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4 毫秒
1.
在对上海地区成年人胃食管反流症状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对有烧心,反酸及反食管等胃食反流症状者,按症状轻重记分,根据总分将有症状者分为低分组(6~9分)中分组(10~12分)从高分组(≥13分),并按随机原则分别抽取20,10及10例,进行24h食管pH监测及胃镜检查,结果发现:各有症状组异常胃食管反流(AGER)及胃食管反流病(GORD)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分组反流性食管炎(  相似文献   

2.
胃食管反流病24小时食管pH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军 《西南军医》2008,10(6):32-33
目的探讨24小时食管pH的监测对胃食管反流的诊断价值及内镜阴性患者是否存在反流。方法对95例有胃食管反流症状者进行24小时pH监测,根据检测结果,分析得出Johnson DeMeester计分。用pH〈4.0的总时间百分比、Johnson DeMeester计分进行分析。结果食管黏膜酸暴露pH〈4.0的总时间百分比越长、Johnson DeMeester计分越高,临床症状及食管炎程度就越重;Johnson DeMeester计分内镜阳性(食管炎)组明显高于内镜阴性组(P〈0.05)内镜阴性组食管黏膜酸暴露异常仅为36.59%(15/41)。结论食管炎患者有明显的胃食管反流,且反流症状的发生、程度、镜下食管炎表现与食管酸反流密切相关,部分内镜阴性患者反流症状的发生不伴有酸反流。  相似文献   

3.
王善慧 《人民军医》2007,50(3):182-182
胃食管反流病较常见。京沪地区患病率约7%;解放军总医院吴本俨调查2000例老年人,7.7%每周有反流症状,15%每月有反流症状。多数病人可以通过改良生活习惯,持续而认真的口服药物而控制病情。1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及发病率胸骨下端后方和胃灼热、反酸是胃食管反流病的常见症状,多数  相似文献   

4.
胃食管反流样症状的人相当常见,对有症状的患者,现在许多医师都以纤维食管胃镜作为胃食管反流(GER)首选的检查方法。但内窥镜检查毕竟会给病人带来一定的痛苦,我院坚持作食管钡餐X线检查,优化检查技术,提高诊断准确性,以维持X线检查在食管中原来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军  李芳  张丽娟  范国茜 《人民军医》2007,50(6):334-335
目的:分析老年胃食管反流患者抑郁与焦虑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0-Ⅲ半定量方法进行症状评分;以1999年烟台会议制定的反流性食管炎分级标准进行内镜下分级;以Zung抑郁(SDS)、焦虑(SAS)量表和自制心理因素调查表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估。结果:老年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抑郁及焦虑分值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且两类评分分值与症状严重程度有关(P〈0.01);与内镜下有无异常关系不显著(P〉0.05)。结论: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普遍存在抑郁和焦虑情绪,且情绪的不良程度与胃食管反流的症状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按随机原则对上海市不同地区共2500名成年人,用当面填写问卷方式进行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将烧心、反酸及反食作为提示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症状,并根据上述三种症状轻重进行症状记分。记分≥6分为病例组,≤5分为对照组。结果发现,上海地区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发生率为7.68%,男女间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症状发生率相差显著(P<0.05)。病例组中呃逆、咳嗽、喘息等症状发生率及口腔溃疡、咽喉炎、肺炎、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常有进食过饱、饮用酸性饮料等生活习惯,并常患便秘(P<0.05)。提示上海地区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并非少见,且症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在对上海地区成年人胃食管反流症状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对有烧心、反酸及反食等胃食管反流症状者,按症状轻重记分,根据总分将有症状者分为低分组(6~9分)、中分组(10~12分)及高分组(≥13分),并按随机原则分别抽取20、10及10例,进行24h食管pH监测及胃镜检查。结果发现:各有症状组异常胃食管反流(AGER)及胃食管反流病(GORD)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分组反流性食管炎(RE)发生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各症状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46.67%AGER患者存在RE,77.78%RE患者证实有AGER。AGER、RE及GORD患病率分别为3.58%、2.27%及2.86%。  相似文献   

8.
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过多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人食管引起反酸、烧心等症状,并可导致食管炎和咽喉、气管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伤的疾病.西方国家人群中约7%~15%有胃食管反流症状[1].我国北京协和医院和上海长海医院1996年对两地区成年人GERD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胃食管反流症状发生率高达8.97%,GERD患病率为5.77%,反流性食管炎(RE)发病率为1.92%[2].远航中本病发病率可明显增加.根据"和谐使命-2010"任务期间对第6批护航运编队800多名官兵的调查,胃食管反流症状发生率为6.82%,大风浪航行时可达11.2%.  相似文献   

9.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 sease,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临床症状及(或)食管炎症,进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可以导致食管癌前病变的胃肠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是食道下段括约肌压力(LESP)低下导致胃酸反流至食管,使食管暴露于胃酸时间过长引起  相似文献   

10.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病理发病机制及诊断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人食管引起的症状及其相关并发症,其典型症状为:烧心、反酸、非心源性胸痛。GERD中最常见的类型是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on-erosive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NERD),亦称内镜阴性胃食管反流病(endoscopic-negative reflux disease)、症状性胃食管反流病(symptomatic GERD),约占GERD70%左右。这类患者虽无内镜下食管黏膜破损,但具有烧心、反酸等典型GERD症状和食管外表现,其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与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相似,对抑酸剂、质子泵抑制剂(PPI)等的治疗反应较差。本文对NERD近年的病理改变、发病机制及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芳 《人民军医》2005,48(9):531-532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和食管组织损害。主要表现为嗳气、反流和胸骨后疼痛3大症状。胃食管反流(GER)与部分哮喘、咳嗽、夜间呼吸暂停和心绞痛样胸骨后疼痛有关,极易误诊。作者就GERD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7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反酸、反食、反胃、烧心、嗳气等,多在餐后明显或加重[1]。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和贲门失弛缓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经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和贲门失弛缓症30例,其中胃食管反流病21例,行食管裂孔疝修补加Toupet胃底折叠17例,单纯Toupet式胃底折叠4例;贲门失弛缓症9例,行Heller肌切开加Dor胃底折叠术.结果 本组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70~300 min,平均110 min.术中出血量10~200 ml,平均15 ml.住院时间6~16 d.29例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术后食管测酸、测压均恢复正常范围.3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术后存在轻度的反酸、烧心症状,1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又出现间歇性吞咽困难,均经内科短期治疗后缓解.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和贲门失弛缓症具有显露好、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研究现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胃食管反流病 (GERD)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反食、烧心等症状或组织损害 ,常合并食管炎。北京、上海两地对50 0 0例 1870岁普通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2〕,胃食管反流 (GER)症状发生率为 8.97% ,GERD的患病率为 5.77% ,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为 1.92 %。可见 ,GERD或GER症状并不少见。临床上 ,即便有典型的GER症状 ,X线、内镜检查亦可无异常发现 ;有的表现为心绞痛样胸痛或哮喘、咽喉炎等 ,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被认识 ,因而不能得到合理的治疗 ;部分严重者可发展成Barrett食管 …  相似文献   

15.
放射性核素胃食管显像检测新生儿 胃排空和胃食管反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采用放射性核素胃食管显像评价新生儿胃排空和胃食管反流情况。方法  77例处于疾病恢复期的新生儿患者 ,其中足月儿 46例、早产儿 31例。用胃食管显像测定 6 0min胃排空率 (GE6 0 % )和胃食管反流指数 (RI)。结果 所有患儿均未发现不良反应。早产儿的胃排空率 [(2 8 3± 7 7) % ]明显低于足月儿 [(4 9 2± 12 8) % ],P <0 0 0 1。胎龄与胃排空率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足月儿无症状反流率为 6 0 9% (2 8 46例 ) ,早产儿中高达 83 9% (2 6 31例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胃食管显像检测新生儿胃排空和胃食管反流是可行的 ;早产儿的胃排空率低于足月儿 ,正常新生儿中存在一定比例的无症状胃食管反流  相似文献   

16.
胃食管反流为食管终末部关闭不全的结果.反流原因有:①关闭部间歇性松弛;②关闭压的持续性降低;③腹内压增高.胃食管反流出现症状的实际原因为反流性食管炎.病人诉烧灼感、胸骨后疼痛和吞咽困难.可藉X线及食管镜检确诊,食管镜检还可发现早期炎症. X线检查胃食管反流属胃常规检查范围,病员仰卧位,在透视下作左前斜位检查,如到达胃的造影剂通过贲门反流至食管,即行摄片记录.此后病人转向右侧位与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30例临床提示胃-食管反流患者进行无选择性研究(男女各15例,年龄31~75岁,平均53岁)。目的是评价食物刺激后钡餐检查对有胃-食管返流症状病人的诊断作用,并与胃酸返流试验(ART)、内窥镜和组织学所见对比。在普通钡餐造影后,进食一片涂了黄油和鹅肝酱的黑面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管反流及反流性食管病的数字摄影诊断. 资料与方法对428例可疑反流性食管病患者行直立、仰卧、俯卧位数字摄影术.分析胃食管反流的表现. 结果胃食管反流82例,占19.2%,包括单纯性反流,反流合并食管裂孔疝、食管炎、食管溃疡、癌、静脉曲张等. 结论胃食管反流的检出率取决于正确的影像形态学认识和检查方法,数字摄影能动态反映食管胃连接处的形态变化,特别是能对下食管括约肌(LES)的功能作出评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随访研究内镜下微量射频技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5年疗效。方法 对接受微量射频治疗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随访研究,选择治疗前、治疗后1年、治疗后5年三个时间点,对胃食管反流症状积分(GERD-HRQL)、症状控制满意度、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微量射频治疗后患者胃食管反流症状发作明显减轻,GERD-HRQL积分由治疗前的25.6±9.0,降至8.7±3.4(治疗后5年,P<0.01);烧心积分由治疗前的3.3±1.3,降至1.3±1.0(治疗后5年,P<0.05);患者对症状控制满意率由治疗前的31.1%升至71.6%,满意度积分由治疗前的1.4升至3.8(P<0.01)。治疗前全部患者需要使用质子泵抑制药(PPI)PPI控制症状,治疗后5年,70.1%患者不需要服用PPI。结论 微量射频治疗技术可以显著改善胃食管反流症状、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显著减少PPI的用量,是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胃食管反流病误诊为呼吸道疾病1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一种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人食管,引起反酸、烧心、反食等症状,并可有非心源性胸痛、支气管哮喘及慢性咽喉炎等食管外表现。反流的常见典型症状有反酸和烧心。其他相关症状包括1种或多种,如上腹痛、胸痛、暖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