、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宁海、奉化、象山三县市售豆制品、酒类及干制水产品卫生状况,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市场流通及生产环节采集了三大类8个品种的食品安全评价性抽验样品406份,按相关国家标准和方法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食品检测合格率为82.27%,项次合格率96.69%,其中非发酵性豆制品、黄酒、啤酒、葡萄酒和白酒样品的合格率均在90%以上,卤制类豆制品(75%)及虾干(52%)、鱼鲞(51.85%)等产品的合格率偏低。结论:本组食品的微生物指标不合格现象比较突出,预示引起急性群体性食物中毒安全事件的风险较大,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调查宁夏南部山区中小学生的饮食习惯对血清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海原县、西吉县、泾源县、原州区、同心县5个县区15个小学,5个中学6~18岁的中小学生300名,采用半定量食物频率表(FFQ)法进行20个类别食物营养素的摄入调查,测量其血清各抗氧化指标的水平。结果 在中小学生中,粗粮、豆制品、水果、坚果、鱼虾类、奶制品、油炸食品、膨化食品、腌制食品、甜食≥3次/周的人数低于50%;米面类、蔬菜、肉制品、蛋类的人数高于50%;中小学生中豆制品、粗粮、鱼虾类摄入频率≥3次/周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明显高于<3次/周(P<0.05);中小学生中肉制品摄入频率≥3次/周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水平明显高于<3次/周(P<0.05);中小学生中豆制品摄入频率≥3次/周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 - AOC)明显高于<3次/周(P<0.05);且SOD、CAT及T - AOC与豆制品的摄入分值密切相关(P均<0.05), MDA与蛋类摄入分值密切相关(P<0.05)。结论 粗粮、豆制品、肉制品、鱼虾类摄入频率≥3次/周以上者可明显提高中小学生血清抗氧化能力。SOD、CAT及T - AOC与豆制品的摄入分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食品过敏原荞麦的实时荧光PCR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荞麦是日本法规要求强制性标识的食品过敏原,我国需要建立出口日本食品中过敏原荞麦成分的标准方法。方法:参考现有文献,采用实时PCR方法建立食品过敏原荞麦成分的检测方法。结果:研究表明建立的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灵敏度高,检测限为1 mg/kg。结论:本方法适用于食品中过敏原荞麦成分检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一起两种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病原菌进行毒力基因及分子分型研究。方法:参照WS271-2007等标准对10名病人的肛拭进行致病菌的检测,对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学试验;运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分离菌株的毒力基因,并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结果:10份样本均检出O4:K8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其中5份样本同时检出O3:K6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两种血清型的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检测均为tdh阳性、trh阴性。PFGE分型显示,同一血清型的菌株为高度相似克隆,相似度在92.9%~100%之间,同一样本不同血清型的菌株为不同克隆。结论:这是一起由O4:K8和O3:K6两种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混合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